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队友突然倒地不起,在医生接手之前,你可以做什么?

当一名心脏骤停的患者被带到医院时,往往已经失去了被救助的机会,如果在最初的几分钟内,能有效实施心肺复苏,这就是救命的关键。

在偏远的户外环境,你的双手或将成为队友唯一的生还可能。

国内心肺复苏术培训班不少,但覆盖率依旧非常低。图片来源:国家开放银行党建活动页

2019年11月27日——演员高以翔在录制浙江电视台《追我吧》第九期节目时死亡,原因:

心源性猝死。

在确定高以翔的死讯后,舆论的矛头指向了节目背后盲目逐利的资本,以及,更为直接的,现场人员对黄金四分钟的“浪费”。

黄金四分钟

黄金四分钟,即心肺骤停4分钟后,脑细胞就会出现不可逆的损害,如果时间在10分钟以上,即使病人被抢救过来,结果也可能是脑死亡,成为植物人。所以心源性猝死急救上有黄金四分钟之说。

过劳会导致心脏骤停,但心脏骤停并不等于死亡。图片来源:aedsuperstore.com

据节目现场观众的消息,在录制现场突然倒下的高以翔,很长一段时间未得到任何专业救助,尽管后来医护人员进行了急救,但当半小时后救护车到达时,高以翔的瞳孔“已放大至边缘”。

“你们错过了最佳时间。”事件微博评论有人如是认为。

让我们将目光转向户外圈,同样是濒死边缘,在今年早些时候珠穆朗玛峰的海拔7950米营地上,一位印度登山者,在中国队友的一次及时果敢的急救行动中,保住了性命:

我们在珠峰C4营地大概7950米的位置......我和我的印度队友普拉那(Prana)睡一个帐篷,登完顶之后,我们都非常疲惫,到了帐篷后就什么都不想干直接睡觉,帐篷还有一些其它队友和向导,离得不远,但风非常大...

那个时候氧气供不上去,我半睡半醒,睡不着...队友普拉那说既然都登顶了,氧气瓶也足,建议就开到3睡吧,睡好一点,他开到3便睡过去了...编者注:3是一个比较高的氧气瓶消耗速度)

珠峰攀登中的队伍,来自世界各个国家。供图/王学峰

大概凌晨八点时,天全亮了,但所有人都在睡觉,他(普拉那)突然用身上仅有的力量叫我,用非常轻微的声音,然后用胳膊肘怼我...我发现他已经在抽搐了,浑身抽搐,我本来以为他冷,但后来发现状态不对,他不能跟我正常沟通了,然后瞳孔慢慢放大...

我晃他身体,给他盖上睡袋,换上我的氧气面罩,但都无济于事,他还是不停抽搐,瞳孔继续放大,而且因为他是印度人,眼睛特别大,瞳孔张大了特别吓人,我觉得他要死了...

珠峰南坡的夜,营地灯与登山者的头灯组成了光带。 供图/王学峰

我想肯定是氧气出了问题,我立刻冲出帐篷叫人,光着脚,叫到都快缺氧了(海拔7950米),终于把他的夏尔巴向导叫醒了,‘你队员不行了,赶紧来看看’,我们一起立刻回到帐篷...

再回到帐篷时,看到他已经停止抽搐了,已经不动了,然后晃他身子他也不动,他的夏尔巴就慌了,满帐篷找新的氧气,我一边叫着快点快点,一边在想我得做点什么,然后我就用手放在普拉那脖子下观察脉搏,基本没有了,我赶紧把他的睡袋拉锁扒开,就开始给他做心肺复苏....

在极高海拔攀登,身体无法恢复,登顶后的第一夜将是人体最虚弱的时期。供图/王学峰

当时我还有些犹豫,因为我只是学过一点wafa课程(野外急救),从来没遇到这样的事情,我特别害怕。但是我又想他都这样了,你做可能还能挽回一点什么,然后就给他开始做胸部按压...

我真的很慌,我一边哭,一边说不要死不要死,一直给他做心肺复苏(编者注:只做了胸外按压),大概做了20多下,他终于咳嗽了下,正好咳嗽后的5、6秒样子,夏尔巴把氧气瓶换好了,赶紧给他续上氧气,不停搓他身体,用热水敷他身体,他意识慢慢就恢复了...

后来我还担心他身体,结果他下山比我快多了,第一个就到了下面的营地。(上述文段均来来源:2019年5月21日王雪峰的珠峰急救自述)

珠峰大本营,医疗设施齐全,能对患者实施更专业的救助。供图/王学峰

可以看到,在很多突发环境下,非专业人员的急救工作至关重要。根据相关资料,我国87.7%的猝死,都发生在医院外,讲得泛一点,在户外。

户外环境,队友因过度疲劳或呼吸苦难倒下,生命急速流逝,在第一现场的我们,做点什么总比不做好。那么,我们能做什么?

