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殷本纪》中曾两次起死回生的商朝,为何会走向衰亡?妲己:这锅我不背!

书海泛舟,人间清欢

《殷本纪》是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章,列于《史记》第三篇。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从公元前1600年到公元前1046年,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了约600年的时间,期间经历过两次从极衰到极盛的生死考验,最终亡于商纣王之手。

在大多数人的心中,商朝是一个充满了魔幻色彩的朝代。

一方面,是因为商朝人对鬼神的崇拜,和对占卜的痴迷。

上至达官贵人,下至普通百姓,小到个人今天运势如何,孩子生了病什么时候能好,大到今年农业生产能不能丰收、君王带兵打仗能不能取得胜利,等等,无一不占,无一不卜。

当然了,如果是影响家国未来的大事,占卜完后肯定是要把给它们给记录下来的。于是,商朝人们便以「象形」的方式,把这些卜辞给通通刻在了甲骨上,成为了我们华夏民族最早的文字,「甲骨文」。

另一方面,是因为《封神演义》这部古代神魔小说,对商朝末代天子商纣王入木三门的刻画。

在《封神演义》这部小说中,商纣王因为宠爱美人苏妲己,犯下了,如,滥用酷刑、残害忠良、囚禁西伯侯姬昌等种种罪行,让人恨不得冲进书去,把他给挫骨扬灰。

那么,史书上真实记载的商朝又是怎样的?商朝人是否真如后人所说的那样信奉鬼神?商纣王是真的因为宠爱美人苏妲己,才使得殷商六百年基业毁于一旦的吗?

来和灵遥一起读读这篇司马迁写的《史记·殷本纪》,一起走进司马迁笔下的商朝吧~

01.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不同于《五帝本纪》和《夏本纪》中规中矩的开端,司马迁一上来,便给我们讲了一个魔幻故事:

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史记·殷本纪》

传说,商朝人的始祖叫契(xie,4声),他的母亲是「五帝之一」帝喾(ku,四声)的侧妃。有一天,简狄和另外两个好姐妹一起出去洗澡,看见玄女掉了一枚蛋。于是,简狄便把这个蛋给来捡吃了,不久后,便怀孕生下了契。

初读这一段文字时,灵遥便十分地惊讶。

你想呀,一位天子的侧妃,在与好姐妹外出沐浴时,莫名其妙地因为吃了一个蛋怀孕了。

这种明目张胆给天子头上扣绿帽子的行为,居然一没有被逐出宫门,二没有被问斩,实属罕见。

后来,灵遥想了想,觉得司马迁之所以会这么写,可能有两个方面的用意:

一个是为了告诉我们商朝始祖契的不凡出身,呼应《商颂》中「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传说;二一个是为了告诉当时人们对神灵的崇拜,暗示了契是「天选之子」。

果然,挈在长大后,便因为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任命为「司徒」,主管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五种人伦的教育。

后来,舜又把契给封在了商国,赐姓子氏。

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帝舜乃命契曰:百姓不亲,五品不训,汝为司徒而敬敷五教,五教在宽。封于商,赐姓子氏。《史记·殷本纪》

而后,天乙帝(即,成汤)掌权的时候,因为当时的天子夏桀(jie,2声)推行暴虐的统治,荒淫无度,诸侯们便先后起兵反抗。

于是,成汤便在丞相伊尹的辅佐下,带兵出征,先是消灭了诸侯昆吾氏,然后,顺应上天的旨意,灭了夏朝,登上了天子的宝座。

回顾成汤灭夏这段历史,灵遥发现了两个有趣的点:

一个是他的左膀右臂,丞相伊尹是如何来到他的身边的。在史记《殷本纪》中,司马记载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版本:

一个说的是,伊尹本来是一个奴隶,为了给成汤提建议,便以「有莘氏陪嫁厨子」的身份,主动来到了成汤身边,然后用烹调的滋味比喻为政的方法,来劝说成汤行王道。

伊尹名阿衡。阿衡欲奸汤而无由,乃有莘氏媵(ying,四声)臣,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史记·殷本纪》

另一个说的是,伊尹是一个有德有才,却隐居不做官的人。于是,成汤便聘请人去迎他出山,总共去了5次,才成功请到他出来做宰相。

或曰,伊尹处士,汤使人聘迎之,五反然後肯往从汤,言素王及九主之事。《史记·殷本纪》?

