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问题》③ 实在的本性,以及对物质论与非物质论的思考

书海泛舟,人间清欢

这是书语人间为你解读的第671本书

《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

大家好呀~

今天,灵遥将继续为你带来《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一书的共读。


上一篇里,我们读到了哲学家们对于「人生意义」的10种思考。

它虽然不是那种需要给出或者能够给出确切看法的问题,但却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们未来生活的走向。

更多内容,请戳:《大问题》②: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哲学家们如是说。

接下来,我们将来到对「实在的本性」这个问题的探讨。

我们关于这个世界相信的绝大多数内容都是基于信念的;我们小的时候,相信父母的话而往往不解其意,也很少去亲自验证这些结论的真实性。

而在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绝大多数人都相信实在 —— 世界的最终本性 —— 差不多就是科学家们或者宗教领袖告诉我们的样子。


然而,真实究竟是什么?真实是否有程度之分?终极实在到底是物质的还是非物质的?非物质世界与物质世界的日常表现都有哪些联系?身、心、灵中的哪些是真实的呢?

带着这些疑问,和灵遥一起开始今天的共读吧~


01.
什么是最真实的?

现在,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用一个110之间的数字,10代表最真实,1代表不真实,来为下面的事物打分:

  • 站在你身边的人;
  • 你坐的椅子;
  • 正在播放的音乐;
  • 你昨晚的头痛;
  • 你梦见的人;
  • 原子;
  • 天使;
  • 数字7
  • 爱;
  • 基因;
  • 你的心灵
  • 你的身体

上面这些对你所理解的实体进行一次初步的、粗糙的整理步骤,正是哲学家们所说的「本体论」讨论的内容。

从根本上来说,「本体论」就是关于什么是最真实的东西的研究,以及努力建立一种实在性的的等级它会按照这种等级对事物进行特定的分类,其中:

  • 有的人会持有一种「常识」的本体论,认为椅子、身体、人等物体是最真实的,
  • 有的人则会持一种偏向「科学」的观点,认为最真实的是科学上发现的东西,如基因、原子;
  • 有的人则更具有「精神性」,认为上帝、心灵是最真实的;


另外,还有些人会认为,没有东西是真实的,他们几乎把列表里的每项都排得很低。

然而,上面的这个小游戏里,「实在」其实是一个评价性术语,是一种衡量我们对世界的理解中什么是最真实和最基本的方式。


当我们说没有东西是真实时,实际上就等于说我们完全不相信世界这回事,或者完全不相信我们心灵的存在,这似乎又有哪里不对。


02.

那么,「什么是真实的」这个问题为什么会如此重要呢?

还记得你拉着你的爸爸、妈妈的手,问「钟表为什么会走」「太阳为什么会从东边升起来」「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等问题的时候么?

了解外表的运动对我们来说是不够的,我们还想要知道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于是,我们假定存在着一种现象背后的实在,并试图用看不见的东西来解释它。


接下来,你将会读到哲学家们对这些问题的不同观点,也正是因为这些观念上的不同,才有了后来的「科学」与「神学」。


03.
泰勒斯:水本源说

2600多年前的希腊,一位名为泰勒斯的人在思考哲学问题时,掉入了井里。而后,他便提出了一个观点:水是最终的实在。


这种说法乍一听上去似乎有些愚蠢,但在当时却是一项了不起的发展。

请暂时忘掉你脑海里的现代科学知识,忘掉元素周期表上那些已经被发现了的元素,试着用你的眼睛去看打量这个世界,并用自己的术语,去想象这个世界最终是由什么构成的。
 
你也许会问,这和我有什么关系?

当然,世界是否真的由水构成,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泰勒斯看出了世界好像是什么,与它实际是什么之间的区别。在当时那个时代,意识到世界是由某种单一元素构成的,确实要某种天分。


现代科学所做的解释世界是一套关于元素与亚原子粒子的复杂理论,从一定程度上来看,可以当做是对泰勒斯水本源说的延伸。

更重要的是,一旦我们做了这种基础区分,一个完整的新世界,一个位于现象背后(或之上、之下)的「真实世界」便出现在了我们眼前。


04.
泰勒斯之后的
四位「物质论者」

在泰勒斯之后,有四位前苏格拉底哲学家向「水是世界的基本实在」的观点发难,并分别提出了各自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阿那克希曼德是泰勒斯的学生,他比自己的老师更进一步,认为万物都是由某种我们永远无法经验到的基本原料(aperion)构成的,我们只能知道这些原料的显现


阿那克西美尼,阿那克希曼德的学生,认为万物是由气组成的,水是凝结的气,土则是水进一步凝结的结果。


另一个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则主张,万物更像是火而非其他元素,因为万物流变,无物常住。


而前苏格拉底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则提出了一种与我们的科学看法相当接近的世界图景,认为世界是由一些微小的、不可毁灭的基本成分构成的。

他将这些基本成分称之为「原子」,认为它们会在通过不同的方法相结合后,构成这个世界上各种不同的元素和一切复杂的物体。



03.
早期关于实在的
「非物质论」看法

你一定已经注意到,前面提到的这五位哲学家都主张,实在的基本成本里有某种物理的东西,这也包括了原料与原子,即使我们感觉不到它们。但还有一些哲学家认为,世界的最终实在不是物理的东西。

其中的一位,是提出并证明了「勾股定理」的毕达哥拉斯,他认为实在的最终成分是「数」,万事万物在某种程度上都依赖于「数」本身。


他的潜台词是在说,实在是隐藏在一切变化的背后,自身并不会发生变化的东西。

真实的东西是永恒不变的东西,这个原则构成了大多数前苏格拉底哲学家以及每一个现代科学家和宗教信仰者提出自己宇宙观的框架。

然而,一位前苏格拉底哲学家却对这个原则提出了挑战。这个人就是赫拉克利特,就是前面我们说的那个相信「火是实在的基本元素」的哲学家。


但由于「火是会变化的」,于是赫拉克利特就提出了一种必定会令早期哲学家感到沮丧的说法,「变化是实在的」。

然而,赫拉克利特关于实在的看法的确是太极端了,以至于连赫拉克利特本人都没有真正把它坚持下来。

他也许相信实在就是变化,但他也相信在一切变化后面,存在着一条永恒的原则,逻各斯(logos)—— 原义是「说话」,转译是「规律」,后译为「道」,是永恒不变的。


我们这个时代的爱因斯坦为赫拉克利特的观点做了辩护,认为尽管自然是不断发生变化,但自然定律永远会保持同一。




事实上,整个西方历史都可以看做是「物质论」与「非物质论」之间对立的历史。

很自然地,大多数科学家都是唯物论者,大多数宗教信仰者会赞成非物质论。但许多科学家晚年成为了宗教徒,宗教信仰者也承认世界的物质性。

所以,哲学一个最永恒的问题,便是如何把这两者调和起来。

以上,便是今天的内容。

下一篇里,我们将会继续读到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笛卡尔、莱布尼茨、康德、叔本华、尼采等哲学家们对「实在的本性」这一哲学话题的思考。

敬请期待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坤鹏论:一切是“一”,“一”是什么?(上)
阿苏:受益匪浅的哲学家箴言(一)
熟知并非真知
人生十二问、十二思  人生十二问、十二思  一、最困难的事。     有人问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你认为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什么事情是最困难的?”泰勒斯回答说:“认识你自己。”认识自己难,认识自己
第一节伊奥尼亚哲学
如果你足够聪明的话,为什么不去发财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