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二十九章 银行资本的各个构成部分

初步意见

正如在第二十五章指出的,银行资本系由银行家本身——个别的或集体的(如果银行是合股经营的),那毫无关系——的资本和存款即别人的资本组成。但是这里却探讨银行资本的各个物质部分,而不依它们属于银行本身或其存户为转移。

银行资本的各个物质构成部分包括: ( 1 )现款即黄金和银行券(只要它是合法的支付手段); (2 )有价证券。马克思把票据以及狭义的有价证券如股票、债券等等也看作是有价证券。银行资本的这些物质部分就在本章中加以研究。马克思所得出的结论在于:银行资本有颇大一部分是虚拟资本。

在第二十五章,也就是说,在分析股份公司以前,马克思还不能作出这样的结论。在这个分析阶段上,只能谈论虚拟资本的一个形式——生息的票据的贷放。但是大部分银行资本并非由银行票据或没有黄金担保的银行券组成。在本章中,也就是说,在分析股份公司以后,银行资本已经以另一种姿态出现;颇大一部分银行资本被授在股票和债券上,也就是说,它系由三种虚拟资本组成。这将在下面讲到。

虚拟资本

有不同种类的虚拟资本。带来地租形式的收入的土地,也是虚拟资本。这里考察了其物质体现者为公债券和股票的虚拟资本。

先来讲公债券。政府通常是非生产地利用自己的债券,也就是说,这些公债券既不作为资本发生机能,也不带来利润。因而,它们的利息不是它们所带来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它们的利息系从租税中来支付的,也就是说,是用那些并非因公债券发生作用而创造的收入来支付的。这些债券的购买者没把自己的货币转化为机能资本,但是他却用自己的货币买到获取定期货币收入的权利。

任何定期货币收入都被看作是利息,而任何利息都被看作是资本的产物。

马克思也把公债券称为虚拟资本。这个虚拟资本的特点在于:公债券的购买者把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正如我们知道的)具有额外使用价值的货币投在公债券上。但是额外使用价值未被实现,因此,货币也就没有转化为现实资本,而转化为虚拟资本。

第二十五章中所描述的虚拟资本则是另一种情况。当银行家贷出自己的信用,给贷款者以票据而非货币时,情况则相反:信用并不须银行家花费什么,而照旧会给他带来利息。对公债券的购买者来说;利息则须用货币偿付,但货币在这里没转化为现实资本。

在银行家所贷出的票据和公债券之间有一共同的地方,即它们都表现为生息资本。票据也好,公债券也好,都是类似资本的东西。

现在来谈股票。形式上,股东是股份企业的所有者,他的股票代表着在企业中发生机能的股份资本的相应部分。但是事实上,股票只不过是获取收入的一种权利根据而已,它的行市一方面依这个收入额,另一方面依现行利息率为转移。

在生产中或流通中发生机能的现实资本,是依靠发行股票来募集的,也就是说,最初的股东由于用自己的货币购得股票,实际上已把自己的货币转化为现实资本。然而股票一经销出, 就开始过它的独特生活了,它变成买卖的对象。买卖股票所用的货币则是: ( 1 )股票运动的手段; ( 2 )获取各种收入的手段。这个运动是按照G- -A-G 公式完成的,并且是同股份企业中发生机能的资本的运动平行地进行的。股票行市虽有升降,股份公司的资本却并不随之增加或减少。

这也就使股票成为虚拟资本。

公债券不代表任何现实资本:投在它们上面的货币老早就花掉了,而且是非生产地花掉了。公债券的利息势必要从另外的源泉即租税中来支付。工商股份企业的有价证券代表着现实资本:当初投在有价证券上面的资本现在系以生产资本、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的形式处于发生机能的企业中。可是有价证券并不给人以对它们所提供的资本的支配权,它们只给人以获取收入的权利。

股票的运动,它从一些人手中到另些人手中的转移,根本不涉及在股份企业中发生机能的现实资本。以循环的形式来进行的现实资本的运动,以及股票的运动一一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运动。

因此,公债券也好,股份公司的有价证券也好,由于它们之间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即两者都给人以获取收入的权利,所以是虚拟资本。它们的积累意味着: (1)对获取收入的权利根据的积累;( 2 )食利者即不从事工商业活动但获取一定货币收入的那类人的阶级的成长。不过,公债券和股份企业发行的有价证券之间也有显着的区别。前者的增长与现实资本的增长无关,后者的增长则证明现实资本的增长。当然,绝不能根据它们的“价值”来判断实际资本的价值一一须知股票的行市是能够显着高于或低于股票所提供的资本的。尽管如此,股票发行额的增长仍然是生产和再生产增长的指标。

现实资本似乎被分成两部分,它获得“二重的”存在: ( 1 )真正资本,表现为自己的通常“三种形式”即货币形式、生产形式和商品形式; ( 2 )虚拟资本,表现为具有不依实际资本循环为转移的本身循环的股票。

