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囊虫肺炎是一种非典型的真菌感染,主要累及免疫低下的人群,特别常见于 HIV 患者,治疗不当或不及时可致患者死亡。现结合宾夕法尼亚大学的 James X. Chen 医生在 auntminnie 上的病例对该病进行介绍。
病史
47 岁男性,全身乏力、咳嗽、低烧数周。血氧饱和度 88%。实验室检查白细胞降低。
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发现
胸片:双侧外周肺野内可见片状稍模糊影。未见实性占位或气胸。
CT:横断和冠状位 CT 肺窗示双肺弥漫磨玻璃密度影,伴小叶间隔增厚(「铺路石」征),双肺另可见散在薄壁圆形囊腔。双肺上叶为著。无气胸、蜂窝状改变、晕征等。
鉴别诊断
肺囊虫肺炎、弥漫性肺泡出血、肺泡蛋白沉积症、弥漫性肺泡出血、肺水肿、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炎
诊断
肺囊虫肺炎(PJP)
病例要点
肺囊虫肺炎(过去称为卡氏肺囊虫肺炎,PCP)是一种非典型的真菌感染,主要累及免疫低下的人群,特别是细胞免疫功能失调的患者。真菌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内,并繁殖生长。
该病与 HIV/AIDS 密切相关,是 AIDS 患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常见于 CD4 小于 200 的 AIDS 患者;CD4 大于 200 的患者占所有 PJP 的 10%~15%。此外,PJP 还可见其他免疫低下的疾病或状态。如接受脏器或血液移植的患者、恶性肿瘤接受化疗的患者、接受长期类固醇激素治疗的患者(比如结缔组织病患者)。
病理过程
HIV 患者:亚急性起病,伴发热、咳嗽,延绵数周(对于未接受抗 HIV 治疗的患者,可爆发式起病)。存活率约 86%~92%。
非 HIV 患者:急性起病(约 1 周),症状严重,甚至恶化为呼吸衰竭。存活率约 51%~80%。
由于高活性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的广泛使用,该病发病率显著降低。在未接受预防性药物治疗的移植患者中,发病率约 15%。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咳嗽、低氧血症、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升高。
影像学表现
平片:约 30% 患者平片未见异常;可表现为片状高密度影,可合并气胸。
CT:磨玻璃密度影是最常见的表现,表明有肺泡内纤维蛋白和组织碎片。病情进展可有小叶间隔增厚和磨玻璃密度影(铺路石征)。囊肿可见于 30% 的病例,形态多变。HIV 患者多于非 HIV 患者。以上改变均为双肺上叶为著。有时可合并有气胸。小部分病例可见小的空洞性结节。
确诊基于支气管肺泡灌洗后真菌染色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肺囊虫常规无法培养。
治疗
对于 CD4 计数少于 200 的患者,可使用复方磺胺甲恶唑进行治疗和预防。静脉注射喷他脒用于中重度患者(或患者无法耐受复方磺胺甲恶唑)。感染后 72 小时内使用糖皮质激素可以改善艾滋病患者生存率。
编辑 | 巩涛
责任编辑 | 刘芳
在微信对话框回复「绑定」 获取 5 个丁当 具体回复位置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