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世纪60年代,天文学的黄金10年,4大发现至今还在研究

20世纪60年代,对于天文学家们来说算得上是黄金十年了。在这十年里,天文学迎来了四项大发现,至今还被科学家们研究。

类星体

1960年,美国天文学家艾伦·桑德奇在观测宇宙的时候,发现了一种神秘的天体。这种天体的光学体很小,乍看之下还以为是普通恒星。然而,其光度非常惊人,光谱也和恒星不一样。

后来,人们陆续又发现了其他的类似天体。这些天体的红移值非常大,证明拥有着超高的退行速度,最高甚至可以达到光速的1/3。所谓退行速度,就是宇宙膨胀带来的天体远离地球的现象。退行速度越快,证明离地球越远。由此也可以说明,这些天体距离我们非常遥远。

同时,它们的亮度非常惊人,仅仅一个单体的亮度,就可以超过一个星系!

这种天体,被称为类星体。目前,科学家推测类星体是一种超大质量黑洞。至于它们究竟有什么秘密,目前还不得而知。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的科学家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建立高灵敏度的天线系统,结果经常能够收到各种奇怪的噪音。他们把想到的一切可能的因素,却还是无法消除这个噪音。

后来,他们意识到,这个所谓的“噪音”,可能是来自于宇宙。他们计算发现,这些来自宇宙的波长为7.35厘米的微波噪声相当于3.5K。1965年,他们又订正为3K,这就是宇宙微波背景辐射。1978年,他们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是宇宙最古老的光,记录了宇宙刚刚380000岁时的“青葱岁月”,对于现代宇宙学的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脉冲星

1967年,美国的研究员贝尔在观测宇宙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规律的脉冲信号从宇宙深处传来。

当时,美国正流行一个科幻形象,就是外太空的小绿人。因此,人们对这个信号,都猜测是小绿人联系我们地球人的方式。

不过,科学家还是比较冷静的,他们仔细研究后认为,这是一种全新的天体,有超高速的自转,因此发出了这样有规律的脉冲信号。

经过一年的观测,科学家们最终证实:脉冲星就是高速自转的中子星。它们的自转速度非常快,截至目前发现的最快的一个,甚至自转一圈仅需要0.0014秒!

事实上,中子星的猜测,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被提出来了,却迟迟不能被证实。通过贝尔的发现和科学家们的研究,中子星的存在终于被证明。

星际有机分子

早在19世纪的时候,科学家就已经发现,宇宙空间可能并不是完全真空的。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特朗普勒在对银河系进行观测的时候,证实了这一猜测。不过,人们却始终认为,由于星际物质实在太稀薄,星际物质都是以原子形式存在,无法形成分子。

可是,1963年的时候,科学家们在仙后座发现了羟基(-OH)的存在。1968年,科学家又在银河系中心发现了氨和水,次年有发现了甲醛。至此,人类终于确定,宇宙中其实也有很多的分子,而且是有机分子。

有机分子的发现,让人们对于宇宙、天体的形成有了全新的认识,也大大增加了外星生命存在的可能性。同时,这也是新学科星际化学的基础。

在未来,科学家也会持续对星际有机分子进行观测。这些研究,未来的某一天,也会在不同的方面,更好地支持我们人类的发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世纪60年代天文学四大发现 它们的重要性不亚于四大发明
5个关于宇宙最深奥的问题,科学家至今也给不出完美的解释
[首藏作品](1565)这一年,洞悉宇宙见所未见
来自宇宙的数据洪流
引力波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宇宙最强能量爆发, 还目睹了真正的炼金术
科普|多信使天文学:帮科学家由表及里“看透”宇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