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唐的天空》选登之三:抱朴道院:千年瑞气依旧在
那天早晨,我打出租车在杭州西湖北山路葛岭路停下来,沿着山道往里面走,还是有点不放心,就问路边一位环卫大嫂:“请问抱朴道院怎么走?”那位扎了一根独辫子的大嫂往左边一指:就从这里走上去。
北山是西湖北部及西部山岭的统称,包括宝石山、葛岭、栖霞岭、灵隐山等名胜。我曾去过宝石山的纯真年代书吧,去过栖霞岭的黄宾虹故居,也去过灵隐山下的灵隐寺,唯独没有涉足过葛岭。
葛岭传说是以一位叫葛洪的人命名的。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人称“葛仙翁”,是江苏句容人。上次我写句容茅山时,知道这位生于晋代的读书人真是很厉害,不但是位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还是一位文学家,传说他写的著作,约有五百三十卷。
传说葛洪当年在此山常为百姓采药治病,并在井中投放丹药,饮者不染时疫,他还开通山路,以利行人往来,为当地百姓做了许多好事。因此,人们将他住过的山岭称为葛岭,并建“葛仙祠”纪念他。这座山上许多古迹都是与他有关的。比如葛岭最高处的初阳台,比如山腰炼丹古井遗址,以及这次我要去的抱朴道院。
没有走多远,就看到一座杏红色山门牌坊,墙上写着“抱朴道院”四个大字,特别有意思的是牌坊上的石刻对联:“初阳台由此上达,抱朴庐也可旁通”——完全不是那些旅游景点装逼的楹联,而是为游人做实事的指路牌。既朴素,又有古风,真好!
当我沿着山道往山上走的时候,发现真是来对了,眼前正是我期待的古风景。金秋季节,清晨的雾气还没有散去,满目都是苍翠的古树,沿途的山道、古亭、石墙、溪水,人就像走进宋画里。山道上偶尔会见到晨练的人,或听到几声大鸟的鸣叫,更显得山里的空旷和寂静。
这时,在我后面突然传来一位妇女的喊声:“哎闪开——”话音未落,一位年轻的妇女赶着三匹驮满砖瓦的骡子走了上来。可能因为清晨露水的原因,山道石板上有点打滑,三头骡子正在费力地前行,我注意到那位大声吆喝的年轻妇女,虽然穿的是灰旧汗衫,脚上只是一双拖鞋,背影身材倒也显得飒爽英姿。
经过山腰中的那座四角方亭,越过那刻着“流丹千古”的石壁,就到了山上的“抱朴道院”。其实,道院的出现有点突如其来——埋头转弯一抬头,就见到道院大门。
抱朴道院有1700年的历史,现为杭州道教协会所在地。看门人是一位老汉,慈眉善目的样子,我与他买了一张5元的门票,就走进那个正殿——葛仙殿,殿里供奉着葛洪的坐像,整个装饰都富丽堂皇。在正殿的东侧是半闲草堂、红梅阁、抱朴庐。再往上走还有元辰殿、广灵殿、玄风亭,一直可以到达那个可以观赏到西湖风景的太极阁。
那天清晨,我不知用什么文字才能表达在道院里穿行的感觉,红梅阁里有三两个道姑在诵经,一个道姑在庭院扫地,一只小狗安静躺在那里,眼神很无辜地看着你。宁静、古朴,岁月静好,真有种“洞天福地”的感觉。
这些天为了写这篇博客,我不断地恶补有关葛洪的资料,发现葛洪人生活得非常精彩。一个人为何有如此旺盛的精力、人生效率又如此之高?这恐怕还要从他从小立志说起。
葛洪13岁就失去父亲,由于家境逐渐衰弱,买不起书,就开始借书、抄书,葛洪可谓是历史上的抄书冠军,他几乎抄遍所有能抄到的书籍。其实抄书也是一种读书,正是他少年就打下非常厚的读书底子,非常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他认清自己缺乏做官从政的才能,就把读书立说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葛洪人生中也遇到两位好老师,18、9岁那年他遇到著名道人郑稳,拜他为师,学习道家思想和医药学问,慢慢由儒家向道家思想转变。葛洪24岁那年,又遇到南海太守——当时著名道教学者鲍玄,这位太守非常欣赏葛洪的才能,不但教授他全部本事,还把自己心爱的女儿鲍姑嫁给他。
历史上关于葛洪的传说太多太多,包括他后来在杭州葛岭等地炼丹修道、治病救人,也应该是中年的事情。葛洪48岁之后,带着鲍姑隐居广东罗浮山,一住就是32年,直到364年去世,终年81岁。这里要特别提一下他的妻子鲍姑,鲍姑是一位著名的针灸专家。夫唱妇随,相互激活,在学问体系上也算是“黄金搭档”。葛洪在最后32年之中其实就做了三件事:采药治病、炼丹、著书。
2011年,在北京保利拍卖会上,元代画家王蒙的作品《葛稚川移居图》以4.025亿元成交,成为拍卖市场上当年成交价最高的中国古代书画作品。这幅《葛稚川移居图》就是表现葛洪当年在罗浮山炼丹的场景。
