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你:听课10倍值回票价的方法!

经过两个月兵荒马乱少睡眠的日子,喵终于决定要休整一下了。最近项目的事情推掉了大半,所以发文频率会高一些啦~

9月份可以每周更新2-3次,每次在14:02左右推送(简直是喵开号以来最勤快的记录了,快表扬我!)怕错过消息的小伙伴可以置顶我哦~

今天这篇文章有点长,5k多字。但是它能

1.帮你省钱;

2.帮你10倍值回各种网课的学费。

所以答应我,认真把它看完~

01

先问大家几个问题:

你是否在某个时刻感到迷茫:“不喜欢现在的专业/工作,但是又没有勇气转行/辞职,怎么办?”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疑问:“又想学写作又想学理财又想学时间管理,应该先学哪一个?”

你是否怀疑过自己:“现在学的这些东西,将来真的有用吗?”

可能大多数时候,你的答案都是“不确定”;但你知道,去学点什么总比躺在床上发呆好。幸好知识付费已经如此普及,随便打开一个平台,你都可以看到琳琅满目的课程——手绘课、写作课、理财课、穿搭课、化妆课、演讲、摄影课……几乎所有你能想到的技能,都有人录好了课等着你。

02

但是你有没有发现,这些“技能类”的课程有一个共性的问题:你听完了一门课,总感觉“不踏实”——回听了好几遍还是感觉只学了些皮毛,并没有真正掌握;甚至可能你还没反应过来,它就已经过时了

举个栗子。

比如说现在各大知识付费平台都在宣传“利用业余时间写字赚钱”,纷纷推出自己的新媒体写作课。老师们会详细地告诉你一篇文章开头应该怎么写,结尾怎么写,起什么样的标题才有10w+阅读。有没有干货?有!但是你听完课真的就会写作了吗?未必。

例如你学了一门“今日头条写作课”,学会了写【头条风格】的文章,但你可能并不知道怎么写一篇知乎的高赞回答,也不知道要怎么运营自己的公众号。

而且可能你还没用它赚到钱,就“时过境迁”了。

你发现刚报完“头条写作训练营”,还没来得及签约,头条就关闭了大批量签约通道;

你去学怎么拍抖音视频,还没摸清楚涨粉套路,抖音的红利期就过了;

学了“公众号软文写作”,好不容易掌握了高转化文案的套路,结果没过多久读者看得多了,就不吃这一套了。

这种不踏实的感觉就来源于,你只学会了“怎么做”,却不知道“为什么”,于是当环境产生变化的时候,你就不知道该怎么应对了。


03

曾经有喵粉问过喵,“如果有一天新媒体写作凉了,喵怎么办?”我只回答了两个字:“不怕。”

因为在我看来,无论是初中的时候写QQ空间,高中写满分作文,大学在晋江写小说,工作以后在知乎写回答,到现在写公众号——这些东西,模式都是一样的。

喵有一个自己的写作模型(版权归喵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大概是长这样子的:

我来简单解释下:在喵眼里,文学作品有三种属性。最内核是产品属性,中间层是传播属性,最外层是表达属性。

产品最重要的就是满足客户需求。对于一篇文章来说,它的读者是谁?它是为了完成什么使命而存在的?这就是它的产品属性。举例,对于高考作文来说,读者是阅卷老师,它的使命就是拿高分,那作为一个优秀的产品,它就应当满足高分的评分标准。如果这个“产品”是小说,它的使命就是让读者从故事中得到快乐,所以你需要设置情节起承转合跌宕起伏。如果是一篇干货文,它的使命是让读者觉得自己“学到知识了”。

传播层涉及到一些心理学和传播学的知识,什么样的信息容易在人群中传播等等。

表达层是我们说的遣词造句篇章结构,是不是文采优美之类的。

在文章的所有属性中,最重要的就是它的产品属性。你写一篇作文,立意俗套例证陈腐,辞藻华丽又有何用?你写一篇小说,别人看了第一章就看不下去了,你还说肯定是这届读者不行。总有人说“我文笔也不差为什么写的东西没人看”?因为你的文章内核就错了,它根本都不是一个合格的产品。就好比你的工作是销售【一种高端新型洗洁精】,24k金瓶子配钻石泵头,结果倒了大半瓶连一个碗都没洗干净,你却疑惑“我的瓶子怎么好看大家为什么都不来买?”

