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缔造震古烁今之云性山水胜境--著名画家北海哲理动势山水画解析

北海,原名宋玉增,懐云堂主人。1958年出生,北京人。曾就读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文化部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研究会研究员,齐白石艺术研究会理事,太行中国画协会理事,世界收藏联合会书画艺术顾问,中外名人艺术院副院长,中国水墨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祥云画院院长。

作品在国家级大型美术展览中多次获大奖,在中国美协主办全国中国画作品大展中,获铜奖,优秀奖等。

2007年入选中国书画报"2007年中国画十大年度人物"

2008年作品《长城永固》参加"和平颂"--神舟七号太空飞行艺术之旅

2009年10月作品《嘉谷笼烟》入选〖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中国国家画院、中国电影家协会、等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美术家翰墨飘香作品展”

2011年作品《云锦天章》参加"文明颂"天宫一号飞行之旅

2014年9月琉璃厂一得阁丹凤朝阳美术馆举办北海个人画展

2015年参加春温故知新-中国画名家作品展

2016年10月15日于山东东营光辉画馆举办枕山卧云--北海艺术精品大展

作品欣赏

《春山云态》

《壑谷贮祥云》

缔造震古烁今之云性山水胜境--著名画家北海先生开创哲理动势山水画风解析

文/刘远江

不经意间,北海先生笔下祥云飞度似动非动的云性山水画卷一举度化了古今山水画家,可谓震古而烁今也。纵览我国山水画历史脉络,倘若古时山水画家能延寿至今,他们在击节赞叹北海先生笔下缔造的震古烁今之云性山水胜境的同时,必定会与北海先生成为忘年之交,甚至还可能称他为北海老师,并乐而忘返地向其请教如何才能把山水画中的云彩给画好。因为一方面,古代画家的文化底蕴大都较为深厚,具备传统文人风骨,故而心性纯真恣肆,胸怀坦诚炽热。因此古代多数时候人文鼎盛,概因古人不重资历,重情怀;另一方面,自古及今,在山水画中--乃至包括其它画科--能真正把云朵画出神韵并合乎自然之境的,的确无处找寻,抑或寻而不得。

《云祥秀谷》

《云似海潮破空来》

众所周知,我们所熟知的画云技法要么干脆实者虚之,辅以完全意义上的留白,云水皆遁于虚无之境;要么千篇一律均为勾线画云法,这当然与中国绘画的传统造型技法有关,同时也与灵感来源相关。勾线画云法的灵感来源大多来自花朵形状、水纹漾动、燃香烟云、壁画祥云和工艺刺云等,它们皆有一共性:取其形而舍于神,看上去都显得呆板生硬,缺失了自然性,毫无灵性与生机可言。所以观画者难以获得人文意义上的“烟云供养”之益处。

《慧谷祥云》

《万里祥云》

因此即便仅仅放眼山水画领域的画云技法层面,能够在古今画坛独具一格彰显风骚的北海先生,自然绝非凡俗之辈,他独具匠心的精湛实力,不独情怀和德行兼具的古人能欣而赏之,所幸今人亦如是,也不乏唯才是举的高洁雅士。譬如吴悦石先生就在一次画展上遍览了北海先生七十余幅精品画作后,不仅当场将之作为一个鲜活范例对其一众门生说:“何为展览?展览就是亮出你绝活儿的地方。看看人家北海老师,笔下的活儿何其精妙绝伦!等你们何时也能画到那般光景了,我也会一幅不落地悉数看个遍。”,而且还在观展后的宴席上主动向身为后生晚辈的北海先生敬酒。虽说对于吴悦石先生的绘画艺术,仅限于业界耳闻所得,我尚无缘深入了解。但其“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为人之道,不能不说令人印象深刻。换而言之,就算抛开艺术成就高低不论,单说人品,吴悦石先生就是位值得尊敬的艺术家。古往今来,但凡能让人如沐春风的文艺事件,追根溯源,当然是源于人格与情怀的魔力所致。同样也是出于人文情怀驱使,我和北海先生就此结下了深度碰撞人文智慧和艺术思想的机缘。

