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7年全年养生日历 请收下!

祝您 2017 丁酉鸡年快乐

一月



中医养生原则:养肾健脾,保暖防寒。
保健运动:不宜过于激烈,宜慢跑、瑜伽、太极拳等舒缓的运动,同时应注意保暖以防止呼吸道疾病发生。
饮食宜忌:合理进补,多吃羊肉、鸡肉、大枣等补脾胃、温肾阳之物。体质偏热、易上火的人士则应缓补、少食为好。忌海鲜、冷饮等寒凉之物。


二月



中医养生原则:春夏养阳,适当春捂
养生关键:冷空气频繁,适当春捂,早起晚睡;春属肝木,护肝养肝,宜心情舒畅。并注意补充水分。
饮食宜忌:宜多食辛甘发散之品如大枣、葱、香菜、花生、韭菜、虾仁等,忌辛辣及酸收之味。


三月



中医养生原则:春夏养阳、春养肝。
养生关键:春天万物复苏,应晚睡早起,散步缓行;春天应肝,食甜养肝。
饮食宜忌:脾胃是后天之本,肝气旺可伤脾,应食甜,少食酸以养脾。适当进食性味甘平食物如大枣、莲子、荸荠、菠菜、鸡肉等,并予疏肝理气之品如陈皮、菊花、玫瑰花等泡茶。


四月



中医养生原则:勤补肾、调节阴阳
养生关键:天气转暖,宜保持心情舒畅,选择动作柔和、动中有静的运动,并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提高抵抗力。
饮食宜忌:宜食菠菜、荠菜、葱、水果、山药、枸杞、兔肉,少吃辛辣、油腻、大寒及致敏之物,如辣椒、肥肉、海鱼、海虾等。可适当吃些凉性食物。


五月



中医养生原则:关注心脏,精神调养。
养生关键:“立夏”即春天的开始,中医理论认为,此时利于心脏的生理活动。人们在春夏之交要顺应天气的变化,重点关注心脏、保养心脏;从精神上应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暴喜暴怒伤及心阳
饮食宜忌:宜多食清热利湿的食物以及低脂低盐清淡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绿豆、冬瓜、丝瓜等。忌食肥甘厚味,辛辣助热之品。


六月



中医养生原则:晚睡早起,宣畅通泻
养生关键:晚睡早起,精神愉悦,顺应阳气充盈,利于气血运行;增强体质,避免季节性疾病和传染病的发生,如中暑、腮腺炎、水痘。
饮食宜忌:饮食清补为原则。宜吃蔬菜、豆类、水果等,如菠萝、苦瓜等。忌辛辣油腻之品、 物。


七月



中医养生原则:劳逸结合,保护阳气。
养生注意:“春夏养阳”,应特别注意自我养护和锻炼,保护心脏阳气旺盛。对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并加强室内通风,尤其在闷热的天气中要注意使用物理降温。还要注意饮食卫生,防止肠道传染病。
饮食宜忌: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忌辛辣油腻之品。


八月



中医养生原则:早卧早起,神志安宁。
养生注意:立秋后早晚温差大,宜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使肺气得以舒展。而“秋老虎”属温燥,损害人体的津液,容易出现皮肤干燥、眼干、咽干等症状。老年人易发心脑血管意外,应注意防暑降温。
精神调养:“立秋”后的精神调养应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九月



中医养生原则:阴平阳秘,防秋燥。
养生注意:心情愉快,锻炼身体。防秋燥也非常关键。
饮食宜忌:宜多食西洋参、沙参、百合、杏仁、川贝、冬瓜、黄瓜、萝卜、梨等。还可用葱白、生姜、豆蔻、香菜防治感冒。


十月



中医养生原则:秋冬养阴。调畅情志
气候变冷时,正是之时,故应以保养阴精为主。
养生关键:“秋冬养阴”,气候变冷,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内,故应保养阴精。秋天万木凋零抑郁多发,应注重精神调养、避免伤感,保持良好的心态,平安度过秋季。
饮食宜忌:宜适当多食芝麻、糯米、粳米、蜂蜜、鸡肉、牛肉、宇、大枣、山药等以增强体质。少吃葱、姜、蒜、辛辣之品。


十一月



中医养生原则:早睡晚起,顾护阳气
养生关键:冬季到来,气温下降,阳气易损,应特别注意保护阳气;阳气潜藏,阴气盛极,应早睡晚起,养精蓄锐,为第二年春天做准备。
饮食宜忌:遵循“秋冬养阴”的原则。多吃牛肉、羊肉,乌鸡、豆浆、牛奶、萝卜等。少食寒性之品,如海鲜等。


十二月



中医养生原则:适当进补,动静结合
养生关键:养宜适度、动静结合,“因人、因时、因地”进补,并保持精神乐观积极。
饮食宜忌:可多吃羊肉、牛肉、芹菜、白萝卜、土豆、大白菜、苹果、桂圆等,忌生冷如海鲜等大寒之品及冷饮。  品,如海鲜等。

我院中医科建科三十余年,现有医生4名,均为主治医师,其中硕士研究生学历2名,返聘退休名老中医1名。

专科特色:对中医妇科,中医儿科疾病有独特方法和疗效。本院注重医生的整体技术水平提高,各位医生均在北京、广州、南京等全国知名中医院进修学习,对妇女儿童中医体质调理、养生保健、治疗疾病有独特的经验和疗效。

诊疗范围及特色:

不孕不育:中西医结合治疗男女不孕不育、辅助生殖技术孕前中医调理、孕后中药安胎;中医辅助备孕、孕期养胎;二孩备孕调理;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的中药治疗。

妇科:妇科炎性疾病、月经病、闭经、痛经、内分泌失调、更年期综合征诸疾;

产科:妊娠期疾病的中医治疗(妊娠剧吐、妊娠咳嗽、妊娠期瘙痒、羊水过多、羊水过少等)、产后低热、产后大便难、产后恶露不绝、产后缺乳、产后汗症等,中医水疗结合针灸产后养生保健

中医儿科:小儿感冒、黄疸、腹泻、消化不良、长期慢性咳嗽、低热不退等疾病;小儿中医体质调理、小儿推拿保健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8最全养生日历,一册在手,养对一年!赶紧收藏!
2014年养生日历,四季都健康~
2016年健康养生日历,不收藏太可惜啦!
从春日到寒冬,一整年的养生方法都在这儿了
“春夏养阳”到底该怎么做?
2020年第一天,老中医送你一本养生挂历,快珍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