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国不只是诸葛亮和司马懿的对决,还是另一对孔明和司马的较量!

三国的历史,充满着诡谲。莫说当时的人参不透,就连2000年后的今天,依然令人难以捉摸。三国有两对孔明和司马,一对是诸葛孔明和司马懿,一对是胡孔明和司马徽。世人只看到诸葛孔明和司马懿在岐山斗智,殊不知,这其实也是胡孔明和司马徽的一次较量。

乱世出英雄,但其实英雄却不想生于乱世。既生乱世,他们又该作何选择呢?

颍川双子星:孔明与司马

颍川在三国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中国历史第一个朝代夏朝的都城,是名副其实的中华文明发源地。黄帝、夏禹皆出生于颍川。

秦始皇17年,即公元前230年,颍川正式被设为郡。东汉时定都洛阳,位于洛阳东南方向的颍川,地位更加突出,据《后汉书》记载,颍川此时辖管17城:阳翟、襄、襄城、昆阳、定陵、舞阳、郾、临颍、颍阳、颍阴、许、新汲、鄢陵、长社、阳城、父城、轮氏。

从地图上看,差不多相当于现在河南省的禹州市、许昌市、平顶山市、漯河市、郑州市登封市等。

私塾学堂

汉代时期,私学之风遍布中原,而又以颍川最盛,他们喜欢相互结交,相互变乱,相互影响。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才子,不惜背井离乡,来到颍川求学。东汉末年,颍川人才济济,俨然成了人才交流中心。

颍川的才子里面,有两个人特别有名气:一个名胡昭,字孔明;一个名司马徽,字德操。

胡昭,颍川名士,生于公元161年,比同郡的荀彧年长2岁,比郭嘉年长9岁。

司马徽,生年不详,是颍川著名的高士。庞统曾慕名前去颍川求学,被司马徽评为南州名士之首。

尽管史书中并无记载2人相识,但以颍川的学风来看,胡昭和司马徽2人不仅认识,而且还可能是故交,甚至可能经常在一起谈论天下大势。

黄巾起义波及的范围很广,作为洛阳的东南门户,颍川自然也是无法幸免。

胡孔明和司马徽的较量

从黄巾起义那一刻起,颍川的才子们,或为了生活,或为了大义,或为了天下苍生,在这乱世中,他们开始探索自己的道路。胡昭和司马徽也准备离开颍川,去寻找属于自己的路。

临行前的一夜,胡昭和司马徽最后一次彻夜长谈。他们约定,要用自己平生所学,终结乱世,还世间一个太平。但对于主公的选择上,他们的看法却产生了分歧。

胡昭认为:冀州的袁绍,四世三公,名将谋士如云,终将一统天下。

司马徽却认为:单骑定荆州的刘表,魄力过人,民富兵强,只要他肯,也不是没机会。

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袁绍、刘表,咸有威容、器观,知名当世。

不是他们没有眼光,而是当时袁绍和刘表就是最厉害的两个人,那时候曹操和刘备,还没显露出锋芒。

两位年轻人各奔南北。

胡昭选择去了北方的冀州,即袁绍处;而司马徽选择去了南方的荆州,即刘表处。

胡昭去到冀州后,声名鹊起,很快袁绍向他抛出了橄榄枝,但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发现袁绍优柔寡断,并非明主,于是选择了拒绝,随后归隐颍川,作了教书先生。

司马徽去到荆州后,结识了很多荆州名士,很快声名远播。刘表为了得到他不惜亲自去拜访,司马徽从荆州名士口中得知刘表心胸狭隘,于是他选择了沉默,闭口不谈天下时势,最后也未能出仕,而是选择了隐居、教书。

他们的判断是非常敏锐的,袁绍在官渡之战败在曹操,而刘表则是数次错失良机,最终将荆州拱手相让。

两个徒弟的巅峰对决

  • 司马徽徒弟:诸葛孔明

司马徽在荆州期间,和荆州名士交往十分密切,特别是庞德公,2人几乎是以兄弟相称。司马徽常去庞德公家做客,一来二去他结识了一个年轻的后辈诸葛亮,随后他得知了诸葛亮的悲惨遭遇:3岁丧母,8岁丧父,跟着叔父来到荆州,不料叔父又病死了,无奈只能在隆中种地为生。

在接触的过程中,司马徽发现诸葛亮天资聪慧,是可造之才,于是就有意无意的点拨诸葛亮。司马徽比诸葛亮年长很多,2人保持着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

司马徽剧照

诸葛亮20岁那年,行冠礼,本该是父亲赐字,可诸葛亮长辈早已过世,司马徽作为老师,就亲自为诸葛亮赐字。司马徽突然想到了胡昭,不知道哪位老朋友,现在可还安好,听说他和自己一样做了教书先生,不知道他是否忘了昔日的约定,尽管自己老了,但约定还在,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就让徒弟代替师傅平定这个乱世吧!

于是他果断地给诸葛亮取字:孔明。如果有一天,胡孔明听到这个名字名扬天下的时候,应该会想起这个约定吧!

  • 胡孔明徒弟:司马懿

司马懿剧照

胡昭回到家乡隐居之后,办起了私学,名气也越来越大,他贤明远播,一些道上的人打劫时,都要给他几分薄面,不敢动他。许多青年也慕名前来求学,在这群青年才俊的人中,有一个聪明的年轻人,唤起了胡昭对老朋友司马徽的记忆,这个人,名叫司马懿。

胡昭恍惚间想起了从前,想起那个星空璀璨的夜晚,想起他和司马徽曾经的约定,不知道远在荆州的司马徽是否还记得呢?至少他还记得。于是,胡昭对这位叫司马懿的青年格外照顾,甚至是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

《高士传》记载:初,晋宣帝为布衣时,与昭有旧。

司马懿出身名门,自然有其独有的傲气,我行我素,也不爱搭理人,但对胡昭却十分尊敬。有一次,他得罪了附近一个名叫周生的混混,周生准备刺杀司马懿,胡昭听说后,不惜步行数十里去阻止周生,周生不肯,胡昭居然放下身段哭着求他,周生被这位大贤所感动,放弃了刺杀司马懿。

《高士传》记载:“昭闻而步陟险,止(周)生,生不肯,昭泣与结诚,生感其义,乃止”

胡昭

司马懿非常感谢恩师的救命之恩,后来给儿子取名为师和昭,合起来即是“师昭”,告诫自己不要忘记自己曾经的恩师胡昭。

后来司马懿被曹操征召,以身体不好为由屡次不应征。

公元207年,诸葛亮出山相助刘备,公元208年,屡次不应征的司马懿,也正式踏上了仕途。

这两对孔明和司马的对决,才真正开始。

司马懿和诸葛亮剧照

总结

三国中最精彩的,就是孔明和司马的对决。不过可惜的是,上天似乎有意帮助胡孔明和司马懿这一对师徒,而不太眷顾司马徽和诸葛孔明这一对师徒。

司马徽和诸葛亮都早死,而胡昭和司马懿则都比较长寿,司马懿活了72岁,胡昭活了89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诸葛亮老师姓司马,司马懿老师叫孔明,孔明老师名字大有玄机!
三国时期还有一个孔明:司马懿恩师,才智不输诸葛亮
曹操也曾经三请诸葛亮?别再被骗了,其实三国时有两个孔明
三国时有两个孔明:其中一个间接害了另一个孔明!
三国时有两个孔明,其中一个竟然坑死了另一个孔明
“孔明”并非就是诸葛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