《云海移山》

《云锁山峰》

人格魅力

在开展人文艺术合作方面,我和北海先生均表现得审慎而挑剔,但同样挑剔的我们,却因情怀的指引让我们成为真正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无论对双方还是大众而言都是如此。这说明情怀代表了真实无欺,承载了人类纯粹无染的心性,是引领人心向上向善的本真方向。

所以在我们对话当日,甫一落座,北海先生就直言不讳说:“不瞒刘老师说,我认识的评论家很多,但真正想合作的却很少,能达成合作共识的则更是少之又少。因为我要的不是吹鼓手,而是具有真知灼见的艺术的发掘者与引领者。试想,要是读不懂我的作品,无力剖析与呈现我的艺术世界,即便资历再老、名气再大,那又有什么意义呢?我始终认为,一位优秀的画家绝对离不开出色的评论家予以解读和举荐;同理,一位杰出的评论家同样离不开卓越的艺术家做为证理标靶和案例支撑,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辉映。因此有缘结识刘老师是我之所幸,也使我的艺术遇到了难得的知己。”

《云游自在》

《春风得意云飞扬》

《祥云松荫》

我听闻后就下意识地感觉到,眼前这位个头不高的男人应该不是位随波逐流的艺术家,从他的神情举止中分明透显出难得的诚恳朴素之意。如是我微笑着回应:“不同的画家自然有各自的需求,无论选择何种评论家,每种需求都是合乎情理的。只是不同的选择,分别代表着艺术家迥异的艺术品位、价值取向、人文心理和人格特征。北海老师的选择,说明您是位谨言慎行不同凡响的艺术家,表明您有自己独到的艺术见解和执著的人文追求,自心不为外境所转,这是一个较高的禅意境界。和您一样,我对合作艺术家的选择也极为谨慎,因为我的艺术观点不仅阐明我本人的学术立场,也要对广大受众负责。我一直比较看重艺术家的人格魅力,我觉着,人格高度是决定艺格高度的。艺术不能是为了艺术而艺术,艺术存在的终极价值,归根结底是为了完善人格心性的。但现在许多人本末倒置了,把艺术置于艺术家之上。对此,有位收藏家的做法显得颇具智慧,他有次对我说,刘老师,我这人性子直,虽然您的评论均让我很受益,但我还是比较关注和看好得到您反复评论的那些艺术家。在我看来,应该都是真正德艺双馨的吧。为什么呢?因为我相信您的眼力,如若人品艺品不可靠的艺术家,绝无可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在您的笔下。看看,那位藏家可谓洞察秋毫,人与人之间贵有心灵的默契。”

《祥云净水不染尘》

北海先生闻言至此,颇为严肃认真地点点头,说:“我非常赞同刘老师的观点。人无德而不立嘛,有德才谈得上就职立业,才能德以配位。德行问题是人生的生命基业,乃一切问题的出发点、着力点和归结点。你比如说我们这些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就要无欲无求,要沉下心来清清净净地完成,即便我们不能像高境界深修为的古人那样,在创作前以恭敬心搞个神圣的文化仪式。既然我们对自己笔下的艺术无比的看重,相应的,我们也得自重,当我们把自身的艺术向外呈现推广时,我们还得以一种与之两相匹配的方式进行解读传播,以求珠联璧合,而非虚张声势哗众取宠,以免无意间误导世人,堕落世风。”

《云龙瑞态》

北海先生说话时话语铿锵,面色坚毅沉稳。我当时心想,此人说话果然和做事一样靠谱,遇事不盲从,有独立思考能力,难怪每幅作品亮相都那么光彩照人,皆能凸显画家的超然用心与个性神韵。于是他言罢,我遂因应道:“无论内观,还是外视,人类个体对人格的驾驭皆显得至关重要。就内观来说,在自然层面,个体显得很渺小,因此对万物要存敬畏之心。于哲学层面,当个体了悟生死之后,每个人都是天地之间的最大王者,所以人格在此时趋于平等;拿外视而言,我们要谦卑包容,以利他之心待人接物。不过,不管内观外视,正如您所说,我们都应首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这样才能推己及人。但是,凡事倘能一分为二地去看待,则不至陷入非此即彼的认知误区。

