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纵横俾阖的治疗怪病!

纵横俾阖的治疗怪病!

开始了马年的中医征程,国家大跨步前进,生活水平飞跃式提升,现在社会更加多元化。唯独缺乏擅治各种怪病病症的专药,大多数医生一样,也是按照书上的很多方法,运用多方多法也不见效。最先进的治疗方式与手段,也于事无补,已近古稀之年的中医,虽然花了相当多的功夫,但感觉本质上仍没有根本的变化。让患者深受内伤,医者窘迫难言。中医长久以来的不争气,名声日薄西山是不争的事实。这几年,大家对中医的热情犹如中国足球一样,越发显出一股不待见的情绪来,可从可有可无中,很容易看出一些端倪。被藐视,是因为中医自己不争气,没理由怨天尤人。

许多算是所谓的怪病,都是被西医概念搅混了思维。须知在西医是绝症,换中医也许很简单。按照中医正常的思路来辨证的,辨证思路就是整体观和辨证论治,一点也不足以视为怪病。

过去数十年的积淀,留给我一个疑问?疗效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对这些方法我都是持否定态度的。以前似乎更多关注的是症候,要做到全然不同这一点,先弄清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不断的思考,反复推敲,不断的研究,反复寻根。人们跟上了时代的节奏,处处却反其道而行,背离了这种自然之道的大势。这无疑是得以长期带病的原动力,这种现象普遍且久远。有实际操作意义的长远规划,如锻炼、按摩、保健之流,仍然如水中月、镜中花,因为没有触及问题的本质而显得流于形式。习惯真的能够成自然,不过,同时做出一些选择的时候,革自己的“命”终归是件困难的事,或许这也是世人痴迷于享受的原因吧。不是不能为,而是不愿为。天长日久,竟习惯了,发现不看中医,生活并没有减色,自有其他乐趣递补进来。

讨论起这个症候与人的话题,有心按时告知一下患者,却被众人弄得不爽。有时我欣喜若狂,更为关注症候中的人,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这是我很重要的思想上的改变。终于寻到了某种解决思路,所以就回到人本身来认识症候。

这些举动和突破,其实一直在改变我的“大脑”。

医者,之所以临床处理不好疑难重症,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辨证思维出了问题,思维太僵化了。作为一名中医,我们要有整体观念,知道中医的关照需要宏观的指引,懂得运用辨证论治,就应该能开出好方子来。否则就有了“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匠气。

原来,人永远是个寻常,一切症候都是人的结果。以前我认为症候影响人,所以那时我注重症候,认为症候造成了各种结果,这些结果对人形成了影响。现在我的想法是人造就了各种症候,每个人的思维、价值观、生活方式、不良习性、居处的位置、气候变化、工作环境等等相互之间的关系造成了种种症候,日积月累小毛病成了大问题。

天底下有多少病?这个病该怎么治呢?亦必有所取之法。固然,病多由外邪侵袭所致,但内因也有,不可忽视。发病,多是内外和邪的结果。《内经》所讲的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就是这个道理。百病皆生于外感,一定要重视外感因素在疾病治疗中的意义!

如何应对?

就是“有是证用是方”,只有面对病人所表现的症状,以中医之理以度之,临床中根据仲景某病某证的主要症候群特点,准确掌握了仲景的汤证,就可以选用某方,不必受脏腑、经络、病因、病名的拘束,应用自如,疗效显著。

依据病机,选用经方。《内经》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仲景辨证论治的精髓在于辨病机,不管何种病证,治疗是针对病机而立法选方的,这就充分体现了“异病同治”的精神。

察病情,合用经方。照套仲景一个原方力量往往不够,此时则需要“与时俱进”,临床所见病证复杂多变者居多,或几个病证,几种病机同时出现,涉及多个脏腑经络,或上中下焦病机各异,或有兼证、变证,其辨证用药选方相当困难,此时用一方恐难胜任,需二方或三方合而攻之。审时度势,作深层次合方,方能奏效!

表里同治是治疗杂病的根本出路。扶阳必以温热,滋阴每以寒凉。病之来必有因,一个原因可以生出多种不同的病,而同一个病症也可由各种不同的原因造成。皆能无往而不利,很简单的辩证服几剂后很快就好,一一化解诸多疑难杂病。我常说没有不治之症,相信还是大家认识不够之故。

谈到我治病的奥秘所在,呵呵,识时务。就是凭着很出世的经历和高蹈的视角,另辟蹊径这一套,没有些条条框框。不一定文雅、好看,但确实很实用,中医就靠疗效,无可厚非。甚至还会毫无避嫌地推荐自己的路子,做到人尽其才。

凡事皆要顺其自然,因势利导。其实,真正的中医,他看得不是病,而是人的五脏六腑。通过四诊之后,将收集到的信息汇集,医生就可以判断出这个患者五脏六腑各自处在什么状况,通过调理五脏六腑的盛衰,疾病不治而愈。仲景经方的特点,其实很多时候完全不需要针对“症状”来用药,只需要针对脏腑,很多疾病自然就得到了治疗,机体的和谐也很重要啊!也不过就是顺应了五脏的规律用药而已啊。从根本上改变患者体质状况,恢复脏腑的功能,让五脏之间相互滋生,而又能相互制约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已知的疾病有成千上万种,还有很多未知的疾病,如果从疾病入手,就是站在一个“万”的层面,永远无法体会到以简驱繁的境界。治疗方法也是一样,看到每个疾病都想如何分型下药,你就没法看病了。不仅对初病,而且对反复发作的顽固病亦是如此。

