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唇犀(Chilotherium)


【生存年代】:  中新世-上新世,欧亚地区

【演化谱系】:哺乳纲-真兽下纲-奇蹄目-犀科-犀亚科

大唇犀是中新世至上新世期间欧亚地区特有的犀牛的一个灭绝属,其寿命约为13.7-3.4百万年前,生存时间约为1030万年。
这是一种体型巨大、健壮的动物,身高可达1.5-1.8米,体重可达1 - 2.5吨。

大唇犀的下颌骨吻部强烈地向侧面扩展,具有两枚带锋利刃部的巨大獠牙。上唇可以将草叶卷起来在獠牙上进行切割。由于上唇发育成了相当有力和有效的取食器官,所以大唇犀的上门齿已完全退化消失。

它们是一群食草的动物,拓展到几个亚属和物种中。他们的脚呈三指状,腿短于亲缘物种。其中一些仍然是素食兽类,但大多数都适应了以草为基础的饮食,因此有了短腿。

他们的头是无角的,但配备了象牙状的下门牙,并保持在水平位置,与现代犀牛不同。他们居住在所谓的亚帕拉提亚省或希腊-伊朗省,在中新世晚期,该地区被来自非洲的现代化犀牛入侵,比如Ceratotherium(现代白犀牛)。像他们一样,大唇犀逐渐进化成特殊的食草动物,包括低齿动物的牙齿和变短的跖骨。

唇犀的发现要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当时瑞典的古生物学家在陕西、山西发现了数量非常庞大的三趾马动物群化石,这些化石后来被运送到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其中的犀牛化石交由林斯顿博士研究。林斯顿发现这些犀牛头上无角,却有着宽大的下颌和2枚带锋利齿刃的巨型下獠牙,于是将其命名为“大唇犀”。

“大唇”,顾名思义,就是唇部肌肉发达、强壮有力。

大唇犀类的祖先类型可能在中新世时生活于南亚,然后迁徙到中国、中东和欧洲。

晚中新世早期,无角犀类的大唇犀开始出现。目前已知最早出现的大唇犀是原始大唇犀,其化石产自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和政县达浪乡中马家村。晚中新世早期后,大唇犀物种数量极度攀升,成为当时动物群中的优势类群。

但在晚中新世后期,大唇犀突然衰落直至灭绝,其原因至今不明,其灭亡也代表着无角犀类的最终灭绝,从此世界上再也没有头上无角的犀牛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牛年岁尾说犀牛
据传恐象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
除了恐龙,这些庞然大物也曾一起统治地球上千万年
奇蹄类单胎繁殖策略演化研究中获进展
恐象
马的进化史:趴在树上吃叶子的怪物怎样变成现在的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