这两个故事,无论你更认同哪一个,都说明了一件事,成汤是一位能够为了天下,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君主,更听得进去贤能之人对他的建议。这样的为政方式,与商朝末代君主,商纣王,有着天壤之别,后面我们会详细说到。

二一个是他在灭夏朝时的「战前动员」。

匪台小子敢行举乱,有夏多罪,予维闻女众言,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今夏多罪,天命殛之 …… 夏德若兹,今朕必往。尔尚及予一人致天之罚,予其大理女。女毋不信,朕不食言。女不从誓言,予则帑僇女,无有攸赦。《史记·殷本纪》

这短短的几句话里,灵遥一共读到了两层的意思:

一个是出兵讨伐夏桀的原因,自己并不想谋反,但是,夏桀作恶太多了,天下已经容不下他了;二一个是自己是奉了上天的旨意,才出兵讨伐夏桀的,如果有谁不配合,那么便要要对方好看。

由此可见,在夏商更迭时期,天下依旧是有德者居之。也就是说,当朝天子如果不能够履行自己的义务,那么,其他得到诸侯们拥护的人,便能够替天行道,轮流坐庄。

02.

怪树生朝堂,野鸡登鼎鸣

好景不长,雍己帝登位的时候,殷朝因为政治衰败,有的诸侯已经不来朝拜了。(殷道衰,诸侯或不至。《史记·殷本纪》)

而后,到了他的弟弟,也就是太戊帝继位的时候,朝堂上更是发生了一件怪事。

根据《史记·殷本纪》记载,

一夜之间,国都毫的朝堂上,出现了一棵桑树和一棵谷树。这两树紧紧地环抱彼此,一夜之间长成了两手合抱那么粗。

于是,当时的天子太戊帝,便害怕地问丞相伊陟,到底该怎么办。

然后,丞相伊陟便回答道:「我听说妖怪是不能够战胜有德之人的,君王的政令大概是有什么缺憾了吧?君王还是修养德行吧。」

结果,太戊帝听从了伊陟的建议,开始勤政修德,励精图治,衰落的商朝竟因此再度兴盛,各路诸侯纷纷来朝纳贡,并尊称太戊为「中宗」。

中宗个人也因为修德而长寿,稳坐天子之位长达75年,成为了历史上少数岁数过百的帝王。

亳有祥桑谷共生於朝,一暮大拱。帝太戊惧,问伊陟。伊陟曰:’臣闻妖不胜德,帝之政其有阙与?帝其修德。’太戊从之,而祥桑枯死而去。《史记·殷本纪》

那么,司马迁为什么会把这个听起来更像是野史的故事,给编进这样一部正统史学著作中呢?

我们不妨带着这个疑问,再来看一下另一个《史记·殷本纪》中记载的商朝「由衰转盛」的传奇故事吧。

这是一个发生在武丁帝时期的故事。

他在祭祀先帝成汤的第二天,有一只野鸡飞到了鼎耳上,放声鸣叫。于是,武丁害怕不已,问祖己道,这是什么情况?

祖己便开导他说:「上天监视下名,以其道义为典范,上天赐给人的寿命有长有短,不是上天使人的寿命夭折,是人自己断送了自己的性命。有的人不遵道德,不服罪,上天便降下符命来纠正他的德行。因此,大王要顺应天命,按照常规来祭祀,不要信奉应该抛弃的方法。」

而后,武丁帝与太戊帝一样,都听从了贤臣的建议,勤修德政,迎来的商朝的第二次中兴。

帝武丁祭成汤,明日,有飞雉登鼎耳而呴,武丁惧。祖己曰:“王勿忧,先修政事。”祖己乃训王曰:“唯天监下典厥义,降年有永有不永,非天夭民,中绝其命。民有不若德,不听罪,天既附命正厥德,乃曰其奈何。鸣呼!王嗣敬民,罔非天继,常祀毋礼于弃道。”《史记·殷本纪》

小插曲:有对这段历史感兴趣的小伙伴,不妨去河南安阳殷墟看看武丁时期商朝的辉煌。

现在,我们把这两个故事给放在一起来看。

首先,它们讲述的,都是在君王德行不够的时候,身边出现了乱象。而后,君王听从了贤臣的劝诫,勤修德政,顺应天命,乱象消失,国家二次兴盛。

因此,我们也不难看出,司马迁记录下这两个故事,是为了劝诫汉武帝(和后世的帝王们),要时时反省自己的过失,小心谨慎地治理国家,不得有违上天的旨意。

其次,这两个故事里,都有贤臣出面来为点拨君主。

这既与后面的商纣王多次诛杀贤臣起到了鲜明的对比,也是在以古喻今,告诫当朝天子汉武帝(和后世的统治者),要亲贤臣,远小人。

最后,我们不难发现,这个时期,商朝人们还是崇拜鬼神,重视祭祀的。而,在上天的约束下,即便是帝王将相,其一言一行,也是符合制度规范的。

于是,商朝的两次「由衰转盛」,也是情理之中了。

03.

