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看山还是山”,不同以往之新解

“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这句话出自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的《三重境界》。看了网上很多的解释总是觉得让人更迷糊更不明白,本人不才今天献丑说一下我的感悟,还请各位批评指教。

  

“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原是指在佛家参禅中对禅的理解与顿悟,现在多指的是人的一生中所经历的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对事物的看法、理解不同。

“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说的是精神境界上的三种人,或者说是,某个人一生的三种精神境界。

  先说:“看山是山”。看山是山,是说的我们普通人、多数人眼睛看到的世间万物,和看到事物后的感受及反应。这个无需多解释都知道。多数人一生都在这个境界。

再说“看山不是山”。看山不是山是说某些爱思考爱究根的人经历了人世间的很多事之后,在众多的思考结论之中,渐渐地发现了事物的共性和规律。在此之后,他们看事物不单单能看到表象,还能看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类人在人群中是少数人。世人口中的高人大德,属于这类人。

  

我在网上百度了一下,没有关于高人大德的解释,今天把我理解的高人大德的意思说一下。大家看看是不是这个意思。

高人:所谓高人就是为人做事比大多数人高明。大多数人解决不了的问题,他能轻松解决。

大德:就是思想品德的境界比大多数人高,能舍己为人,甚至牺牲自己。能舍人不能舍。

高人大德因为知道事物的规律,所以能提前规划布局,才能走的更远更从容;因为知道事物本质和规律,所以才不迷茫,才知道事情怎么做;因为知道事物的规律,所以才能看的更远。

  

怎么才能知事物的规律呢?

个人认为,多经历事情(不要刻意多经历事情,遇事不逃避,坦然面对积极想办法解决就行),在生活中要多用心观察,多用心思考,多寻根问底的思考,这样才能离事情的真理真相更近一步,离规律更近一步。还有当思考出一些道理来,有实践的机会一定要验证一下道理的真伪,道、规律、真理是长期一步步理论结合实践得来的。

由于他们能看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所以借用中医的话说就是,能药到病除和不治已病治未病。也就是能很快轻松的解决问题还能提前规划和布局,静待风来。

  

再说“看山还是山”。看山还是山是在看山不是山的基础上,精神境界更上一层。在看透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情况下,还是愿意顺其自然的跟随天、地、道的规律行事做人,甘于做平凡的人,这就是看山还是山的人。这种人追求的是精神上的体验,精神的自在。这也是人的元神的追求,是人深层次的追求。

这里咱再说一下元神这方面的相关知识。

人有三部分组成,超我,本我,自我这是哲学的分法,道教的分法是欲神,识神,元神。

  

欲神和本我指的是身体肉体;

识神和自我是指后天意识;

元神和超我指的是先天意识。

  

物质文明主要由后天意识创造的,精神文明尤其是比较高的精神文明是由先天意识创造的。

元神、超我、先天意识,拥有决策权,它是人的主意识。

识神、自我、后天意识,拥有执行权,人对外界的接触和反馈都通过它,操纵身体的行为也由它完成。

欲神、本我,是我们的身体肉体,负责本能反应,如突然被针扎了一下,会迅速缩回来。

  

这三种境界也是和“小隐隐于山,中隐隐于朝,大隐隐于市”的境界相对应的。不管是哪个境界只要知足就能常乐。

才疏学浅,一家之言,还请多多批评指教。支持的请收藏转发评论。批评吐槽的请下方留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哲学常识中的谚语典故归类
如何理解“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的三层境界?
发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然后按照道来行事的人,才是功成名就的人
逻辑与直觉
格言名句、成语典故、诗词俗语中蕴涵的哲学道理(4、5、6课)
《教你炒股票108课》重难点系列之十:市场的规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