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太极拳推手的技法与经验(下)

 

                       太极拳推手的技法与经验(下)

                                         编辑:陈雄

      


(给深圳徒弟肖培培发放按劲)

(给深圳徒弟肖培培发放肘劲)

     

       三十、听劲是太极交手的基本,一般来说是以皮肤触觉,再以意听劲。很多人在经过一阶段的推手练习,最能体会的是手上听劲灵敏了许多,对方来劲手上就能变,但这种东西到一定层次就长不了了,因为那是梢节。再往下应训练用脊来听,因为这里离发力点最近,这里听清了,发出的东西总会比对方快。拳经有云‘多误舍近求远’。说明许多人只知道手听和手发,于最直接的离最近发力点的听和发却不知道,这就是误在‘舍近求远’。

       三十一、蒋玉堃说:腿上使绊的功夫有插、逼、扣、封四法。“插”,用腿插入对方的两腿之间,蹲身上撬用杠杆起重的原理,撬使对方凌空;“逼”,用膝盖或胯部向里逼对方的下肢,使对方没有后退的余地,这就是“野马分鬃”和“斜飞式”等式的用法;“扣”,是用我脚的内侧扣住对方脚的外侧,双手向前推去,就能使对方应手而扑,如“揽雀尾”的“挤”式,上步左靠等;“封”,用我的脚在对方的趋向装一门坎,双手拨弄使对方自绊而倾跌,如太极散手的“采手”和“横列手”等。

      三十二、林墨根老师说:我长期观察发现,有很多人在推手时,都是采用斗力的方法在推,这是很不好的,要想达到不用蛮力,不斗力,舍己从人的境界,这的确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推手时出现使力和斗劲的原因,分析起来这与人的心理状态有密切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双方如不抱争强好胜等不良动机,任随动作的运转走化是不容易发生斗力的,如果双方都抱有某些不良动机和目的,在行动上就容易进入僵持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往往是手快打手慢,大力胜小力,把我们推手的法则和要求都丢光了,所以在推手练习时要有个正确的态度。我认为,推手中不外乎有三种情况:一种是高手对低手(自己比对方水平高)是可以随心所欲的,控制对方易如反掌;第二种是低手对高手(自己比对方低),就会处处不顺心,重心无法控制,处处都处于逆势和被动地位;第三种是平手对平手(功夫相等),互有威胁,各有胜负。作为推手练习者就要冷静、客观分析双方实力,对方的功夫比我高,我就要冷静,被动地顺随人家,认真体会对方的长处所在,如被对方控制了,就要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并吸取别人优点,不断提高自己,如对方功夫比我低,我就要认真分析对方失误的原因,用对方的失误反过来教育自己;如对方的功夫与我相等,那就要注意攻守兼备,善于捕捉战机,以静待动,攻要攻得准,守要守得住,要着重以巧取胜。

       三十三、林墨根老师说:实际较功夫不外有两种情况:一是毫不了解对方,初次交手;另一种情况是和熟悉的人交手。在对付第一种情况时,要冷静沉着,搭手要轻,顺随对方的劲道,摸清对方的特点和有什么板眼,切忌盲目蛮干,凭主观想象去取胜。但是,也不可畏首畏脚,使自己处于别扭状态,造成人为的失败,宁可千变万化争取良机,也不可轻举妄动以求一逞。我在观察中发现;许多人的失利,都是在未得到好机会就盲目攻而被人所乘的。《拳论》中说:“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高度概括了推手发劲制人的正确法则。对付第二种情况,切忌凭老印象、老经验应付,要有初次交手的思想准备,不要忽视推手中的每一个回合,因每一个回合都包含了防守和进攻,功夫深的人一搭手就能准确地控制住劲道,这就是寻找机会运用功夫和经验,不是靠运气取胜。搭手就要把注意力放在双方的接触点上,利用轻、重、沉、浮、快、慢、强、弱的各种感应去相互制约,寻找机会。

      三十四、林墨根老师说:一个面要打中一个点,力量才稳,同时要用底面反座力打出去但未打出之前,事先要肌肤触觉听好对方的来意。如果对方从上面来,我就从下面打出去,同时要用丹田之气打出。如果力点从下面来,我就从上面打出去,如同推小车一样。力点在左从右打出,力点在右从左打出。

      三十五、林墨根老师说:推手时,我出手快了又不行,慢了又不行;重了又不行,轻了又不行;要不轻不重,不快不慢,一个面要打中一个点,给对方恰到好处的一点就行了,对方就跌出去了。

