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美国滴画大师杰克逊·波洛克作品探析

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作为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的代表人物,他执着于追求艺术情感的真实表达,并勇于尝试一切有助于情感表达的绘画形式,最终以极富挑战的行动绘画创造出自由不羁的抽象表现主义新作,从而成为20世纪美国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在其作品恒久魅力的背后,是深藏在线条交织与色彩碰撞中的强烈情感表现以及勇于突破传统的挑战精神。

1、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硝烟弥漫,一度有着深厚艺术传统的欧洲也在战争的炮火中渐渐地出现了悲观主义以及对世界末日的恐慌,而此时的美国因远离战火正值政治经济繁荣期,大批的欧洲先锋艺术家纷纷来到美国寻求生存和艺术发展。他们的到来使美国本土艺术家对欧洲古典艺术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同时也强烈地意识到美国应该有自己独创的艺术风格,欧美艺术家的交流和融合使得这一时期美国的艺术氛围空前繁荣和活跃。然而好景不长,三十年代初爆发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随之而来的工厂倒闭、银行破产、金融瘫痪,导致一度繁荣鼎盛的经济之势忽然间土崩瓦解,而三十年代末的世界大战更让美国社会处于一片恐慌。人们开始对这样的社会产生不满和怀疑,当时的艺术家们也是如此,他们无力改变残酷的社会现实,而唯有在艺术创作中可以完全主宰自己。杰克逊·波洛克是这一时期画家的突出代表,因为他的艺术成长期恰恰处于二十世纪美国社会最为艰难的一段时间,尽管如此,他仍然凭借自己对艺术的独到见解和执着追求,实现了自己在艺术上的自我价值。他于1947~1950年间使用“滴流画法”创造出闻名世界的“滴画”,使其成为美国现代艺术中最鲜明的一面旗帜,半个世纪后的今天,他的抽象表现主义作品依然向世人显现着耀眼的光辉。


图1 杰克逊·波洛克

2、杰克逊·波洛克简介
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1912~1956,图1)于1912年生于美国怀俄明州的一个移民家庭,17岁时随哥哥来到纽约,师从托马斯·哈特·本顿(Thomas Hart Benton 1889~1975)。在本顿的严格教导下,波洛克学习了很多欧洲古典艺术大师的画作,打下了扎实的绘画基础。1942年30岁的波洛克结识了后来被尊称为“抽象表现主义之父”的德国艺术家汉斯·霍夫曼(Hans Hofmann,1883~1966),这与波洛克后来的”行动绘画”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因为霍夫曼在那个时候已经开始用洒泼颜料的方法来创作表现性极强的作品。同一时期,波洛克还在联邦艺术工程工作,并接触到了墨西哥壁画。可以说,这些不同流派风格的艺术家都为波洛克的艺术之路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对艺术有着非凡见地的艺术家,以及他们对于艺术真谛的共同追求,才造就了这样一个各类艺术流派融合共进的时代,而波洛克终于凭借自身对现代主义抽象派的独特理解,以及对美国新艺术的不懈追求,在当时的艺术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

1948年,36岁的杰克逊·波洛克带着他的滴流画法来到欧洲,并得到众多年轻艺术家的追随。他们之中很多人也拿起颜料桶效仿波洛克的创作方式进行绘画,就这样,其新颖的绘画思想逐渐在欧洲为人们所接受。随着其滴画艺术的成功,波洛克开始获得前所未有的荣誉和光环。然而命运多变,由于酗酒,这位伟大的美国现代抽象表现主义大师于1956年不幸陨于车祸,终年44岁。尽管杰克逊·波洛克的生命非常短暂,但是他执着寻找绘画生命的精神依然鼓励着一代又一代现代画家,他勇于超越古典绘画并探寻到新的绘画方式,为创造美国本土艺术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因此他也被作为美国精神的象征而为人们所铭记。

3、波洛克作品探析
波洛克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尤其是在四十年代末,今天再来看这些作品,仍然能感受到它带给观者的强烈震撼和吸引,仿佛画面中还有波洛克奋力挥洒颜料的身影。难怪有人将欣赏波洛克的画看作是一种历险,因为我们不能料想到那充满活力的线条和随心所欲的色彩会忽然间组合成何种样子。

