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行走定南》之(初石桥•廊桥遗风)
                         初石桥 · 廊桥遗风

        定南之美,美在山,秀在水。城里山水滋润,乡村山水环绕。即便是深山幽谷之中,举步即淙淙泉韵,叠石潭影,以小见大,以浅喻深,无论怎样曲折蜿蜒,都悠闲自得奔流不息,在低吟浅唱中诠释波光潋滟的意境。

      “桥,水梁也”。赣南多雨,河流众多,水溪纵横。有水必有桥。有了桥,就有了灵秀之气,不用刻意去渲染,就是一轴水墨丹青,一种意犹未尽的诗意。每每到一个地方,如有古桥,我都喜欢多逗留一阵子,用心赏读各种大小不一、造型各异的古桥,石城的永宁桥,南康的永安桥,信丰的玉带桥,安远的永镇桥,龙南的太平桥,品桥的质朴,赏桥的别致,读桥的文化。

        一路品,一路赏,一路读,富含多种文化内涵又极具传奇色彩和观赏价值的,当属定南鹅公镇柱石村那座名闻遐迩的古廊桥——初石桥。

       车下鹅公高速出口,过鹅公圩,左转即是去柱石的乡道。水泥公路犹如镶嵌在崇山峻岭的飘带,曲折通幽,百转千回。窗外青山苍翠、流水潺潺,耳边萦绕着动听的鸟鸣声。阵阵山风带着泥土的芬芳扑面而来,空气中透着淡淡的花香,沁人心脾。约十来分钟,在群山环抱中的白墙黛瓦间,一座廊桥上高耸的白色八角阁楼映入眼帘,这便是初石桥。

       柱石原是一个乡,十几年前撤乡并镇,柱石乡整体并入鹅公镇,柱石就成了一个村。
      有一种说法,柱石原名为“初石”,因在此建起了当地第一座石拱桥,“一“为初,就有了“初石桥”,是古时先有桥名,后有地名的代表。柱石之名,是解放后人民政府为寓意“人民江山,万年永固,稳如柱石”,且在客家方言中“柱”“初”不分,久而久之,初石就改成了柱石。

       远观,廊桥古朴庄重,如彩虹飞渡,蛟龙出水。周围的山水林田屋,似一抹浅淡的笔墨,写意山水,是清朝周亮工笔下的“翼翼楚楚,无处不堪图画”。近看,廊桥的基本组合单元是8梁16柱,以木柱承重。整座廊桥都为榫卯结构,椽椽相连,桁桁镶贴,构思巧妙,坚实牢固。廊桥与桥身珠联璧合,街桥楼阁宫融为一体,匠心独具,亭阁生辉,古朴大方,据说是赣南众多的客家廊桥中,唯一同时具有街桥楼阁宫功能的廊桥。宗教文化、人文历史、建筑科学、美学艺术等诸多元素,集于一身,堪称古代木工技术与石拱桥完美结合的典范。每到周末或假期,这座有着“客家民俗博物馆”美誉的柱石桥,都会吸引众多来自赣粤两省的游客、驴友和摄影爱好者,到此参观游览,拍照留念,流连忘返。

       初石桥建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长15.5米,宽5.4米,高16.4米,为典型的客家建筑风格单孔石拱廊桥!初石桥桥基,用桐油和石灰浆混合剂黏合砌马条石而成,坚固如磐。桥的底层为单孔石拱构造桥,二层抬梁式木结构重檐桥廊,放置有长条木凳,既可作为行人遮阳挡雨、纳凉歇脚的游廊,又可作为圩场。据当地老人们介绍,柱石圩最早的雏形,就是起源于初石桥。直至后来桥东头建起了圩场,也和桥相连,桥始终是圩的组成部分。桥廊中部的三、四层,则分别是木结构观音阁和砖结构万寿宫,顶部筑有塔刹!

        古时建桥,桥名或寄托美好愿景,如太平桥、永安桥、万年桥;或借物喻景,如彩虹桥、卧龙桥、映月桥;或与传说典故有关,如绍兴“题扇桥”、西湖上的断桥、春波桥等,初石桥也同样有着凄美的传奇故事。

       “孽龙须断化廊桥,廊上神祠耸若碉。许逊传闻非信使,乡民向背是风标。”诗中所描绘的正是初石桥兴建的传说。相传,发源于花罗嶂和祖山的柱石河,在流经柱石村时,形成了一条狭长的峡谷,河道宽阔,水流湍急,深潭险滩密布。峡谷中有条孽龙经常兴风作浪,滋扰两岸的村民和过往的商贾。当地民众焚香点蜡,从南昌万寿宫,请来江西的地方保护神许逊真君,与孽龙斗法。许真君用铁柱降服孽龙,化龙须为桶口般粗大的“神藤”,横跨河上最狭窄处作桥梁,造福百姓,泽惠路人。

