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珍罕玉角杯
    秦汉出土的文物中,玉容器相当稀少,全国只有十来件,而在西汉南越王墓中就发现有五件,而且每一件风格迥异,做工精细,美轮美奂。我们可以想象当时南越国贵族宴请宾客,觥筹交错的鼎盛场面。

出土时的情况

白玉觥(玉角杯)高18.4、口径5.8-6.7、口缘厚0.2厘米、重372.7克

      白玉觥(玉角杯)1983年于广州市南越王赵昧墓出土,白玉质,半透明,局部有红褐色浸斑。造型仿犀角,口呈椭圆形,觥杯末端呈卷索形回缠于觥杯下部。觥杯上装饰主要是一条夔龙,从口部到底部,夔龙回环卷缠于觥杯之上,且是由浅浮雕逐渐转为高浮雕,及底时成为圆雕。陪衬花纹是单线浅刻的勾连云雷纹。

     这件角形玉觥(玉角杯),玉质坚致,温润光泽,是名贵的新疆和田玉。它的造型新颖独特,碾琢巧夺天工,器形纹饰浑然一体。汉代的番禺是犀角象牙的集散地,这件玉觥应该是仿照犀角觥杯雕制的,是南越国玉匠创制的不朽艺术瑰宝。

     在五件玉容器里,玉角杯(一级文物)是其中最有特色的一件。它用一整块青白玉雕成,中间凿空成犀牛角的形状。相传犀牛角的酒杯可以溶解毒物,玉虽不能解毒,南越国的玉匠却借题发挥、匠心独运,就着玉石的形状施刀,综合运用玉雕的各种工艺方法,如线刻、浅浮雕、高浮雕、圆雕等,在玉器身上巧妙布局各层纹饰,再经过细致的打磨,至今玉角杯仍闪现温和恬润的光泽。

     这件玉器,既是一件美轮美奂的工艺品,又是一件融传说于现实,引人遐思的实用品,它表明这一时期玉雕在章法布局、材料运用、技巧发挥上走向成熟。无论从哪方面看,它都堪称是中国汉玉不可多得的稀世之宝。那位不知名的艺术家,如果不是胸中有丘壑,又怎能创造出如此的精美杰作。

     在古代西方,这种角形杯十分流行,希腊人称之为“来通”,远在公元前1500年,希腊的克里特岛已经出现这种器物,后在西亚、中亚一带都发现有多种形式的“来通”。当时人们都相信“来通”角杯是圣物,用它注酒能防止中毒,如果举起“来通”将酒一饮而尽,则是向酒神表示致敬。南越王墓出土的这件角形玉杯,没有发现杯座,所以每次斟酒是否也得一饮而尽,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信息来源:玉满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玉角杯考
出土时甚至无法直立的一只玉杯,却是名副其实的国之重宝
华夏遗珍_玉器26_角形玉杯
1983年广东发现古墓,出土一无法直立的玉杯,专家:古人真够豪放
西汉角形玉杯
游学博物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