第一时间呼叫医疗救援,这毫无疑问。但在户外,特别是边远地区,专业医疗救助也许来得很慢,甚至无法到达,AED等设备也无从谈起。

剩下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心肺复苏。

世界只剩下你和队友时,你必须做点什么。图片来源:hiveminer.com
心肺复苏术
心肺复苏术,英文简称CPR(Cardio Pulmonary Resuscitation),是以胸外按压加人工呼吸为主要动作的一套流程,其原理可以简单理解为——用外力让一个人血液循环系统及呼吸系统暂时地运作起来,直到其恢复正常。

这是一个普通市民花一天不到的时间就能掌握的操作,在野外环境,CPR将是你技能库的一个兜底。

CPR第一步

进行心肺复苏之前,首先要确保自身安全,稳定现场环境野外环境有风险,悬崖、落石、低温等等,保证自己的安全是救人第一步,于此同时,你还要确保现场稳定(主要指人)。

让患者和你自己都处在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以防止其它因素对接下来的行动造成不可控的干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自己和平躺着的患者都垫上些衣物。

在相对稳定安全环境进行急救。图为野外CPR练习,施救者为患者铺上了一层铝膜急救毯。图片来源:Red-Cross-Max Pixel
你的队友真的需要心肺复苏吗?

需要明确的是,对正常人做心肺复苏具有风险——正常人有自己的心跳和呼吸节奏,在意识存在的情况下,高频次大力的按压胸腔,正常人的身体将无法承受(肋骨有断裂风险)。

所以,如果队友倒下不行了,别急着上去人工呼吸的、按压,一定要先观察他的状态,看看他有没有“三无”:

1、是否还有意识?

拍打队友肩部、按压他的指甲盖,如果完全没有反应,就可以判定为无意识状态。

2、是否还有呼吸?

蹲下看他胸腔是否起伏,如果没有或者及其微弱,处在只进不出状态,可判定为呼吸停止。 

3、是否还有脉搏?

用手探颈下动脉,如果没有脉搏,或及其微弱,则判定为无脉搏。

无呼吸、无脉搏、无意识,在尽可能快的情况下确认了患者“三无”后,我们就可以即刻实施急救,这个即刻,是有依据可寻的即刻,因为脑组织对缺氧的反应非常标准:

3秒钟头晕

恶心10―20秒晕厥

抽搐30―45秒昏迷

瞳孔放大60秒后呼吸停止

大小便失禁4―6分钟脑细胞

受损10分钟后脑细胞发生坏死且不可逆转

心肺停搏后.....

4分钟内立即CPR,50%可存活。

4―6分钟开始CPR,10%可存活。

6分钟后开始CPR,4%可存活。

(资料来源:《登山者自救与互救——猝死后的急救》)

因此,急救之急,即在这10分钟内,医学界更有所谓“钻石4分钟,黄金10分钟”之说。

以上截图均来自:科普中国CPR普及视频。

开始胸外按压

基于现代医学的实践和摸索,胸外按压早已成了CPR流程中的“一哥”,这是因为对于成年人而言,大多数情况,心源性心肺骤停(cardiac arrest)是最主要的原因。

那么,胸外按压,立刻开始。(在此前勿忘记指挥他人拨打120或联系专业医疗急救)

  • 在患者身旁跪下,背部打直。
  • 脱去患者胸部衣物,暴露上胸。
  • 找到胸部正上方、正中央的位置,一般为两乳乳头连线的中部。
  • 一只手五指张开,掌根按住患者胸部,另一只手扣住按压手,两手掌根重叠。
  • 双手始终保持打直,手臂始终垂直于地面,利用上身重力下压,这关乎到按压效果,非常重要。
  • 以每分钟100-120次的频率对患者开始进行按压,频率非常重要。
  • 按压深度为5-6cm,按压深度非常重要,胸腔回弹也要到位。

动图来源:北京医药文化协会 CPR 视频

注意,在整个复苏过程中,都应该尽量减少延迟和中断胸外按压,并且确保按压的方向、力度、频次合乎规范,这样才能最大化利用人体身体胸腔回弹的机制,人工泵血。

因此,进行胸外按压时,你要保持精神高度集中,你的高质量操作,至关重要,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感到疲劳而无法保证按压质量,应立即(条件允许的话)换上另一个生力军。

胸外按压何时停止?

