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考物理必考题型选择题计算题解题方法,送给即将中考的同学!

中考备考:物理选择题计算题解题方法

选择题是一种客观性试题,它具有知识的广泛性,对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概念的准确性有较强的考查作用。而在中考试卷中也占据这相当大的比分(约25%),它的解答需要考生能牢固准确地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掌握有关物理方法,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因此作为中考的一种常见题型,除了平时对物理概念掌握清楚牢固外,还需要懂得在解答选择题时的诀窍方法。

一、认真审题,抓关键

审题是解题过程的前提和基础,抓住题目关键字是正确快速解答题目的的重要诀窍。有些学生不重视审题,匆忙阅读完题目后匆忙找答案,读题不认真,对做过的题目更是眼高手低而不知道“今非昔比”,其结果可以想象,定是错多对少;建议仔细审题,圈出关键字,挖掘其中隐藏的条件,出奇制胜。

【例题1】12.忽略一切阻力,原静止在水平面上的大石头被另一块小石头水平撞击,大石头的运动情况是( )

A.始终静止不动

B.动了一点点,很快停下来

C.撞击时开始运动,然后慢慢停下来

D.撞击时开始运动,然后做匀速直线运动

【分析】这道题的关键字出现在“忽略一切阻力”,隐含的意思是在光滑的水平面上,那么物体如果若在光滑水平面上获得一定速度后,它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此处考察牛顿第一定律。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在忽略一切阻力的情况下,大石头受到力改变了原来的运动状态,但是之后会保持一定速度匀速直线运动下去。因此答案为 D。

二、剔除干扰,抓关键

命题者在编题过程中,往往故意把容易混淆的概念和知识编织在一起。设置所谓的“陷阱”,在解题时只有抓住“关键”,即明确该题所要考察的“知识点”,找出那些隐蔽而又重要的条件,这样就能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例题2】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用水平力F推动一静止的物体前进了S距离,推力所做的功为W1,功率为P1;若仍用水平力F在粗糙的水平面上推同一静止的物体前进了S距离,推力所做的功为W2,功率为P2.那么 ( )

A .W1=W2,P1=P2 B. W1=W2,P1>P2 C. W1P2 D. W1

【分析】据据日常经验从现象上看在光滑的平面上推动物体较在粗糙的平面上用力小,从而得出W1

三、条件不足,合理推理

有些题目,似乎条件不足,好像无从下手,但只要记住几个常识,加上合理的推理,一样可以顺利选出答案。

【例题3】一个普通中学生双脚站立在水平地面上,他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和压强最接近于()

A. 50N,103Pa B. 50N, 104Pa

C 500N, 103Pa D. 500N, 104Pa

【分析】本题根据力的大小,同学们很容易排除A、 B,但由于对双脚与地面之间的受力面积找不到估计的办法,所以难以确定正确答案。此时,如果假设C为正确答案,根据常识可以推出相应的受力面积为0.5m2,与实际明显不符合,所以排除选项C

答案:D

类似的题目还有:

(2013 四川自贡)小明将掉在地面上的物理书捡起来放在课桌上,他对课本所做的功最接近于( )

A 0.02J B 0.2J C 2J D 20J

中学生在一次跳绳的体能测试中,1min内跳了120次,,则这位中学生跳绳时的功率最接近( )

A 5W B 50W C 500W D 5000W

、方法受阻排除法

在面对难题时,往往无法解答出答案,但可以通过排除法,对于拿不准的题则可尝试用排除法;或者把所给选项代入题中逐一演算推敲,确定答案。即使实在无法确定,哪怕哪怕“猜”一个选项,也会有较高的准确率。

【例题4】(2013?德州)某实验小组分别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每个滑轮重相同)匀速提起相同的重物.不计绳重及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省力,机械效率甲图大

B.甲图省力,机械效率一样大

C.乙图省力,机械效率一样大

D.乙图省力,机械效率乙图大

【分析】对于机械效率的比较,有时会涉及到较大的计算比较,但是从题中滑轮绳子的绕法很轻松可以得知甲图要比乙图费力,由此就可以尽快排除A B选项,对于甲乙机械效率的比较,由滑轮组的结构知道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nh;把相同的重物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做的有用功相同;不计绳重及摩擦,利用相同的滑轮和绳子、提升相同的高度,做额外功相同;而总功等于有用功加上额外功,可知利用滑轮组做的总功相同,再根据效率公式判断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大小关系可得知答案为C