还有,从另一方面来说达到这种境界,就必须具备很多医以外的素质,这种素质包括一个人的文化积淀、人生阅历、社会经验、处事风格等等。也要胆大妄为,比较血性。就人家说的那种盲目、大胆、敢作敢为,就这么干了,我心里就是这样一些因素。这条行医道路上,总在不断面对挑战,很多时候凭直觉,不要考虑后果。所以说,不是中医不行,而是“承载”中医的许多人不行,可他们又往往以中医专家的身份出现且很有名气很权威。

找正统中医治病是多么棒的一件事情!凭借出色的表现,一个个含金量极高的医案,一场场荡气回肠的较量,并以一己之力拯救了患者,证明自己的不懈追求没有白费。就一个字:爽!很刺激,很给力!而更值得称道的是这个治疗的过程,治疗中非经方大多在于对证那么简单,是突出了自然原理?对整体的理解与对症候的认知,这两者的相通之处是什么?都是“看见人”。

我用行动告诉世人这才是真正的传统中医!能把西医认为不可治、无法治、要切这切那的病人一个个地调理好。让被大医院吓得半死的病人在中医这里感受到温暖,感受到关怀。中医人的底蕴和硬度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里面都是寻常的,医生与病人之间的关系像朋友,像家人。但是我的言论真伪,还是需要甄别,而甄别是每个人自己的事情。

中国人喜欢说“走着瞧”。总之,认真揣悟自然之道的内涵,做到融会贯通,才能真正掌握中医理论的真谛。这些见解在今天看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想,坚持此法,更上一层楼。

不幸的是,不能明说。偏偏有不少的人都很享受这种化验指标的“诱导”,进而心甘情愿地成为“指标或数据不正常”的健康人”。如果抛弃中医的病理、病因、诊断、症状等,完全用西医的若干理化指标一套来代替,不但达不到发扬中医的目的,反而会对中医造成莫大损害。

不幸的是,还得找个借口,因为一难遇医患的理解和信任,二得病时就恨不得药到病除,急功近利。三就是,要求我来回答他们不熟悉的、不理解的中医理论和西医病名。都犯了同样的错误!所谓“责任不明、角色互斥”、“磨合时间少,难起化学反应”,这些都是可以迅速找到的客观理由,并且非常合乎情理。

我常常会对着农村的庄稼地喊一声:我辈岂是蓬蒿人!可惜那些患者门槛太高,够不着。因此,不是有什么风骨气节,是没机遇和资格。在很多人眼中,在其他“高调”的患者中我恐怕连陪聊的角色都够不上,鲜少有人真正正视民间中医的能量,但真正的高手,原是最不起眼的那一个。当然,名医谁都爱,不然也不会成为抢手货了。

有道是,见解相反听谁的?之类的问题,面对有多大把握如此之类的?很多人犹豫不决。看客对细节的挑剔也是常人难以想象的,相信有缘自会寻到“解铃人”。不管有多大把握,也不敢说百分之百治好——不管什么病。不管什么大夫都不敢说这话。至于怎么治,好不好,则见仁见智。究竟能不能治病,能不能治大病,口说无凭,那就让事实来说话吧!

现在那些被西医认为是终身服药的疾病,老百姓在“科学”的西医标准下,病未治愈,花钱越来越多,死亡人数越来越高,失望之下...真为现今的患者汗颜。吃西药一辈子都愿意,吃我的中药几天就要治好?许多人反而嫌我的药贵。三十多岁的时候,处境大家也相像的到,中药可以不开,饭总要吃吧。要谋生?被生活撵着急急奔走,为生计所迫,不然对妻儿老小未免太不负责,我也很无奈。

我的药费的确昂贵,但在我眼中经营风格,并不是为了迎合富人或官员,这不是我的性格。一分钱一分货,并非在“贵”,而是在“合适”。体现出的是我的务实、坚守的韧劲,稳操胜券之间也经过了艰苦的博弈,经过了一些辛苦,尝了一些艰涩,彷徨、困惑、苦恼、曲曲折折很像十年磨一剑。真是不容易啊,这几年我的生活几乎没有了社交,在现代化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日常交往,在我身上每年发生的次数低于十次。这个对于我来说,不可谓不深刻。所以,成功者总有其过人之处,假如我没能从“现代中医”的黑暗中杀出重围,就无法保持着一种高水准、高品位、高品质的节奏,进入经方国粹的光明里。真不二价的经营风格与实力,非只是为“挣钱”换来短暂的交情,并非完全沉浸在急功近利之中,即便不再约诊,我也要用自己多年的经验为患者留下些许舒服的感受。

我也是常常一个人反思。今年对我来说是比较成功的一年,不是叫出来的,而是真刀真枪干出来的。这才是个开始!我推崇“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要有自己的一个信念,而不是兴趣。信念很重要。兴趣是可以随时变的,今天我喜欢这个,明天我喜欢那个,肯定做不下去。

我一直是实话实说也不怕得罪人,换了其他任何一位,或许就不是了。俺记得中医曾讲过:中医在于不挣钱。然而,青年的时候往往付出越多,老的时候回报越丰厚。正因为不挣钱,所以只能存在于民间,存在于穷人之中。依我看,中医不单纯是在做某一种行业,而是给人一个生活的向往,我并不希望中医人一生都弄得像乞丐一样,也要有一个追逐生活的情趣在里面,描述的是高品质的生活,展现更丰富的一面医者情怀。

内心若能品出味道了,那么,说明你有中医缘份了。几乎好的医道只能在民间缓缓口口言传,度那些有缘之人吧。我感谢身后曾经给过我帮助的患友们,没有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我可能要陷入泥潭,并难以自拔。期待淡定心情,沉淀朋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谈谈中医的辨证论治
中医的核心内涵—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
三阴治疗糖尿病
徐书治疗糖尿病
刘英锋 | 对“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的理解与运用
以病(证、症)机沟通经方(药)和“特异性症候”的内在联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