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平邵武:全产业链做“竹”文章|邵武市|产业链
[新闻页-台海网]
台海网11月6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 在邵武竹企,有这样一句话:全球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邵武的竹制品。作为全国毛竹利用率最高、竹产业链上下游配套最完善的市(县),邵武市的竹家具、竹餐厨用品、竹勺系列、一次性竹筷、精品竹筷、竹吸管、竹高尔夫球钉、雪糕棒、竹制活性炭等竹制产品应有尽有。
打开腾讯新闻,查看更多图片 >
用竹制鼠标、计算器等,不但环保,手感还很好
原料:“吃干榨净”
一根竹子能做出哪些东西?在邵武市竹产业协会会长吴裕富眼里,一根竹子可以这样用:竹兜(头上一节)做竹勺,竹中段做竹条压板,尾段做筷子、竹串,锯下来的竹粉还可以做刨花板。
“这都是因为我们在竹产业方面已经形成了产业链。”吴裕富说,“我们的竹加工企业可以根据竹子每一部分的性状进行综合加工利用,把每一根竹子'吃干榨净’,连下脚料也要叫它变成'宝贝’。”
吴裕富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在邵武从事竹制品加工经营。“不过当时只是竹产业的原始阶段,山上的竹子除了直接做脚手架,就是手工把中间的部分破成篾片、竹片,编成篾席、土箕、脚手架片,其他都烂在山上,利用率不到40%。”
“我1993年在水北镇办竹制品厂。那时候,竹子头尾都用不上,雇人倒到路边、河里,还被人骂,竹粉要运到田里烧掉,甚至花钱雇车送给周边的企业当锅炉燃料。”和吴裕富一样亲身经历邵武竹产业发展全过程的福建新创立家居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叶木才回忆道,“那时候工艺粗,产品单一,规模小,竹制品卖得便宜,工厂赚不到什么钱,一整年的产值也不过几十万元。”
2000年后,城市房地产开发带动了市场,竹加工厂增加了很多,品种也不断丰富。短短两三年内,邵武竹拉丝厂急剧增加至100多家,竹拉丝厂开始把锯下来的毛竹竹兜卖给竹勺加工厂,竹加工产业链开始了初步的上下游配合。2016年后,依托庞大的竹拉丝企业规模,邵武陆续引进并转型了多家以竹下脚料为原料的竹刨花板、活性炭、机制炭、生物质颗粒燃料、竹家居生产企业,彻底扭转了竹下脚料作为“垃圾”处理的现象,“变废为宝”,成为下游企业争抢的原材料,竹粉都可以卖钱了,价格也从每吨80元上涨到300多元。
“这两年,我们从规划上引领,建设标准的生产基地,规范引导一些补齐产业链的企业入园,招商入驻精深加工的竹产品终端产品企业,延伸、壮大了产业链。2019年,开发区引进了正标竹木、佳诚竹木、大诚家居等竹精深加工产品企业,延链、补链、强链,才能把一根毛竹'吃干榨净’,实现可持续发展。”邵武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黄旭应介绍说。
邵武的竹山
用竹粉等制成刨花板
产品:“十项全能”
谈到竹下脚料变废为宝,就不能不说到福人森工。福人森工让一块板“挑”起竹产业上下游的重担,不仅充分利用了资源,保护了环境,还“救活”并催生了一批上游竹初加工企业,提升了毛竹的价格,也为下游精深加工终端产品提供了更好的原料。
“我们公司2013年'退城进园’,搬迁到城郊的工业园区。”福人集团森林工业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叶世俊介绍,“竹拉丝厂的竹节、竹兜、竹粉等剩料很多,浪费了可惜,能不能压制成竹刨花板变废为宝呢?从那时起,我和技术人员天天'泡’在厂里搞研发,不断改进工艺和设备,最终试验成功。”
