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平县谷陇镇苗族银饰产业发展

黄平县谷陇镇位于黄平县东南面,全镇国土面积296.07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43385亩,辖24个村(小村47个)和2个社区,共有34个贫困村(含深度贫困村30个),总人口约8.79万人,98.7%以上为苗族,有“苗族第一镇”之称。

提起苗族姑娘(当地人叫阿勒),她们那一身形制奇特、光灿夺目的银饰装束,尤其是在谷陇镇每年一度的“九二七”苗家盛大的芦笙节日里,身着苗族盛装的姑娘们在人群中宛若银河,伴着清脆悦耳的银佩声,气势浩荡,颇为壮观。银饰对于苗族人来说意义非凡,无论在哪里,苗族银饰总能成为亮点和别具风情的人文景观。苗族人的银饰情节自古有之,据老辈说:苗族祖先相信,银饰具有驱邪消灾去病的作用,因此在小的时候大人们为小孩佩戴银饰。本地俗语有云:“锦鸡美在羽毛,姑娘美在银饰”,所以谷陇镇有着“无银无花不成阿勒,有衣无银不嫁人”的说法。苗族妇女们走客时必佩银饰,价格不菲,种类繁多,有银冠、银耳柱、银项圈、银手钏、银戒指、银腰带插花、银牛角、银梳、银簪、银耳环、银披肩、银压领、银腰链、银衣片、银铃、银手镯和戒指等等。

一个盛装的苗族姑娘,全身银饰可达二、三十斤。每逢民族节日,谷陇镇苗族姑娘头戴银冠,项饰银圈,身着银衣,手配银镯,脚套银链,再配上亲手挑花刺绣而成的苗衣,跳起芦笙,踩起铜鼓,叮当作响,银光闪闪,独成一道风景。银饰是苗家人财富的象征,每逢婚嫁,姑娘便成了美不胜收的银精灵。

苗族银饰制作技艺历史悠久,谷陇镇就从明朝开始已有几百年的银饰锻制史。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谷陇镇的银饰锻制技艺“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因此谷陇镇家家户户的女子都有银饰,据当地人介绍,苗家人会把房子、土地留给儿子。所以自女儿出生起,父母就要开始为女儿制作银饰,一年存一点,直到女儿出嫁,也能有一身银饰穿戴着出嫁。尽管银饰嫁妆是父母为女儿傍身而准备,但不到万不得已,苗家女子不会轻易变卖嫁妆。银饰是苗家的传家宝,通常由母亲传给女儿,如果家中没有女儿的,就传给儿子儿媳,像熊熊燃烧的火炬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苗族银饰的锻造技艺有着复杂的工序流程,从起初的绘图设计到最后制作完成近30道工序。对工匠力度控制的要求很高,力度过大容易錾空,过小纹理层次不好,要有细致入微的功夫,才能有精美逼真的图案、层叠堆垒的效果。

谷陇镇苗族银饰制作工艺都是本民族男工匠打制。论工艺,有粗件和细件之别:粗件主要是项圈、手镯,细件主要是银铃、银花、银雀、银蝴蝶、银针、银泡、银索、银链、耳坠等。银匠也会根据客户需求创造出别出心裁的作品,如空心、泡花的项圈、手镯。在铸造上,银匠先把熔炼过的白银制成薄片、银条或银丝,利用压、寥、刻、搂等工艺,制出精美纹样,然后再焊接或编织成型。除了在锤砧劳作上是行家里手,在造型设计上苗族银匠也堪称高手。苗族银匠善于从阿勒的刺绣及蜡染纹样中汲取创作灵感,他们根据民族风俗、审美情趣,对细节或局部的刻画注重推陈出新,工艺上精益求精,使苗族银饰日臻完美。

苗族银饰锻制工序十分的复杂,苗族的银饰最大的特别就是全部都是纯手工做的,整个工序对技术的要求十分的严格。想要做出十分精美的艺术品,工艺师必须具备十分好的耐心,否则将很难或者不可能拉出头发粗的银丝。此外,工艺师还需要兼备独特的灵感与娴熟的技术。

如今,在谷陇镇街上从事苗族银饰加工的已有四十多户,大大小小的作坊门面点缀在兴谷社区和苗岭社区的银饰街上,银饰街每月的用银量多达4吨,产品不仅遍布本地及周边县市,还热销于云南丽江、湖南凤凰、凯里西江、镇远古城等著名旅游景区,使得谷陇镇苗族银饰远近闻明,灿烂不朽,熠熠生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贵州】谷陇镇上惊现身价上亿的苗家妹纸,引发路人拥挤围观
银匠之心丨目睹一枚戒指的诞生
[非遗]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与大师麻茂庭的锻制人生
这个84岁的黄平苗族文化传承使者,一个人就是一本苗族古歌书
黄平县介绍
黄平县2018年苗文水平检测考试取得良好效果,看看都有谁参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