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帝出乎震——神秘的龙山文化玉器和五帝时代的“帝”和“神”(六)

帝出乎震——神秘的龙山文化玉器和五帝时代的“帝”和“神”(六)

回顾石家河文化玉器(1)

 

86、玉神像。长3.7,宽3.6,厚1.4,孔径0.25。湖北天门肖家屋脊出土,荆州博物馆藏。

 
87、上图正面视图。

 
88、上图的线描图。

 
89、玉人头像。长2.85,宽2.2,厚0.55。湖北天门肖家屋脊出土,荆州博物馆藏。

 
90、上图的线图,剖面图。

 
91、玉人头像。长3.9,冠直径2.3,底直径1.85。孔上端直径1.25,下端直径1.05。湖北天门肖家屋脊出土,荆州博物馆藏。

 
92、上图侧面视图。

 
93、上图线图、剖面图。

 
94、玉人头像。长5.7,厚0.5,湖北天门肖家屋脊出土,荆州博物馆藏。

 
95、石家河文化遗址分布图。
    石家河文化是新石器晚期铜石并用时代的原始文化,属于龙山文化在中南地区的分支,她分布于湖北省中西部的江汉平原以及湖南省北部。汉水、长江和澧水为这个奇特的区域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石家河文化玉器的体量普遍都很小,但是却包含着极其丰富多彩的内容。龙、虎、凤、玉神人、玉蝉等,是石家河文化的名片。石家河文化玉器的雕刻工艺精湛,尤其对商代玉器的风格起到了明显的引领作用,而令人不解的是,石家河时代与商代之间还相隔着一个夏王朝。这样跨年代、跨地区的联系是怎样建立的,值得人们进行深入的探讨。在良渚时代(结束于距今4200年)过去以后,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北方统治者进攻和围剿南方三苗族人的战场。整整二百年时间,频繁的战争和自然灾害,使曾经盛极一时的南方玉石器文明受到无情的摧毁和沉重的打击,并从此一撅不振,甚至只到夏商时期,江南地区竟然成为落后和荒蛮的代名词。传说帝尧之时,命有虞氏舜部落南下攻击良渚(有苗),而本来出身于良渚的有虞氏,终于完成了复仇的夙愿。北方统治者惯用“分北(背)其民”的手法——苗民人数太多,如果集中迁徙或者集中流放于同一个地区,仍然被视为巨大的威胁。所以要将三苗部众分别流放于彼此相距很远的地方,以防止其东山再起。距今4200年左右,第一批三苗人(可能是良渚人当中的玉匠和石匠),被流放到中国西北部的陕西、甘肃、宁夏和青海等地区,这叫做“窜三苗于三危”,它们的后代就是夏商时期所谓的“羌人”,而所谓羌人,在商时与“奴隶”一词几乎没有区别。
   传说帝舜之时,西王母部落曾向帝舜进献白玉,于是占据中原的有虞氏,了解到天下最美的白玉产自于三危以西的昆仑山,后世称之为和田玉者是也。可见“窜三苗于三危”并非只是简单地将三苗人流放于边远之地,更有驱使三苗人去昆仑山开采以及运输和田玉的意图。《水经注》记载:“禹西至洮水之上,见长人(山海经称之为“长乘”)受黑玉”。洮水,今甘肃临洮是也。临洮发现大量齐家文化玉器及羌人遗迹,而西方黑玉,即所谓墨玉是也。在仰韶时期,墨玉即是仰韶人之最爱,为当时制作玉笄之专用玉料。至于大禹之时,夏代牙璋多为墨玉制作,以祀玄鱼。而其玉料之来源,当如《水经注》所记载,来自于西方,来自于临洮,而临洮最少是这些墨玉运往中原的中转站。
   良渚溃灭之后,其余部曾退居长江中游之洞庭湖至鄱阳湖之间,这是有记载的三苗族的新据点,它们又在这里坚持了大约二百年,直至于禹时。古本《竹书纪年》记载:“三苗将亡,天雨血,夏有冰,地坼及泉,青龙生于庙,日夜出,昼不出。”以及“五谷变种”、“鬼哭于郊”,这是怎样的情形呢?一切如现代灾难电影片所描绘之场景。看来三苗之亡,曾因为中国南方突然发生的重大的自然灾害。经过一千多年的坚守,三苗人最终失去了长江,而被逼“叛入南海”,即所谓“放驩兜于崇山”者是也。崇山在哪里?一说在湖南张家界,传说那里有“驩兜坟”,而驩兜(有学者认为驩兜是尧的长子丹朱)则是苗民最后的领袖。不过,张家界的崇山似乎与苗民叛入南海的记载不符。本博以为,真正的“崇山”其实比我们想象的更加遥远,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崇左市,与越南民主共和国北部为邻。崇左市原由崇善县和左江县合并而成,故称之为“崇左”。而查阅《崇善县志》,发现崇善县古名“崇山县”,这就是了。在崇山县的南边不远就是越南北方的“驩州”,汉时称为“交趾”者是也。
   舜伐三苗,死于苍梧。其地在广东封开,而与广西苍梧为邻。传说舜帝死后,二妃娥皇、女英悲痛之极,追至洞庭,死于君山。今洞庭湖君山有“二妃墓”,人谓湘女多情,斑竹一支千滴泪。楚人怀舜帝二妃,祀为“湘君”、“湘夫人”,皆湘水女神也。而据《山海经》记载,此二女并非帝舜帝之妃,实为帝舜之女也,名为霄明、烛光,死后为洞庭女神。
   
