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必读作品指导——王朔


34.《空中小姐》


《空中小姐》发表在《当代》1984年第二期。曾被改编为电视剧。

    该作品是一篇感人的爱情故事。男主人公“我”在海军服役期间认识了作品中的女主人公王眉,她当时还是一个学生。两人在交往过程中,“我”非常喜欢王眉,而王眉对“我”也十分崇拜。五年后,“我”服役期满回到北京,回京后对安排的工作不满意,成为一个无业游民。王眉则在高中毕业后成为了一名空中小姐。“我”在极度无聊的情况下开始用退伍金南下旅游,在南下的过程中“我”找到了王眉并开始与她进行交往,逐渐产生了爱情。在恋爱的过程中,两人经历了恋爱的甜蜜与分别的痛苦,由于两人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我”身上的缺点也逐渐暴露出来。两人在无奈的情况下痛苦的分手。后来,王眉因飞机失事遇难,“我”在知情后非常难过,在通过王眉的同事了解情况得知王眉在与“我”分手后虽然与另一个人在谈恋爱,但在心里她还是爱“我”的,“我”在这时心灵得到了升华。

这是王朔早期的一部代表性作品,它不仅渲染了一个煽情的爱情悲剧故事,而且把故事说得跟真事儿似的。作品中的“我”曾经在海军舰队服役,退伍后无事可做,后来在百无聊赖的情况下到一家医药公司工作,这简直就是王朔本人的翻版,让人觉得作家是在写自己。作家自己也说自己的早期创作多是自己的生活实例,使得读者对其故事更加相信。然而,故事却并非真实的,除了“我”的身世与王朔相仿外,其余的都是作家杜撰的,而读者却被故事所感动,这说明作家在创作上确实抓住了读者的心理在进行创作。

王朔曾经说,他的创作是写给读者看的,因此,其作品非常关注社会的需要,《空中小姐》虽不属于后来的“顽主”系列小说,但在体现王朔的创作意图方面却已经为其奠定了基础。

爱是文学永恒的主题。80年代中前期的中国,人们刚刚从禁欲主义的牢笼中挣脱出来,追求美好爱情成为当时一个比较时髦和受人普遍关注的话题,人们往往为感人的爱情故事而流泪,特别是当时的很多西方爱情电影对社会的影响。

作者抓住了人们的心理,在此为我们创作了一个符合社会潮流且最易煽情的爱情悲剧,这是体现作者“媚俗”的一个表现。

其次,该作品在题材上还选取了与当时时代紧密相关的社会现实,如军人退伍后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工作岗位,待业问题,对空中小姐职业的羡慕以及对军人与空中小姐恋爱的英雄美人故事等。

第三,该作品虽说不是后来的以调侃为主的顽主系列小说,但调侃和顽主的痕迹已初露端倪,创作模式已经定型,该作品能为当时的杂志所发表,说明他的作品已经为文坛所认识和接受。从特点上看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从本篇作品开始,作家后来的一系列言情小说中,作品的主人公、故事的来龙去脉基本上都是一个模式:一个生活在北方某城市的无业游民以其玩事不恭的生活态度或痞气受到女性的青睐,并由此衍生出一系列的故事。

(2)作品中的人物对话开始有王朔的调侃意味和北京口语化表现。

35.《顽主》


《顽主》是王朔“顽主”系列的代表性作品。最初发表于1987年第六期《收获》杂志。此后又发表了《玩的就是心跳》《过把瘾就死》《我是你爸爸》等一系列以调侃为主的作品,“赢”得了“痞子文学”的“美誉”。

作品虚构了一个“替人解难替人解闷替人受过”的“三T”公司,作品极尽嘲讽、调侃之能事,对生活尽情的嘲弄和否定,为后来“顽主”系列奠定基础。以于观为首的几个青年人,开办了一家“三T”公司,替作家宝康策划并举办颁奖晚会以完成其获得社会承认的目的,替不能按时赴约的人去赴约,替不能满足妻子对生活的多方面要求的丈夫陪其夫人聊天、挨骂等。作品塑造了于观、杨重、马青三个主要人物及与其有关各种业务关系的宝康、刘美萍、王明水等各色人物,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和故事的讲述,集中反映了这个社会中的一些特殊现象,揭露了社会的一些弊端,同时,对社会上的一些现象进行了嘲讽。

