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极疯子

太极疯子——儒缘居士  献给真喜欢太极推手拳友的一份国庆小礼

太极疯子——儒缘居士

献给真喜欢太极推手拳友的一份国庆小礼




手似两扇门  全凭脚打人

 

太极推手有不同种玩法,也有不同的尺寸。当我们挥汗如雨孜孜以求的时候,我们时常忘却了推手的意义,有时把这种途径误以为是比功夫或是比高下的手段。更有甚者,把推手似乎变成了太极的终极目标。冷静地一想,真有点缺憾。当我们忘却了沾粘连随,拼命拉扯的时候,沾沾自喜于植地生根占据上风的时候,无暇考虑我们这样的玩法是否有悖于我们所理解的太极。当我们痴迷于某种固化的游戏规则时,我们是否狭隘了太极拳术的内涵?

就拿定步推手来说,本是通过沾粘连随的打轮练习提升我们的听劲的灵敏度,而不少玩家变成了扎好桩如何稳住自己破坏对方平衡,不考虑所用的是力?是劲?还是突然加速?也不管顶牛不顶牛,顶出对方就是牛!不管白猫黑猫,推动对手就是好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这样玩,如果一玩几年或几十年,稳如泰山的我们是否想过太极就只有这样的内涵?我们的脚呢?我们的步呢?我们的“手似两扇门,全凭脚打人”呢?

    说起这句拳谚,至少得从四十年前说起。大概是中学生的时候,看过一本有关功夫的连环画。模糊的记忆中,好像“南拳北腿”之类的东西,好像北方拳种就是擅长腿法,甚至与人交手时,几下格挡,剩下的就交给了什么“穿心脚”“鸳鸯腿” “手似两扇门,全凭脚打人”结束战斗。从那些零星的知识堆积中,我脑海中形成了这样的概念,北方拳手是次之,主要靠各种腿法取胜。这便是我早年对“手似两扇门,全凭脚打人”的理解。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对太极的进一步理解。“抬腿半边空”“起腿不过膝”的拳谚又告诉我们腿的不轻易高出的道理,所以,对“手似两扇门,全凭脚打人”又有新的理解。通常的理解,脚应该是踢人,为何是脚打人呢。我们不妨结合这么一句话:“欲向何处即向何处”。我的理解是手是处于相对静止,即太极无手,手是触角,并不产生劲力,只是传递劲力,它只是覆盖沾粘住对方的关节和肢体(也即我们发力最后的点),当控制住对方破坏对方平衡的点后,脚上的力在发力的一瞬间传递出去,欲向何处即向何处发力。犹如,脚腰即是车轴,双手(双臂)即是门。门的角度大小决定了发力的方向,所以说欲向何处即向何处。即所谓力生于脚,发于腿,以腰为轴,形于手。