       三十六、林墨根老师说:推手时手跟身不跟,虚去实回;发劲时身跟手不跟,手如陪衬。

三十七、林墨根老师说:推手时,须具备牵动四两拨千斤的技巧,顺势接力,不丢不顶,化之于无形,发之于不觉。不管对方怎样来攻,力量多大,都要做到随心所欲,变化莫测。做到使对方东倒西歪,失去重心,惊心动魄,使对方感到满目皆兵。要经过长期的练习,才能达到上乘的功夫。必须松静研练,才能练成此功。

       三十八、林墨根老师说:掤要带捋意,挤要带按意,采要带靠意,挒要带肘意,不能单独使用。要一动全动,一静全静,要时刻留意,处处神机,任何时候都要知已知彼,就能得心应手。

      三十九、林墨根老师说:要学会接劲,会接劲才能有提放,不会接劲就难以施展太极拳的提放技术。在接劲中,发现对方的“柄”,对方有“柄”就打,无“柄”找“柄”,“柄”就是对方的硬点、僵点、滞点。接劲要引化,要有接劲才能引化,接不了劲就不容易引化。比如说把传过来的一个篮球要拍起来,你不能顺力引化接球时,球就会触手弹出。所以要有接球的引化技术,才能运球、传球乃至投球。太极技击是瞬间化发连续的动作,一吸一呼之间的变化莫测,太极拳的引化远比接球引化的要求高得多。自已身体任何部位不要受到牵制,更不要这里动那里摇,相互受到影响。只有这样才能把对方来劲引化得干净。

      四十、林墨根老师说:推手时,在一般情况下,先用双手轻轻地放在对方的身上毫不费力,对方有什么动向我能清楚地知道,如果对方先动了,我就顺势而予以打击如果对方不动,我就设法引他动,方法是我松一松或探一探,稍有顶抗,我就松腰落胯将对方的劲接下来实施提放,将对方从对方来力的线路反方向打回去,实战起来千变万化,要因人而异。

      四十一、林墨根老师说:推手时,我的双手好像一张报纸的贴在你身上,你怎么动我都跟着你,有缝就钻。

      四十二、林墨根老师说:推手时,要上下相随,内外相合,拿人要正确,顺着对方的来劲攻。前面的一只手要打人,后面的一只手要伸出,要前后相反方向用劲。如挤劲出去时,主要是后手发劲。没有根劲,就没有反座力;没有反座力,就难以发劲。如果对方不进攻我,那我就慢慢侵他吃里,引化的同时要进攻。

      四十三、林墨根老师说:沉重不要怕,轻要注意;明劲不要怕,没有劲要注意;真虚不要怕,假虚要注意;喂到口才来吃,不要勉强去吃;实来才发,不实不发。

四十四、林墨根老师说:你如果对我顶劲,你的顶劲我不要了,我就把你提起来,你的脚就失重离地了。

       四十五、林墨根老师说:接劲就是落胯,落胯要敏捷,落胯要垂臀,落胯就是把人提起来,垂臀就是把人发出去。提人时要摸到对方的呼吸,对方身体下沉呼气时,帮他点忙;当他本能上升吸气时,就顺势而发。简而言之,一呼就提。

       四十六、林墨根老师说:推手时,不可不因而动,是有因才动。必须腰胯旋转,谓之不动手,劲整而贯穿。肩为上三关之根,根不能摇动。要把两肩忘掉,将手腕、肩、肘夹背,连成一体,与腰胯相接,进退走化之间,如波如浪,配合手肩不动。人不知我,如流水无隙不入,机先制人,知人之法。以柔顺为主,无论对方有什么招法攻击,我背已之处松化。

      四十七、林墨根老师说:推手时,对方手必伸,但是他的肩和肘已成焦点,我意气贯穿,寻其焦点而发,对方必跌无疑。

       四十八、推手是练懂劲功夫,可以完全敞开身心交流。发放手是试劲道功夫,亦可以放心交流。断手是论偷打功夫,难以交流;偷手打人一是坏了德行,二是一旦遇到功夫较高的人自然反应会反击伤到你。散手是见真功夫,武不善作,要小心交流。双方动手交流前宜详辨甄别,明确交流规则,崇尚武德为好。

      四十九、太极拳推手在客观上分有文推和武推两种,文推练听劲、化劲,找对方重心,控制对方重心者,使对方失去平衡,练文推手法越轻越好,越轻功夫越高。武推练拿筋抓脉反骨,拿住对手再走弧,延长路线即成摔打。文推重在练功, 武推重在实战。

