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内家拳的整劲如何修练?
 
原文地址:内家拳的整劲如何修练?作者:龙城飞将也博客

内家拳的整劲如何修练?

龙城飞将 旭日东升

 

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形意拳“整劲”如何修练》[1],有感而发写出本篇文章。

 

形意、八卦、太极均属内家拳,所以我们讨论的范围扩展到内家拳。实际上,讲到“整”,是人类对武术运动规律的最根本的认识。然而,人类并不是开始有了武术就懂得整劲的。早期人类的武术实际上是着重于招数。即使是被内家拳手们,尤其是被太极拳家们奉为圭臬的王宗岳的《太极拳论》也提出由招熟再到懂戏。殊不知,招属外在的东西,劲属内在的东西。招熟与懂劲是不同系列的东西。把两者放在一起,虽然最终可能成大器,但一定是经过刻苦的训练,再加上苦思冥想的“悟”方成。

 

近来在学乒乓球,已经练了近十八次,每次训练的时间是1.5-2个小时。老师较为严厉,我的进步之快出乎老师的意料。我把内家拳内劲的理论用到乒乓球上,现在已经能打反手,能发旋球,能接高吊球,能够和老师进行较为剧烈的推挡扣杀,推挡扣球更是易如反掌。在乒乓球的实践中我体会,乒乓球的练习比练拳更多地发劲。实际上,推挡球在意念上稍一加力就是扣球,过去的球速度快,隐蔽性好,和我打沙袋给别人的感觉是一样的。有人看到我打沙袋,觉得我像是没有功夫。这不奇怪,我从来不怕别人认为我没有功夫。我打沙袋的突然性、隐蔽性、爆发力却是他意想不到的。我的出拳与别人相比看似没有什么力,打击到沙袋上的效果却是远胜过别人。原因在哪里?在于我懂得整劲,懂得柔劲,懂得在打的时候轻,因而击到沙袋上的力度重,懂得灵,因为可以在运动中快速发劲。这就是我给太极拳内劲总结的四个字:轻、柔、灵、整。

 

一般的观念认为,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掌等被人们称为内家拳的拳种,博大精深,古往今来,无数名家巨擘,终其一生刻苦磨炼,为形意拳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前辈们确实是不容易。但是今天的人未必不如古人。古人一是没有今天这样的知识积累,二是没有现在这样的资讯发达,三是没有今人这样高的文化和理解能力,他们只有一条,苦练。近日和我一起学乒乓球的朋友也感慨我学习速度之快,我回答说,你们强调“苦练”是对的,但我却是“巧练”。巧练可以跨越时空,节省许多时间。过去前人需要许多时间方能理解,方能练成的功夫,我们现在不需要太多的时间。所以,我不否认苦练,但我更强调巧练。离了巧练,很久不出功夫。懂得了如何巧练,可以很快地出功夫。

 

什么是整劲?许多人不理解。是的,运动这类事情,看似简单,实则不易。若自己身上没有体验,就不理解拳理。若自己身上有了体验,方能理解拳理,理解拳理原来是如此的浅显易懂。事实上,整劲并不难懂,整劲就是整体的运动。关于整劲,难的不是更难,而是如何做到。就像开车一样,不能轮子走,车厢留在原地。也不能前轮走,后轮留在原地。

 

有人这样给人们作解释:用详尽语言来给“整劲”定义,难于理解,用个浅显的例子来说明就容易得多了。当我们蹲在地上火点燃一只爆竹后,爆竹突然爆炸,在心中一惊的同时,手会下意识地快速缩回,全身激灵一下,不由自主地一紧,甚至会猛跳起来躲开危险。人们解释说,这时在我们身上体现的就是“整劲”。其实,这只是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本能反应,是在外部刺激作用下,神经系统支配全身肌肉的一种应激性反应。这种反应是被动的,是无主动意识的。至多能算是“整动”,不能称为整劲。整劲必须是人主动的运动。

 

如何修练整劲?

 

拳界有不同解释,其中一种观点认为,离不开四个字:苦、正、勤、准。

 

苦:一般以为,“整劲”上身是一个艰苦的过程。有解释说,在追求准确之“形”的过程中,由于肌肉剧烈运动,乳酸蓄积而产生酸胀之感,因肌腱、肌纤维经常拉而产生疼痛,因大运动量锻炼而劳累困顿……这其中经历的艰辛,没有一种甘于吃苦、坚韧不拔的精神是绝对忍受不了的。由于“内意”的修炼无形无象;看不见摸不着,更是容易产生各种困惑,甚至让人望而却步,灰心丧气。其实,任何一种运动都会增强人体肌肉的力量,早期运动都会有这些苦。

事实上,只要理解了整劲的原理,掌握了正确的修练方法,这种苦远比工人做工,农民种田的苦要轻得多。所谓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说法很有些夸大了,真正练拳出功夫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辛苦。

 

正:许多人强调动作正确。要求在“形”上追求一个“正”字,动作精益求精。要求通过千百次的锻炼达到肌肉记忆。

实际上,练拳时只要恪守“用意不用力”这条简单的古训,就可以做到。人的肢体运动是轨道的,但人们不知原理而盲目地追求标准化的动作,而这些标准化的运动许多又是脱胎于长拳的招法,许多动作尽管表面上看好看,符合老师的要求,实际上已经偏离了轨道。人的肢体的轨道是游离状态的,在做化解对方来力或向对方打击的发劲动作时肢体可以像导弹一样随形势在调整方向与速度。所以单纯地追求形只有表演上的意义,于养生和技击并没有多少实用价值。

 

勤:经常练拳,经常进行这种运动,也就是经常行拳,也就是经常运劲。如何做到这一点,人们一般会贵在坚持。

对于“坚持”,我们不反对坚持。但是,坚持是对一种枯燥、劳累的事情而言,如果一件事情使你并不劳累,并不痛苦,而且常有进步,常有快乐,还需要“坚持”吗?此时提出一个秘诀:兴趣。只要你有兴趣,你就会钻研其中的秘密。只要你掌握一部分秘密,你就会身体有感觉,你就会兴趣越来越大。所以,勤练拳并不是一件痛苦的事,完全可以做到“行走坐卧皆太极”,“行走坐卧皆练拳”。

 

准:指懂拳,就是懂得自己身体运动的力学规律,对方运动的力学规律,双方在剧烈搏击时相向的力学规律。

 

所以说,仅凭上面所讨论的“苦、正、勤、准”四个字,还不能从根本上掌握整劲。真正的办法是掌握另外四个字:轻、柔、灵、整。

 

这四个字入门,也可以是内家拳入门。我们的博客中关于这个原则多次有过论述,以后有时间时再作一点专门的解释。

 

若掌握这四个字,前提就是掌握身法。这是网上和书上已经很公开的秘密,又是保守的老师的不传之秘。

 

所以,内家拳其实没有什么秘密,只是学习的人大多没有找到真正的明师而已。

 

2015/1/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咏春寸劲在乒乓球的应用
化劲
解析太极拳应用中的“缠丝劲”和“起横不见横”
从运动形式上,谈谈形意拳、太极拳和八卦掌的特点,其围绕攻防技击又有哪些不同?
形意拳的次第与几个窍要
我是怎样练拳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