对“太极无手,手非手,全身皆手。”的关键,我以为还在脚。倘若不失太极的武术内涵,能做到无手,即不用手上的力,那么劲力的源头又在哪里?来自于腰?腿?脚?多年来认为来自脚,所谓“力生于脚发于腿,以腰为轴,形于手。”,但近几年随着中节髋关节的松开,我越来越感觉劲的源头不是脚下而是中节骨盆髋关节部分,下肢的腰腿脚和上肢的肩肘腕关手小臂等接触对方的点都是辅助部分它们的自然舒展和节节贯通只是传递承受中节发出的劲力,以髋关节为界限,下肢的力沿髋膝踝脚底传递,起着稳定平衡和反弹地面反作用力,即所谓“松沉到底半太极”,单有松下去回不上来还是起不了作用。脚底的作用是与地面的摩擦保持平衡,而不是用力踩地反弹,那样蹬地反弹的劲会与手上劲双阳同向很容易拔根和被对手捋採借用。也就是说,髋关节以上部分的肩肘腕关节和下肢的髋膝踝关节的外三合是对应或交叉相向撕扯对拉的!这样回头看“太极无手,手非手,全身皆手。”均说了表象,就是说了接触对手的点不只是一个手,其实上肢的任何接触对方的点都有类同我们常态理解下的手的功能,本来打人的手可能不用,所以太极无手,手也就不是手了,任何接触点都起着手的功能,所以全身皆手!拳谚躲过了两个关键不说了,一是“太极无脚,脚非脚,全身皆脚”,这是我自己瞎想瞎说的!常理一定是松沉到底反弹而上,但又不是单纯的脚底的反弹,关键的关键是人身最大的拳头骨盆松开下砸,下肢几乎是承载下砸力量反弹,我们的功夫只是松开髋膝踝打开劲力通道,和上肢对应对拉拔长,反弹不是我的事,那是大地的事,虚灵也不是我的事那是蓝天的事!注意虚灵,不是虚领!更不是虚顶!我只是连接天地的媒介而已!我以为,我的谬论会招来众多太极大师的炮轰,我感觉很多时候,尤其是彼此有点差距时,我的脚可能上移到下肢的其他部位,尤其是髋关节。髋关节以下是固定的部分,类似树墩儿,我松开的已经有了空间的髋关节下砸在墩子上,因为上肢已经节节松开,整个人体类似气球或是具有较强弹性的巨大弹簧在人体下砸墩子时被强烈反弹而上,如果对方碰着我上肢的任何一点均会被弹出,效果的好坏取决于我的意识和速度和对方的身体的质量和根劲的好坏,即双方的综合能力的差距!(简直一派胡言,可以视为意淫或者臆病的发足!但这是我的真实的感觉!)

     近几年,看了郑曼青先生的散手论,我对“手似两扇门  全凭脚打人”有了突破性的理解,过去拘泥于“南拳北腿”的童话,对太极脚的根、劲不同时期的理解和植地生根的自我强大的训练,拘泥于自身的为多,而看了“五绝老人”郑曼青的《散手》论,更为坚定地认为“全凭脚打人”更是与对方对阵时的步法!所谓“手打三分脚打七”。因此扎着死桩拉拉扯扯只是太极推手某个阶段的训练手段或者某个游戏规则下的游戏,只是太极拳术的极小 一部分,远不是太极推手乃至太极拳术的终极目标!所以“太极推手乃接劲,五行二事。(前后左右中)!” “五绝老人”如是说,您意下如何?本博臆病期间不敢胡言乱语,怕玷污了“五绝老人”老人的大作,不敢乱加解释,您自己慢慢品味吧!

 

郑曼青《散手》论

【原文】

 

      散手即散打①。无定法。推手大捋。乃着熟功夫。着熟即是学听劲。由听劲而渐悟懂劲。既懂劲②。无所谓着与不着。散与不散。粘与不粘。随与不随。此皆费辞③。不得中肯綮④。散手之方⑤在五行。所谓进退顾盼定也。苟⑥能懂劲且知方。则用全矣。

     余从澄师游七年①。为之所苦而难到者。只有一劲。曰接劲。能接劲。便是懂劲之极致。功候至此。余劲皆可弗论矣。接劲者。若如对方以球击我。稍一顶撞或截碰。皆弹出矣。此皆撞劲。非接劲也。球体轻。是以易于撞出。譬如球体重数百斤。亦能一撞而弹出乎。所以撞劲非如法。必须球来似能吸住。而复掷出。乃为接劲。缓速轻重皆能如法。则粘提听放②。已在其中。合吞吐之意③于霎那间。其劲正在分寸之际④。庶乎⑤阶及神明矣。散手又复何论。我故曰。太极拳之所以过人者。无他。惟有一接劲而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极散手为什么不好看 太极推手与散手两回事 我感觉很多
陈龙骧:李雅轩先师传授的太极步法
谈太极的练习方法/王培生
中国实战拳学---意拳(姚宗勋著)
太极拳的松沉劲怎样才能练出来
一位隐于世的大师太极心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