2016年,全国唯一一条百分百以竹拉丝下脚料为原料的竹刨花板生产线在福人森工正式投产,每年可消耗掉近20万吨下脚料。自此,竹“垃圾”变成抢手货,且价格逐年提高。
小竹做拉丝、一次性竹筷,大竹做板,竹兜做竹勺,竹青丝做凉席……福人森工“三剩物”用作竹刨花板, 鑫森炭业用“三剩物”生产汽摩车用活性炭,杜氏木业与瑞典宜家合作生产竹制小件家具,蓝盾门业用竹饰面板生产橱柜,宏凯竹木生产刨切竹皮,邵武竹制品产业的“枝蔓”不断延伸。
目前,邵武市与竹产业相关的一、二、三产企业共有460余家,形成了联系紧密的产业链分工与配合,是全国独具特色、上下游配套较为完善的竹加工产业链。其中二产加工业直接就业人数8000人左右。
因为产业链完善,邵武成为我省主要的毛竹原料集散地和竹材加工核心生产基地,年加工毛竹5000万根,其中三分之二来自周边县市。
据邵武市林业部门统计,邵武竹制品门类齐全,特色主导产品有:年产全竹家居生活用品200万套,年产值2亿元;竹餐厨用品320万件,年产值3亿元;精品竹筷坯20亿双,年产值2亿元;一次性竹筷360亿双,年产值9亿元;竹勺1350万支,年产值1.6亿元。其中,精品竹筷坯产量占全国产量的60%,一次性竹筷占全国产量的60%,竹勺占全国产量的90%。可以说,邵武竹产业在全国是“十项全能”。
工人在搬运晾晒竹拉丝
产业:“全能冠军”
“我们原来主要做出口贸易,每年一次性竹筷出口量占美国、韩国的市场超过80%。去年10月公司在邵武建成投产,主要生产的是高品质的竹筷和竹签,两个月产值就达3000万元,税收200万元。”邵武佳诚竹木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肖书栋告诉记者,“我们现在已经消化了本市大量的竹拉丝、竹筷坯料,今后还可以消化更多的竹拉丝、竹筷坯料。最主要的是,我们引导了大部分企业从供应商变成生产商,做成品竹筷卖到全国,出口到欧美。”
“邵武竹加工主要有三个系列,竹筷、竹勺和竹家居产品。佳诚竹木已成为一次性竹筷的'冠军’企业。现在,大诚世纪家居也已入驻园区,能消化大部分本地生产的竹板,集聚竹板系列产品,打造出板式竹家居系列的'冠军’。”邵武市林业局副局长张世诚表示,“现在邵武竹产业'三套车’,已有两个'冠军’。竹勺系列目前还在寻找可成为'冠军’的龙头企业。”
目前,邵武是国内主要的竹基板材生产基地,每年要生产45万立方米的竹基板材,其中竹刨花板20万立方米、竹木混合密度板15万立方米、竹工艺板10万立方米。庞大的竹板材生产能力吸引了全国著名的上市公司等纷纷落户邵武。
除了引入龙头企业外,为了更好地利用丰富的竹资源,培育竹产业链上的更多“全能冠军”,邵武市积极谋划, 着手品牌培育,引导企业结合南平市“武夷品牌”和邵武市“南武夷”等区域品牌抱团发展,提升原料和初加工产品的质量,形成完整的高附加价值产业链。
目前,邵武依托省财政厅、省林业局下达的竹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笋竹精深加工示范县项目”,已建设竹制品精深加工和扩产项目23个。政府项目资金的投入催生了竹加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邵武市竹加工产值从2015年的23.52亿元跃升至2019年的44.49亿元,税收从1928万元增长至6774.23万元,企业出口创汇能力大幅提高并出现了木竹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趋势。(福建日报记者 郭斌 通讯员 刘建飞 洪悦 文/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吃竹“垃圾” 吐“金”板材
筷子文化
扎根在百姓日常生活中的文化基因·台州日报
历经沧桑的邵武灵杰塔(转载)
小毛竹铺就致富路
邵武局中标农资配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