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帝出乎震——神秘的龙山文化玉器和五帝时代的“帝”和“神”(十二)

帝出乎震——神秘的龙山文化玉器和五帝时代的“帝”和“神”(十二)

诸神的分野:良渚、龙山和陶寺神系的异与同

 

398、神面纹玉圭,龙山文化晚期。美国芝加哥艺术研究院藏。
    本博以为,这个玉圭与其它龙山文化玉圭在刻纹构图上的存在一个重大区别,那就是类良渚文化的图腾出现在上面。本博的网络考古发现之一,就是帝舜有虞氏出身于良渚。在良渚文化中晚期,有虞氏舜因为与其弟弟象争夺良渚首领继承权失败,从而被迫出走北方,投靠了帝尧集团。传说尧将其两个女儿一并嫁与舜为妻。此后,有虞氏在北方不断发展壮大,通过为尧帝国治水以及南征良渚(三苗),从而一步步接近了北方权力中心。这只玉圭的刻纹,既有良渚文化的因素,又有北方龙山文化的因素,因此很有可能是虞舜王朝的遗物。果真如此,中国古玉的目录,还要在夏代玉器之前,加上一个虞代玉器。

 
399、上图玉圭的局部放大图及其拓片。这是一只十分罕见的类良渚文化图腾玉圭,所类良渚,就是说它与良渚图腾很相似,但是也存在明显的区别。所以可以将这类玉器称之为良渚文化的次生文化。
   本博的兴趣在于:将大量夏、商以前的所谓新石器时代古玉,广泛收集信息,然后加以分类、甄别。根据它们出土的年代、地域,然后将它们与中国的上古传说以及历史记载相结合,分析它们大致上的民族属性,最后将华夏民族的一些传说转化为真实的历史。
   某些人认为:只有文字才记录着历史,就象安阳殷墟出土的那些刻有文字的甲骨文。然而黄河仰韶文化的彩陶、龙山文化的玉器、赤峰红山出土的云形佩和玉龙,它们上面均未见刻有文字,难道这些文明的物证就不是历史创造的,而是从慧星或者陨石上掉下来的吗?反之,历史给我们留下了红山玉器、龙山玉器以及祖先们的骨骸,因为上面没有文字,就可以否认它们是历史?而正是因为这些人的高见,所以前一段时期,中国各处突然在一夜之间冒出了无数刻有史前文字、“黄帝朝文字”、大夏朝文字上古玉器,这些号称比甲骨文还要早的文字居然还有篆体隶书、和楷书之分,真可谓开愚人节的玩笑!当然这里面藏着巨大的商机,你不是说没有文字就不可以考古吗?你不是说没有文字就没有历史吗?好,我就给你整一些一万年前的文字来,陶钱,拿回去慢慢地考古——还真有人陶钱一堆一堆地买,考古。不久,自费出书的人又找上门来了,陶钱,为你的重大发现出书。至于这些书会不会人有买呢?很可能商机就到此为止了。如果你还有钱投资,还可以办一个属于私人的“史前文化博物馆”,收门票。或者办一个中国古玉鉴定学校,收学费。最后呢,能不能把以前买假古玉的本钱收回来,就看你的造化了,会忽悠吗?

 
400、神面形玉佩,龙山文化晚期,美国西雅图艺术博物馆藏。图的右下角是湖北钟祥六合出土的石家河文化玉佩,现藏于荆州博物馆。
    这两只玉佩惊人的相似,可见龙山时期的某一时段曾流行此物。现在请注意这一类神像的一个共同点:上半部属于龙山文化,是一只神鸟,它是太昊或者句芒的本相,下半部分却属于良渚文化,是黎氏(猪龙)的图像。有虞氏虽然离开良渚,但是其宗教和信仰并没有改变,所改变的只是良渚图腾的刻纹风格。这好比大陆的汉字和台湾的汉字,虽然都是汉字,但是相隔久了,也会有一些区别。此因这一类玉器,也可以称为虞代玉器。当然帝舜也是上古五帝之一,也属于龙山文化的范畴。

 
401、神面纹玉佩,龙山文化晚期。山西博物馆藏,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
    这只玉佩与上图也很相似,而且出土于中原地区的陶寺遗址,故而有着十分重要的考古价值。据此可以推断,上图美国西雅图的那只,也是陶寺时代的遗物。陶寺遗址是虞舜集团入主中原之后的王都之一,此时中国的政治中心西移至黄河流域中原地区,至于尧是何时于舜的,不得而知。这只玉佩是同类玉佩中最精美的一只,色泽纯净,没有沁,而且上面还可以看到刻纹。当然这也是虞代玉器,并且还正式地出土于虞舜王朝的遗址。
 
