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八卦掌的转掌

八卦掌的转掌


    八卦掌的转掌是个好东西。

    一个式子,手脚身都连上一起炼,横竖螺旋都在里面了。最近比较喜欢转掌,顺便写下感受,做个记录。
在细说转掌前,先说一些其他的东西。看到《苌氏武技书》,发现里面的东西跟蹲猴的要领有着惊人的相通。
其中几段摘抄如下:

 

    中气论
气由肾发,自后而前,由裆中过来,自下而直往上冲,必须下闭谷道,气方不下泄,至气上冲至胸上,几乎欲出矣,必须用口尽力一吸,上闭咽喉,气由上而直下,至丹田,两肩一塌,两肘一沉,两肋一束,气自擎于中宫,不至胸中无物矣。吸气即所谓纳气如吞川也,气须在身正中,直上直下,只可以意知之,以神会之,若必持而求其模样若何,形迹若何,则凿矣,摸矣,不惟无功,而且得病不轻。

 

    聚精会神气力渊源论
欲求精聚神会,非聚气不能也。聚之之法,惟将谷道一撮,玉茎一收,使在下之气,尽提于上,而不下走;采天地之气,尽力一吸,使在上之气,尽归于下,而不上散,下上凝合,团聚中宫,则气聚而精凝,精凝而神会,自然由内达外,无处不坚硬矣,即南林处女所谓內实精神之说也,但须练之于平日,早成根蒂,方能用之当前,无不坚实。不然,如炮中无硝磺,弩弓无弦箭,满腔空洞,无物可发,欲求勇猛疾快,如海倾山倒,势不可遏,必不能也。此练形炼气之最紧者,谨之秘之。

   

    三气合为一气
头一势未交手,先聚气。聚气者,君火动,相火辅,由腰后而收于前,阳气从下上冲胸膈,口中纳气,则肺而落,阴气下降,入于丹田,阴阳相交,所谓肝起肺落者也。此谓一合二势,浑身俱往前进,下气再往上冲,口再一纳气,纳于脐之上,心之下,上身往下一聚,浑身骨节,节节攒住,务令坚实(攒骨节者,前骨节往后攒,后骨节往前攒,上骨节往下攒,下骨节往上攒,所谓合则无处不合也),身子虽猛勇向前,胳脖手俱往后攒,名为回还。如此,则势进而气益矣。盖浑身向前一扑,手再回还,骨节自能攒紧,坚于铁石,此二气也。临落点时,仍嫌力有不足,无可回还,再将骨肉往一处一束,名之曰尽,此谓三气。譬如炮然,卷得愈紧,则响得愈有力。始用功时,先要学聚,次学回还,再学尽。功力熟时,三气合一方能有用。

 

    其中论述跟戴氏心意的蹲猴如出一则。讲的就是翻丹田。而且是多次强调这一要点。

    翻丹田就是聚气的关键。聚气之后才能讲练气。拳讲“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这“一口气”,主要是指上面说的“中气”?
    人身脊柱就是一张大弓。含胸拔背,翻丹田就是弓的蓄势。通常说,要含着劲练功,含的就翻丹田蓄积的这股劲,这口气。形意拳,以劈钻两拳开始,炼的也是这张大弓。胸腹腰背是脊柱这张弓的主要部位。劈拳炼的是胸背的感觉,钻拳炼的是腰腹的感觉。也就是心意的一起一落,起为鹰捉挑领,落为劈。
    我的理解是八卦掌的转掌包含了蹲猴和劈钻两拳。转掌时,下身是翻着丹田蹲猴,并且是单重支撑的蹲猴;浑身拧着,手打劈钻两拳。
    具体的说就是,内侧腿支撑时,外侧脚前伸内扣,外侧手走挑领(或是钻拳),内侧手合着外侧手。此时就是蹲猴加横向拧转,带着手挑领(或钻拳),划弧向内收,有一种要将外面的所有东西收回身体丹田里面了才舒服的感觉。此时瞬间将重心移到外侧脚,在身体横向拧转的带动下,双手合着走劈拳,手胸整个像个盖子螺旋往下拧压,将上一刻带回来的东西往下压入丹田,合着下身翻丹田,上下合住一气。与此同时重心瞬间转到内侧脚。如此,势势相推,转如车轮,转掌就像是不断地往丹田里灌气。

    总的来说,转掌是带着劈拳钻拳的意,以一脚支撑着,上下一体拧着麻花,横向转圈。脊柱有伸缩起伏的意,步伐高度却始终如一。我感觉,转掌就是在采气,自身拧着麻花转圈,绕着圆心转圈,似乎转着转着就会产生一股向心力,吸纳周围的气。即使撇开气这个玄乎的东西不说,转掌的眼往后瞧,胸往后转,带动的腰腹拧转,对带脉一圈的锻炼也有很好的作用。转掌久而久之,练得虎背熊腰,技击赢人也多一层保障。正所谓胳膊拧不过大腿,大腿拧不过腰,腰壮过别人一筹,功力就高一筹。

    转掌产生的这个向心力好像指向一口炉子里。心情烦乱时,转着转着,一股脑烦恼丢到炉子里一把火全烧掉,心绪会慢慢平复。心情平静时,转着转着,炉子里吸回一炉气,再流走全身,仿佛置身烟雨中,身心愉悦。

    走转时,是内外两侧脚交替承重的。一式两种状态的。我总感觉,相应的身和手也应该有两种状态,这才合得好。如果两手合一,指向转圈圆心,始终一个姿势,这样的话总有一种状态感觉不是很好:要么内侧脚支撑时感觉不是很好,要么外侧脚支撑时感觉不是很好。我的感觉是内侧脚支撑时,两手合一,指向转圈圆心,这样感觉不是很好。所以在转掌时改动了一下。现在流行于人前的转掌,单边转的时候多是两手合着不变的。这也许是转掌的最终状态吧,两手姿势没变,可能身形躯干在变,只是外在看不出它的微动。在这之前有个手势的配合也可以尝试一下,初学时,手势配合而做大动,进而两手合一地小动。

    转掌以横为主的练法,身体收获大,效果来得快,但比较难练,也比较吃力。
    蹲猴以竖为主的练法,看似简单,却难精通,因而时有瓶颈限制,特别是展的要领很难掌握。
    其中滋味可以细细琢磨。

    还是这句说的好:所谓功夫,就是一横一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玉门(拳)原传八卦掌之转掌功夫
[转载]八卦掌走转与十二经筋(一)关朝
孙门八卦拳--掌劲
八卦掌走转练习意念应该放在身前还是身后? 关朝
八卦掌基本功
第847期:形意拳基本技法校正(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