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黄荆不起眼,全身都是宝!

黄荆,东安人叫黄荆柴,有些地方叫蚊子柴,取其燃烟能薰走蚊子的意思,两广地区叫五指柑或布荆,属于马鞭草科牡荆属植物,这个科的植物特征是:单叶对生茎具棱,常无托叶叶对生。花序穗状或聚伞,花萼杯状果宿存。 花冠合生4 5裂,雄蕊4枚为二强。 子房上位两心皮,坚果成熟才分离。有个成语叫“披荆斩棘”,里面的“荆”就是黄荆,“棘”指的是山间的酸枣树,以及其他带刺的草木。我们这里随处可见黄荆,太多太常见大家就觉得它不值钱,在中草药里面的地位跟我们平民百姓一样,所以人们还常用“荆钗布裙”来形容贫贱但真爱的妻子。家里穷,买不起金银首饰,就用细细的荆条制成簪子,来别头发。黄荆有五叶和七叶之分,五叶的多,七叶的疗效好但极难找,真是物以稀为贵啊。以前搞双抢中午太晒了,大家就在田埂边上割几根黄荆拧一拧弯成圈,套在头上当帽子,既遮阳又祛暑。在都是烧柴火的年月,砍不到檵木柴(金缕梅科檵木)的时候,也砍黄荆或挖黄荆的根来当柴烧,黄荆虽然有股子香味,烧起来却很臭且烟很多薰死人,所以一般不得已的情况才拿它当柴烧,但有感冒的人薰一次也就好了。小时候跟小伙伴们玩,外伤出血了直接嚼几片黄荆叶变成黑色的糊状即敷在伤口上就可止血,感冒发热头痛也将黄荆叶熬水喝,有痧症将它的籽弄来碾碎服下即好,在农村似乎大家都知道点黄荆的用法。我们家更是喜欢用这味药,那会儿我还小,村里的小孩得中耳炎了,我爷爷就让我去找那七片叶子的黄荆,和其他的几味草药在石凿子里樁烂外敷于耳前耳后,急性的两三天就好,最多一周也就痊愈了,现在我明白爷爷是用它来解表,把疹子发出来。有一次给一个病人治疗膝关节肿痛,她丈夫告诉我一个续筋接骨的方子,说是他一个朋友家的祖传秘方,就一味药,效果特别好,我问他是什么药?他凑到我跟前轻轻地说:是黄荆根二重皮,用它包住断处两三天即好,并嘱咐我千万不要轻易告诉别人,我没有试用过此方,但按黄荆的药性此方疗效应该可信的。在二战的时候,黄荆还曾部分加工出口,销至古巴,供华侨作茶叶用,为防治感暑发热,食滞吐泻良药。

黄荆的叶最常用,其实它全身都是宝,根、子、茎沥都是很实用且疗效好的药材。叶性凉、味辛、苦,用来解表杀虫,可治风寒感冒、发热头痛、痢疾、疟疾、血淋、水肿、黄疸、脚癣、中耳炎等病;果性温,味辛、苦,能顺气健胃,止咳喘,可治胃脘胀闷、寒喘、血吸虫病等症;根性平,味甘、苦,祛风止痛,可治风湿、惊痫、肝炎等病;取黄荆粗茎一段,以火烤中段,两端则留出荆汁,即为荆沥,荆沥性凉,味甘、微苦,清热,除烦,利痰,化痰功效比竹沥有过之而无不及,能食者用之,二沥佐以姜汁,治经络之痰最效,可治灼烂发热、小儿急惊风、精神分裂症、中风不语等病。歌括起来就是:黄荆味苦性辛平,界标发汗关节疼;腹泻痢疾疳积病,胃痛吞酸喘咳灵。

关于黄荆,历史上最全最准确的记载,见于南朝“山中宰相”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黄荆,处处山野多有,樵采为薪,年久不樵者,其树大如碗也。其木心方;其枝对生;一枝五叶或七叶,叶如榆叶,长而尖,有锯齿;五月杪间开花成穗,红紫色,其子大如胡荽子,而有白膜皮裹之。苏颂云叶似蓖麻者误矣。青、赤二种,青者为荆,嫩条皆可为莒囤。古昔贫妇以荆为钗,即此二木也。”还记载有牡荆实曰:“苦温无毒。除骨间寒热,通利胃气,止咳逆,下气。荆叶,苦寒无毒。治久痢霍乱转筋,血淋、下部疮,湿匿薄脚,主脚气肿满。其根,味甘、苦,平,无毒。水煮服,主心风,头风,肢体诸风,解肌发汗。有青、赤二种,以青者为佳。”

唐陈藏器《本草拾遗》云:“荆木取茎截,于火上烧,以物承取沥,饮之去心闷烦热,头风旋目眩,心头漾漾欲吐,卒失音,小儿心热惊痫,止消渴,除痰唾,令人不睡。”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载荆沥曰:“除风热,开经络,导痰涎,行血气,解热痢。”

清赵寅谷《本草求原》载五指甘(柑)曰:“甘苦温无毒。治小儿五疳,煎浴散身热骨肿痛;止呕泻;同米炒淬水饮;洗瘀疥热毒,治沙屎虫食脚烂,用叶擦或火烧薰。”

