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宋名臣寇准7岁时写下一诗,短短20字惊艳四座,意境很像李白

文/ 空青

人生该是追求美的旅程。

静下来,读读诗吧。

【缘起】

在老家那会儿常听家里老一辈儿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

意思是一个小孩,从三四岁就能看出他整个青春期会是什么样;从七八岁就能看出他老了以后什么样。

这个东西有没有科学依据?那肯定是没有。

但是有没有道理呢?还是有一点道理的。

因为孩子生下来白纸一张,长成什么样子主要取决于身边环境,而三到七岁大概就是心志成熟的时期,接受怎样的家庭教育,基本也就决定了孩子一生的道路。

但是有没有例外?也有。

大道五十,天衍四十九。人生总是会有变数的,漫漫几十年人生路,总会遇上那么一两件改变生活轨迹的事情。

这篇文章,带大家欣赏一位北宋名臣在年仅七岁时写下的《咏华山》。

这位名臣的名字叫寇准,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与诗人。年长以后步入仕途,多有贬谪亦多有政绩,为后人所歌颂。

寇准年轻的时候就名扬乡里,被称为“神童”。一次,家里宴请宾客,宾客之中多文人雅士,见到这位“素有名声”的神童,不禁来了兴致,想要考他一考。

寇准的父亲巴不得自己这位天才儿子能够在朋友面前露一手,也给自己脸上添光,很爽快就把儿子叫到眼前来。

宾客出题,要寇准以“华山”为题作诗。这里要解释一下,寇准老家是华州下邽,也就是今天的陕西渭南,住在华山脚下,所以才有此一题,并非是人们故意为难寇准。

寇准听到题目,便人小鬼大的在厅中踱起步来。小小的身材与严肃的表情融于一身,着实让各位宾客忍俊不禁。

但是不一会儿,一群人就笑不出来了。古有曹植七步成诗,却未曾料想寇准仅仅三步,便吟出了这首留名千古的短诗——《咏华山》。

【诗篇】

咏华山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诵析】

诗歌的内容很简单,只有20字;而且只是单纯的咏物,并不夹杂任何个人情感,所以读起来也就主要欣赏其写景技巧及结构搭建,无需揣测诗人心境。

一个7岁小娃娃,能有什么复杂的情感呢?怕是连“爱上层楼”的年纪都还没到。

这首诗题为《咏华山》,在写作过程中则是紧紧抓住华山之“高”这一特点着意描绘。

首句“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简单而形象。小诗人寇准想象自己此时站在华山之巅,举目四望唯有青天在上,周围再无与之平齐的山峰了。

杜甫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句,也是在年轻时候写下的狂言,与此神童诗可以互相参阅。

五岳之中,目前只去过泰山和华山,泰山为五岳之尊,主要是看重其文化意义,玉皇顶好像也就1300米高的样子,一天时间足够上下。

相比之下,华山主峰高2100多米,在陕西那片沃土中可谓傲视群雄。

这第一句,写了青天与周遭山脉,以此映衬中华山之高。后面两句,小诗人仍然揪着这点不放,又为华山之高补充了两个证据: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我在华山顶的时候,抬头看天,感觉太阳离我好近好近;回首望路,则有白云悠悠,簇山腰而在下。

这第三句,像李白的“手可摘星辰”;第四句,像王维的“白云回望合”。小诗人年仅七岁,却能够写出与唐诗大家媲美的意境,实在是妙笔生花,天赋奇才。

更值得夸奖的是,这首诗既清新自然无斧凿痕迹;又完完全全的押韵合辙,对仗工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如此笔法,比之浸淫诗歌几十年的大家也不遑多让。

【空青语】

这首《咏华山》,写作于宋代,但因为诗人年纪轻轻,言语之中多有盛唐气,读来令人精神振奋。

唐代诗歌中,写华山著名的有崔颢的《行经华阴》,“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同样极写其高峻。

明代亦有两首同题的《咏华山》,这里各选一句摘录:

“太岳峥嵘仰万山,怜君此去重跻攀。”

“花鸟多情谁作主,云霞无恙梦犹酣。”

一读便知,比起唐宋华山诗,多了些消沉气、隐士气,不复少年之蓬勃昂扬矣。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会立即删除!

你的关注与评论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编辑 空青

排版 空青

空青诗词日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写华山最有名的一首诗,出自一个7岁神童之手,一开头就气势不凡
七步诗、五步诗、三步诗,古人写诗可以有多快?
盘点古代5大才思敏捷的诗人,曹植第一、他第二
自古英雄出少年,古代儿童作过的那些诗
西安小升初综合素质测评必考古诗词,详解及练习题!
小学低年级古诗诵读上部18首有介绍,你会背几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