李运抟在《十年小说精神形态论》中称,“首席调侃作家的位置无疑该属王朔”。称《顽主》系列小说“充满调侃意味”,“奠定了王朔在当代中国文坛首席调侃小说家的地位,同时,也使’王朔现象’成了一个批评家多有争论的话题,又使近十年小说很增添了些热闹。”王朔的“顽主”系列作品反映了在市场经济大潮的推动下,在文化转型的过程中,人们在失去自我,失去传统的伦理道德,失去廉耻感。作品中的“三T”公司中的人在社会上找不到实现自身价值的位置,空怀一腔热情和聪明才智,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创办了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公司,显得滑稽可笑,可在笑过之后却让人感到辛酸和无奈。对于观、杨重等人予以深深的同情,对宝康等“作家”予以鄙视。在作品中,滑稽可笑成了人们赞许乃至同情的对象,而正统思想、权威却成了人们嘲笑和反叛的对象。人们在对正统思想、行为和权威话语的嘲讽中获得了满足和快感,同时,也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学会了自嘲与幽默,学会了机智、圆滑,学会了无视权威、崇高和美好。通过认真读《顽主》及其以后的调侃类小说,我们可以看出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语言的俏皮。在王朔的小说中,俏皮的调侃非常适合读者阅读,读者可以从中获得快感,正如王朔自己所说,“起码也找一乐”,这一点在王朔早期的作品中就有所体现,如《空中小姐》《永失我爱》等,语言的俏皮成了男主人公获得女孩子芳心的魅力手段,而且屡试不爽,而在《顽主》及其后来的小说中,这种语言的俏皮则大量出现。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的魅力对于文学作品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许多作家都曾在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界,但其追求的方式方法却不尽相同,绝大多数的作家在语言上多是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和用语的修辞效果,但从总的效果上却是严肃的,这样的作家虽也拥有一定数量的读者,却不能拥有绝大多数读者,作品本身也就成了阳春白雪。而与其相反,王朔走的却是另一条路,他十分注意语言表达对读者的重要性,因而极力的“媚”大众的“俗”,而由此所得到的是大众的接受与欣赏,而在这一点上,语言的俏皮堪称功不可没。这一点特别是在人物的对话中体现的最为明显,其中包括对文革语言的反讽、知识分子话语的嘲弄、传统思想的戏谑等,甚至对“我爱你”这种爱情中的神圣话语也进行调侃。

    2.题材的滑稽。“三T(替)”公司的创办充分体现出王朔丰富的想象力,也体现了作家对社会现象的调侃来表现其反叛性。作者在最初创作时尚能选择一些比较严肃的题材,但在《顽主》及其后来的一些调侃作品中却完全走向反面,作者自己称为“玩文学”。正是由于这种“玩”,于是就玩出了“顽主”系列小说,作品选择一些表面看来十分滑稽的题材进行创作,实际上是对现实生活某些严肃社会问题的反叛。王朔的创作虽不能像鲁迅那样“直面惨淡的人生”,但却以另一种风格对社会的不正常现象给以辛辣的嘲讽。将那些在社会上貌似崇高、严肃的社会问题和权威予以大胆的戏弄和调侃,对社会正统的主流思想予以反叛。正是由于这一点,他得罪了社会的精英,也因而获得了“痞子文学”的“美誉”。

36.《动物凶猛》


    《动物凶猛》发表于1991年第6期《收获》杂志。与“顽主”系列不同的是作品的风格,虽然仍然写社会上的“痞子”,但调侃的意味却没有了,使我们看到了一个作家在创作风格上的多方面探索。该作品于1995年被改编为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并取得了1995年国产影片最好的票房纪录。

作品描写了一个十五岁的主人公“我”少年时期与女青年米兰之间朦胧的爱情经历和感受以及与儿时的伙伴之间的故事。作品采取回忆的方式,对年少时的往事进行追忆。由于十年动乱,打破了正常的教育秩序,生长于军队大院的“我”无拘无束地与一些“同志”鬼混在一起,后来,由于家长的严格要求并转了一个学校,在孤寂无聊的情况下开始研究钥匙并发明了“万能钥匙”,从此得以偷偷儿地走家串巷,无意中走进了米兰的闺房,看到了她的照片。后来,在一次邂逅中与其相识并开始交往,最后在性的引诱下对米兰施暴后与其分手。

习惯于“顽主”系列小说的人也许会说,如果不是写着作者是王朔,恐怕不会相信这也是王朔的作品。与顽主系列小说相比,该篇的风格有了明显的不同,完全是全新的、突出的表现是大段叙述话语的出现,而且是远离作品之外,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王朔作品的另一种创作风格。正如作家自己所说,“是我自己喜欢的”,“确实是在一种自由自在的状态中同时又无技术上的表达障碍写的关于我个人的真实情感的小说”。作家曾说自己比较喜欢王安忆的《纪实与虚构》,二者之间似乎有些相似。由此看来,作家确实是在进步和探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橡树 | 与八十年代告别:漫说爱情与琼瑶的小说
王朔啊王朔,动物不再凶猛
[杂文]饿死才子
11月20日 北村:只要人类存在,文学就不会消失
转型期文学
金庸作品是不是真的如王朔所评论的那样,完全没有存在的必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