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伴性遗传

一.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与证据

注意:1.萨顿假说的依据是:

2.摩尔根实验的测交验证:亲本中的白眼雄蝇和F1中的红眼雌蝇交配子代中雌性红蝇雌性白蝇雄性红蝇雄性白蝇=1:1:1:1;F1中的红眼雄蝇和F2中的白眼雌蝇交配子代中雌性红蝇雄性白蝇=1:1。

3.萨顿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4.类比推理法和假说演绎法的区别:

二.性别决定的类型

1.性染色体决定性别

注意:XY型与ZW型性别决定的比较

2. 染色体组数决定性别

注意:1.无性别分化的生物,无性染色体之说。

2.性别并非均取决于性染色体,有些生物如蜜蜂、蚂蚁等,其性别取决于是否受精,而有些生物(如龟、鳄等)其性别与“环境温度”有关。 

三.伴性遗传

注意:1. (1)在基因型的书写中,常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需标明其位于常染色体上,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则需将性染色体及其上基因一同写出,如XBY。一般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写在前,性染色体及其上基因写在后,如DdXBXb。

(2)在表现型的书写中,对于常染色体遗传不需要带入性别;对于伴性遗传则既要描述性状的显隐性,又要将性别一同带入。

四. X、Y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

(1)在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基因是成对存在的,存在等位基因,而非同源区段则相互不存在等位基因,如下图:

(2)X、Y染色体同源区段基因的遗传与常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相似,但也有差别,如:

(3)XY染色体不同区段的遗传特点分析

注意:1.性染色体既存在于生殖细胞中,又存在于正常体细胞中。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并不都是控制性别的,如色盲基因。

2.基因在Ⅰ、Ⅱ-1、Ⅱ-2任何区段上 都与性别有关,在男性、女性中的发病率都不相同。

3.若将上图改为果蝇的性染色体,应注意大而长的为Y染色体,短而小的为X染色体,且在描述时注意 “雌雄”与人的“男女”区别、“杂交”与人的“婚配”区别。

4.若将上图改为“ZW型性染色体”,注意Z与X 的对应,W与Y的对应关系。

五.判断基因的位置

1.真核细胞基因的三种位置

(1)主要位置:细胞核内(即染色体上)

(2)次要位置:细胞质内(位于线粒体、叶绿体中)→遗传时只能随卵细胞传递,表现出“母系遗传”特点。

2. 探究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

(1)性状的显隐性是“未知的”,且亲本均为纯合子时

注意 此方法还可以用于判断基因是位于细胞核中还是细胞质中。若正反交结果不同,且子代只表现母本的性状,则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细胞质中。

(2)性状的显隐性是已知的

3. 探究基因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

若已知性状的显隐性,且已知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

(1)隐性雌性个体纯合显性雄性个体杂交,观察F1的性状表现。(最常用的方法)

(2)杂合显性雌性个体纯合显性雄性个体杂交,观察F1的性状表现。分析如下:

4. 探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

(1)在已知性状的显隐性的条件下,若限定一次杂交实验来证明,则可采用隐性雌×显性雄(杂合)[aa()×Aa(

)XaXa×XAYaXaXa×XaYA]杂交组合,观察分析F1的表现型。分析如下:

(2)在已知性状的显隐性的条件下,未限定杂交实验次数时,则可采用以下方法,通过观察F2的性状表现来判断:

注意:1.除以上列举的方法外,还可依据子代性别、性状的数量分析确认基因位置:若后代中两种表现型在雌雄个体中比例一致,说明遗传与性别无关,则可确定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若后代中两种表现型在雌雄个体中比例不一致,说明遗传与性别有关,则可确定基因在性染色体上。

2. 伴性遗传与孟德尔遗传定律之间的关系仍符合分离定律。在分析既有性染色体又有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相对性状的遗传时,位于性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按伴性遗传处理,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按基因的分离定律处理,整体上则按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处理。

六. 遗传系谱图与伴性遗传的概率计算

1.遗传系谱图中遗传方式的判断

基本程序:确定是否为伴Y遗传→判断显、隐性判断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上推断基因型并计算概率。

(1)确定是否为伴Y遗传

(2)确定是显性遗传还是隐性遗传

注意:口诀:

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

隐性看女病,女病男(父子)正非伴性;

显性看男病,男病女(母女)正非伴性。

(3)在已确定隐性遗传的系谱图中

(4)在已确定是显性遗传的系谱图中

注意:1.不能排除的遗传病遗传方式:

分析隐性遗传病,如果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全是患者,那么说明最可能是伴X染色体遗传,但也有可能是常染色体遗传。同理,显性遗传病中,如果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是患者,那么说明最可能是伴X染色体遗传,但也有可能是常染色体遗传。

2.系谱图的特殊判定:若世代连续遗传,则一般为显性,反之,则一般为隐性;男女患病概率相差很大,则一般为伴性遗传,反之为常染色体遗传。

2.伴性遗传中的致死问题

(1)配子致死型

某些致死基因可导致雄配子死亡,从而使后代只出现某一性别的后代。所以若后代出现单一性别的问题,应考虑雄配子致死问题。如剪秋罗植物叶型遗传:

(2)个体致死型

某两种配子结合会导致个体死亡,有胚胎致死、幼年死亡和成年死亡等几种情况。如下图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使雄性个体致死:

3.用集合论的方法解决两病概率计算问题

当两种遗传病之间具有自由组合关系时,各种患病情况的概率分析如下:

根据序号所示进行相乘得出相应概率,再进一步拓展如表:

序号

类型

计算公式

已知

患甲病的概率m

则不患甲病概率为1m

患乙病的概率n

则不患乙病概率为1n

同时患两病概率

m·n

只患甲病概率

m·(1n)

只患乙病概率

n·(1m)

不患病概率

(1m)(1n)

拓展求解

患病概率

1

只患一种病概率

1()

表中各情况可概括如下图:

注意:1.男孩患病概率≠患病男孩概率

 (1)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①患病概率与性别无关,不存在性别差异,因此,男孩患病概率=女孩患病概率=患病孩子概率。

②“患病”与“男孩”(或女孩)是两个独立事件,因此需把患病概率×性别比例,即患病男孩概率=患病女孩概率=患病孩子概率×1/2。

(2)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它的遗传与性别连锁,“男孩患病”是指男孩中患病的,不考虑女孩;“患病男孩”则是所有孩子中患病的男孩,二者主要是概率计算的范围不同。即患病男孩的概率=患病男孩在后代全部孩子中的概率;男孩患病的概率=后代男孩中患病的概率。

2. 准确界定遗传病概率求解范围

(1)在所有后代中求概率:不考虑性别归属,凡其后代均属于求解范围。(2)只在某一性别中求概率:需要避开另一性别,只看其在所求性别中的概率。(3)连同性别一起求概率:此种情况下,性别本身也属于求解范围,因而应先将该性别的出生概率(1/2)列入范围,然后再在该性别中求概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类遗传病与伴性遗传易错考点详解
高考生物热点冲刺:专题15 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
伴性遗传的规律
【梳理与归纳】§8.3 伴性遗传
(十八)遗传的基本规律(二)
【高中】假期复习:2.2基因在染色体上2.3伴性遗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