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远人:志愿服务应该是有效的服务

一定的行为必然产生一定的效果,任何一次志愿服务活动,总是要产生一定的服务效果,无论组织者或参与者是否愿意、是否需要,无论这是什么样的效果。不产生效果的志愿服务活动,是从来没有的。志愿者组织者和志愿者应该努力达到志愿服务的效果,努力实现志愿服务效果的最大化。

一、损害志愿服务本身的活动不如不开展

从组织行为来看,志愿服务的效果如何,取决于组织本身和组织者的具体组织;从个人行为来看,志愿服务的效果如何,取决于参与者本身和参与者的参与。当组织行为与个人行为交织在一起的时候,组织本身和组织者的具体组织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曾见过一次广场志愿服务活动,天气很冷,现场有很多志愿者,志愿者可提供的志愿服务内容也很多,现场有气球、彩虹门,有记者采访、摄影、摄像,然而,现场却缺少一个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角色:受助者。现场多的是愿意提供、可以提供服务的志愿者,却很少有接受志愿服务的人。从活动开始到活动结束的几小时内,整个现场都是冷冷清清的,志愿者的数量都比到现场接受服务的受助者数量多。志愿者们基本无事可做,自己也觉得没意思。虽然后来各新闻媒体都从正面对这起志愿服务活动进行报道,虽然组织者自己没觉得有什么不妥,还作为工作成绩写入工作总结。

这是典型的形式主义,典型的为了组织活动而组织活动,根本不考虑和追求志愿服务应该达到的效果,根本不考虑志愿者的感受,不考虑旁观者的感受,不考虑会不会对志愿服务本身产生严重的破坏作用。

这种严重浪费志愿服务资源、严重伤害志愿者服务热情、严重损害志愿服务形象的活动还是少组织为宜,最好不组织。这样的活动组织得越多,对志愿者的伤害越大,对志愿服务的伤害越大,志愿者组织的离心力也越大。因为,这种服务不是有效的服务,没有达到志愿服务应该达到的效果,反而起了反作用。

二、判别志愿服务是否有效及有效程度的参考标准

志愿服务应该是有效的服务,这种有效指的就是效果,就是志愿服务的效果,就是志愿服务应该达到的效果。这种效果包括宣传的效果,但是宣传的效果仅仅是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更多、更重要的是志愿服务本身的效果,是符合志愿服务本义的效果。判别志愿服务是否有效及有效的程度,有这样几条参考标准。

1、受助者有没有从志愿者的服务中获得帮助。这是最重要、最根本的一条。如果是集中性的大型志愿服务活动,还要加上,有多少受助者从志愿服务中获得帮助。这种帮助可以是物质的帮助,可以是智力的或体力的帮助,也可以是精神上的帮助。如果受助者没有获得帮助,或者获得的帮助很少,与服务活动的投入严重不匹配,这样的服务就谈不上是有效的服务。

2、受助者有没有感受到爱。在志愿服务中,受助者有没有感受到社会的爱?有没有感受到志愿者的爱?有没有感受到受尊重和爱护?如果受助者没有感受到爱,没有感受到受尊重和爱护,感受到的却是愚弄、欺骗和被利用,这样的服务也谈不上是有效的服务。

3、志愿者有没有感受到自身价值。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志愿者有没有感受到充实?有没有感受到助人的快乐?有没有感受到所有的辛苦、劳累与付出很值得?如果没有,或者感受到的是愚弄、欺骗和被利用,甚至产生对组织者的严重不满与愤怒,这样的服务也谈不上是有效的服务。

4、旁观者有没有感受爱。无论是现场旁观者,还是通过媒体、互联网络了解到志愿服务的间接旁观者,他们有没有感受到志愿者的爱,有没有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当然,由于信息传播的有限性和旁观者的主观性,旁观者的感受未必符合真实情况,不具有完全的判别价值,但是可以作为一个重要参考。成功的志愿服务活动应该努力影响到旁观者,影响更多的旁观者,让旁观者和更多的旁观者感受到爱,感受到志愿服务的价值,吸引他们支持志愿服务、参与志愿服务。