《谷岳云天》

就拿评论来说吧,曾有读者非常尖锐地问我:刘老师恕我直言,贵圈的评论真叫一个混乱,似乎谁都可以挥笔写上一篇或长或短的评论文章,特别是那些有能力‘居高声远’的人,难道获得了地位和影响力的领导就自动拥有无需辩驳的话语权了?就可以胡言乱语点石成金了?简直把读者当弱智,把真理当儿戏!面对这种劈头盖脑的激烈批评,我只能耐心释疑。我回说,这当然不是真相,但也不能不问青红皂白就粗暴地将其一棍子打死。现在的社会复杂多元,同时也将人的心智锤炼得异常成熟,因此对于什么样的人能做什么事情,往往一目了然,而无需上纲上线。由于国情的原因,数千年泥沙俱下的历史沿袭,尚牵涉到人情世故的问题,就算是职业评论家,也会偶有应酬之作。更何况,如今的许多专业评论家其实并不专业,因为要想做个名副其实的评论家太难了,不仅要读懂艺术作品,更要读懂艺术家;不单要有能力帮助艺术家梳理艺术思想和完善个人心性,而且还要有能力总结一个行业的经验教训并探寻和引领艺术发展方向;与此同时,尚需具备足够完善的知识结构和圆融通透的文化积淀,以及透脱的足以俯瞰苍生的人格智慧。

《松云流水》

由此可见,评论只是绝大多数评论家谋生的职业,就职业本身而言,并无对错之分,加之在一个渐趋功利的时代,为稻粱谋也是情有可原的。但所做之事要对得起自己的职业。所以对于部分领导的所谓人情化点评不必苛求。人无完人,人格是否有污点,关键要看本质,如若其能以换位思考的思维立场去观照自身言行,那么,这样的人原则上就不是位无耻之徒,说明人格经文化智慧润泽后给‘校准’了,因为人格是由本心决定的,只有心灵修正了,才能善用其心诞生正念,才能因之衍生无坚不摧的人格力量。反之,要是人品不行,无论身份地位再怎么显赫,亦如弘一法师所言,即便能侥幸 ‘人以艺传’,那也是万分可耻的。纵览古今中外,人格不济者没有不被丢进历史垃圾桶的,屡试不爽。这就犹如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一样,后世记住的永远是人间正道,而非前人走过的弯路。当然了,艺术之道还是往来纯正一些为好,就像我们的交往,风轻云淡,究竟本源。”

《倦峰云路》

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在艺术家的本体能力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甚至关系到一位艺术家能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家。为何如此说呢?因为正是创新能力,让每个时代成功拥有了自己的代表艺术,亦让每位艺术家如愿独创了各自的艺术面貌,才使得人文艺术能够在世代传承中保持永恒魅力。可是,怎么才能实现创新宏愿呢?有太多的人认为创新应该从传统中来,于是遂一头扎了进去,食古不化,从此落得“不知今夕是何年”。所以我们常能见到这样一些画家,没有自己的艺术面貌,要是不看落款,你永远不知道是谁画的。在这些画家里面,也不乏一些名家里手,表面上是形成了所谓的绘画风格,实际上,表现对象却与当今之世格格不入。要知道,以再现古代风骨为能事,仅是艺术家虚弱的妄想症,一个缺失时代文化自信的人,绝不可能实现有意义的创新。

《四方云动》

需要说明的是,“创新应该从传统中来”这句话并没有错,但需要极高的智慧。其实,在一个几千年文明承继不息的国度,每个人经由民族文化长期言传身教下来,事实上已于不知不觉中,骨子里潜藏着大量传统文化基因,之所以还要不断回望传统,目的是为了从传统土壤中有针对性地汲取足够的文化养料为我所用,以便获得变通的哲学智慧去表现当下崭新的时代风貌和精神气象,而非固守古代早已成熟的表现手段仍旧毫无意义的继续摹仿过往的生活景象。

