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良安:肺结节临床诊治策略与进展(下)

四、肺结节的各种诊断方法与评价

除了影像学诊断以外,还有哪些检查对肺结节的判断具有价值?

临床特征

我们是临床医生,不是影像科医生,因此要特别关注患者因素、环境因素、临床症状。这些都对良恶性鉴别具有一定价值,更多体现在对有症状的良性结节的判断上,对处置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价值,我们对有恶性风险因素的患者处置更为积极。

Biomarkers

传统实验室Biomarkers

临床上检查血常规、感染相关指标、风湿免疫相关抗体,肿瘤标记物有很大的临床意义。但是现有的肿瘤标记物,比如癌胚抗原(CEA)的敏感性有限,后面会介绍现在有新的生物标志物出现,对肺结节的诊断提供帮助。

现代基于液体活检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的Biomarkers

现在血、痰、CTC叫做液体活检,还有呼出气、自身抗体的检查。目前尚无特异性生物学标志物应用于恶性结节的临床诊断,仅自身抗体联合LDCT可用于肺癌筛查。现在自身抗体检查已经上市,各个医院都有应用七种抗体的方法,还是非常有意义的,值得大家来应用。

CT

推荐肺结节患者行胸部CT检查(结节处行病灶薄层扫描),薄层(≤1mm层厚)的胸部CT可更好地评价肺结节的形态特征,分析肿瘤体积可科学地监测肿瘤生长,建议设定低剂量CT检查参数和扫描的范围。

CT影像后处理

为什么要看电子版CT?除了我们从一个层面看,还可以做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这一系列的处理方法完全改变你对这个结节的看法,有时候观察平扫觉得这个结节有问题,但是平面重建后显示这个结节没有问题。所以CT影像后处理相当重要,呼吸科医生也经常看胸片,有些工具要会使用。

MRI

我们总觉得磁共振对肺结节的意义不大,但是现在认为增强MRI对血管的判断具有意义,这值得大家的关注。

PET-CT

PET-CT对肺结节有一定作用,不同大小、不同类型的肺结节,有不同的诊断价值。但对于纯GGO,PET-CT的诊断价值有限;而对于部分实性GGO,PET-CT有一定价值。指南仅推荐>8mm实性结节或实性成分>8mm且具有高危因素可行PET检查。

诊断模型

大家一定要重视诊断模型,因为它会综合诸多的临床数据、各项检查结果、影像数据,以后会发展到与Biomarker的数据相结合并提供一个模型,利用模型来分析结节的风险,最终做出不同的处理。

目前国际上有我觉得比较好的模型是梅奥模型和北大模型,使用率也比较高。对于做相关研究的医生们使用模型较多,但临床医生重视度有待提高,模型对于肺结节的诊断还是非常有意义的。

非手术活检

临床上,肺结节诊断得有病理才能确诊,不做手术就能得出病理的手段叫做非手术活检。

非手术活检的适应症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同轴穿刺活检

同轴穿刺活检利用套管针与活检枪分离,可更换角度多次活检,一次穿刺多次活检,进一步克服肿瘤病灶的不均质性,提高阳性率。套管针贴在病灶表面,利用活检枪激发,可减少甚至避免针道转移。其相对常见并发症包括出血、气胸,而针道转移罕有报道,目前无客观证据显示活检有增加转移或促进病情恶化的风险。其诊断敏感性97%,特异性100%,准确率97%,敏感性和准确率随SPN直径增大而升高,且气胸发生率12.3%,咯血发生率20%,均为轻度。

导航支气管镜活检

最近大家很感兴趣的就是导航技术,有超声导航、电磁导航、4D电磁导航、LungPro导航等。做外周病变小结节的活检,以前只有40%会出结果,现在利用导航技术基本上70%-80%都能够有活检病理的结果。