      五十、有位太极名家说:“太极推手要诀是随人之势、借人之力、接人之劲、得人之巧。”我认同此话。随人之势,要舍己从人才能做到。借人之力,要有较好的听劲和松沉功夫。接人之劲,是用腰胯、脚底来接才好。得人之巧,体现了牵动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五十一、“根”指身体重心稳定的关键部位,破“根”是牵动四两拨千斤的有效手段。林墨根老师说:肩是上三关之根,捋对方的肩根(肩骨或腋窝),能使对方东歪西倒;腰是整体之根,推、按对方的腰根(软肋),对方就会往后跌出去;胯是下肢之根,拍、按对方的胯根(胯关节或腹股沟),对方就会向外侧或往后跌出去。

      五十二、拳论中提到“整劲”的叙述是“发劲时,起之于脚,行之于腿,蹬之于膝,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灵通于背,发于脊背,神贯于顶,流通于气,运用于掌指,达之于神。” 拳论言,发劲时起之于脚。但练习时却需从手开始往下练。为何,首先手若未松尽,则会用拙力,也就是只有用手的力量去推,最多让对手倒退个一、二步而已。若手已松了但还未练出掤劲,则发出去的劲会减弱,仍无法将对手发出。接下来手松了也有掤劲了,但腰还没有松沉,用的只是身体的重量去推人,对手也是退个一、二步而已。慢慢的腰松了,气也往丹田走了,脚开始会有点接地之力,这时可以将对手发出个三、四步远。当然在化空补空后,发劲前,尚有一个很重要的动作,那就是破势(就是杨家所谓的“提”劲)。化空补空后,因为对手的重心尚稳,若瞬间发劲,就算发比较强的劲,对手可能也只后退个三、四步。但化空补空后,若先破势,在对手重心不稳下,只要轻轻的发个劲,对手也会退到寻丈外。如宗师郑曼青先生所说的,外家拳是力由骨发,太极拳是劲由筋发。“发劲”就是伺机瞄准对方失去平衡时的重心,得机得势适时如放箭似地用“巧力”发人而已。

      五十三、化劲要把对方之劲力通过松沉卸到脚底地面,这样才能化之干净。松沉到脚底和松沉到地面是两种层次不同的功夫,松沉到脚底的练法还没完全到位,要松沉到脚底与地面紧固的粘在一起了,这样就是松沉到地面的练法,从上往下的松沉到位了。太极名家杨少侯说:“化劲宜圆,化之不尽,而发之不远。初学化劲,方向宜斜。上乘功夫,则向自身化之,所谓引进落空是也.或曰‘以夫子之道,反制夫子’,即借敌人之力,以打敌人,借敌人之劲,以还制敌人也。”发劲是在破坏对方重心的同时顺着松沉到脚底地面的反座弹力去发放(用长劲)或击打(用短劲)对方,俗话说借人之力又要借地之力,在练习太极拳技艺上说,借地之力是用去练拳时间较多的重要基础。太极名家杨少侯说:“发劲宜直”。拳谱有云“发劲须沉着松净,专注一方”。松得干净又神意配合,发劲才会又脆又快又准。另一方面,化劲要比对方松柔,不给对方找到僵硬呆滞之点;发劲要比对方轻灵,又有周身协调的整劲,这样才能发得干脆。周身协调的初级阶段练法是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松肩坠肘、舒掌展指、松腰塌胯、气沉丹田、松膝舒踝、脚底贴地,进一步的练法是劲、气、意、神的配合运用。

      五十四、师承徐国昌的张钢说:初学太极推手之时,就是要让别人想方设法来推动自己,我则不能还手,唯以柔化应对。久而久之,慢慢就会有了尺寸分毫之感,人进我一寸,我亦退彼一寸,步步合拍,用功愈久,愈能让对手有莫名其妙的感觉,此时则近太极推手之道矣。这里所讲的“退让”,初时去做往往容易被人察觉,为人所乘,反而会经常的失利,被人一推就倒退,无法抵抗。这时就要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如何稳住自己的重心,又能控制对方的重心。要能明白“退让”实际上是一种转动,而且是有轴心的转动。对方推住我手臂,我手臂即不动,以周身之转动应对(此时肩井一定要松开,则人推我手臂,丝毫不影响我身体主干的中正);推住我胸肋,我之胸肋即不动,亦是以周身之转动应对(此时可用双手敷盖对方,使之不得逞力)。只要我能站住中定,轴心不失,则无可无不可也。