这个三层级模型只是一个框架,具体哪些文体、面对什么样的受众应该如何表达,这些是填充在框架上的砖和瓦,如此,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写作体系。如果喵要是把每一个点都展开了讲大概能说上一个月吧……

可是,大多数同学都本末倒置了:大家都先学习怎么写标题怎么开头怎么结尾,却没有考虑过这篇文章谁会看,写它的目的是什么;这些目标用户有什么特征,他们的偏好如何,他们认为“好”的标准是什么。

平台的推送算法会变,不同平台的读者偏好风格也不同。但是,【满足用户需求】这件事却是亘古不变的。

所以你看,有这样一个写作模型,你还担心自己写的文章会凉吗?


04

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讨论一个问题——究竟学到什么程度,才算真正【掌握】了一门技能?

环境稍微一变就不会了,显然是不能算真的【掌握】了的。

这里,喵要用到以前和大家解释过的一个概念——NLP理解六层级(没听过的小伙伴请戳做什么工作未来才能不后悔?这张图所有喵粉一定都要记住,以后的文章里会无数次用到)。

我们去学习一门技能,往往都只去学它“怎么操作”,也就是行为,而很少去考虑更深层次的东西。

喵之前说过,在行为上改变是短期内立竿见影、但是长期来看最难有效果的。行为改变的结果就是你只会做这一件事,而不会举一反三,稍微变一变你就不会了。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比行为更高一个层级的是能力。能力越强的人,对外的表现是选择的余地越大。例如你只会写公号软文,你隔壁桌的小花同学什么类型的新媒体写作都能驾驭,她的能力就比你强。一个行为重复多次会变成能力的一部分,如果你不仅练习写软文,还练习知乎体和头条体,还练习写小说,你在【写作】方面的能力就会越来越强大。

比能力更高一个层级的是信念与价值观。这个就很抽象了,喵需要多解释一下。

例如,公众号软文有一个常用套路叫做“起点低,过程苦,结果好,能复制,效果佳”,如果你报了一些文案变现写作课的话,很多老师都会讲到这个套路。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满足这些套路,成交率就会增加?它的根本原因是怎么?为什么大家都“吃”这个套路?

根本原因是,它能引发人内心深处的共情,以及想要变得更好的欲望。为什么大家都喜欢看逆袭的故事?因为当你看到一个人,他的起点还不如自己,却通过努力比自己过得好的时候,就会产生强烈的代入感。你会想,他不如我都能做的这么好,我一定比他更厉害。

继续深挖,它的理论基础是传播学和心理学的知识,在《影响力》《情商》《疯传》《社会心理学》等图书中可以找到答案。

喵前面说了,写作模型中最核心的就是产品属性,产品最重要的就是满足用户需求。想要满足用户需求,你得先知道什么是用户需求,要在此之前先去了解用户,理解他们,站在他们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一言以蔽之,其实就是“换位思考”


我们可以视角再高远一点,包含的领域再多一点。

之前喵给大家推荐过一门职场面试课。想要在面试中获胜,核心是“面试官关心的是你的职场底层逻辑而非具体怎么回答问题,所以你要掌握职场底层逻辑,学会站在面试官的角度看问题”,其实也是“换位思考”

如果你还看过一些关于人际关系之类的书,诸如《情商》《非暴力沟通》《高难度谈话》还有卡耐基畅销几十年的《人性的弱点》,你会发现这些书说了很多内容,其实都是在教你“换位思考”

这时候我们大概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懂得“换位思考”的人,文章写得好,职场混得好,人际关系也很好。

所以这个“换位思考”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它其实是人的信念和价值观。人天生都是会更在乎自己的,能做到不计得失主动为他人奉献的人太少了;每个人都更在意自己的感受,所以这时候有个人表现出“我是真心为你好”,你当然会对这个人好感多一些。

不过话说回来,因为每个人都更在乎自己而不是别人,真正能够“换位思考”的人才更加可贵。而且这个东西,别人是教不会你的,你看了一百本书告诉你换位思考如何如何好,你也学不会;除非你发自内心地想要对方好,才会在任何场合——哪怕是愤怒、悲伤、误解发生的时候,也能跳脱出来,为对方着想。这是一个信念,而非技能

写【头条体】文章是行为,写作这件事是能力,换位思考是信念。这样说大家能理解么?

真正的【学习】,初级是学会【行为】,中级是培养【能力】,高级是改变【信念和价值观】。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05

所以,那些教授技能的网课,究竟有没有必要去上?