《贵州中草药名录》载黄荆:“果实祛风,除痰,行气止痛。治感冒,咳嗽,哮喘,风痹,疟疾,疝气,胃痛,痔漏。根祛风除湿,理气止痛,截疟,驱虫。治感冒,咳喘,风湿,胃痛,疝气腹痛,疟疾,蛲虫病。叶解毒清热,利湿。治感冒,中暑,吐泻,痢疾,疟疾,黄疸,风湿,跌打损痛,疮痈,疥癣。”

人们也将黄荆用于农业生产和除四害(蝇、蚊、蛆、孑孓)。现代陈立卿《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载牡荆曰:“治牛泻血症(红痢)。”又载黄荆曰:“治牛臌胀症,水泻症,风湿症,软脚症,喉风症,痢疾(红白痢),泻血症(红痢),难产,臌胀症(食舌毒),热症,胀胆症。并可治牛霍乱症,伤寒症,慢性炭疽,气肿疽,猪丹毒。”

附方:

预防流感:黄荆根、胜红蓟、马兰草、一点红、鱼腥草、忍冬藤各15-30g,水煎服。

风寒感冒、发热头痛:黄荆叶5钱,煎服。或鲜黄荆叶、鲜六月雪各1两,葱、姜各2钱,水煎服。

痧症肚子痛:黄荆梢3钱,乌梅3个,明矾少许,煎水服。

中暑呕吐、腹痛、腹泻:黄荆叶2两,红辣蓼2两,生半夏2两。焙干研细末,炼丸黄豆大,日服2次,每次2钱。

哮喘、肝胃气痛、厌食吞酸或便秘:黄荆子5钱,水煎服或开水泡服或研末热酒冲服,早晚各服一次。若为寒喘,把黄荆子略炒捣碎,加红糖5钱,煎服。

预防疟疾:黄荆叶(或根)2两,煎水当茶饮,连服7天;或用黄荆叶2两研末,水泛为丸,绿豆大,每次2~3钱,日一次,连服数日。

治疗疟疾:黄荆叶5钱,红糖1食匙,于发作前3小时煎服。如果用根的话,鲜根5钱,水煎,于疟发前2小时服,连服两天。或服水丸每次2.5钱,日2次,成人1两丸子两日服完。

胃脘胀闷:黄荆子5钱,鲜辣蓼嫩枝头2钱,煎服。若饱闷而痛,将黄荆子炒黄,研末,每次2~3钱,开水送服。

消暑止渴、防治肠胃病:黄荆嫩叶加工后,作茶饮。

久年心气痛(胃神经痛):红心黄荆根芽适量,煮猪肉取汁冲酒服。

牙痛:黄荆条10g,野花椒10g,水煎服。或用黄荆根5~1两,蒸肉吃。

肝炎:黄荆根9两,洗净切碎加水6斤,煎成2斤,分9次服。

风湿关节痛、腰痛:黄荆根、八角枫根、枸骨各鲜品1两,水煎服并外洗患处。

小儿惊风、痰壅气促:黄荆沥、竹沥各半酒杯(约50~100ml),生姜汁少许,搅匀喂服。

高热惊风:地雷五分煎水兑黄荆油(荆沥)服。

蛲虫病:黄荆根1两,切片同甜酒炒至黄色,用水2碗煎至1碗,晚饭后煎水服。

血吸虫病:黄荆子1斤(炒黄)研末,赤砂糖半斤,拌匀,每服2~3钱,每日2~3次,10~20天为一疗程。

月经过多:鲜黄荆茎叶1两,煎服。

脚趾湿痒、脚癣:鲜黄荆叶适量,捣汁涂搽或煎水洗或捣烂放脚趾间夹一晚。

水火烫伤:黄荆条适量,煅成灰调麻油外涂患处,或用黄荆沥搽患处,日数次。

疔毒:黄荆叉虫屎调茶油搽患处。

丹毒:外敷:鲜黄荆叶不拘多少,洗净,和黄糖捣烂敷患处。内服:荆芥1.5钱,防风1.5钱,升麻8分,甘草4钱,木通3钱,连翘3钱,赤芍2钱,元参3钱,生地3钱,银花3钱,灯芯5条,水煎内服。

马咀疔(人牛疔):用黄荆茎(接近地面部分)取2层皮适量,加黄糖和白饭各少许,捣烂敷患处良效。或先以银针挑破,后用瑞香花叶14瓣,食盐2克,饭14粒,共捣烂,敷于疮上,日夜换之,极有效。

红丝疔、流火(淋巴管炎):黄荆叶5钱,威灵仙5钱,七叶一枝花5钱,生栀子根5钱,上四味浸酒5两搽患处,每小时擦1次。

外伤:鲜黄荆叶(不拘多少),捣烂敷患处则效。或黄荆叶、大枫树叶,二味晒干研末备用,撒伤口良效。刀伤血流不止的话,用黄荆叶、午时合(豆科排钱树)、生地、葱根、酌量共捣烂贴之,七日后痊愈无痕。

足底石硬(因赤足远行为沙石触伤足底而起,甚者化脓):鲜黄荆叶2两,火炙半生半熟,立即乘热擦患处则效。

犬及蜈蚣、毒蜂咬伤、沙虫蛀脚:叶捣烂敷或外搽或和黄糖贴伤口。黄荆二重皮2两,炖米酒,早晚各服一次,可以预防狂犬病。

薰蚊:叶、辣蓼晒干研末薰烟。又老叶切碎放粪缸内杀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药师讲本草-(2)-牡荆,农村里做豆豉的好材料
中药材:黄荆叶
黄荆
黄荆叶的作用功效
【腐婢的功效与作用】
仙人掌药用验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