 
96、玉人头像。长2.6,宽1.3,厚0.5,湖北天门肖家屋脊出土,湖北省博物馆藏。

 
97、上图线图,剖面图。

 
98、玉人头像。长2.05,截面对角线长1.9,湖北天门肖家屋脊出土,湖北省博物馆藏。

 
99、上图线描图,多视图。

100、玉人头像。玉柱长1.9,宽1.5,湖北天门肖家屋脊出土,荆州博物馆藏。

101、上图线图,多视图。
 
102、玉人头像。上下长3.2,宽2.2,厚0.8,湖北荆州枣林岗出土,荆州博物馆藏。 
 
 
103、上一图的线图,多视图。
 
 
104、玉人头像。长2,宽1,厚0.4。湖北天门罗家柏岭出土。湖北省博物馆藏。

 
105、上一图的线图,剖面图。

 
106、人头像。长2,宽1.35,厚0.4。湖北天门罗家柏岭出土。湖北省博物馆藏。

 
107、玉人头像,石家河文化。湖北天门罗家柏岭出土。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108、玉人头像。长1.9,宽1.4,厚0.4。湖北天门罗家柏岭出土。湖北省博物馆藏。

 
109、玉人头像。长1.7,宽1,厚0.3。湖北天门罗家柏岭出土。湖北省博物馆藏。

 
110、玉人头像。长1.7,宽1.3,厚0.15。湖北天门罗家柏岭出土。湖北省博物馆藏。

 
111、玉人头像。长3.1,宽0.9,厚0.6。罗家柏岭。湖北天门罗家柏岭出土。湖北省博物馆藏。

 
112、玉人头像。长2.6,直径1.2,湖北钟祥六合出土。原藏荆州博物馆藏。

 
113、玉蝉。长2.6,宽1.9,厚0.5。湖北天门肖家屋脊出土。荆州博物馆藏。

 
114、上一图的线图,剖面图。

 
115、玉蝉。长2.5,宽2,厚0.9。湖北天门肖家屋脊出土。湖北省博物馆藏。


 116、上图的反面。
 
117、上图的线描图,剖面图。

 
118、玉蝉。长3,宽1.5,厚0.75,湖北天门肖家屋脊出土。湖北省博物馆藏。

 
119、上图的线图。

 
120、玉蝉。长2.7,宽0.95,厚0.45。湖北天门肖家屋脊出土。荆州博物馆藏。

 
121、上图的线图。

 
122、玉蝉。长2.25,宽1.7,厚0.5。湖北天门肖家屋脊出土。荆州博物馆藏。

 
123、上图的线图。

 
124、玉蝉。长2.45,宽1.9,厚0.75。湖北天门肖家屋脊出土。荆州博物馆。

 
125、上图的线图。

 
126、玉蝉。长1.4,宽1.85,厚0.3。湖北天门肖家屋脊出土。荆州博物馆。

 
127、上图的线图。

 
128、蝉。长2,宽1.7,厚0.65。湖北天门肖家屋脊出土。荆州博物馆藏。

 
129、玉蝉。长2.4,宽1.21,厚0.3。湖北天门罗家柏岭出土。湖北省博物馆藏。

 
130、玉蝉。长2.65,宽0.95,厚0.5。湖北天门罗家柏岭出土。湖北省博物馆藏。

 
131、玉蝉。长2.3,宽1.2,厚0.6。湖北天门罗家柏岭出土。湖北省博物馆藏。

 
132、玉蝉。长3.1,宽2.2,厚0.8,湖北天门肖家屋脊。荆州博物馆藏。

 
133、玉蝉。长2,宽1.8,厚0.45。湖北天门肖家屋脊出土。荆州博物馆藏。

 
134、玉蝉。长2.2,宽1.4-0.8,湖北天门肖家屋脊出土。荆州博物馆藏。

 
135、玉蝉。长1.65,宽1,厚0.5。湖北天门肖家屋脊出土。湖北省博物馆藏。

 
136、玉蝉。长2.05,宽1.1,厚0.5,湖北天门肖家屋脊出土。荆州博物馆藏。

 
