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让孩子学会分享?

摄影师:赵莉

顾潇、雷雳 

每到感恩季,很多人都会被鼓励去思考他们要感谢谁,以及送什么礼物来表示感谢。感恩对有些人来说是容易的,而对另一些人并不如此。但可以肯定的是,给予对小孩子来说实在是件不容易的事情。事实上,5岁以下的孩子可是出了名的自私,他们不愿意分享玩具,并且想独占所有节日糖果。那我们要如何让孩子们理解感恩的精神和意义?
如果给予行为在任何方面都不会影响你,那它是容易的。但大多数时候,给予他人会花费你一些东西——金钱、时间或你已经拥有的其他东西——这让给予变得更加困难,尤其是对孩子们来说。首先,给予他人意味着你必须控制任何想要把一切都留给自己的想法或冲动。此外,我们大多数人给予他人某物或者帮助,是因为我们知道这将使他们受益,或在某种程度上使他们快乐。而理解他人对孩子们来说可能是个难题。事实上,理解另一个人可能的想法或感受的能力——心理学家称之为心理理论——是一种发展缓慢的能力。孩子们通常要到5岁或6岁时才会发展完整。
实际上,学龄前的孩子通常表现得很自私,只要有机会,他们就会把资源留给自己。事实上,即使这个年龄的孩子知道他们应该与他人分享,他们也会拒绝这样做。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孩子都是混蛋,其实如果不是以放弃他们挚爱的玩具或食物为代价,他们的行为通常是相当亲社会的。例如,有研究表明,14-18个月的孩子就会用自己的方式去帮助明显遇到麻烦的成年人达到目标,这个岁数的孩子甚至会安慰看起来沮丧的母亲。然而,孩子们可能需要一些帮助来理解为什么把他们有的东西给其他有需要的人是重要的。
大量的证据表明,给予和感激你所得到的对我们整体的健康和幸福都有长期的好处。即使是给予这么一个简单的举动也能让我们感到快乐。在一项关于这个话题的研究中,研究人员给成年人一个信封,里面放着5美元或20美元。一半人被告知要把钱花在自己身上,另一半人则被告知要把钱花在别人身上。研究结束时,他们被要求报告自己的快乐程度。结果发现他们所得到钱的多少并不会影响他们的幸福感,但是那些把钱花在别人身上的成年人在一天结束的时候比那些把钱花在自己身上的成年人感到更快乐。后续研究表明,当你看到自己所为带来影响、你的慷慨让你感受到与他人或者所资助事业产生联系以及给予行为是出于自主决定时,把钱花在别人身上会让你特别开心。
尽管孩子们很难给予他人或与他人分享他们的资源,但有证据表明给予也会让他们更快乐。研究人员还做了另一项研究,他们给两岁大的孩子一碗零食——金鱼或泰迪熊格雷厄姆形状的糖果(我孩子的最爱)——并要求他们与一个玩偶分享他们的零食。与不和木偶分享的孩子比,分享糖果的孩子表现出更多体现快乐的行为,即使给予木偶奖励意味着自己的零食少了。这项研究表明,无论我们是2岁还是80岁,给予他人都有益于我们的幸福和幸福。事实上,一项针对136个国家的研究表明,在大多数国家,慈善捐赠与人们的幸福感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
当别人给予你时,心存感激也有同样的好处。在经济游戏中,那些被诱导产生感恩情绪的人比那些不感恩的人给别人更多的钱,无论对方是否相识。此外,被诱导产生感恩情绪的成年人在帮助他人上比没有感恩情绪的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同样,无论是否认识被帮助者。感恩也被证明可以帮助我们克服一些更自私的诱惑,建立自我控制能力,帮助我们在未来的社会交往中更加具有合作精神。事实上,已经有研究人员报告,诱导感恩情绪会使得成年人在获得奖赏前愿意忍耐更长的时间,同样的,增加感恩情绪与各种需要自我控制的积极健康行为有关,比如好好吃饭、常常锻炼、更少沾染毒品和酒精。
总而言之,由给予他人和心怀感恩所带来的好处远远超过个人可能失去的资源。虽然孩子们可能在与他人分享方面有困难,但这些分享行为也能让他们受益。最重要的是,家长可以做一些事情来鼓励孩子们融入感恩季。例如,与孩子谈论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情绪被证明会引发更多的亲社会行为,包括分享和帮助。此外,用自己的积极行为树立好榜样也可以教会孩子如何变得更加亲社会,谈论诚实或对他人友好的好处也对建立行为有所帮助。所以,培养我们的孩子们奉献精神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靠我们自己的奉献行为树立榜样。然后,也许我们都可以对我们因分享而得到的这一点额外的快乐心存感激。

资料来源: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intl/blog/the-baby-scientist/202011/the-season-gratitude-getting-kids-share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育孩子的方法全在里面了!看看这精心挑选的32个案例
父母平和的秘诀
孩子上幼儿园容易得病,给家长的五个建议
发脾气,是孩子发出的求助信号,家长千万别当成无理取闹
作为父母,我们为什么总想吼孩子?
对不起,我从来不打孩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