电磁导航Meta分析

这是2020年《CHEST》发布的电磁导航Meta分析,敏感性能够达到77%,气胸发生率是2%,较传统方法相比有明显进步。

非手术活检的局限性

但是非手术活检获取的标本都是小标本,所以取标本有限。如果病理报告基于针尖大小的组织样本,那就存在许多不确定性。上图所示,是我们的一个病例,4月21日,外院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我院病理会诊为慢性炎症;5月16日入院,我建议再做一次活检,于是5月19日经皮肺穿刺,病理提示还是慢性炎症;两次病理提示均为慢性炎症,但是完全用慢性炎症解释这个肺结节还有些疑问,我建议再做一次经皮肺穿刺,6月7日第三次活检的病理结果提示为中分化腺癌,而且基因检测提示ALK阳性,是黄金突变,靶向治疗效果很好。因此,我们取小标本的时候,要慎重解释阴性结果。

五、临床诊断程序与处理决策

病人是继续观察,还是手术治疗?医生做出的临床诊断和处理决策十分重要。

肺结节的临床决策

国际上基本上是根据病人的危险因素、临床因素、Biomarker、影像特征,做恶性概率的模型评估,如果是低风险则继续观察,中风险有可能要进行非手术活检,高风险就直接进行外科手术。问题就是出现在中风险,放过也不合适,做手术有点唐突,所以这部分的病人最为困难。

肺结节临床处理的基本流程

实性结节临床管理流程(CTS肺癌学组)

六、有关问题与思考

上述讲到的理论知识,实际上在临床操作起来存在很多困难。因此,我们要阐述有关诊断治疗的问题。

1、动态变化与随访

什么样的病人适合随访?

低风险人群适合随访观察。

要观察大小、实性成分和形态的变化。大小的变化很有讲究,现在国际上比较推荐使用容积法(3D),需要专用软件来测量,一定要减少误差。

GGO自然变化与随访结果

基本上是这几种随访结果:第一种,结节没有变化;第二种,实性成分增多;第三种,结节消失。后两种都好处理,关键是没有变化的GGO,下一步该怎么办呢?国际上建议,GGO观察三个月,如果持续存在,结节实性成分>5mm可以手术;大小长到了1.5cm,要密切观察或者直接手术;如果稳定至少要观察三年。如果是混合性实性结节,实性成分>5mm可以手术;如果大小>15mm可以手术,针对不同的情况,都有不同的规定。

CT随访

1)病灶大小无变化、实性成分增多

这个结节大小没有太大变化,实性成分增多,这不是一个好征象,可以考虑手术。

2)病灶缩小、出现实性成分

容易被大家忽略的是结节的大小变小,但实性成分增多,值得大家重视。不要认为结节变小了就一定是良性。

到底随访多长时间?

文献和指南都有提到随访时间,但实际上磨玻璃结节从开始到后面可以好多年不变化。我们要随访多少年,没有统一定论,要根据病人的个体情况来决定。因此随访时间要个体化。

观察时间与临床可操作性?

实际在临床上操作起来存在困难,有的病人不在乎有结节,但有的病人就会很紧张,做了很多胸部CT,也无法下结论,长期随访观察下去患者就会很焦虑。

随访放射暴露问题

经常拍胸部CT,有关放射暴露的问题要引起大家注意。建议与放射科联合,设置专用的结节评估LDCT方案。

2、诊断性治疗?

解决磨玻璃结节能否做一些治疗?

第一,我们考虑能否使用抗生素,很坦率地说,缺乏高级别证据,这次指南上没有推荐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实际临床上医生还会使用,但不是所有病人都要用抗生素,判断有炎症可能性的病人可以考虑使用,使用哪种抗生素、用多长时间没有规定。

第二,有些病人会询问医生,这不是考虑肺癌吗?现在有靶向药,可不可以吃点试试?千万不能这样做,没有病理诊断不能用靶向药。

第三,还有人说能不能使用激素治疗,如果嗜酸性细胞高或者IgE特别高,偏重于机化性肺炎或者过敏性肺炎,可以谨慎考虑,但不作为推荐,一定要弄清楚诊断。原则上不赞成使用激素进行肿瘤的治疗。

3、非手术治疗?