现在总结一下对虚拟资本所讲的话。虚拟资本的特征为:(1 )它是对以定期货币收入(利息)形式出现的那部分剩余价值的要求权;(2 )这种要求权是买卖的对象,是特殊的商品; ( 3 )这个特殊商品的价格不外是它所带来的收入的资本化; ( 4 )在收入保持稳定的情况下,虚拟资本的价格系受利息率的调节。

但是对虚拟资本还有更加广义的理解,也就是说,这个范畴也被应用于不具备上述诸特征的现象。

马克思在作绝大部分银行资本是虚拟资本这个结论的时候,是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理解虚拟资本。在第二十五章《信用和虚拟资本》中,他就是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虚拟资本的。

在这个广泛的意义上,虚拟资本是: (1 )无黄金担保的、增加发行银行的资本的银行券; ( 2 )银行家的利用自己私人信用(即无任何真实贵重物品作担保的信用)来增加自己的资本、吸收一部分利息形式的剩余价值。

较狭义的虚拟资本,即具备上述诸特征的虚拟资本,也分成为两类。第一类虚拟资本是公债券。这类虚拟资本同大量非生产的国家信用有着直接联系。第二类虚拟资本是工商企业的股票和债券。这类虚拟资本同信用无直接联系,而是同在信用基础上增长起来的股份资本有联系。这两类虚拟资本的共同地方是它们都以生息资本作为自己的前提,因此凡生息的东西都被当成资本。差别在于每类虚拟资本的虚拟性的性质。但是这里必须再一次强调指出,尽管虚拟资本以借贷资本作为自己的前提,它并不是借贷资本。

最后,我们要指出,许多庸俗经济学家都认为虚拟资本是最现实的、真正的资本。货币所有者在把货币投于其他有价证券例如公债券时,他并没花掉货币,而是获得给他以源源不绝的定期货币收入的某种东西。这种东西就是最实际的资本。而且由于坚决认为凡带来定期货币收入的东西都是资本,庸俗经济学家甚至把劳动力也当成资本——因为劳动力也带给工人定期的货币收入。这里只忽略了一件“小事情”,即劳动力本身并不带来收入一一必须消费它,也就是说,工人应该劳动,不仅在必要劳动时间内要劳动,而且在剩余劳动时间内也要劳动。

有价证券的运动

债券是欠债的证据,也就是说,是只有经过长的时间间隔以后才进行的支付。与短期的商业票据不同,债券是不办理贴现的。但是它们能很容易地卖出去。因而,债券的购买者能以在随便什么时候重新取得自己的货币——在证券交易所通过有价证券的买卖。

债券的行市是升降不定的。虽然债券的利息在发行时就给规定了,也就是说,是固定的,但债券的行市却依利息率的波动而波动。假设100镑的债券提供6%的利息;如果现行利息率也等于6,那末,这种债券将会售得100镑,即债券的票面价值在这个情况下会同债券的行市①(①人们都把债券在证券交易所中据以出售的,或一般所谓开盘的价格理解为债券的行市。)符合一致。但是如果,譬如说,利息率减低1/4,即降到4又1/2 ,那末,债券的行市就会升高1/3:它将卖得133又1/3镑。债券的行市开始高过它的票面价值,因为现在它带来为数133又1/3镑的收入,所以它也就等于133又1/3镑。在利息率升高的条件下,情况则相反:如果在我们的例子中利息率从6升到8,那末,债券的行市就会从100镑落到75镑,因为这个债券所带来的收入现在等于75镑的收入。

偾券行市的波动一一正如我们看到的, 它是循着与利息率波动相反的方向波动一一使得 债券成为投机商业的对象。人们购买债券不仅旨在把货币转化为生息资本,而且旨在借行市的涨落而从中取利。如果预见到利息率会下降,便大量买进债券而当利息率提高时,则卖出债券。

但是最为投机家爱好的有价证券是股票。来自股票的收入——红利——并非预先规定的,它只是在年终结算盈亏时才最后确定下来。股票的行市决定于: ( 1 )红利的大小; ( 2 )银行利息的高低;( 3 )发行股票的企业的稳妥可靠的程度。如果,例如,红利等于(假定) 10%,而银行利息等于5,那末, 100镑的股票便会提供像存入银行的200镑一样的年收入,也就是说,上述股票按其提供收入的能力而论等于200镑。可是股票的价格——它的行市——却不会为200镑,因为银行的利息是固定不变的收入,而红利则不是这样的收入。事业可能走下坡路,结果红利便会大大减少。红利同风险有着联系,所以在确定股票行市时主要系凭借上述第三个因素,即企业的稳妥可靠的程度。假设,股票的行市为150镑;它的今后波动将依据于: (1)利息额的波动——这个因素同样起作用于债券和股票; (2)可能获得的红利的波动,也就是说,对企业提供收入的能力的展望变得好些或坏些的程度。