五、学以致用,联系实际

不少同学在答题过程中暴露的共性问题是:灵活运用知识分析、处理新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这一点恰恰暴露出目前初中物理教学普遍存在一大误区: “理论与实践脱节”,这样往往会造成学生思维僵化,碰到实际问题感到无从下手

【例题5】 (04?安徽)图示为我们常见的家用电器,关于它们正常工作时的电流,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A.电风扇约2A B.电冰箱约1A C.电视机约2A D.台灯约1A

【分析】本题只需要同学们了解家用电器的电功率的大致情况,再利用公式:I=P/U进行判断即可,许多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关于电功率做了大量的习题,但恰恰对与自己生活最息息相关的用电器的电功率却一无所知,凭感觉认为体积很大的电冰箱功率至少有一千多瓦,所以第一个把恰恰是正确答案的“B”排除。

答案:B

方法总结:试题中经常出现一些诸如“光滑”、“静止”、“漂浮”和“家庭电路”等常见关键词,它们隐含的条件分别是“不考虑摩擦力”、“二力平衡”、“浮力等于重力”和“电压为220V” 等,只有抓住这些“题眼”,快速准确选出答案。对于信息量较大的题目可以先排除掉干扰信息,明确问题所在,抓住关键信息解答题目。条件不足,可以应用常识,加上合理的推理,选出最接近的答案。对于难度较大的题目,可以选择使用排除后代入的方法,选出最恰当的答案。

一、 要求掌握的公式

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看,现在的计算题的计算量和计算难度都要求不高,主要涉及下面的公式:

1、速度公式:V=S/t; 2、重力公式:G=mg;

3、密度公式:ρ=m/V; 4、固体压强公式:p=F/s;液体压强:P=ρgh;

5、功的公式:W=Fs; 6、功率公式:P=W/t=Fv;

7、机械效率公式:η=W有用/W总; 8、欧姆定律公式:I=U/R;

9、电功公式:W=UIt; 10、电功率公式:P=UI=W/t;

11、电热公式:Q=I2Rt; 12、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13、滑轮组公式:S=nh,F=G总/n 14、热量计算公式:吸、放热:Q=cmΔt;燃料燃烧放热:Q=qm;

15、浮力公式:(1)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2)F浮=G-F示;

(3)漂浮、悬浮:F浮=G; (4)阿基米德原理,即F浮=G排。

二、如何审题

无论是解好哪种类型的物理题,除了掌握好一定的解题方法外,解题时审题是关键,否则将会离题万里,前功尽弃。审题时需注意:

(1)理解关键词语 ;(2)挖掘隐含条件;(3)排除干扰因素;(4)对应相关原理

(1)理解关键词语

①光滑、不计阻力、轻质(杠杆、滑轮); ②做匀速直线运动、静止;

③升高多少度和升高到多少度;降低到,降低了; ④有用的功率还是总功率、功率还是效率等

(2)挖掘隐含条件

①说到家庭电路意味着电压220V,各用电器并联;

②说到气压是标准大气压,意味着压强是105Pa,水的沸点是100℃; ③说到不计能量损失,意味着能量转化或转移的效率是100%; ④说到用电器正常工作,意味着用电器上加的是额定电压;

(3)排除干扰因素:表格类题目中有很多数据,不一定都有用,要快速搜寻有用,排除干扰因素。

(4)①物体水平移动时,不会克服重力做功,此时物体的重力就是干扰因素。

(5)②物体以不同的速度匀速上升或匀速下降,表明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此时的“上升”、“下降”及“不同的速度”均为干扰因素。

(6)

③两灯串联,甲比乙亮。这里的“甲比乙亮”就是判断电流相等的干扰因素。

三、解答计算题的一般步骤:

1、细心读题审题 2、寻找解题根据 3、解答和检验

四、解计算题的一般要求:

(1)要明确已知条件和相对隐含条件,确定主要解题步骤。 (2)分析判断,找到解题的理论依据。

(3)分清各个物理过程、状态及其相互联系。

(4)计算过程应正确、规范。要正确写出有关的公式,正确代入公式中物理量的数字和单位。能画图的可以作图辅佐解题。

(7)解计算题应注意: 单位的统一性;物理量的同体性、同时性;解题的规范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考物理热点题——机械效率计算题 你掌握得怎么样?
柴森物理——机械效率题型:η的快捷公式(例8)
中考物理选择题类型及分析
高中生谈初中物理学习
2019高考如何靠理综拉分?大学学姐有办法:做好这4点就行了!
中考物理命题规律与得分策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