《祥云称水》

北海先生的艺术创新就给我留下耳目一新之感。不仅指创新内容,也包含创新过程。与许多业界同仁初见北海先生的画作时产生的观感相同,我也很好奇,好奇什么呢?好奇他笔下那些汹涌不息的云山雾海是如何画出来的?好奇他画作中那种山环云绕的胜境是以何种哲思妙造?不过,真正令我好奇的,还是他的创新过程。但这是一个怎样艰难的历程呢?原本无意提及的往事,却在我们茶叙过程中,北海先生意外透露了出来。原因是,他上一句还刚刚将我称作刘老师的,可是转瞬间,他却不认识我了,忽然问我贵姓?我不由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他这是短暂“失忆”了。北海先生略微尴尬地解释道:“我现在记忆力非常糟糕,常常无端忘记一些东西。无睡眠的那段日子对我的记忆力形成了巨大的破坏性。那段无睡眠的日子大概持续了二十几年,处于完全无睡眠状态。”我对此感到非常吃惊,如此漫长的无睡眠煎熬,简直闻所未闻。

《松云长水图》

原来,北海先生的创新之路也历经了一个曲折而苦涩的阵痛期。他原先学工艺美术染织专业出身,对于绘画的造型技能、调色、表现和布局等元素自然不陌生,所以当他一心致力于国画创作时,他自我感觉还是相当良好的。可是,当一位国际藏家看到他亲手展现的一幅幅“代表作”时,却毫不留情地当头棒喝:“这就是你笔下的中国画吗?既小气古板,又毫无自己的特色,让我怎么看好你的未来?”正是这次和收藏家失之交臂的正面交锋彻底惊醒了北海的“国画梦”,犹如当年陈师曾一言点醒齐白石那样需要一场脱胎换骨式的深层蜕变才能突破困局。于是北海开始寻求改变。在这过程中,他没有替自己找借口聊以宽心,而是无情地观照自己的内在精神世界:是啊,祖国的河山何等壮美!华夏文明何其浩瀚,为何人家从我笔下看到的竟然是毫无新意且不成气候的“小作品”呢?

《峰涌祥云天界高》

痛定思痛!此时的北海,脑中日夜回旋往复的只有四个字:创新、大气。得益于此,他不仅通读了中国美术史,还恶补了一番中华传统文化。神游了一遍中华山水文化体系后,他终究从源头上找到了一个绝佳的突破口--表现变化不居的云性山水胜境。但这一任务显然无比艰巨,因为古今绘画大师皆未能取得令人信服的成就。问题主要源于对自然性的认识不足,以及人文审美局限所致。对于自然性的研究及成果方面,中国书法无疑获益最大,走得最远。民国时期的于右任就曾斩钉截铁说:“我绝不迁就美观而违反自然。”其实,真正的美观本就是自然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此,唐人颜真卿理解得最为深刻透彻。由是,在传统审美认知的濡染下,获得这个创新意识的同时,在身心内外多重因素的持续袭扰下,与此相伴而生的,是他的生理机能紊乱得像忽坠暗黑的深渊般无力自拔,又似不舍昼夜的水流一样,数十年神魂不得安宁,个中滋味,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春山壑谷》

此一时期,尽管身心俱疲,却让北海先生在成为职业画家前即意外获得了大把时间去实验、耕耘和精进他的创新领地。他笔下的“云海”,不仅自然天成,而且美观无匹。或浑厚多姿,或飘逸自在,或清隽悦目,或朴拙华滋……而又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变化万端,所有的云朵都是书写成的,笔法精湛,注入了很强的文化性和思想性,予人强烈的质感和交融感,这使得他的创新从自然性拓展到了人文性层面,即便是小幅画作也显出大格局与大气象。至于大幅画作就更不用说了,我拜访他当日,他画室的墙上就挂着一创作中的巨幅画作,我凑上前细细审视观摩,无论草木山川,还是屋宇云海,皆具有很强的书写性,线条质量高妙绝伦,形神韵味一应具足;远观亦烟波浩渺气势恢弘,令人如临仙境心旷神怡。据说他正全力筹备即将到来的精品个展。他的大幅画作,不是我们经常看到的那些大而不当的形式冒大之作,而是为了以空间换精神,真正实现内涵上的丰富多彩。