武乙射日,纣王亡商

然而,武乙帝继位的时候,一切都发生了180度的大逆转。

不同于以往君主的勤修德政,尽心侍奉鬼神,武乙帝不仅性情暴虐,还创造了一个名为「天神」的偶像,与他赌博。一旦天神不能取胜,他便侮辱他,令人造了一个皮袋子,袋子里面盛满了鲜血,武乙帝朝上射它,命名为「射天」。

帝武乙无道,为偶人,谓之天神。与之博,令人为行。天神不胜,乃僇辱之。为革囊,盛血,昂而射之,命曰“射天”。《史记·殷本纪》

结果,触怒了天神的武乙帝,成了一个「短命鬼」,在黄河、渭水间打猎的时候,遇上天上打爆雷,活活被雷给劈死了。

武乙猎於河渭之闲,暴雷,武乙震死。《史记·殷本纪》

于是,他与王后生的小儿子辛,继承了他的皇位,天下封他为「商纣王」。

一提起商纣王,灵遥相信,很多朋友都会一下子想起《封神榜》里那个贪恋美色,宠爱狐狸精苏妲己,建造刑具炮烙、酒池肉林,剖比干的心,囚禁周文王姬昌于羑里的暴君。

那么,《史记·殷本纪》中的商纣王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君王呢?他最终亡了600年殷商,葬身于鹿台火海之中的根源,真的只是因为宠爱美人苏妲己吗?

想要回答这两个问题,我们便要先去了解,商纣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以及他从父亲和先祖的手里,继承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商朝。

首先,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商纣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在《史记·殷本纪》中,司马迁写道,

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史记·殷本纪》

这段话中,最为重要的是最后半句「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翻译过来便是,纣王他以自己的才能夸耀于臣下,用自己的声望抬高自己在天下的地位,认为别人都在自己之下。

由此可见,商纣王是一个极度自负的人。

在他看来,他才是全天下最厉害的人,哪怕是神都要靠边站。谁要胆敢出言纠正他的过失,那便是自寻死路。

于是,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位列三公的西伯昌、九侯、鄂侯,还是比干,都没能够拉得住他,死的死、伤的伤、被囚禁被囚禁。

更为夸张的,纣的臣子祖伊在听闻诸侯们纷纷投奔了西伯侯姬昌,跑来劝诫纣王,说从占卜结果来看,如果继续施行暴政,会有亡国之灾时,他非但充耳不闻,还告诉祖伊说,「我生下来做国君,难道不是天命所归吗?」

及西伯伐饥国,灭之,纣之臣祖伊闻之而咎周,恐,奔告纣曰:“天既讫我殷命,假人元龟,无敢知吉,非先王不相我後人,维王淫虐用自绝,故天弃我,不有安食,不虞知天性,不迪率典。今我民罔不欲丧,曰'天曷不降威,大命胡不至’?今王其柰何?”纣曰:“我生不有命在天乎!”《史记·殷本纪》

由此可见,经由帝武乙和帝纣两朝天子后,商朝已经失去了自己的信仰,凌驾于鬼神之上,不守规矩,肆意妄为。

而,与此同时,商朝还不幸处在一个内外交困的时代。

一方面,自从中丁帝以来,因为时常废除嫡长子,改立诸弟兄和他们的儿子为继承人,诸弟兄和他们的儿子们常常会有争斗,进而造成了长达九世的混乱。

期间,再加上多位国君多次迁都,远离出生地的举措,不仅劳命伤财,还失去了民心,时常惹得天怒人怨。

帝盘庚之时,殷已都河北,盘庚渡河南,复居成汤之故居,乃五迁,无定处。殷民咨胥皆怨,不欲徙。《史记·殷本纪》

另一方面,当时的西伯侯姬昌(即,周文王)因为勤修德政,得到了诸侯们的纷纷拥护,以至于周武王在起兵向东讨伐商朝时,得到了八百余个诸侯的大力支持。

因此,我们也不难看出,商朝之所以会从极盛走向极衰,商纣王宠爱苏妲己只是其中的原因之一,还有更多制度上的原因。

以上,便是我对《史记·殷本纪》的解读。

这篇文章里,我们从「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开始,一步步地还原了《史书》中商朝的原本面貌,揭开了600年殷商从兴盛,到衰落,再到二次复兴,最后亡于纣王的原因。

灵遥个人看来,任何一件事情的发生,都不是偶然的。回望历史,我们总能从中找到些许端倪。

比方说,成汤兴商,既有诸如,伊尹之类贤臣的辅佐之功,又有他对天地外物的仁慈,和对上天的顺应,而,纣王亡商,既有诸如,妲己、费中堂、恶,等小人从中作祟,又有他刚愎自用,听不进去纳言的性格缺陷。

因此,我们在解读历史的时候,不妨也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把一件事放到一个长久的时间里去看。这样,我们才能够离真相更进一步,离偏见更近一步。

灵遥想,这也许也是司马迁耗费整整14年的光景,写出《史记》这部大作的初心吧?

以上。

希望你喜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史料精选-0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纣王背负千古骂名冤不冤?看一看甲骨文怎么说!
传说~西周时期
中国历史为何从公元前841年才有准确纪年?之间的历史为何无纪年
《史记》关于千古奇书《周易》成书的记载
千古第一冤帝:商纣王—从《牧誓》和《史记·殷本纪》中分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