可见,对证券的需求,一方面,是那些想借自己的闲置货币获取收入而将其转化为生息资本的人们所提出的,另一方面,则是那些搞证券投机生意、借行情涨落而从中取利的人们所提出的。银行把自己的闲置资金投在证券上,同时追求着两个目的:闲置资金已经不再闲置着了,而且转化为有价证券就会带来收入;同时只耍行市上涨,它就能卖掉而赚得利润。还必须指出,银行靠买进股票还追求一个目的:银行——成为某个股份公司的股东,就会获得控制它并左右它的活动以符合自己利益的可能性。

有价证券作为投机商业的对象系处于不断运动中。它们的流通可以表述为: G- -D-G'。在第一阶段,资本从货币形式转化为虚拟资本;在第二阶段,它又从虚拟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但是已经增多了一个相当于行市上涨额的数值(当然,耍在投机成功的情况下)。有价证券一时被大量抛到市场上, 一时对它们的需求又增长起来。有价证券行市的大的波动(如果不管那些小的和偶然的波动)是紧随在工业周期各阶段的更替之后的。例如,在危机阶段,有价证券的行市是最低的,因为,第一,那时利息率最高;第二,对现金的需要迫使把有价证券大量地抛到市场.上,这更促使它们贬值①(①股票行市的下跌,还因为红利剧减,甚至有时竟完全不分红。因此,在危机时期股票的行市下跌的程度大大超过有固定利息的有价证券的行市。)相反地,在有闲置货币资本的场合,而这通常是同危机的结束和复苏的来临相符合的,各种有价证券的行市都高,因为那时利息低,而寻找出路的闲置货币资本又为数很多。

由于有价证券行市的上涨和下跌,一些投机家破产了,而另一些投机家发财了,但是整个投机家阶级——或整个资本主义“国家”——并未由此获益或受损。整个“国家”会因危机而受损或因国民经济复苏而获益,但是绝不会因有价证券本身行市的上涨或下跌而获益或受损。

银行资本的构成

银行资本系由银行本身的资本和存款构成。银行的本身资本,正如以前所讲的,颇大部分系投于有价证券,也就是说,是虚拟资本。银行无现实资本而有对各种收入的要求权,这些要求权的价格,正如我们见到的,系处在不断的大的波动之中。所以,银行资本——它表现为有 价证券的那一部分——也处在不断波动之中。

但是银行家投在有价证券上面的不仅有自己的资本,而且有别人的资本——存款部分。 存款基本上用于为商业和工业服务。

在这里,主要的业务是票据的贴现和商品或有价证券的抵押贷款。(在后一种情况下, 有价证券不属于银行,而属于借款人。)但是银行往往也把闲置的资金——未被用于贷方业务上的存款的余额投入有价证券。

颇大一部分银行资本系处于有价证券形式这件事实,愈发加剧了银行在危机来临时所遭遇的困难。在前一章里会经指出,银行在那时不得不抛售自己的有价证券,也就是说,使它们转化为现金,以便有可能来贷给那些需要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客户。由于这种种原因,那时便会发生大批提取存款的现象——有价证券的行市正是在当时是最低的。换句话说,在众人限巴巴望着银行的时候,银行的本身资本以及一部分存款却处于最不机动的状态:它们被束缚在有价证券上,而当时对有价证券却无需求。但是除了银行资本在那时周转不灵外,银行资本还由于同样原因由于被束缚在有价证券上——而剧烈贬值。这两种情况往往加速银行的倒闭。

存款基本上是供进行贷方业务之用;因而它是有名无实的——它只是登记在银行的账簿上。代替存款,银行拥有贴现的票据,局部地还拥有作为放款抵押品的有价证券。顺便提一提,这也就说明银行的存款总额比处在流通中的货币总额所以高许多倍的原因。例如, A存入银行1,000镑; B通过票据贴现获得这1,000镑并在从C那里购进商品时支付出去,而C又把它存入银行,银行又把它贷给D,如此类推。A和C拥有存款,各为1,000镑,但是在银行里却没有这笔款子;存款等于2,000镑,而在流通中总共为1,000镑。

正如已经说过的,存款事实上并不在银行里,而是在银行的账簿上;但是这毫不妨碍它像货币那样发生机能,更确切地说,代替货币起流通工具和支付手段的机能。存户A从B那里购进商品或向他清偿自己的债务时,开给他以自己的银行家为承兑人的支票或期票(汇票); B把支票或期票提交银行家,但并不从他那里提取货币——后者只是将所要求的款额从A的账户上转资到B的账户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总复习
每日一闻 | 一文看懂国债逆回购
影响汇率的长短期因素 3
华尔街最大银行最赚钱的生意
《资本论》(19)
2011年证券资格考试基础知识学习笔记(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