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手机和孤独


人生在世最害怕的是什么?是孤独!甚至可以超过对死亡的恐惧。

折磨一个人最厉害的办法是什么?是杀了他?不一定,恐怕还有更加恐怖的。那就是把他一个人关在小房间里面,不和任何人接触。小房间的门上有一扇小窗,到点有饭送来,他不会饿死,但绝对看不见其他人。在这样的环境下人能够坚持多久?或者说是否值得坚持这样“活着”?也许有极个别意志极其坚强的人可以坚持,必定有某种特别强大的信仰来支持他继续生存。一般人面临这样的情况,大概更愿意面对死亡吧。

保罗.科尔赫说:“人不喝水可以活一周,不吃饭可以活两周,无家可归可以活很多年,而孤独让人无法活下去。”("Human beings can withstand a week without water, two weeks without food, many years of homelessness, but not loneliness."   Paulo Coelho)

有一位哲学教师说:“在每个人的潜意识中,有一种为生存而向别人发出的呐喊:来关注我,来爱我吧!如果我们不过是社交媒体的一页纸,也许上面就是这几个字。每一页都是那种孤独的对社会的呐喊:来关注我,来爱我吧!”(A philosophy teacher said once:"Each human being's subconscious existential scream at other people is: 'Notice me and love me!'." If we are reduced to our social media page, maybe we are exactly that. Each page is becoming an anxious lonely scream at society: "Notice me and love me!'.")

在摩肩接踵的大街上,在人声鼎沸的购物中心,在喧闹的体育场、演唱会中,尽管你的周围全是人,但你很可能依然感到孤独。没有人理会你,他们和你完全无关,你觉得自己好像是生活在另一个世界的孤独者。没有爱,没有朋友,空虚渺茫。

但是手机横空出世!智能手机给你提供了一个有无限可能的平台,给你的孤独提供了一个最美好的避风港。

在手机这个虚拟世界中,你可以拥有本来得不到的热情关注和滚烫的爱,无数的友情和朋友。打开微信这个社交媒体平台,你可以拥有几百个朋友,可以获得海量的点赞,甚至找到心仪的意中人,可以给你孤独的心灵带来极大的安慰和满足。

简直无法想象,今天的人离开了网络、社交媒体和手机,该怎么活?有孩子因为家长没收他的手机而选择断然离开这个世界!这当然过于极端。但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没有手机的日子该怎么过?也许比抽烟者戒烟时更加手足无措,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惶惶不可终日。不信?那就试试好了。不需要很久,三天即可。

如今上网,上微信已经成为几乎每一个人必不可少的“标配功课”。谁没有手机,或者没有微信,大家看他的眼光恐怕就有点古怪。难道此人是“有病”不成?在这样的眼光照射下,能够初心不改,除了年纪太大的人之外,恐怕应该是凤毛麟角了吧。

但这样一来,很多人又走向另一个极端:染上严重的网瘾,或者叫做“手机控”。一天到晚拿着手机不放,连过马路,甚至开车还在做低头族,从而引发交通事故。

那么,手机是否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孤独这个难题呢?

应该承认,在刚刚开始使用手机时,人的孤独感的确可以得到极大的缓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慢慢觉得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

虚拟空间的交流和真实的面对面交流有很大不同。

两个人面对面坐着,看着对方或者不看,说话或者沉默,但是心理上的交流是多方面的。没有说出口的千言万语,不管对方体会或者不体会,但是自己是印象深刻的。如果两个人握了手,拥抱甚至亲吻,那传递的信息就太多太多了!即使是一个眼神,也可以让人记忆一辈子,甚至因此可以让人为对方牺牲自己的生命,也不奇怪。

而虚拟空间的交流不过是一种幻觉,非常肤浅,共享的东西非常有限。

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某些人拼命发各种帖子,数量惊人。难道他会仔细查看后再发吗?看起来不可能。因为都看完需要多少时间?而且他甚至常常不记得自己发过,结果是反反复复发同样的东西,或者自相矛盾的帖子,让大家不胜其烦,又莫名其妙。难道他精神分裂?

其实他这么做,可以称为“信息轰炸”,实际上其内心必然是非常孤独的!他忍不住发那么多就是为了刷“存在感”,发出“来关注我,爱我吧!”的呐喊。网上这样的人很多,他们所谓的“朋友”(虚拟的)很多,但依然感到孤独。如果有人来点赞,他们自然非常感激。但这样的人很难得到大家的点赞。说实话,谁会喜欢这样的人呢?烦都烦透了!大家忍了那么久,因为不好意思没有说罢了。是不是这样?想想真是悲惨啊!

如果网上得到那么多点击量,获得了几星级勋章之类,让人的虚荣心获得短暂的满足。但是很快,更深的孤独感又会袭来,造成幻觉的破灭,甚至走到心理的崩溃的地步。

显然,社交焦虑症和孤独是紧密相连的。如果你整天在虚拟空间忙碌,那么请回答:

在你真正遇到困难,疾病,或者其它麻烦时,有多少人会马上出现在你的身边,并提供及时的帮助呢?

好好想一想吧!

虚拟空间中友情似乎只是数量的增长,而不是质量上的增加。明白这一点会让人有潜意识的危机感和焦虑症。真正关心自己,爱自己的人恐怕比自己想象的要少得多!这就是严酷的现实!网络上的交流,好像是吃了一大堆垃圾食品,而获得的实质性营养很少很少。只有新鲜健康的食品,也就是真实世界的交流,才能养人!

马库斯.奥勒留说:“如果烦恼来自外部,那么痛苦就不在于烦恼本身,而在于你对烦恼的评估。而你在任何时候都完全有能力来对抗烦恼的。”这说明对付孤独,应该靠自身态度的改变。

博特兰.罗素说:“精神崩溃即将来临的症状之一,就是你相信自己的工作简直重要得要命了。”("One of the symptoms of an approaching nervous breakdown is the belief that one's work is terribly important." Bertrand Russell)这一点非常深刻,也就是说,人不必把自己看得过于重要,看淡一点,明白孤独人人都有,没什么了不得,不就给自己解压了吗?

奥森.威尔斯说:“我们孤独来到世上,孤独度过一生,又孤独死去。唯有通过我们创造的片刻的爱和友谊这个幻觉,才能使得我们感到并不孤独。”("We're born alone, we live alone, we die alone. Only through our love and friendship can we create the illusion for a moment that we're not alone."   Orson Welles)他提出的爱和友谊,是需要我们真正努力去创造的!而在虚拟的网络上,能够创造多少真实的爱和友谊?很值得怀疑。

特丽莎嬷嬷说:“孤独和不被需要是最可怕的贫困。”("Loneliness and the feeling of being unwanted is the most terrible poverty."   Mother Teresa)从她的一生来看,她竭尽全力,甘愿过最清贫的生活,把一切都贡献给贫困的人民。她被多少人需要,忙着关爱他人,哪里还会有时间感到孤独呢?她拥有医治孤独的良药。

最后,不妨引用社会学家埃里克.克林能博格在2013年的话:“孤独不能由社交的数量,而是由社交的质量来决定的。”(Eric Klinenberg, a sociologist, pointed out already in 2013 that loneliness is defined not by the quantity of our social interactions, but the quality.

我想,无论在现实,还是虚拟空间中,交流的质量才排第一,都是一样的。

高质量的交流才能消除孤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唯美英语的微博
学会“独处”,但不孤独 | 旧文回赏
不是因为玩手机而"孤独",而是因为"孤独"才玩手机?
今天我不关心人类,我只关心你的孤独
孤独者短寿
孤 alone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