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腊八”的白昼究竟有多长?
userphoto

2022.12.28 陕西

关注

                                         ﹙一﹚
  
  每年一到农历腊月初八,陕西关中人总爱说:“过了腊八,天长一个叉把。”意思是说,过了腊月初八这一天,白昼的时间就会显著地加长。
  事实确是如此。那么,“腊八”这天的白昼究竟有多长?它比“腊八”之前加长了多少?这却不能一概而论,而要具体分析。
  众所周知,对北半球而言,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是冬至。在冬至之前和之后,白昼的时间都比冬至长。在冬至前后的半年内,离冬至的日期越远,白昼的时间就越长。显而易见,“腊八”这天白昼的长度,是由它离冬至日期的远近来决定的。
  按农历规定,冬至是十一月的标志。它的日期最早是在十一月初一﹙例如1984、1995年和2014年﹚,最迟不得迟于十一月底﹙例如1965、2003年和2022年﹚。由此不难推知,“腊八”离冬至最短只有8天,最长可达37天之久。于是问题就转化为:在冬至之后的第8天和第37天,白昼的时间各有多长?而每年“腊八”这天白昼的长短就在上述两个极端之间不断地变化着。
  由普通天文学常识可以知道,对于给定的观测点,白昼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当天太阳直射之地的纬度,也就是太阳的“赤纬”;而太阳赤纬的变化则由黄赤交角和当天太阳的黄经值来决定。因此,要计算某一天的白昼时间有多长,就要先知道当天太阳的黄经和赤纬。
  所谓“黄经”,简单地说,就是从春分之日算起,太阳在黄道上运行的度数。天文学上规定,春分时太阳的黄经为0°,此后每过一个节气太阳黄经增加15度,夏至、秋分、冬至时太阳黄经分别是90°、180°、270°,一年经历24个节气,太阳黄经变化360°又回到春分点。既然太阳黄经在365.25天内变化360度,那么,在计算太阳黄经时,如果不要求特别精确的话,可以认为,每过一天,其黄经增加1°。于是容易算得,上文所说的冬至后第8天和第37天,太阳的黄经分别为278°和307°;“腊八”这天的太阳黄经必然徘徊于278°—307°之间。
  知道了某一天太阳的黄经,其赤纬值可以采用公式计算。以δ表示赤纬,λ表示黄经,ε表示黄赤交角,则公式为:
             sinδ=sinεsinλ
           即δ=arcsin﹙sinεsinλ﹚
  式中,ε是个基本固定值,ε=23°26′。
  根据这个公式,既能求出任何一天太阳的赤纬,当然也可求得“腊八”这天太阳赤纬变化的两个极端值:
  ﹙1﹚当“腊八”离冬至只有8天时,
    δ=arcsin﹙sin23°26′sin278°﹚=-23°12′
  ﹙2﹚当“腊八”离冬至长达37天时,
    δ=arcsin﹙sin23°26′sin307°﹚=-18°31′
  至于冬至这天的太阳赤纬,只须将黄经λ=270°代入公式,立即可算得其赤纬为-23°26′,这正是这天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南纬﹚。
   求出了某一天太阳的赤纬值,任一纬度的观测地的昼夜长短可由以下公式算出:
             cost=-tgδtgφ
         即t=arccos﹙-tgδtgφ﹚
  式中的φ表示观测地点的纬度。t表示太阳出没的时角,或者叫“半昼弧”。所谓“昼弧”是与“夜弧”相对而言的。在任一时刻,地球上总是半边白昼,半边黑夜。白昼和黑夜的分界线叫作“晨昏线”。随着地球的自转,“晨昏线”把地球的每一条纬圈分割成昼弧和夜弧两部分。按照上面的公式,只要求得“半昼弧”,整个昼弧自然可以推得。昼弧的度数除以15°即可得出白昼所经历的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这儿讨论的所谓“白昼”只是指从太阳升起到落下的整个时段,并不包括日出前天亮和日没后黄昏的时间。如果把二者包括在内,当然也可通过相应的公式来计算。但本文的重点是比较“腊八”和冬至的白昼之长,因此,一概略去晨昏朦影,并不影响日期之间“横向”比较的结果。
  现在回到本文开头的问题。以北纬34°55′的各个观测地为例,将此纬度值与前面已知的太阳黄经和赤纬值代入有关公式,就可分别算得:
  ﹙1﹚冬至当天的昼弧为144°46′42″,白昼时间为9小时39分07秒。
  ﹙2﹚冬至后第8天的昼弧为145°11′43″,昼长9小时40分47秒。
  ﹙3﹚冬至后第37天的昼弧为152°57′29″,昼长为10小时11分50秒。
  比较以上三个结果,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尽管“腊八”的白昼总比冬至的白昼要长,但是长的程度大不相同。在北纬34°55′的各地,“腊八”白昼时间最长要比冬至长32分43秒,最短仅比冬至昼长1分40秒。顺便还要指出,公元2012年1月1日正逢农历的腊月初八,是冬至后的第10天,在上述纬度各地,白昼的长度为9小时41分44秒,仅比冬至昼长2分37秒。这么一两分钟的时间,人们在一般情况下是不会觉察的。
  
