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在心理学研究中选择理论依据?
摄影师:谢笑春
如何在心理学研究中选择理论依据?——兼答复2022-03-20留言提问谢笑春 在上一篇《研究生开题报告和毕业论文中的九种常见问题》(2022-03-20)发出后,有人留言针对其中第5点提出了疑问。疑问的主题在于心理学研究如何选择理论。
研究生开题报告和毕业论文中的九种常见问题
张天晶(提问):
请问老师,针对第5点理论支撑问题,一篇文章里面有自变量x,因变量y,中介变量m,调节变量w,那“理论支撑”是一定要有一个theory,能够把这些变量都涵盖进去吗?如果有理论已经都涵盖了所有变量,这个研究还有意义吗?为什么我看很多发表的论文都是不同段提出了不同理论?比如自变量到中介一个理论,中介到因变量一个理论,自变量到因变量又一个理论?
以下是我个人对此问题的一点心得和思考,仅供交流,敬请指正。在心理学研究中,理论是构建变量关系的重要支撑,是解释研究结果的主要依据。在这一前提下,我认为心理学研究(不论是学位论文还是发表的期刊文章)理论的使用应本着“少而精”的原则。这其实也反映了留言问题中所涉及的两个方面,其一是理论使用的数量,其二是所使用理论的切适性。至于前者,本着科学研究的简约性原则,我们在使用理论时要避免过度使用理论。因为不同理论之间,在理论的提出背景、适用范围、解释焦点等方面不尽相同,甚至存在矛盾;因此,过度使用理论可能会是画蛇添足。诚然,少不等于“唯一”,当所研究的问题,确实不能用一个理论所解释时,可以引用其他理论。当然也有研究者通过整合不同理论,进而提出一个更大的理论,这也是一种理论贡献。后者的“精”在于理论的切适程度。我在给学生讲课时曾把理论按照解释问题的范围分成三个水平,宏观理论、中观理论、微观理论。宏观理论诸如生态系统理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解释水平理论等。这些理论几乎可以解释其所在领域中的“一切”。中观理论相比宏观理论更为具象,这些理论会指明所涉及的具体变量以及变量之间的关联。例如青少年发展的保护性因子/风险性因子模型(Bogenschneider,1996)。这个理论从个体、家庭、学校、同伴、工作环境等五个方面指出了哪些因素是保护性因素(如:自尊、友谊),哪些是风险因素(如:不良养育、学业失败)。微观理论本质上不算是理论,它是研究者在实证类文章中具体得到的模型,诸如一些中介或者调节模型。这类理论是我们了解具体变量关系的主要来源。我一般鼓励学生在设计研究时选择适合的中观理论作为搭建模型的理论基础。选择中观理论一方面它提供了一个相对具体的框架,有利于参考和实施;另一方面,这个框架并非封闭,我们可以以此为出发点,不断完善。例如前面提到的青少年发展的保护性因子/风险性因子模型中针对家庭环境的保护性因素,原始理论中只提到了与家人的亲密关系。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大量研究揭示了例如父母自主支持、儿童青少年与同胞(兄弟姐妹)之间的支持和鼓励都是青少年发展中的重要保护性因素。因此,我们在设计研究时,就可以借用模型中所提到的保护性/风险性的思维框架,具体内容根据研究实际灵活处理。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理论选择的目的是帮助研究者更好地解释变量关系,只要这个目的达到即可,或多或少均非宜。
谢笑春: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毕业(指导教师:雷雳教授),现任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定义是什么?
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讲授提纲
普通心理学网上课件
2022年2月14日┃课题选题┃教学科研选题:从问题到课题
研究的内部效度
课题研究方案和研究报告的撰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