402、龙山文化、陶寺文化、良渚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图。
    龙山文化的正宗是山东龙山文化;陶寺文化(本博称之为虞舜文化)是晋南地区的龙山文化;良渚文化是太湖地区的龙山文化。但良渚文化自重黎集团南下以后,长期与北方隔绝,时间长达一千一百年之久,所以就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宗教和文化体系。良渚的神系形成于帝颛顼时期,命重氏(句芒)司天,黎氏(句龙)司地。重氏在帝喾时任祝融,是以东正、木正之职,又兼领南正、火正之职,其后又被帝喾杀死。于是帝喾又命土正黎氏,兼任祝融。重、黎本是兄弟,故合而为重黎氏,封于太湖,又称吴回。
   良渚的图腾一直保留着重氏(句芒)司天,黎氏(句龙)司地的原始风貌,句芒是神鸟,句龙是猪龙。而北方王朝则称重黎氏为南方祝融。关于良渚与三苗的关系,四、五千年以前,良渚的势力遍及安徽省、江苏省、浙江省、湖北省东南部、江西以及湖南北部这么大片的地方,雄踞江、淮,富有而且强盛,如果他们不是三苗,谁是三苗?翻开历史和地图,我们很容易发现只有良渚古国占据着“三苗”人的时间和空间。人们说三苗本出自于蚩尤、九黎,原当为炎帝的子民,而《山海经》又记载三苗或者苗民是黄帝族裔,这又如何解释呢?
   其实很简单:元蒙、满清都统治过中国,而被他们统治的子民中汉族占了绝大多数,难道不是这样吗?三苗三苗之民三苗之君是三个不同的概念,三苗是一个统称,三苗之民大多是原属于炎帝、蚩尤的子民,而三苗之君则是帝颛顼之裔重黎氏,他们过长江,踞五湖,南方土地、人民皆为其所有也。所以自尧、舜、禹以来,历次对于三苗的讨伐,其实就是北方的黄帝族裔对于南方的黄帝族裔发动的战争,当然在战争中被伤害人数最多的,无疑却是三苗之民。南方重黎氏虽是黄帝族,但却是昌意——颛顼一脉,而北方的帝喾、帝尧原属于黄帝——玄嚣一脉,分隔一千年了,彼此互有攻战,这太正常不过了。
   至帝尧之时,北方尊太昊之教,这可能与陶唐氏出身于河北而近于红山有关。山东龙山文化以太昊为帝,以句芒为神。这与良渚文化的神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山东的太昊、句芒是为东方天帝、天神,而良渚的重(句芒)和黎(句龙)一个司天,一个司地,其实是由活人担任的世袭神职,因此如其说是天神和地神,还不如说是重黎家族的祖先神。
   陶寺文化神像非常奇特,因为它介于良渚文化与山东龙山文化之间。神鸟在上、神龙在下,这自然是良渚图腾原来的格局,但神鸟却做成了龙山神鸟的样子,你可以认为这只鸟是太昊,也可以认为它是句芒。总之有虞氏虽然离开了良渚,后来还参与了消灭良渚的战争,但归根溯源,有虞氏也是重黎家族的后代,所以便有了相似的家族图腾。 

 
403、神面纹玉琮,龙山文化晚期。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芦山峁村出土

 
404、上图的拓片以及线描图展开。
   仔细看这个图像,这上面只有黎,没有重。这可能说明有虞氏去了山东之后,失去了重(句芒)的神职,却担任了黎(后土、句龙)的职务,后土是干什么的呢?种粮食、治水。后来帝舜掌了权,依样画葫芦,也让夏后氏大禹担任后土,治水。看看图400401,上大下小,便知有虞氏后土的地位,再看看上集图396397,便知那两件也是有虞氏玉器,在神像的最下方,有一个很小的神面,那就是有虞氏的黎,后土。
   陕西龙山文化有两个分支,一个属于有虞氏,一个属于夏后氏。有虞氏是帝颛顼族裔的南宗,出身于良渚,后来北上山东、山西又至于陕西;而夏后氏是北宗,从山东、河北、辽宁、内蒙迁徙至陕北。这只玉琮似良渚非良渚,乃是有虞氏离开良渚之后的新造型,所以,这也是一件虞代的玉器。当然它也有可能制作于帝尧时代,在那时,有虞氏奉命将大批三苗人驱赶至陕、甘、宁地区,并且为帝尧集团戍守西部和北部的边境。
(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汶口、良渚、龙山文化玉器大赏
大汶口、良渚、龙山文化玉器
历史大猜想:良渚文明的毁灭与“共工撞倒不周山”真相
史前精美玉器
中国玉器鉴赏—新石器时代玉器的文化和地位
新石器时期的传世古玉(馆藏精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