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学(文献古籍曾子《大学》)
带你了解大学 1.16万播放 01:08

大学

文献古籍曾子《大学》

  • 文献古籍曾子《大学》
  • 高等教育组织
  • 课堂内外杂志社出版杂志
  • 1927年美国电影
  • 台湾中文杂志
  • 词语释义
收起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1]。《大学》全文文辞简约,内涵深刻,影响深远,主要概括总结了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理论,以及关于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儒家政治哲学也有系统的论述,对做人、处事、治国等有深刻的启迪性[2]

作品名称大学

创作年代春秋末期

作品出处礼记

文学体裁散文

作者曾子

    历史沿革

    成书年代

    《大学》与四书关系 《大学》出自《礼记》,原本是《礼记》四十九篇中的第四十二篇。《礼记》原名《小戴礼记》,又名《小戴记》,由汉宣帝时人戴圣根据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批佚名儒家的著作合编而成。据断代史学家班固在“《记》百三十一篇”下自注云“七十子后学者所记也”,他认为《礼记》各篇的成书年代主要分布在战国初期至西汉初期这段时间。清代人崔述认为:“凡文之体,因乎其时……《大学》之文繁而尽,又多排语,计其时当在战国。”(《洙泗考信录·全录》)综合而论,《大学》的成书时代大体在孔子、曾子之后,孟子、荀子之前的战国前期,即公元前5世纪左右,系出于曾氏之儒一派的纯儒家作品”。即《大学》的成书年代应是在战国初期,其作者应是“曾氏之儒一派”,即现在学术界比较认可的战国初期曾参所作。[3][4]

    历代概况

    《大学》至今已流传两千多年,在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学术特点、学术成就和社会地位。

    汉唐时期

    宋代以前,《大学》一直从属于《礼记》。尽管《大学》没有从《礼记》中独立出来,但是,西汉的董仲舒、东汉的郑玄、唐代的孔颖达和韩愈,他们对《大学》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影响了《大学》的学术地位。

    ⑴董仲舒对《大学》的贡献主要在于将儒家经学由民间思想提升到国家意识形态的高位,开启了儒学成为官学、显学和国学的始点。

    ⑵郑玄将西汉后期流传的各种《礼记》抄本,相互校对,并作注解,使得《礼记》大行于世,并流传至今。他的著作《三礼注》中《礼记·大学》是现今可考的最早的《大学》研究著述。

    ⑶孔颖达解读《大学》,重点强调“诚意”的关键性作用。他将《大学》文本分为两大段,为朱熹将《大学》分为经、传两部分做好了铺垫。

    ⑷韩愈把“仁义”定为“道”的根本,并以《大学》为依据,提出了“正心一诚意一修身一齐家一治国一平天下”的儒家道德的修炼路径。他在《原道》中引用《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来证明和张扬儒家道统,并把《大学》、《孟子》、《易经》视做同等重要的“经书”,提高了《大学》在儒家道统中的地位。[3]

    宋代时期

    程颢程颐将《诗》、《书》、《礼》、《易》、《春秋》称作“大经”,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称作“小经”,并继续尊崇儒家经学的正统地位,认为“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人德之门也。”

    ⑵朱熹将《大学》从《礼记》中抽取出来,为《大学》、《中庸》做章句,为《论语》、《孟子》做集注,把它们编在一起,做《四书章句集注》,经此,《大学》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并被确立“四书之首”的地位。自宋以后,《大学》成为科举考试科目的钦定科目。[3][5]

    元明清时期

    元仁宗于皇庆二年(1313年)十一月颁布“考试程序”,明确规定《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用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举用书。

    ⑵明代是中国科举制度的鼎盛时期,规定乡试、会试头场必考八股文,而八股文以四书五经中的经文做题目,故大多读书人往往倾注一生,研读四书五经和八股文,使《大学》在儒家学说中的地位更加显赫。

    ⑶清代鼓吹复兴汉学,《大学》地位依然重要。[3]

    现当代

    ⑴台湾将《大学》列入普通高中必修课纲[6]

    ⑵《大学》成为部分高校相关专业本科生必修课[7][8]

    ⑶《大学》成为部分高校相关专业博士生必修课[9]

    ⑷《大学》学习形式呈现多样化,国学经典地位依然稳固[10][11][12][13][14]

    参考资料

    • [1]国学网2015-11-20[引]
    • [2] 经典课程编委会北大哲学课北京24-25页2014年
    • [3] 李世忠 王毅强 杨德齐《大学中庸》新论3-11页2012年
    • [4]凤凰网2016-02-11[引]
    • [5] 陈虹岩国学经典选读大学中庸三字经1页2011年
    • [6]成都新闻网2016-02-11[引]
    • [7]海南日报2016-02-11[引]
    • [8]新浪网2016-02-11[引]
    • [9]新浪网2016-02-11[引]
    • [10]中国网2016-02-11[引]
    • [11]新浪网2016-02-11[引]
    • [12]凤凰网2016-02-11[引]
    • [13]新浪网2016-02-11[引]
    • [14]搜狐新闻2016-02-11[引]
    • [15] 张积四书五经北京市115页1993年
    • [16]中国社会科学网2016-02-11[引]
    • [17]国学网2015-11-20[引]
    • [18] 言青国学经典 超值白金版75-82页2011年
    • [19] 曹顺庆中华文化原典读本227-230页2011年
    • [20] 钱玄 徐克谦 张采民礼记 下796-808页2001年
    • [21] 陈襄民五经全译 礼记610-612页1991年
    • [22] 《国学经典一本通》编委会国学经典一本通129-133页2010年
    • [23] 方韬四书五经精华 彩图版2页2013年
    • [24] 施忠连四书五经鉴赏辞典 第1版4-13页2013年
    • [25] 严华英大学中庸16页2003年
    • [26]中国青年网2016-02-02[引]
    • [27]网易新闻2015-12-24[引]
    • [28] 黄鸿春四书五经史话14-15页2011年
    • [29]科学网2016-02-11[引]
    • [30]人民网2016-02-11[引]
    • [31]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6-02-11[引]
    • [32]中国社会科学网2016-02-12[引]
    • [33]中国社会科学网2016-02-12[引]
    • [34]科学网2016-02-11[引]
    • [35]南开大学新闻网2016-02-11[引]
    • [36]网易新闻2016-02-12[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四书五经九本书中哪本最有用?
    四书五经盘点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2019-5-9
    四书章句集注原文及翻译(四书章句集注pdf)
    2019年,不读这几本书,读再多的唐诗宋词也是白搭
    四书五经到底讲了啥?︱一句话概览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