137、玉蝉。长2.5,宽1.6,厚0.45,湖北天门肖家屋脊出土。荆州博物馆藏。

 
138、玉蝉。长2.5,宽2,厚0.25。湖北天门肖家屋脊出土。荆州博物馆藏。

 
139、玉蝉。长2.8,宽1.3,厚0.9。湖北天门肖家屋脊出土。荆州博物馆藏。

 
140、玉蝉。长2.5,宽1.1,厚0.4。湖北天门肖家屋脊出土。荆州博物馆藏。

 
141、玉蝉。长3.1,宽2,厚0.75。湖北天门肖家屋脊出土。荆州博物馆藏。

 
142、玉蝉。长2,宽1.6,厚0.4。湖北天门肖家屋脊出土。荆州博物馆藏。

 
143、玉蝉。长2.1,宽1.5,厚0.2,湖北天门肖家屋脊出土。荆州博物馆藏。

 
144、玉蝉。长2.4,宽1.2,厚0.35。湖北天门肖家屋脊出土。荆州博物馆藏。

 
145、玉蝉。长2.25,宽1.9,厚0.35。湖北天门肖家屋脊出土。荆州博物馆藏。
 
146、蝉。长1.9,宽1.9,厚0.2,湖北天门肖家屋脊出土。荆州博物馆藏。

 
147、玉蝉。长2,宽1.5,厚0.2。湖北天门肖家屋脊出土。荆州博物馆藏。

 
148、玉蝉。长1.8,宽1.6,厚0.25。湖北天门肖家屋脊出土。荆州博物馆藏。

 
149、玉蝉。长2.1,宽1.9,厚0.9。湖北荆州枣林岗出土。荆州博物馆藏。

 
150、玉蝉。长2.15,宽1.5,厚0.6。湖北荆州枣林岗出土。荆州博物馆藏。

 
151、玉蝉。长3,宽2.1,厚0.3。湖北荆州枣林岗出土。荆州博物馆藏。

 
152、玉蝉。长2.8,宽1.4,厚0.9。湖北荆州枣林岗出土。荆州博物馆藏。

 
153、玉蝉。长3.1,宽2.1,厚0.4。湖北荆州枣林岗出土。荆州博物馆藏。

 
154、蝉。长3.2,宽2.2,厚0.4,湖北钟祥六合出土。原藏荆州博物馆藏。

 
155、哈佛大学温氏藏玉,石家河文化。

 
156、玉虎头像。额顶至鼻尖长2.1,两耳尖间宽3.6,厚0.4,湖北天门肖家屋脊出土,荆州博物馆藏。

 
157、上图的线图、剖面图。

 
158、虎头像。长2.2,宽3.5,厚0.35。湖北天门肖家屋脊出土,荆州博物馆藏。

 
159、上图的反面。

 
160、上图的线图。

 
161、虎头像。长3.4,宽2.8,厚1.1,湖北天门肖家屋脊出土,荆州博物馆藏。

 
162、上图的线描图。

 
163、虎头像。长2.2,宽3.1,厚1.5。湖北天门肖家屋脊出土,荆州博物馆藏。

 
164、上图的反面。

 
165、虎头像。长1.6,宽2.3,厚2。湖北天门肖家屋脊出土,荆州博物馆藏。

 
166、上图的侧面。

 
167、虎头像。长2.5,宽2.9,厚1.65。湖北天门肖家屋脊出土,荆州博物馆藏。

168、虎头像。长1.35,宽2.35,厚0.5。湖北天门肖家屋脊出土,荆州博物馆藏。

 
169、虎头像(半成品)。长2.8,宽3.3,厚0.7。湖北天门肖家屋脊出土,荆州博物馆藏。

 
170、虎头像?长1.8,宽3.3,厚0.7。湖北天门肖家屋脊。湖北省博物馆藏。

 
171、绿松石虎头像。长1.8,宽3.3,厚0.7。湖北天门肖家屋脊。湖北省博物馆藏。

 
172、虎头像。管径2.3,长2.2,厚2.5。湖北荆州枣林岗出土。荆州博物馆藏。

 
173、虎头像。长3.6,宽2.8,厚1.1。湖北荆州枣林岗出土。荆州博物馆藏。

 174、上图的侧视图。
 
175、虎头像。长2.2,宽2.1,厚3.5。湖北钟祥六合出土。原藏荆州博物馆。

 