波洛克作品所具有的特殊吸引力与他对艺术创作的理解有着很大的联系,他曾这样说:“现代艺术家生活在一个机器时代,我们有机器手段来逼真地描绘客观对象,如相机、照片。在我看来,艺术家的工作是表现内在世界——换句话说——是表现活力、运动以及其他的内在力量。……现代主义艺术家的着眼点是时间和空间,他表现情感,而不是图解社会。”[1](P.8)正是基于这种追求情感表现的执着和坚持,才使波洛克有如此大的勇气去超越那个被古典和传统紧紧束缚的时代,从而形成今天我们所看到的独特风格。

3.1 为表达情感而脱离物像束缚
纵观波洛克的的作品,不难发现,抽象的波纹、漩涡纹线条以及“滴画”中自由不羁的多变线条是其作品中常出现的元素,完整的人物形象在他的作品中出现的并不多。尽管如此,它仍然以其特有的风格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往的古典主义画家在创作人物主题的作品时,对象的固有相貌特征是其创作的主要依据之一。而以波洛克为代表的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画家却出现一种逐渐脱离人物固有形象的趋势,他们更倾向于表现人物的某种情感,他们认为这种情感的表现越是脱离物像越能够表达得更为真实。因此,在波洛克的很多作品中,我们无法看到对象的真实特征,看到更多的是那种几乎要喷薄而出的强烈情感宣泄。这一点在后来甚至可以看作是他艺术成功的特色所在。


图2《自画像》1930-1933

图2《自画像》就是这样的一副作品,它并没有忠实的再现画家的本来面貌,而是将自己描绘成一个满脸疮痍的孩子,眼神中显示出惶恐不安。单单从面貌特征上来说,与画家本身并无相似之处,然而,如果我们从画家当时特殊的情感角度去理解它,就会找到某种共鸣。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美国社会正经历着大萧条的考验,从普通民众到艺术家都要面临随时出现的生存危机。艰难的生活处境让很多人失去了奋争的勇气,然而,对于性格执着甚至偏激的波洛克来说,压抑的生存空间更激发了他的创作欲望,同时,作为普通的一名画家,他也唯有通过创作才可以找到不受限制的情感宣泄方式。图2《自画像》中所包含的恐惧和不安甚至愤怒,都是当时其内心最真实的状态,他也许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向社会表达自己的愤懑和无助。

《自画像》在形式上类似原始土人用沾有血渍的陶土创作的原始画,呈现给观者的是一种紧张的色调和氛围,神秘且带有一丝恐惧感。它代表了画家在这样一个变化不定的时期里恐惧而苦闷的内心感受:一方面不得不面对艰难的生活环境;另一方面又得不到社会大多数观众的欣赏和承认,唯有创作是其宣泄内心恐惧和不安的最好方式。


图3《男人和女人》1942

图3《男人和女人》这幅作品也同样充满了真实的情感表达,不同的是,波洛克已经在绘画中实现了一个形式上的跨越,因为此时画面中的人物形象几乎已经完全被抽离。一眼看去很难辨认出画面上的两个人物形象,整个画面充满了浓烈的色彩和强烈转折的块面,干枯与湿润的笔触交替出现,使画面充满了狂热暧昧甚至血腥的气息。画面中的女人形象选取了女性典型的胸腹部特征,头部以一个黑色的半圆代替,从头颈部以及眼睛的相对位置来分析,则可以将其看作是扬起脸庞而故作可爱的样子。在颜色上,画家采用浓烈的红色和黑色来覆盖,似乎表达画家对女性的某种强烈的认识和感受,似爱似恨,倒是画面上竖放着的两个眼睛图形带有一丝妩媚和性感。画面右边的男人形象给人感受最强的是那个黑色的、布满奇怪符号的长长的矩形条块,可能波洛克本人就是画中这个男人形象的蓝本,画中的男人被周围奇怪的形状所包围和侵蚀,表面看似宁静而又内心汹涌,可以说这是一副貌似平静实则激烈的绘画,即使沉默也是摄人心魄的。

