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返乡农民工养乌鱼 成就一方产业(全文)

铜梁县是重庆市的养鱼大县,长期养殖传统的四大家鱼,而乌鱼养殖的兴起,首功要归于一位名叫周运明的返乡农民工。

今年31岁的周运明仅有中学文化,24岁到广州办制衣厂打工。工作之余,他常到附近农户家的鱼塘钓鱼,在摆龙门阵中,得知他们养殖的乌鱼经济效益高,市场上供不应求,80%销往成都、重庆。他对养乌鱼来了兴趣,常利用工作之余去鱼池观察研究养殖技术。经过细心观察、研究和翻阅大量有关水产养殖资料,初步对人工养殖乌鱼有一定的认识。

周运明说:“广州看到养乌鱼每667平方米可以产5吨,而重庆的市场乌鱼80%都来自广州,每500克价格十多元,利润空间比较大,所以我选择回重庆养乌鱼。”2007年春节他带回乌鱼苗让搞网箱养鱼的父亲和叔公养殖了2000平方米,结果因管理不到位失败了。2008年他决定回乡自己试验养乌鱼。他以每年250千克稻谷的价格承租了5公顷地开挖鱼塘,加上自家的田地,养起了近6.7公顷乌鱼。周运明借鉴广州那边成功养殖户的养殖经验,并聘请县里的水产专家当顾问,很快就解决了乌鱼养殖技术的难题,当年获得了成功,每公顷产值达150万元,纯收入45万元。

2009年,周运明养殖乌鱼成功,收获成鱼250吨。周运明的养殖事业成功了,在少云镇党委、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下,周运明带动周围农户进一步扩大乌鱼养殖面积,并且发动镇里还在从事家鱼养殖的养殖户转养乌鱼。少云镇乌鱼特色养殖规模化发展,引起市县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获批市级生态商品鱼基地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390万元,主要包括路系和水系基础设施建设,以改善生产条件。在镇里的组织下,目前,已完成200千瓦动力电配置,4.2公里的水渠已修复完毕,15公里的田间作业便道修建已完工,同时加固了一批鱼池的池坎,清理了塘里的淤泥。“现在,鱼池经过整修更加坚固牢实,水渠能排能灌,平整的作业便道四通八达,将一个个池子连接了起来,干起事来更方便了,”周运明说。

周运明在高碑村的一个高地上建起了面积达500多平方米的专家大院。专家大院是在县科委的支持下立项建设的项目,除了有专门的运转经费外,重点要建多媒体培训室、科技活动室、实验室、专家休息室。专家大院建好后,将聘请市县的水产专家驻院指导,开展试验示范、技术培训、信息咨询服务,使乌鱼基地的科技养殖水平和技术成果应用水平全市领先。

2012年,在县供销、工商等部门支持下,少云乌鱼养殖专业合作社挂牌。当年少云镇有37户符合条件的养殖乌鱼农户加入了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产前为养殖户提供苗种,产中为养殖户提供技术、培训、检测、咨询、信息等服务,产后收购社员产品,利用合作社的品牌优势,统一对水产品进行分级、包装、销售,综合提高水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随着养殖面积的扩大和产量的增加,周运明把销售的目光瞄准周边区县,开始自己开拓市场,已与重庆铜梁、合川、大足、潼南和四川遂宁、安岳、乐至等7个区县建立了稳定的供销关系。中间环节的减少,使其每500克乌鱼的纯利润达到2~3元,不仅如此,销售上供不应求的态势也为养殖面积的扩张提供了必然的市场空间。

一条小小的乌鱼,667平方米产量可达5000千克,产值可上10万元,纯收入可上两万元。听来似天方夜谈,看却是活生生的事实。特别是供不应求的市场态势,使铜梁的领导们意识到抓住机遇扩大发展是一条富农的黄金产业。2012年下年,铜梁县经过充分论证,作出了用3年时间,将乌鱼养殖面积扩大到1万亩的规划,并开始在有条件的4个镇实施。“到2015年末,铜梁乌鱼养殖面积达到1万亩后,将是重庆乃至西南地区最大的乌鱼养殖基地,其产值将突破10亿元大关,利润有2~3个多亿。这条小小的乌鱼,将会掀起致富大浪呢!” 县农委主任杨德胜说。

(重庆铜梁县委宣传部新闻办公室402560 赵武强)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举报文章

原创范文论文发表

上一篇: 张歆艺 没了孩子样,但有孩子心

下一篇: 羔羊腹泻病的综合防治方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重庆铜梁:乌鱼亩产破万斤 调节剂功劳大(图)
枝江鱼,为何占据宜昌渔业“半壁江山”? ——湖北枝江市水产业跨越式发展纪实
屋顶养金鱼 从屋顶上开始的交易
80后小伙养鱼成千万富翁 成立合作社带富一方
3亩4分田养殖水蛭第一年纯利润达26万
澧县官垸乡“官垸对虾”品牌叫响神州大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