《数峰清瘦》

思想张力

如果北海先生仅仅懂得形式上的创新,那也许并不值得我太多关注,也不可能引来众多藏家热衷于长期关注和支持他的绘画事业。因为艺术品的收藏和鉴赏价值不在形象,而在神韵。正因如此,我写美术评论有个习惯,不能仅仅是草草地看几张图片就产生艺术见解了,我必须见到原作,而且会尽量要求现场观摩创作过程,最好能和艺术家本人深入交流艺术思想及相关人文价值观念,而后再考虑是否在艺评上有创作价值,然后才能激发写作热情和智慧。因此既然此番有机会和北海先生面对面交流,我自然不想错过和他交换创作思想的良机。于是我就问他:“北海老师,您的山水画作在各大展览中均显得甚是打眼,尤其是您笔下独树一帜的‘祥云艺术’更是出类拔萃,请问您到底赋予了‘画中云’怎样的文化内涵?”

《山容云态》

论及本质,北海先生显得精神异常饱满,他神色生动说:“刘老师这话问得好啊,祥云在我们国家不仅代表了祥瑞之气象,亦是温润良善如水者的母体,可谓发掘到了中国哲学的源头了。至于注入何种文化内涵,这才是最为关键的,我笔下的祥云都是倚仗阴阳哲学来挥写的,与刚硬错落的山峦既互为犄角,又浑然一体,既可山云皆动,又能独自寂静。因此我笔下的祥云跟别人的不一样,人家的云朵多在山外飘浮着,而我的云彩皆在山谷间灵动翻涌,与群山紧紧缠绕,直至山云合一。所以我笔下的云海和奇山是互为灵魂相互渗化的,最终达致刚柔相济、平衡与辉映。”

我赞赏道:“中国画讲哲学是对的,而且必须讲哲学。否则,就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因为赋予哲学内涵不是故弄玄虚,而是寻求支撑,找寻主心骨,犹如万丈高楼,倘若缺失主体结构做为大厦支柱,必然散架坍塌。”

《禅云碧水》

末了,当我们谈到国画创作方向时,北海先生提到了国画的终极方向是写意,或许也暗合了他未来的主要创作大向是写意。毋庸置疑,写意的确是中国画的高明之处,既是起点,也是终点,抑或处于圆融之间无有归处。但现在我们必须搞明白写意的本质,不可被那些不明不白的所谓大写意和小写意所误导,这些和造型的水墨图式一样,都是在玩概念。实际上,写意并无大小之别,只有写意之说,本质上就是表情达意而已,所谓情意归心,所以只有表现力的程度深浅之分。同时,也有些画家挥洒些粗重的线条就当成是表现宇宙精神及混沌虚无气象,这也是不切实际的,其实,他们根本没能弄懂何为宇宙真理,甚至连人类的本心真相都未能洞若观火。

《高峰一色白云卷》

所以要想把中国画的写意精神搞明白,还是真心实意地观照自心为要。关于表情达意一项,李叔同参悟得相对较透彻,他认为要想把书法写好,先要学写篆书与隶书,目的是把汉语言的文字本意搞懂,理解说文解字的意涵背景,这样才能真正表情达意,之后才能写好书法,而非肤浅地认为习练楷书是写好书法的前提。

北海先生是位有使命和担当情怀的国画家,其文化意识和写意取向也非常明朗。如能进一步丰厚学养参悟人心,假以时日,当能大有作为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天漫画网:画家北海《祥云徘徊山林间》
画家北海:挥洒丹青 用心灵和古人对话
宋家云山 | 最受大众所喜爱的艺术家·北海
北海/海岳问道——当代山水画30家作品学术邀请观摩展
北海:行走在祥云间的山水画家
笔墨云山,天沐神韵——当代著名山水画家北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