3.2 为表达情感而突破空间羁绊
在波洛克之前,无论是古典主义画派还是现代派的画家,他们创作时大多会考虑画面中心视点和其他关注点之间的关系,对画面的主体对象和次要对象也会施加不同的表现力度。然而波洛克完全漠视这种空间规律的存在,在他的画面中一切矛盾都是合理的存在。图4《蓝》正是这样一副矛盾与合理共存的作品。为了找到最能代表人类内心感受的表现形式,波洛克试图在原始人类创作的绘画作品中寻找一些创作灵感,其中对他有较大影响的是原始艺术中常出现的简单的生物形态,从作品《蓝》中就可以看到这样的影子。冷静沉稳的蓝色背景上布满了形状、神态各异的生物,下部起伏剧烈的色块仿佛是怒吼的海洋又像是暴雨前的天空,似鱼似鸟的生物围绕在画面上,更加剧了奇幻空间带给欣赏者视觉上的奇异感觉,也许对于波洛克来说,他正是其中的一个奇怪生物,身处在不知道是天还是地的环境,只能感受到迷茫和混乱,而这种迷茫和混乱正是那个时代抽象表现主义画家们矛盾心理的真实写照,更是波洛克内心复杂情感的突出表现。


图4《蓝》1943

图5《秋天的节奏-编号30》是波洛克著名的“滴画”代表作之一,整个画面布满了纵横交错、无边无际的线条和颜色,线条和颜色之间也没有主次的区分。尽管画布呈现出的空间是有限的,而画面中的线条和颜色并没有被限制住,它们的动势给人的视觉感受是继续向外延伸和挥洒,延伸到画面之外的空间,使观者的眼睛一旦进入画面便久久不能离开,仿佛进入一个三维之外的空间。正如人们所评价的:波洛克的这种画法已经“被赞誉为1911年毕加索和勃拉克的分析立体主义绘画以后最引人注目的绘画空间方面的新发明。”[2](P.276)


图5《秋天的节奏——编号30》1950

3.3 为表达情感而实现行动绘画
如果说在创作中逐渐突破物像和空间规律的束缚,是杰克逊·波洛克走向艺术巅峰的良好基础,那么,以情感表现为基础而实现的行动绘画,就是将其推向艺术巅峰的最直接动力。与传统绘画相比,行动绘画开始关注画家在绘画过程中由情感所支配的身体行为,而对于波洛克来说,所有的行为因素都是由情感所支配并最终为情感表达所服务的。

现在人们将波洛克看作是美国行动绘画的代表人物,其实他并非开创此类画法先河的第一人,他之所以能够获得如此高的赞誉,在于他勇于打破传统的二维作画方式,为情感的表达找到了更为广阔的表现空间。传统绘画强调的是二维的空间概念,也就是在二维世界里描摹和表现客观事物。而波洛克改变了这一绘画观念,他将自己也融入到画面当中,成为主导画面的灵魂;也可以说他将二维的绘画带入了新的空间,而最终形成的画面形式也不再是静止的画布,是永不停息的汹涌浪涛。总之,绘画这一行为在空间上对于波洛克来说已经失去约束和限制。

图6《第五号,1948》是波洛克行动绘画发展到巅峰时期的一幅作品,画面上的线条和色彩大多以缠绕和喷溅的形式出现,有一种从漩涡中奋力挣脱的感觉。这些极具动感的线条,正是波洛克在行动绘画中产生出来的。在绘画的过程中,他身体所处的位置和角度不同,手臂带动颜料的运动轨迹和力度不同,就形成了来自四面八方形式各异、动感十足的视觉感受。在绘画的过程中,波洛克从来不去考虑画幅的起始点,在他看来,整个环境都是他的绘画空间,因此他的作品让我们感受到延伸到画框之外的绘画生命。