前文提到,胸外按压是会对被按压者身体造成损害的,所以当患者不再需要按压时,应即刻停止。以下情况,是为停止按压的判断标准:
  • 患者已经恢复脉搏
  • 专业医学人士到达现场,接过工作,或宣布患者死亡。
  • 患者心肺停止搏动超过30分钟。
  • 施救者已经极度疲劳,或者处于风险之中。

完整的无人工呼吸版CPR按压教学。视频来源:科普中国

对于未经训练或者久疏训练的普通人,美国心脏协会(AHA)的观点认为,胸外按压便已足够。这基于以下考虑:

1:避免施救人员碍于人工呼吸而不愿意实施救助。

2:单纯胸外按压也有一定的气体交换效果。

但考虑到心肺复苏术的完整性,人工呼吸也是必要环节。

短时间内可以只进行胸外按压,但血中氧气会很快耗完,换句话说,没有携氧的血液,用处不大(资深手术室护士长、AHA-BLS导师:庄皓明)

人工呼吸

嘴对嘴人工呼吸,是影视作品中最爱使用的桥段,其原理类似于吹气球,我们把肺想象成气球,我们顶住压力把气球吹大,嘴离开后,气球的张力又自动将气体排出,吹进,排出,吹进,排出,由此完成气体交换。

本文先提胸外按压,再提人工呼吸,并非意味着人工呼吸不重要,在患者还有呼吸,但质量不佳,脉搏也还在轻微跳动时,人工呼吸比胸外按压更科学。

而在野外情况,比如溺水,或者雪崩被埋这种外力导致的窒息昏迷场景,先呼两口气,再胸外按压,也是对症下药的措施。

生命之吻:40周年(2008)。记录一名电工触电被同事通过人工呼吸救活的生死故事,1968年摄影者因此获普利策现场新闻摄影奖 / imdb.com

开放气道

由嘴到肺部的通道是为气道,气道在干净通透时,我们呼入的气体才能产生最大作用。因此,气道如有异物——假牙、食物、雪、水等,应先清理干净,再做人工呼吸。

人体正常情况下的气道是弯曲程度较大,为了达到最好吹入效果,我们需要人为把气道相对拉直,减小气体进入的阻力,这就是为何要开放气道。

怎么做?很简单,患者平躺,把患者下颚抬起来,让他微仰头,当下颚与耳根处的连线与地面垂直时,气道就开放了。


动图来源:北京医药文化协会 CPR 视频


开始人工呼吸

出于保护患者和施救者的考虑,现下很多CPR课程都不推荐直接嘴对嘴人工呼吸,在野外,建议将一块纱布或干净的头巾搭在患者口部再吹气,如果随队有带单向阀的呼吸面罩或者一次性呼吸膜最好。

单向阀呼吸面罩。图片来源:allevents.in

在开放气道后,你可以开始人工呼吸了。无需深吸气,捏紧患者鼻部,正常吸气然后即刻吹入患者嘴部,推荐频率是12下每分钟,如果没办法数数,在患者排出气后再吹第二口即可。

动图来源:北京医药文化协会 CPR 视频

在人工呼吸进行的同时,施救者需约两分钟检查一次脉搏,如果脉搏消失,患者“三无”了,应即刻加上胸外按压,启动完整CPR流程——

一套完整的心肺复苏术包含了“胸外按压 + 人工呼吸”,顺序是先胸外按压再人工呼吸,比例为30:2,即按压30次后,开放气道,人工呼吸2次,如此循环。

如果可能,CPR最好由两个人或多人轮流配合完成,以免单人施救者因过度劳累而导致CPR质量下降。

在理想情况下,一人负责按压,一人负责管理气道与脊椎,多人协作。图片来源:crystalinks.com/SADS.html

写在最后

心肺复苏并非神术,哪怕我们把一切流程都做到极致,倒下的队友也不见得能起死回生,但我们的确可以通过CPR提高一个人被拯救的概率。

换句话说,队友心脏骤停时不做CPR几乎必死,做了CPR还有一线生机。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法律也允许你放手一搏: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四条 :因自愿实施紧急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作为一名靠谱的户外队友,如果你还没上过CPR培训,那么是时候安排上了。


下面是“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的完整版:

陈志《最权威生命急救课》成人心肺复苏术。  


(注:本文并非心肺复苏的专业指导;且相关心肺复苏的指南要求可能根据最新研究成果不断调整更新,具体应以专业机构的意见为准。)


图片与资料:
美国心脏协会 CPR官网https://cpr.heart.org
野外安全中心CPR 官网 https://www.wildsafe.org
野外医学协会 CPR官网 https://cn.wildmed.asia
维基百科 CPR
2015年美国心脏学会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更新版)
《登山者自救与互救——猝死后的急救》
特别感谢资深手术室护士长、AHA-BLS导师庄皓明对本文的支持。

点个在看,让更多人了解CPR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谨记口诀:叫—叫—C—A—B 能起死回生的心肺复苏术
世界急救日: 跟美国大夫学心肺复苏
学校急救知识培训PPT
急救七分钟 救人一条命
2018年心肺复苏考试
心肺复苏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