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先秦诸子百家中已经湮灭的“小说家”,在明朝以言官形式重生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学术碰撞,诞生了很多思想学派,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最为璀璨的巅峰之一。

百家之中,最有名的当属十大学派,即:道家、儒家、法家、墨家、阴阳家、名家、杂家、纵横家、农家、小说家。

然而,到了汉代,史学家们除去了“小说家”,只留了前九家,号称“九流”。

“六学既登,遭世罔弘,群言纷乱,诸子相腾。秦人是灭,汉修其缺,刘向司籍,九流以别。”①

“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②

诸子百家

诸子百家

那么问题来了,在春秋战国时期闻名天下的小说家,何以到了汉代,竟被除名了呢?根源就在于"小说家"这一派系无论是思想学术,还是组织体系,都远不如另外九家学派的底蕴厚重,虽然单独成一系,但始终不入流。

说到这里,很多人感到奇怪,这“小说家”到底是干嘛的,难不成是写小说的?

汪郎认真的告诉你,这“小说家”是写书的,但他们写的不是小说,也不是什么治国理论,皇权神授等对巩固君主统治有利的书,而是民间八卦。

是的,你没有看错。

诸子百家中的小说家,其实就是每天穿行在大街小巷之中,借考察民情风俗为名,记录街谈巷语,收集民间八卦,打听百姓趣闻,并以此装订成册,为君王足不出户就能了解民间风俗,而提供写作服务的一群人。

当然,这些成册的书中,存在着很多道听途说,当不得真的事情。但是,如果这些亦真亦假的民间趣闻一旦被朝堂之上的有心人采纳,将会成为玩弄权术之徒喷击朝政、攻击政敌的利器。

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汉书》

虞初,小说家的代表人物

诸子百家之一的小说家

所以这一学派虽然名列诸子百家中的第十位,但在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派系根本提不出任何能够切合实际的治国理论,和其他九家学派在“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③的背景下,提出自己的治国思想,以达到“取合诸侯”的目的截然不同。

看似与世无争,实则胸无大志!

正因为如此,“小说家”到了汉代,被时人看成是不入流者。没有君王支持,不受朝廷重视,自然也就成为绝唱,再也不见踪迹。

但不能说“小说家”没有任何用处,不要忘了,“小说家”的成员大都来自稗官,地位虽然不如王公九卿,但他们有一个优点,就是善于总结街谈巷语,而且能够很快掌握舆情。

汪郎认为,在这个优点下,“小说家”如果能够得到皇权支持,借民间舆情渗入自己的政治观点,或坚持为国为民,或用来攻击政敌,都是一股令人生畏的政治力量。

纵观历朝,汪郎认为,明朝的言官其实就是“小说家”的重生,但他们的组织性、理论性、攻击性却是“小说家”无法比拟的。

换句话说,明朝言官,其实可以看成是先秦“小说家”的升级版!

说到这里,很多人又迷糊了,言官到底是做什么的?难道也是记录民间八卦的?

汪郎告诉你,明朝言官记录的不是民间八卦,而是大明王朝的社会道德规范。

明朝官员

言官

1、明朝言官的组织性。

明朝言官主要由都察院御史和六科给事中组成。他们的品秩虽然不高,但政治地位却极为突出,在明朝的政坛上始终扮演着獬豸的角色,成为敢于和皇权、相权(内阁)作斗争的政治群体。

作为皇权特许下的监察群体,言官不仅被授予规谏君王,“闻风奏事”的权力,还被授予从中央到地方弹劾和纠察百官,巡视和按察地方吏治的权力。

当然,是人就有私心,所以不排除明朝言官之中有趋炎附势,枉法残民之辈,但更多的是坚持天下道统、心中正义,并以冒死上谏、秉直弹劾而著称的铁骨男儿。

他们是明朝内阁、权阉、各级官员最为难缠的政治威慑力量。

凡大臣奸邪、小人构党、作威福乱政者,劾。凡百官猥茸贪冒坏官纪者,劾。凡学术不正、上书陈言变乱成宪、希进用者,劾。遇朝觐、考察,同吏部司贤否陟黜。---《明史》

獬豸-言官的象征

言官还是让皇帝头疼的代名词。

凡朝会纠仪,祭祀监礼。凡政事得失,军民利病,皆得直言无避。有大政,集阙廷预议焉。---《明史》

言官,终明一朝,和厂卫一样,一直是一个特殊的存在。

我们所熟知的明代名臣,如:刘伯温、周新、于谦、戴铣、王阳明、夏言、唐顺之、王世贞、海瑞、孙丕扬、欧阳一敬、袁可立、杨涟等等,都担任过言官。

他们或无视皇权、或斗争权臣、或蔑视权阉,在言官的职位上留下了属于自己的青史之名。

看上去弱小的言官,实际上是一股无法轻易撼动的组织。

督察院,明朝言官的摇篮

2、明朝言官的理论性。

明朝毕竟是建立在儒家社会伦理道德基础上的大一统王朝,同时也是宋代程朱理学的大发展时期,故而儒家的行为准则就是言官们立身安命的根本!