        随着从赣州经信丰、安远,至定南柱石,由北向南去往广东古驿道的日渐繁荣,鹅公柱石两地百姓交往的日益频繁,“神藤”这条独木桥已难堪重负,且不时还有老人小孩,从藤桥上掉落河中被卷走。清同治年间,在康熙戊戌年进士冯泰复后裔等的倡议下,当地村民按照仙人指点,先用刀斧,后用“鲨牙狗”(客家方言,即锯子),耗时三天,终于将“龙须神藤”切断,开始建桥。并于同治十二年,建起了这座集桥、廊、楼、阁、宫为一体的拱桥。从广东北上之人,由河源经龙川县或和平县,进入江西定南县的镇田,翻越花罗嶂来到柱石。都会在桥上歇脚,喝茶,吃饭,到观音阁烧柱香,祈求平安。过初石桥,再经鹅公,过安远,至信丰,便可入江西腹地。为感恩许真君用铁柱降龙,当地百姓便将桥命名为“柱石桥”,此乃桥名来源的另一种传说。龙须切断,再次惊醒了沉睡几百年的孽龙。孽龙翻江倒海、兴风作浪,飞沙走石间,柱石围、早禾围、陂坑围等三个百年围屋,悉数毁坏……

       茂密的树林, 幽长的峡谷,充沛的降雨,注定了初石桥多舛的命运。大约在清光绪24年(189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山洪,将初石桥冲毁,切断了两岸的往来。重修初石桥时,柱石百姓痛定思痛,便在原桥第三层的观音阁上,加盖了万寿宫,世代供奉许真君,祈愿许逊镇妖治水,永保平安。时至今日,每年的农历八月初二至初四,当地居民仍会在万寿宫举行盛大的庙会,纪念许真君,祈福风调雨顺,安居乐业。

        一道长虹赣粤往来迎百世,两岸耸翠东西贯通耀千秋。 据史载: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定南的革命先辈方学元、胡传周、冯先桥等,就以柱石为中心,建立了定南的革命武装和第一个红色根据地,在定南边区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开展与反动民团、靖卫团及粤军等国民党军队的残酷斗争,有力地牵制并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地方反动势力的嚣张气焰。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70军的残余部队,在解放军的穷追猛打下,节节败退至柱石。穷途末路的70军,拟破坏初石桥,阻止解放军追击。在此千均一发之际,共产党员冯起来手持菜刀,单挑三个毁桥士兵。不但保住了初石桥,还缴获了三把步枪,谱写了一曲孤胆英雄的壮歌。

       “ 笔伐桂枝何用斧,登云有路步㙴宫。文阁崔巍六丈高,佛灯明灭一龛中”。时光流水,芳华退去,坎坷的初石桥已风光不再,栋栋楼房像蔓延滋生的野草,将它紧紧地包围,样子显得低矮嶙峋。似乎人们早已忘记了它,淡却了走在上面的脚步,让多少过客叹惘。岁月如梭,它像一匹逐渐老去的骆驼,挺着突起的驼峰,阅尽世间的风风雨雨,孤寂的卧着,任凭风霜雨雪的侵蚀,一动不动地守候着故土,用敦厚的石板、朴实的木柱,默默地书写着自己的历史,静静诉说着往日的荣光,让一页页历史泛黄。

       考古学家说:“初石桥有深厚的客家渊源和红色基因,应该深入考证”。
        建桥专家说:“初石桥在我国南方桥梁建筑史上,应有一席之地”。

       作家说:“初石桥有人文、风水、神仙、革命等丰富的文化底蕴,应好好挖掘”。
        当地政府说:“在保护中开发好初石桥,让古桥重新焕发光彩,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细雨打芭蕉,南国景致更妖娆。潇潇,绿岭烟村风雨桥”。 初夏,柱石多见霏霏细雨,撑伞桥头,迷蒙的古街如梦如幻。抬步桥上,雨已停息,河水涓涓,河中芭蕉碧绿如洗,岸树婆娑成剪影。凭栏俯首,河中细石游鱼清晰可见。河底的水草被流水梳理成丝成线,轻盈柔软,随着水波的纹理忽左忽右,翩翩起舞,如美女三千青丝,柔顺参差却又纹丝不乱。举目远望,河中有几只白鹅,慵懒的稍舒翅翼,或轻浮于水,或追逐戏闹。忽然间,一只白鹅单足立起,双翅伸展,引颈欢歌,临风起舞,逍遥自在。

       夜色中,月光倾泻,初石桥略显惺忪之态。朦胧的灯火,青幽的树林,丝丝凉风,细细虫鸣,化作了古桥静穆的庄重。青色的石板,承载了多少南来北往的挑夫、喜中功名的书生、意得志满商贾的脚步;又有多少少妇送郎,依依惜别,留下幽幽深闺春怨。光滑的栏杆,寄托过多少文人墨客的遐想;又有多少情窦初开的有缘男女,在月朗风清之夜,在此情定三生。

       水为山之魂,桥为水之侣。廊桥椭圆的石拱,似一双深邃的眼睛,凝视着,柱石的朝朝暮暮。岁月就在初石桥深情的凝视中悄然走过。

         初石桥,美了山水,美了定南,美了你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发现』江西定南:古村胜境(图)
盘石砥柱 风雨彩虹
乡音山水(音频)丨胡逸朋:山清水秀好地方——定南木杨(江西定南鹅公话)
千年风景,江西最具价值的四座古桥,有两座在赣州!你走过吗?
西塘的桥千姿百态。
觅江南·古建遗风 第2集 泰顺廊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