不过,我们一直习惯把炼丹与封建迷信连在一起,其实对任何事情的评判,都不能离开当时的历史背景。在东晋年代,当时从上到下把追求养生、长生作为时代的风尚。也有人说葛洪的炼丹术,后来传到了西欧,也成了制药化学发展的基石。
葛洪成对人类最大贡献就是医药学方面,他精晓医学和药物学。比如1600多年前他就提出:急病不是鬼神引起的,而是中了外界的疠气(即急性传染病是微生物引起的),那时世界上还没有发明显微镜,葛洪这种见解非常了不起。尤其要大赞的是他那本医学小书《肘后备急方》,书名意思就是“方便挂在肩膀上的书”,里面有75种常见病例,比如疟疾、天花、狂犬病等,每个病例都配2—3个方子,最多有15个方子,都是满山遍野不值钱的草药,正如后人评点的:这是一本为穷人写的书。
2011年9月,81岁的我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这是中国生物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世界级最高级大奖。屠呦呦的“功德无量”就是成功研究了青蒿素——这种可以医治疟疾的新药,每年可以挽救非洲等疟疾流行区数万人的生命。当初屠呦呦寻找研制新药的突破口,就是根据葛洪的《肘后备急方》:“青蒿一握,水一升渍,绞取汁服,可治久疟”。
关于葛洪的故事,我再说下去估计读者会嫌烦,那就说说红梅阁与半间草堂。这里原来是南宋末代宰相贾似道的山中别墅,贾似道的丑恶名声很大程度来自那出昆曲《李慧娘》的戏,戏中讲到良家女子李慧娘被贾似道占为姬妾,一日同游西湖时,见到读书人裴舜卿的风采,李慧娘不由赞了一声:美哉少年!后来李慧娘竟因这句赞美被贾似道用剑杀死,又把裴生囚禁在红梅阁中。张岱曾评点过贾似道:“贾秋壑为误国奸人,其山水书画古董,凡经其鉴赏,无不精妙。”可见爱好文艺,有审美眼光,并不能改变内心的凶残。戏中最感人的就是李慧娘放弃可以返回人间的机会,借了阎王爷的扇子来搭救无辜的书生,上演了东方版本的《人鬼情未了》。
据历史记载,贾似道最后死得很难看,是被人用锤子敲死的。不过,有关李慧娘的历史故事还很多,据说,当年文革就是从批判昆剧《李慧娘》开始的,改编昆曲《李慧娘》的孟超先生也被批斗而死。
过了红梅阁沿着台阶往上走,就是元辰殿、广灵殿、救苦殿、玄风亭,那天,我在救苦殿与一位管理书的道姑聊天,我询问她:我是一位编辑,将来退休了,能不能短期来这里做义工?也许她看我一脸诚恳,不像是坏人,就对我说:你如真想来,与我们当家的说,会同意的!
说真的,我很是向往这种清扫、诵经、修养的简朴生活,如果有机会我真愿意来做个义工,哪怕只有一个月,体验一下葛洪“见素抱朴,静清守一”的精神。因为我们的心灵在世间蒙尘太久,需要借助宗教来清洁精神。
记得那天上午,我从抱朴道院出来时,那位看门老人建议我去后山道院遗址看看。说实话,眼前的场景又一次令我震撼:满山是古意森森的古树,秋日阳光从树丛中洒射进来,形成无数个炫目的光斑,我站在那片炼丹古井遗址面前,那山那树那云,分明就是1700年前的模样!
初阳台由此上达,抱朴庐也可旁通。
“哎闪开——”话音未落,一位年轻的妇女赶着三匹驮满砖瓦的骡子走了上来。
古亭一女人。
那位赶骡子的年轻妇女,背影身材倒也显得飒爽英姿。
窗风景
两个晨练的男人
一个闲人
山石上的光影
秋景三友
山中的四方亭
流丹千古
抱朴道院的出现有点突如其来——埋头转弯一抬头,就见到道院大门。
葛仙殿
见素抱朴,静清守一
半闲草堂相传是南宋贾似道的别墅。
再往上走还有元辰殿、广灵殿、玄风亭,一直可以到达那个可以观赏到西湖风景的太极阁。
向往这种清扫、诵经、修养的简朴生活。
玄风亭旁边的八哥笼。
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一位道姑在研究世界地图。
红梅阁——李慧娘和裴舜卿的爱情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道院杏红色的墙
炼丹古井遗址
古树与藤蔓
打拳的长者
1700年前的场景
山里某个小屋
书名:《南唐的天空》
作者:南京老克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装帧设计:速泰熙 速迦
封面题字:常国武
图片摄影:南京老克
责任编辑:许进
定价:45:00元
南京先锋书店所属各门店 先锋书店官网店 东南大学出版社天猫旗舰店 全国首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记:杭州西湖葛岭
世界著名宗教建筑——杭州抱朴道院
走读生眼里的杭州:葛岭局部
隐匿在密林之中的仙境
葛岭山上的抱朴道院
杭州葛岭抱扑道院(上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