当然有必要啦!猫这篇文章的题目就是让你“10倍值回票价”, 所谓的“10倍值回”,就是让你不仅仅学会“怎么做”,不仅仅在行为上发生改变,而是培养能力,甚至是信念。

怎么样才能不仅知道“怎么做”,知道“为什么这么做”,还知道“换个领域我该怎么用这种方法继续做”呢?

第一,先对网课进行分类。

这些林林总总的网课中,有一些是【基础技能课】。学会这些技能,可以减少你学其他知识的时间,会加深你对其他课程的理解。例如,学习力相关课程,逻辑力相关课程,还有之前给大家推荐过的朱丹老师的搜索课。如果把知识体系比作一幢大楼,这些【基础技能】就好比大楼的地基。对于这一类课,没什么好说的,老师教啥你老老实实记住就行了。

还有一类叫做【衍生技能课】。啥是衍生技能?不属于基础技能的就是衍生技能。比如你上了个写作课,但是你有“超级搜索”的技能,查素材就更快;如果你之前上过“快速阅读”课,你写作技能也会更强大。衍生技能比较复杂,通常是好几种能力的合体,大部分同学很容易只学一个皮毛,所以我们接下来【10倍值回票价】主要也是针对这一类课的。



第二,深挖技能背后的原理,跨学科发散思考。

每当老师告诉你“要这么做”的时候,你要停下来问问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如果是有社群的课那就更好了,你可以和同学一起讨论“为什么”。比如你报了一门演讲课,老师告诉你“这样自我介绍能让别人记住你”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比如你报了一门摄影课,老师告诉你“这样构图更好看”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

如果之前都没有,那么从今天你看到这篇文章开始,以后听的所有网课都停下来想一想。

还要不局限于学科本身,发散思考。比如我喵前给大家推荐过长投的理财课,很多同学听完以后觉得“还是不知道要怎么操作”,觉得不值。但是我跟完那个训练营却觉得早都已经10倍值回了票价,因为它对我的思想改变已经远远超过了理财这件事本身。

例如,护城河。讲到护城河的时候,你是否只关注到一个企业的护城河本身?企业的护城河决定它能否长期盈利。那你有没有再发散一下思维,想一想自己的护城河是什么?什么技能是你在单位升职加薪、在人才市场被猎头看中的核心竞争力?

我学到护城河那一个章节的时候,当时还在国网,立即意识到自己“如果现在离开系统我就什么都不是了,工作经验拿出去完全没有用”,意识到自己需要更强大的护城河。我需要一个互联网行业的showcase(展示作品),还有一个能证明自己核心能力的title(头衔),准备好了这些再谈辞职的事。

例如,存款。我以前可是一个从来不存钱的人,每个月发工资第一件事就是还花呗。但是理财让我认识到“古今能成大事者,必有两个特质。其一是善于忍耐,其二是有野心。我连花钱这件小事都管不住自己怎么做大事?”进而又对自己“想要花钱到心痒痒”的心理状态产生了好奇,读了各种关于行为经济学的书籍。

如果你眼里只有老师教的那一点点内容,不去思考,又怎么能有这样的收获呢?


第三,多听同类课程,归纳总结。

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报同一种类型的不同课。例如喵仅“写作课”就报了5门。

你会发现不同的老师可能会讲到同样的内容。说明这部分内容很重要。有可能它就是这门技能的框架。

你会发现不同的老师有各自不同的风格,他的哪些内容是其他老师没有讲到的,但是广受学员好评。把这部分内容记下来,加星标注,回去多看几遍。它就是这门课的“VIP特供”。

你听得多了就会发现,不同行业的老师竟然会讲到某一些相同的内容!!这简直是太惊奇了,快把这个知识点记录下来,它就是连通两个学科的桥梁。

在每一次听课的时候做这三件事——寻找重复出现的内容、独家特供的内容、跨行业的内容,把它们分门别类收集好。这个操作可以帮助你把“行为”变成“能力”。

等你听的很多很多了,看的书也很多很多了,你就能渐渐提炼出一个自己的模型。例如猫的写作三层级模型。

最有价值的东西都是你自己挖掘到的,而非别人告诉你的。

没有这么多时间怎么办?可以用加速播放器,或者拉进度条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所谓会说话,就是会换位思考
沟通的本质:换位思考
关于“人生”作文导写
读写课,技法之上的心法,策略之上的思考
为什么同理心越来越重要?
当下,请停止在刷屏中焦虑:不能赚钱的时期,请拼命“存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