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养娃笔记

家有小女,其乐无穷。择其乐事,记之备忘。

狗  爸

那天下班回家,我刚开门下车,一条毛绒绒的大狗猛窜到我跟前,吓我一跳。

不远处,一个老妇在赶忙将狗召回。

“没事的!Ta以为是Ta爸爸回来了。”老妇一边轻抚着狗头,一边轻松地解释。

爸爸——狗爸?!我又是一惊。

“狗爸”很少是因为纯粹的善心去养狗,而是通过养狗获取生活的充实与快乐,或者心灵的某种慰藉。

儿子已读大学了,家里突然有些空虚。养宠物的人,也应该多是从这个阶段开始的吧!

养娃之乐,总不会逊于养狗吧?别人做“狗爸”,我为什么不做“人爸”?

于是,下定决心再“造”一个人。

后来,我在遛娃时,遇过一个“狗爸”。他说,养狗的费用可能不比养娃低,每天狗粮30元,给狗洗一次澡100元,出差时还要寄养费……

如此高昂的养狗成本,获得的是什么呢? 

古语道,养儿防老。孝道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内涵。但随着现代养老保障制度的健全,以及年轻人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养儿防老”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正在悄然淡化。

儿女的成长过程,给我们生活增添无限的快乐与色彩。这不是一种最美的回报吗?何须待到年老?

养娃,乐哉!

抢  生

备孕过程,密不可宣。

胎龄8个月时,怀着好奇找朋友做了B超。朋友笑道,“肯定如愿啰!”

彼此心知肚明,顿有窃喜。

到了预产期,老婆提前住进了医院。

为让小Baby降生有更好的医疗保障,我联系安排了最好的手术医生,并约了上午第一台剖腹手术。

产房里,监测仪传出的胎声铿锵有力。

晚上10:30,我正准备回家休息,养足精神以第二天迎接小Baby的到来。突然胎声停了,马上呼叫医生。医生尚未到,胎声又恢复了正常。

我以为只是监测探头松了。医生却急了,一路小跑,马上安排手术。

谁不想深夜早点休息?医生的认真与坚决,让我无法执拗。

顿时,全线进入战斗状态。

前一台手术还在进行中。老婆的术前准备已紧锣密鼓在推进。

我在手术室外,被医生紧张的神情煎熬着。

此前所做的一切安排,都成徒劳。最伟大的父亲,也无法主宰儿女的命运啊!

不知过了多久,手术室的门开了。

医生将宝宝抱给了我,还有一张小卡片:“出生时间:259,性别:女,体重:3.35千克”。

这一天,已是南方的小年。

清晨,瑞雪初晴,遂取名“沐晗”。

平  静

养娃的日子,过得飞快。

转眼,小妮子已是蹒跚学步。

暑假的一天,我回家发现小妮子右额有一块青瘀。

哥哥对妹妹痛爱有加,不等我开口就向我告状了。原来,她娘带她在公园小树林玩时,不小心碰到大理石座椅。

瞧着小妮子的额头,爷俩对她娘一顿数落。

她娘窝着火没作声。

第二天晚上,她娘在厨房搞卫生,儿子在书房看书,我带小妮子在客厅沙发上玩。

小妮子要喝水,我转身拿水时,她站着硬生生从沙发摔下,额头左边撞到茶几边。

左额胀起一个大青包。我一下成了母子俩的攻击对象,儿子还“左右出击”呢。

第三天,我下班时分,儿子带着妹妹在窗边等我回家。

小妮子看到我下车了,一个劲地拍着窗叫爸爸。

这时,纱窗弹扣被击发了,一下回弹向上收缩,正好击中小妮子的额头中间,又是一条长长的伤痕。

三天,小妮子的额头已是左中右三道伤痕。

望着哇哇大哭的小妮子,她娘说:“谁也不用数落谁了?”

终于,家里持续几天的责怪声没了,又恢复了平静。

“平静之下不一定是安详,也可能是痛苦,甚至罪恶。”她哥叹息道,“可苦了我的妹啊!”

书  痴

新城市新小区,一切陌生。

我家楼下有个开绘本馆的。小区里能玩的地方不多,她娘带小妮子常去绘本馆遛遛。

那时,小妮子才半岁,不是看书的年纪。但碍于情面,她娘还是办了一张借书年卡。

反正有卡,不借白不借。她娘每次借5本绘本书回家,没事时就当玩具带着她翻看。

一年之内,竟然看了200多本书,还培养出了一个小小的“书痴”。

小妮子深夜睡不着时,总是嚷着要看书。她娘给她讲故事也不行,而要坐起来真看,一边翻书一边讲解。

去绘本馆,她可以一个人在角落里静静地看书,翻了一本又一本。

新玩具,她玩几次就不喜欢了;只有绘本,可以翻来覆去地看。

有一个女同事,曾和我分享过她的育娃经历。年轻时,她是领导的司机。娃没人照看,每天放学后只好送到单位附近的新华书店,她将领导送回家后才去接她。在这段时间里,娃只能自己在书店里一本接一本地看书。女同事说,幸亏这段艰难的岁月,养成了娃从小爱阅读的习惯,后来学习成绩一直很好。

但愿我家小妮子也和那位姐姐一样,无意之中养成一生的阅读爱好。

小妮子10个月大就开始说话,20个月大时词汇就比较多了。开饭了,她说“要一边吃饭一边看书”;表扬她长得高,她说“幸亏喝了牛奶”……

绘本馆老师说这是阅读的效果,还让我家小妮子现身说法,当上了绘本馆的“推广大使”。

暖  心

小妮子身体特棒。两岁了,从没有吃药打针过。有时流些鼻涕,或少许咳嗽,过两天也就自己好了。

但我们有点不舒服,她会暖心地关怀起来。

有天深夜,她娘咳嗽了几声。她从睡梦中醒来,“妈妈!吃药。蜂蜜。”因为她听过喝蜂蜜可以治疗咳嗽。

一次,我躺在床上点眼药水。小妮子看到眼药水流出来了,转身滑下床,从外面给我拿来了一张白白的餐巾纸。

一岁九个月,进入蒙式早教班后,她就坚持要自己换鞋,并且自己将换下的鞋子整整齐齐地放到鞋柜。

晚餐后,她和我一样,喜欢喝花生芝麻茶。喝完后,她将我和她自己的空茶杯悄无声息地送到了厨房里。

这些,我们从来没有这样要求过。相反,我们要求她做的事情,往往并不听从。

其实,我只是记住了小妮子偶尔的暖心的举动和言语,并从中得到感动和幸福;而对小妮子比此多得多的任性与哭闹,却总是一过而忘。

父母对于儿女的记忆是选择性的。正是人类的这种选择性记忆,以及对此不自觉的反复的肯定与褒奖,使优秀的文化基因得以形成与传承。

这大概也可算是我为这堆自吹自擂的文字找到的理论支撑吧!  

(本文插图由哥哥倾情创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那年那地的那些事之二:忙中有错
乡下乳名(FIASH诗文朗诵)
伤逝 | 再看一眼人间三月天
家有初中女生:爸比,你不热么
李浩 |《金枝》:飘荡着独属于小说的智慧之声
四夕雨《外婆的红绣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