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韩信手握30万大军时,项羽仅10万、刘邦20万,他为何不自立为王?

引言

作为西汉立国猛将之一,韩信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位有着卓越军事才干和头脑的将军,韩信成就了刘邦,可是,最终却遭到怀疑被夷灭三族,狡兔死,走狗烹。人们在惋惜一代“兵仙”的悲惨结局之时,更多的也会对韩信本人的历史,产生极大的兴趣。

不得不说,韩信确实是那个年代一位极其出色且有着很大人格魅力的人物,但是,韩信曾经拥兵30万,一度成为令西楚霸王项羽谈之色变的人物,拥有如此优势的韩信,为何不自立为王,反而要选择成为当时力微势小的刘邦附庸呢?其实,这一切都和韩信本人早年的经历以及他的性格有关。

01

年少时的韩信,和当时绝大多数男孩一样,热衷于四处晃荡游手好闲,对于农活和经商并不感兴趣,这样一个看似一无是处的人,却在秦朝末年一波又一波的农民战争中,逐渐有了崭露头角的机会。

当时,韩信收拾好行囊去投奔已经名声在外的项梁了,起初,在项梁军中韩信还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可好景不长,公元前208年,“定陶之战”爆发,韩信的顶头上司项梁在此战中被章邯击杀,而项梁的势力也被他的侄子项羽兼并。在项羽麾下,韩信曾多次为首出谋划策,但刚愎自用的项羽似乎并不重视他。

再后来,当刘邦与项羽领导的两路反秦大军先后进入关中腹地之时,刘邦遭到项羽驱赶。但项羽自知理亏,而韩信,就是在这个时候弃项羽投刘邦的。

刘邦项羽反目后,韩信作为刘邦的手下,自然成为此时刘邦所倚仗的人物,后来韩信在黄河以北大杀四方,几乎剿灭了所有亲项羽的势力,一时间韩信手中竟然拥有了30万之众的庞大兵力,同时期刘邦也只有20万,而可怜的项羽,更是在连年战争中仅存10万人。

可以这么说,韩信在多年的征战生涯中越打越猛,自己的势力也遍布整个黄河以北地区。如果此时韩信脱离刘邦,而选择三分天下的话,可能历史将被改写。

02

历史上关于韩信为何在巅峰时期不选择自立,而继续追随刘邦是有诸多看法的。首先,在韩信拥有大量人马之后,无论他选择谁,都有可能让那个人成为统一中原的人物,可见韩信当时已经成为一股两家都不遗余力拉拢的决定性力量,但是,韩信却有着自己的看法,他选择刘邦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刘邦对韩信有知遇之恩,以韩信的为人品行,自然不可能在刘邦最困难的时刻弃之于不顾。这是韩信在人格上的缺陷,和狡猾善变的刘邦相比,韩信还是显得过于稚嫩。

第二,韩信虽然是难得的将才,但在政治上简直就是一个傻瓜,刘邦对韩信有一点小恩小惠,便让韩信死心塌地追随他,韩信完全感觉不到在战场之外的局势变化,在政治上由于已经坐实了拥兵自重的事实,这个时候不选择自立门户,却依旧为刘邦效力正中后者下怀,所以,当项羽败亡之后,刘邦很快就开始清理了一大批此前所仰仗的功勋老臣,韩信自然也不例外。

当韩信拒绝了身边人多次对他的劝诫之后,其实结局已经注定,原本韩信极有可能将刘邦取而代之的机会一次又一次被浪费,最后,等来的是刘邦和吕后的清算。所以,当后来有人诬陷韩信起兵谋反之时,韩信依然对刘邦心存幻想,杀了好友向刘邦邀功,最后被无情铲除,不得不说,“兵仙”虽用兵如神,却也克服不了自身的软肋与缺陷。

结语

自古以来,刘邦与韩信之间的故事就为人津津乐道,一方面两人都是出生入死,患难与共的朋友,刘邦对韩信有提携之恩,韩信虽然曾经是个小混混,但也深知忠义礼仪,对刘邦的恩惠感恩戴德,使他到最后也没有想过要背离刘邦自立,更没有想过要投靠死敌项羽,从而错过了人生中最关键的一次机会,以韩信的才干,他原本才应该是那个改变历史走向的人,却最后身死人手。

政治嗅觉不灵敏,加上自身的依附型人格造成了“兵仙”最后的悲惨结局。一方面,韩信几乎无条件信任刘邦,从而错失一统天下的良机,另一方面,也从未考虑过项羽败亡之后的事情,对未来没有预见性,拥兵自重自然不可能躲过刘邦的耳目,当然也改变不了自己的结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韩信明明可以拥兵自立,为何最后却放弃了?
彭城之战项羽以3万战胜刘邦56万,为何垓下项羽拥兵10万却输了?
韩信手握三十万大军足以抗衡项羽、刘邦,为何没有选择三分天下?
韩信是怎么死的,汉高祖刘邦为什么杀韩信这些功臣
楚汉时期为何韩信没有自立而三分天下?都怪刘邦手太黑(刘邦权谋能力,萧何后勤凑粮能力举贤能力,韩信军事才能)
假如当年韩信果断拥兵自立,结局会如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