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bioRxiv 导师的督导情况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该研究表明,三分之一以上的博士生的心理健康出现了负面影响。学生和导师之间的关系成为负面幸福感的重要因素。然而,这种关系如何影响幸福的动力学是复杂的,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研究发现,导师们通常只在学生提出要求时才提供指导,而导师们也认为他们给出的指导比学生认为的更多。这种差异性是由于导师和学生之间的权力不平衡。 导师可能会将学生视为更加理性而平等的个体,期望学生提出他们可能遇到的问题;而学生可能对导师的权威更偏向服从,因此认为向导师求助或反驳导师是不合适的,或会引发冲突。 在研究的最后,为了使导师能够将工作重点放在关键领域,以鼓励成功的工作关系。论文作者们提出了四条建议来减少这种差异性和促进积极的导学关系。 1. 从博士开始时就明确目标 在博士开始时与导师讨论双方的期望是是十分重要的,并尝试调整彼此的期望。虽然从开始时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可以促使学生产出更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但是我们仍需认真思考该如何把批判性思维具象化。 2. 在现实的目标上达成共识 制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可以让学生和导师朝着同一个方向共同努力。这个目标不需要过于具体,也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发展。例如是培养一种能力,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或者申请到科研经费。 3. 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团队协作能力 导师应在培养学生的学术独立性和协作技能的发展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两点对于一个成功的博士和事业都是至关重要的。这些将有助于学生在读博期间保持动力和满意度。 「 如果学生能够开诚布公地讨论自己需要什么,导师也能说出自己能提供什么,那么双方就能讨论学生何时需要更加独立,何时需要更多地协作,」Cardilini 说。 4. 保持开放的交流 保持有效的沟通和对话。导师和学生应该寻找最适合他们的一种沟通方式,并定期评估和讨论他们的沟通有效性。 Cardilini 说:「 如果双方能面对问题,开放地讨论问题,这段师生关系就会更加高效;但是如果学生害怕去实验室,或者担心导师会对文章作出怎样的反应,你们的效率就要大打折扣了。」 博士生延毕问题已引起关注,这是我们必须思考和面对的。博士生延毕的客观原因有很多,例如课题难度,实验顺利程度,撰写科研论文和学位论文耗时,发表科研论文要经历严格审稿周期。 我们需要的是分析和解决问题,而不是将责任归咎于导师和教育培养制度。做科研需要有耐心,有的博士生延毕后,同样可发表高质量论文。导师也要充分发挥才能,制定培养的标准。我们只要充分总结博士生教育的问题和规律,就能解决教育中的问题,提高博士生教育的质量,为中国的伟大复兴培养更多的拔尖创新人才。 参考资料 [1] Cardilini A P A, Risely A, Richardson M F. Supervising the PhD: identifying common mismatches in expectations between candidate and supervisor to improve research training outcomes[J]. bioRxiv, 2020.https://doi.org/10.1101/2020.02.20.958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