作为先秦时期“小说家”的升级版,明朝的言官们(毕竟也是科举上走过的文人)继承了宋朝文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崇高理想,正因为如此,他们自然也会以儒家的道德伦理来要求君王,要求内阁,从而形成了“必国而忘家,忠而忘身”的大无畏精神。

到了正德、嘉靖时期,因为王学(王阳明学说)的盛行,使得明朝的儒家思想有了自己的分支学派。

在程朱理学、王学的思想理论下,言官们对“整饬纲维为己任”有了更深的认识。

所以这也使得他们敢于和朝中,凡是不符合儒家道统伦理的不平事做斗争。

正德年间和权阉刘瑾斗,嘉靖年间和皇权及权臣严嵩斗,隆庆年间和首辅高拱斗,万历初期和首辅张居正斗,万历中后期和皇权及内阁斗等等,言官们都坚持着自己对儒家道统的信念。

这种善辨是非,敢论曲直的政治现象,纵观历史,也只有在明朝中后期最为激烈!

明朝第一言官-海瑞

3、明朝言官的攻击性。

这里的攻击不是说言官赤膊上阵,去和人打架,而是指言官们在皇权授予“闻风奏事”的政治权力下,对不符合儒家道德标准的行为、言语,或自己看不惯的事情进行弹劾,甚至为此不惜自己的性命,从而维护他们心中的正义和道统。

言官们在批击时,逻辑清晰、言语犀利,能够直击对方的要害,往往可以刺激到被拼击者的内心深处,使得被拼击者生出羞愧之心而无地自容。

如,明朝救时宰相于谦,宣德年间担任言官时,竟然能把桀骜不驯的朱高煦骂得伏地发抖,再也没有了谋反之初的嚣张气焰。

于谦……宣德初,授御史……扈跸乐安,高煦出降,帝命谦口数其罪。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高煦伏地战栗,称万死。---《明史》

而言官战斗力最旺盛时竟然能让内阁首辅倒台,万历年间的首辅申时行,就是在言官们的攻击下,黯然下台并辞官的典型。

给事中罗大纮劾时行,谓阳附群臣之议以请立,而阴缓其事以内交。中书黄正宾复论时行排陷同官,巧避首事之罪。二人皆被黜责。御史邹德泳疏复上,时行力求罢,诏驰驿归。---《明史》

于谦,于忠肃公像

至于皇帝,言官们也不会轻易妥协,他们毕竟是依靠儒家思想武装起来的知识分子,是儒家纲常的拥护者和实践者。

在“以整饬纲维为己任”的精神下,面对皇帝君德有失,他们无惧廷杖、身死,毅然挺身而出,指出皇帝的不足,并以此和皇权作斗争,海瑞就是典型的例子。

嘉靖四十五年二月一日,和宋朝包拯齐名的明朝青天海瑞,上了一道名为《治安疏》的折子,成为大明朝建国以来,言官骂皇帝的最高境界。

在这份奏疏里,海瑞把自诩为明君的朱厚熜骂得一无是处,把高傲的嘉靖皇帝彻底给骂醒了,而他自己却早已做好了求死的准备。

今大臣持禄而好谀,小臣畏罪而结舌,臣不胜愤恨。是以冒死,愿尽区区,惟陛下垂听焉。---《明史.海瑞传》

而结果就是,朱厚熜只能以“此人可方比干,第朕非纣耳”来给自己找个台阶下。

明朝言官们的攻击性就是这么犀利,不畏生死,无惧强权,而且能够直击对方的心灵要害,可见他们的战斗力。

明世宗嘉靖朱厚熜

4、汪郎说。

明朝二百七十六年国祚,能够允许挑战皇权、相权存在的言官势力,不能不说明朝的政治环境相对宽容。

当然,有人认为明朝皇帝发明的了廷杖,视百官的人格尊严于不顾,怒而杖责,轻致残、重致死,所以明朝皇帝昏庸,政治黑暗。

这是典型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我们讲历史,可以站在今天的角度去分析,但不能脱离当时的环境。

作为儒家思想道德标准的支持者和执行者,明朝言官们在正、嘉、隆、万、天的一百多年间里,之所以无惧皇权,无视相权,蔑视权阉,敢于和朝中不平事做斗争,正是为了天下苍生“求仁得仁”的心理所致,而廷杖只是对这种心理追求的外在表现而已。

换句话说,在明朝皇权的高压之下,言官们还能一代代前仆后继,无谓生死,敢于挑战皇权,这恰恰是明朝统治者的思想包容,允许有不同的声音存在,否则哪里还允许这些言官大放厥词,弄得天下人皆知!

否则就算来再多的海瑞,都不够朱厚熜杀的!

正如明末著名言官袁可立所说的那样,自明太祖朱元璋建立言官制度的那天起,言官的职责就是“为皇上复言国家大事”④。

皇帝不爱听的必须说,皇帝爱听的就更要说。

这是言官们必须履行的职责,必须坚持到底的理念!

而现代的多数人,只知道明朝有厂卫之祸和权阉祸国,却不知还有不畏皇权、不惧生死、心系天下苍生的言官存在,这也是对明朝最大的误解!

注:

①《汉书.叙传下》

②③《汉书.艺文志》

④《睢州志.袁可立传》

【我是江东汪郎,带给你不一样的历史视觉!坚持原创,喜欢我就请关注我吧!】

明朝官阶低微的言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特别推荐】董熠、谢清果 | “致君尧舜”:政治传播视角下的宋代经筵考察
军师联盟:变态皇帝虐杀娘亲,群臣为何要拼死相救|文史宴
宗藩入嗣:从继统与继嗣关系的处理,看道统与治统强弱态势的转变
宋代朱熹对后世有何影响?
先秦诸子百家,为何只剩儒道两家?其余融入无形中,有的彻底抛弃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是如何利用儒家思想巩固统治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