这幅作品于2006年11月3日以1.4亿美元拍卖成功,成为迄今为止全球绘画作品拍卖之最。今天的辉煌也意味着创作时的艰辛,当时杰克逊·波洛克既要面对压抑的社会环境又要承受人们的讥讽与怀疑,专注而近乎执拗的波洛克却好像完全置身事外。也许正是这种环境才使他强烈的情感表现欲望一触即发,他整日待在工作室,穿着溅满颜料的工作服,提着油漆桶围绕着画布,走走停停,一次次地将用钉子、碎玻璃等杂物混合油漆而成的“颜料”甩到画布上去,有时甚至还走到画面的中间,将自己也融入成画的一个部分。难怪有人对此进行评论道:“波洛克的每一张作品都不是轻易画出的……当他作画时他沉湎于吓人的狂热行动中。”[3](PP.39-40)正是在这样几乎沉醉的绘画状态中,波洛克找到了这种超越人的思维极限而又回归人最本原心境的艺术形式。


图6《第五号,1948》

他曾对人说起过创作时的感受:“一旦我进入绘画,我意识不到我在画什么。只有在完成以后,我才明白我做了什么。我不担心产生变化、毁坏形象等等。因为绘画有其自身的生命。我试图让它自然呈现。只有当我和绘画分离时,结果才会很混乱。相反,一切都会变得很协调,轻松地涂抹、刮掉,绘画就这样自然地诞生了。”[1](P.5)由此可见画家对整个绘画过程的专注和沉迷,完全忘记了身外的环境和其他事物,也许正是波洛克这样忘记了自己、时间以及空间,才使他找到了绘画的生命。

可以看出,在波洛克情感和身体的高度契合下,绘画的本来生命就以这样一种独特的视觉形象呈现出来了。这些视觉形象各自一体又相互纠缠,整个画面充满来自所有方向的冲击而纠缠的力量,使人的视觉感受忽然突破到画框之外,又最终将欣赏者都包裹在其中。www.dolcn.com

4 结语
杰克逊·波洛克的一生都在寻找绘画中最真实的情感表达,在他看来一切有助于充分表达自身情感的形式都是合理而恰当的。从对具体对象有选择性的描绘到完全脱离物像、从对画面形式有意识的控制到融自身行动于画面中,他终于探寻到了这一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滴画,只有这抽象、无定形而又自由不羁的滴画形式才能尽可能的展示其丰富的内心情感。尽管这种追求内心情感表现、无定形的绘画风格刚出现的时候,没有得到大多数人的欣赏和赞同,但是他在反对和质疑声中继续坚持着自己的追求,从最初尝试改变对象到最终超越对象,波洛克实现了在传统高压下的具有挑战性的跨越,也正是这种不屈从束缚和压力的反叛精神使他成为当时美国精神的突出代表。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作品《第五号,1948》以1.4亿美元的拍卖价格又一次从数字意义上对波洛克滴画艺术进行了肯定。其作品在带给我们强烈震撼和吸引的同时,也让我们开始认同其作品中强烈情感表现的恒久生命力。当我们开始理解这种情感的时候,再来看波洛克的绘画,也许又会发现更多打动人心的东西。

图片出处
图1 杰克逊·波洛克照片、图2《自画像》、图3《男人和女人》、图4《蓝》、图5《秋天的节奏——编号30》均来源于网络
http://wu369.com/007.htm 
图6《第五号,1948》来源于网络http://msn.ynet.com/image.jsp?oid=17015945

参考文献
[1] [美]埃伦·H·约翰逊编,姚宏翔等译:《当代美国艺术家论艺术》[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5页、第8页。
[2] [美]罗伯特·休斯著,刘萍君等译:《新艺术的震撼》[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276页。
[3]古德诺:《波洛克画的一张画》,《艺术新闻》[Z],1995年第5期,第39-40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美国艺术家杰克逊·波洛克:现代抽象表现主义巨匠
看不懂的艺术作品,拍卖价格高达12亿元,冷军都比不上他
美国抽象表现主义大师保罗·杰克逊·波洛克绘画作品︱艺术名画
抽象表现主义:色彩笔触的迷醉
迈克尔·莱杰 | 论波洛克的绘画(毛秋月译)
这个四岁女孩的画为什么价值百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