       五十五、太极明师张钢还说:不少学习太极推手的同道以为两腿死死撑住即是站定——别人推我,我以两手向外撑住,不让人进;以两脚撑住,人亦一时无法进——实不知如此操作,已全是与人顶抗,即使能抗住对手,却少有变招,背道已远矣。太极推手是随机而动的,拳经上教人要“舍己从人”,想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用一条腿来支撑整个身体,还要周身处处整合,一应俱应,这样才能受得住对方的劲力,运转自如。好比一扇门户,将两边封死,或可堵住猛力的冲撞,但容易受到损伤,且当冲撞之力达到一定的程度,被封死的门还是会被撞开。若在门的一边安置门轴,人冲撞之时自然打开,即使所用之力极大亦不过是转变其用力的方向而已。事实上,当别人推我之时,我就是要始终处在一种“开门”的状态中。需气势开张,中轴敛住,挨在何处,何处便不可有着力点。太极拳的身法要求:提顶、裹裆、涵胸、拔背、尾闾正中,无一不是要我们找到身上这根虚拟的“中轴线”。只有体认自我的“中轴”,左旋右拧方能做到“立如秤准,活似车轮”。人推我时,我处处有一轴心滚动,上下内外又能浑然一体,对方才会有如踩踏落空之妙。太极推手技能高明者并非相较一拳一脚的肌肉蛮劲,而是着眼于控制对方的中轴线,拿住对方的重心,这样才能随手奏效。起初要做到一条腿变转虚实是不容易的,因为我们平时早已习惯了用两条腿来固定自己,这种固定是定式的稳定,而太极推手时则要求空掉一条腿,两条腿可以随意变换稳固重心,这才是一种随机的平衡。要做到有感即应的“开门”状态是很困难的,因为作为一个有思虑的人要做到不思不虑,抛开自己固有的成见,完全地以静待动,随人而动,不经长期的“喂劲”训练,形成直觉的反应,是极难做到这一点的。另外,我们用一条腿来支撑整个身体还有一个好处,那便是虚腿在推手发放时的应用。用虚腿踏入对方中门,最不易被人察觉,而此时的“虚”不是全然无力,瞬时可以踏实。当虚腿变为实腿的一刹那,手脚齐到,间不容发,势态逼人,则对手如草芥般飞出矣。

       五十六、在推手较技中,两人掤手相触,尽管周身含有弹力,两足前后分开时,其力均贯注于前后纵向,对方虽有横向之力,但横力总是要少于纵力的。中心、重心,二点均在于纵,而进招引其离开支撑点,我舍其正面,击其横面,因对方力点不能集中合一,对方一旦离开其支撑点,身形自然倾斜,我从横面击之,对方即行跌出;如向对方进招“云手”,我右手由对方腋下向上旋臂翻掌捣住对方右肩,左掌按对方胯部,对方整个半侧身明显露出,并成麻花状,我当即正身发力,对方即行跌出,这是“舍其正中定横中”的实战用法之一。

      五十七、空等对方先动的消极防守也决非太极打法,故太极拳技法有“上法”一说。拳谱云:借法容易上法难。所谓“上”就是主动进攻。要进攻,倘若对方无备,那取胜必无疑。如果对方有备,则非先打开门户不可。难就难在打开对方门户上。 打开门户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硬打硬上、一速为先。这种上法取胜的先决条件是对方貌似有备,实则无心;貌似安逸,实在紧张,心理上无备,或准备不足。太极拳技法以为对方不会突发性地主动进攻,不料对方出手就到;到就能赢。所谓“掌起连环响,一响我便赢”就是指主动进攻中用连续手法取胜。在推手中,有时主动问劲也属于“硬打硬上”。二是欺手上,实中有虚,虚中含实,随机应变。所谓欺手可以理解为假动作。但它并不全假,而是假中有真。如果对方无备便成“真”;对方有备就成“假”。太极拳技法关键是要有连续进攻的招数。任何拳种交手最忌单上手,打不出后援动作。这一点太极拳技法一定要充分认识,悉心体悟。何谓后援动作呢?比如锯劲动作,在刀劲未能切入时,前臂立即内旋,用前臂内侧向前或向后锉锯,以肘劲为后援动作。往前锯不奏效就向后锯。使用锯劲时腰圈要摊开与肘虚接。向前锯要配合以采、按、挤内劲,向后锯要配合以采、捋、列内劲。又比如拽劲,这种劲可看成是向对方扔过去的劲,与拍劲相似。与对方接手时,中指根要虚含,然后手一张,将内劲由中指根拽出。同时要以腰劲作为后援动作,才能把对方干脆利落发出。

       五十八、眼光、眼神在太极拳推手中有重要作用。放人的时候,眼要随着对方确定一个主要方向,一直放去,有穿透之意。如欲放高,则眼往上望,眼神注视于上方;如欲放低,则眼下放,眼神注视于下方;如欲放远,则眼远望,眼神注视远处。在发人发放时,完全注重于神气,而绝对不能用丝毫拙力。再有发人必须先断其根,只有明确这个条件才能发放对方。

 

                                                                         整理于2013年6月21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极拳推手的经验
林墨根:太极拳推手之我见
王宗岳《太极拳论》详解之八
林墨根讲太极拳推手
太极推手的三步劲
太极拳:推手的条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