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建国后,为何要把六大名著删成四大名著?淘汰的两本可谓家喻户晓

中国文化独特且魅力十足,特别是中国古典文学更为世人所着迷,在几千年的沉淀下,古人给我们留下了多如繁星的著作。

说起我国四大名著,那应该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了,它们分别是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曹雪芹的《红楼梦》和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这四本巨制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有一定的影响,如今四大名著都已被拍成电视剧,而且基本都被翻拍了好几个版本,这让四本文学经典的传播有了更好的表达方式。

但实际上,在建国前根本没有“四大名著”的说法,或者说本来就应该是“六大名著”。只是在建国后,由于不可抗力的因素导致另外两本名著没有发行,久而久之人们也就知道所谓的“4大名著”了。其实另外两本名著大家也都不陌生,它们是《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这两本书的内容同样也是非常精彩,也更加深入人心。让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这两本被“砍掉”的名著: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这部书是清朝著名怪志小说家蒲松龄的得意之作。它的特点就是用书中的各种妖魔鬼怪来代反映实当生活中的黑暗。因此这本小说充满了许多的魔幻色彩,使得这个文学的著作也被翻拍了各种影视作品。

蒲松龄所写的这本文学著作的主题主要是有三大方面一是表达对当时贪官和邪恶势力的批判;二是表达出对当时腐朽科举制度的一种抨击的态度;最后则是为了倡导自由式的婚姻,讽刺和藐视当时的封建礼教。

书中很多故事在别人看来是比较荒谬的,但是实际上这都是作者想借用夸张的手法,来揭露当时统治时期的黑暗以及制度的腐朽。

《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吴敬梓在乾隆年间创作完成的小说,它是一篇由不同的主人公,构成的不同短篇小说交叉形成的长篇小说。

作者将书中人物的神情以及精神特征,表现得十分鲜明。尤其在整个曲折的故事情节当中,每一个人物都生动形象地展现在了读者的眼前。

而这本文学著作的主要阐述了一群被认为十分优秀的学子们,为了能够获得大量的钱财,而踏上了读书的道路。这就是作者为了讽刺当时学而优则仕的制度。

那么,为什么这两本得到世人认可的文学著作,最终没有被列为我们国家的名著当中呢?

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为了能够很大程度地将我们民族文化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弘扬,从而提高百姓的文化素养,一开始确实是选定了将这两本包括在内的六大名著。

但考虑到那个时候,全国上下的百姓对自己国家的文化,并没有一个很好的认识基础。而《聊斋志异》基本上都是关于妖怪和人类相爱的故事,《儒林外史》则是充满了对现实社会制度的批判。因此对于那些三观还没有完全形成的青少年来说,这两本文学著会对他们的三观发展造成一定的扭曲。所以经过多次讨论之后,专家们还是觉得这两本著作,不适合在当时的情况下,作为启发和发展中华民族文化的内容。最终将这两本文化著作移除掉了,只留下了后来的四大名著。

先辈们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无一不是经过历史的沉淀,帮助我们了解古人为人处世,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虽然《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两本文学著作被移除名著之外,但是其中蕴含的文学价值却是极为丰富的,值得一看。

鲁迅对《儒林外史》评价:“变化多而趣味浓,在中国历来作讽刺小说者,再没有比它更好的了。”

季羡林说:“吴敬梓惜墨如金,从不作冗长的描述。书中人物众多,各有特性,作者只讲一个小故事,或用短短几句话,活脱脱一个人就仿佛站在我们眼前,栩栩如生。”

古人言:读史使人明智。如何过好自己的人生?历史会给我们答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原本有六大名著,被删掉的两本,比四大名著更有看头
四大名著原本是六大名著?因为误会少了两本,你知道是哪两本吗?
四大名著原本是六大名著,为何后来少了两本?原因很罕见
建国后,为什么要把六大名著变成四大名著?删掉的这两本家喻户晓
建国之后,为何要把六大名著变成四大名著?被淘汰的两部人人皆知
“四大名著”原本是“六大名著”,为什么要减去两部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