不论磨玻璃结节是良性、恶性,现在有微创的办法可以治疗吗?比如放射治疗、射频消融、放射性粒子植入,不是说绝对的不能,但是要有前提条件,首先是高度可疑恶性的早期病灶,而且在病人高龄、基础器官功能储备不足、拒绝外科手术等情况下,才能谨慎地考虑。因为没有确诊就使用这些治疗会影响病人的后期观察。如果你考虑为肿瘤,磨玻璃结节也好,小结节也好,I期手术是可治愈的,而这种微创手术能否达到外科手术效果,我们需要大量研究来证实。所以在未证实之前,大家要谨慎选择。

4、最后决策与病人参与

最后决策病人到底是手术还是观察,除了医疗问题以外,还有社会问题、经济问题以及病人的心理问题。结节的处理诊断不只是医生的问题,医生要与病人一起考虑最终是否需要手术治疗,强调病人要参与决策过程。

七、多发性GGO问题

多发性GGO可以是一个结节为主、有多个结节,我们叫主病灶和次病灶。它可能同时发生,也可能在随访过程中逐步发生。各种情况都有,它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关于多发性GGN的诊断,病因更多,病情更复杂,所以我们处理起来更困难一些。

基于mGGNs中主病灶的临床决策

我现在特别赞成文献上提出的按主病灶为准来处理,也叫突出病灶,这种病人手术效果也很好。所谓的「打地鼠原则」,地鼠往上一冒头,就用锤子把地鼠打下去。对于多病灶来说也是一样,哪个病灶出了问题就处理哪个病灶,就是「打地鼠原则」。这是我认为目前临床上比较好的多发性GGN处理的一种方式,大家可以借鉴。

八、最新指南简要介绍

肺结节相关的主要指南

主要指南如上图所示,总体处置比较一致,ACCP和CTS关于8-30mm实性结节的处置更为积极;强调处理的规范性,同时兼顾个体化和本地化的处理策略。

九、进展和展望

主要涵盖以下四个方面:1)定量CT和新的影像特征,2)影像组学与影像基因组学,3)Biomarkers,4)大数据整合分析与AI决策,机器人与内镜微创诊疗新技术。

我们不仅要考虑结节的容积,还要考虑它的平均密度,结节质量(Mass)=容积×平均密度。现在根据Mass来判断恶性的可能性有多大,所以远远超过我们临床医生看一个直径,看一个长乘宽。另外,我们看实性成分比值、GGO比值,这是计算机给出的数据,所谓的定量。

影像组学与影像基因组学

组学技术(OMICS)——Biomarkers

组学技术——呼出气组学(Breathomics)

在组学技术中,我要特别和大家提一下呼出气组学。呼出气在我们呼吸领域的哮喘、慢阻肺患者中使用较多,其实用于肺癌的筛查也很重要。上图为我的一位学生做的工作,研究结果表明呼出气检查对于肺癌的诊断很有帮助。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用于肺结节辅助诊断

识别结节,进行数字化定量分析,把临床大数据、影像组学、生物组学大数据和病理大数据进行大数据综合分析,最后利用人工智能来决策结节的处理办法,给出一个处理决策方案,这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内镜微创诊断新技术

机器人会以导航支气管镜作为一个平台,在未来肺结节的诊断和治疗中会发挥很大的作用。

感谢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团队,他们在肺结节的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感谢杨震教授、赵微教授、梁志欣教授在幻灯片的制作中提供了很多帮助。还望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专家介绍

陈良安

解放军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部学术主任,全军呼吸病研究所所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内科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分会副会长,全军呼吸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梁志欣

解放军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介入微创呼吸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慢病预防工作组副组长,军队呼吸内科专业委员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

* 感谢杭州凯保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大力支持


本文完

今日头条排版:大奔

本文由《呼吸界》编辑 大奔 整理,感谢梁志欣老师的审阅修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CT 发现肺部孤立结节,如何处理?
肺部磨玻璃样病变的诊治进展
【引领】做手术也能'GPS'导航!山东省立医院成功开展两例肺小结节电磁导航支气管镜活检术
发现肺部磨玻璃结节怎么办?不怕,一根“针”搞定它
肺磨玻璃结节的12大认知误区,你一定要知道!
肺部磨玻璃影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