依据这四条参考标准,特别是依据前三条参考标准,大致可以判别出志愿服务活动是否有效,以及效果的程度如何。

三、努力实现志愿服务的效果和效果最大化

对于一些比较复杂、难度很大的志愿服务项目、志愿服务活动来说,实现良好的志愿服务效果确实不容易,而对于一般的志愿者组织、一般的志愿服务项目、一般的志愿服务活动来说,实现志愿服务效果,进行有效的服务似乎并不太难,关键在于怎么想、怎么做。

1、要看自己组织或参与志愿服务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自己在组织或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到底想实现什么,或者说主要想实现什么、得到什么。是主要想实现志愿服务的本义,真正帮助最需要帮助的人,服务社会,还是主要想实现自己的其他目的。在组织、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可以有而且应该有其他的正当的个人目的,但是要以达到志愿服务的本义为前提,要以不损害志愿服务的本义为前提。

2、要看自己组织或参与服务的内容是否超出了自己的能力。志愿服务是有限的服务,不能超出自己的能力,虽然志愿者组织和志愿者应该自我加压,敢于面对挑战和压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服务能力,丰富服务内容。但是,提供服务与自己的服务能力之间差距不能太大,太大了就难以达到志愿服务的效果,不仅起不了帮助他人、服务社会、传播文明的作用,甚至会起反作用,会伤害受助者、参与者和志愿服务本身。这种能力,也包括财力、时间和精力等。社会总在发展变化,志愿者组织和志愿者个人的服务能力也会根据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有时候增强,有时候减弱,有些以前无法提供的服务内容,现在可以提供;有些以前可以提供的服务,现在就未必能提供。对于服务内容的设定,不能一成不变,但是一定要量力而行,不能严重超出自己的服务能力。

3、要看自己组织或参与服务时是否体现出关心、尊重、体谅。是否从内心深处关心受助者、尊重受助者、体谅受助者,想受助者所想,急受助者所急?是否在内心深处关心志愿者同伴、尊重志愿者同伴、体谅志愿者同伴、真诚对待志愿者同伴?是否将自己内心深处的关心、尊重、体谅通过自己合适的外在行为恰当地表现出来?与受助者、志愿者相处时有没有体现出关心、尊重和体谅?如果关心、尊重、体谅并通过合适的行为表现出来,就容易达到志愿服务的效果;如果缺少关心、尊重、体谅或没有通过合适的言行表现出来,就很难实现志愿服务的良好效果。

4、要看自己组织或参与服务时是否用心在做。组织或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时,用心不用心、努力不努力对志愿服务效果的影响是不一样的,这种影响的差异有时候会很大。组织或参与志愿服务活动,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只要用心、努力,有些困难是可以解决或克服的,关键在于自己有没有用心、有没有努力。组织或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有时候效果不好,不是遇到了困难,不是能力不足问题,而是缺少用心、缺少努力,缺少认真对待,考虑不细致,安排不妥当,方法简单、粗糙等造成的。

 志愿者组织和志愿者应该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互联网络的传导作用,抓住每一个可以抓住的机会,在符合实际的前提下,主动宣传,有意识地宣传,最大程度地宣传,宣传组织,宣传个人,宣传项目或活动的全过程,扩大志愿服务的影响面,吸引更多的人支持和参与志愿服务,实现志愿服务效果的最大化。

志愿服务需要做,需要考虑做什么和怎么做,还需要考虑做得怎么样,产生了什么样的效果。只有产生了良好效果的志愿服务,才有价值,才值得去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志愿学堂】东莞市石龙志愿者守则
四川省志愿服务条例
《志愿服务条例》今起实施
【22-528】志愿者积极报名参加活动,组织者科学录用精心安排zjkzxd
志愿汇
【志愿服务】经验交流 携手共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