176、复合神像。长2.5,宽4.1,厚0.5。湖北钟祥六合出土。原藏荆州博物馆。

 
177、玉龙。外径3.8,宽1.2,厚0.8。湖北天门肖家屋脊出土。湖北省博物馆藏。

 
178、玉龙,商。妇好墓出土。与上图对比,可以看出商代玉器与石家河文化的渊源。

 
179、镂空龙形饰。长9.1,宽5.1,湖南澧县孙家岗出土。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180、玉团凤。直径4.89,湖北天门罗家柏岭出土。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181、上图的线描图。

 
182、玉凤。商代晚期妇好墓出土。中国国家博物馆藏。自从石家河文化玉器面世之后,人们发现这件曾被当作商代玉器奇葩的作品,其实并不产生于商代,而是石家河文化的代表作。

 
183、玉凤。长11.6,宽6.2。湖南澧县孙家岗出土。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184、透雕玉凤。石家河文化,长13.2㎝,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185、玉鹰。长1.9,宽4.2,厚0.35。湖北天门肖家屋脊出土。荆州博物馆藏。
 
186、上图的线描图。


 
187、上图的侧视图。

 
188、上图的反面。
 
    良渚既灭,三苗国亡。在三苗故地也就是石家河文化地区,仿佛一片歌舞升平的太平盛景象。五千多年前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石钺、玉钺曾经风行一时,而在距今四千多年前的同一地方,再稍向西,钺,这种近身肉博的原始武器,竟然消失得无踪无影。当然,同时消失的还有良渚玉琮。相比起同时代中国西北部充满涙气的齐家文化玉刀,石家河文化是真正和平时期的文化。就算是虎,也是可爱的有如小猫一般。龙和凤,体现出石家河地区的祥和与平静。而大量的蝉,其实是当地流行瓮棺葬的陪葬品。美好的生活,使所有的人一心追求长生不死。有专家根据史料记载的三苗族方位,认为石家河文化的族属,应属于南方的三苗族人,三苗不就是在洞庭吗?然而本博以为,三苗人带着最后几只残存的玉琮,离开了长江。在江西的鄱阳湖畔,在广东马坝、封开,还有南海的海边,出土的良渚玉琮留下了三苗贵族流亡的足迹。残余的三苗人被赶进了南方的大山,多年以后,这些人成为苗、瑶等南方民族的祖先。石家河古部落不是三苗人,但或许他们曾参与对三苗人的作战,或许他们曾加入大禹治水的大军。天下开始太平了,曾经也是二等民族的夏族人,竟然通过治水的成功而夺取了中原,而在石家河文化玉器当中,竟然出现了牙璋这样的北方礼器,这是夏民族的标志物,所以,石家河人同龙山时期的夏人保持着神秘的联系,他们应是从山东南下淮河,然后又进入长江流域的涂山氏,大禹的妻族,夏后启的母家。故太史公亦认为,禹娶涂山氏,成为夏民族复兴的政治基础。(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收藏说玉:帝出乎震——神秘的龙山文化玉器和五帝时代的“帝”和“神”(七)
馆藏 | 湖北荆州博物馆的美玉
湖北博物馆典藏玉器图集
石家河文化神秘史前玉器的挖掘过程实录!
您想知道的石家河文化玉人头像都在这里!(上)
『精』石家遗址出土的14件虎头像都在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