                                               ﹙二﹚
  
  珍惜白昼时间的细心朋友会说:“怕不只是几分钟或半个钟头的差别吧。我明明感到每年腊八前后太阳落山的时间比冬至以前迟得多,白天明显地变长了,要是加上太阳比冬至那天早升的时间,白天的长度可能要比冬至长40分钟以上。”这种说法只对了一半。要解释清楚,就要涉及“真太阳时”和“平太阳时”的关系问题。
  如果各地以太阳经过当地子午线(即太阳上中天)的那一瞬间作为中午12点整,那么太阳连续两次上中天的时间间隔就是一个“真太阳日”,它的1/24就是一个“真太阳时”。中午12时减去或加上白昼时间的一半,就分别得到当地的太阳出没时刻。于是,冬至之后昼长变化增量的一半就应等于太阳早升或迟没的时间变量。但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用的时间并不是“真太阳时”而是“平太阳时”。
  按“平太阳时”纪时,从冬至后第3天(即阳历12月25日)起至下年阳历4月16日止,每日太阳出没时刻均比真太阳时“推迟”,但白昼的时间也逐日加长,每一天的昼长仍等于公式cost=-tgδtgφ的计算结果,这几种因素的结合,就使人们感到“腊八”的白昼比冬至那天长得多。
  为什么要采用“平太阳时”?这是因为,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不是正圆而是楕圆,地球的运动有快有慢,又由于太阳只沿黄道运行而地球却沿赤道方向自转,这就造成“真太阳日”不均匀,也就是稍长于24小时或稍短于24小时,这样的时间使用起来很不方便。于是天文学家就引入“平太阳日”的概念,它是一年中“真太阳日”日长的平均值,其1/24就是一个“平太阳时”。平太阳时是一种均匀的时间系统,用它来表示太阳每日上中天的时刻,那么太阳每天过子午线的时刻就不一定是12点整,而是在12点之前或之后若干分钟(这正好说明真太阳日不均匀),平太阳时与真太阳时的差数叫作“时差”。一年内除了4月16日、6月14日、9月2日和12月25日的时差值为0以外,其他日期的时差值参差不齐。世界各国出版的《天文年历》上刊载着一年内每天的时差值。如果不要求特别精确的话,可以认为在几十年内阳历某月某日的时差值年年相同。两种时间系统的关系可以表示为以下的公式:
       时差=真太阳时-平太阳时
  我们看到的太阳是“真太阳”,而时间却要按“平太阳时”来计算。所以,如果要计算每天“真太阳”过子午线的“平太阳时”时刻,只须将上述公式变形即可:
       平太阳时=真太阳时12时-时差
  本文所讨论的冬至当天以及冬至后第8天、第37天的时差值可直接从《天文年历》所载的“时差表”中查取。其值分别为+2分、-2分和-13分钟。再代入上式,可以算出这三个日期真太阳过子午线的“平太阳时”时刻分别为:地方时11时58分、12时02分和12时13分。这里所说的“地方时”适用于任何地方。
  至此,我们才能把上述三个日期的白昼时间分别折半后与以上三个“中午”时刻相加或相减,从而得出符合实际的太阳出没时刻。现以北纬34°55′、东经106°52′的观测点为例,并折合为日常使用的“东经120°标准时”,即“北京时间”,再将三个日期的日出日没时刻及白昼长短列表于后:

日期

日出时刻

日沒时刻

白昼时刻

冬至之日

8时01分

17时40分

9小时39分

冬至后8天

8时04分

17时45分

9小时41分

冬至后37天

8时00分

18时12分

10小时12分

仔细观察这个表,可以看出,表列三个日期的白昼时间的长短跟前面的计算结果完全一样﹙只是四舍五入略去了秒数﹚。但是,冬至后第8天和第37天太阳下落的时刻均比冬至大大推迟,最短推迟5分钟,最长推迟32分钟。凑巧之处正在这里:“腊八”白昼时间最长比冬至长33分钟﹙32分43秒﹚,其中日出时刻仅提早1分钟,而日落时刻却推迟32分钟。而后者是人们最容易注意到的。怪不得陕西关中人要说:“过了腊八,天长一个叉把。”
  写到这里,在下不妨再举两个实例:公元2022年12月30日相当于农历壬寅年的腊月初八,距冬至8天,这是近几年内白昼最短的一次“腊八节”;2026年1月26日相当于农历乙巳年的腊月初八,距冬至36天,这是近几年内白昼最长的一次“腊八节”。其具体时间可以根据上表中的有关数据来估计。
                                        2011年12月22日 发于天涯博客,2022年12月28日重发于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同纬度的昼夜长短如何通过公式计算?
历数太阳到山计算法
根据日期、时间和当地经纬度计算太阳天顶角和方位角的原理
一文掌握光伏系统中涉及的地理知识
天测罗经差
什么是太阳高度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