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周年纪念】傅璇琮:一位慈父般的良师

 

一月份,北京入冬以来最寒冷的一天,恩师傅璇琮先生远离我而去。傅先生辞世,学界震惊,新闻媒体以及诸位学人纷纷通过各种方式寄托哀思。《光明日报》刊文《缺少他的当代学术史是不完整的》,标题摘自清华大学刘石教授对傅先生的评价。陈尚君先生撰文慨叹学界少了一位开启风气的学者,认为傅先生是最近三十年唐代文史研究领域最有成就的学者,也是中国古籍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同时又对学术风气的转变起了导夫先路的作用。李白研究会前会长薛天伟先生发给我一首诗,说:“融通文史一炉中,当代宗师岂自封。不信舟沉人已去,千帆竟过破寒冬。”诗中盛赞傅先生“融通文史”,为“当代宗师”……

对我而言,傅先生不仅是精心指导我学业的恩师,又是无微不至关心我生活的慈父。20158月,我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公派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学。出国进修虽是很多人羡慕的好事,然而,我实在放心不下恩师的健康。为防万一,我请几个好友定期探望傅先生,以便及时了解恩师近况。一月二十二日,我得到先生病重的消息,几乎彻夜未眠。一月二十三日上午,几近纽约子夜时分,我在灯下等候恩师消息。突然,朋友打来电话说傅先生病危,我顿觉眼前一片昏黑,眼泪夺眶而出。我知道,情况已经到了超乎想象的危机地步了。然而,我远在海外,一筹莫展。情急之余,我将傅先生近况告知刘石先生以及同门师弟师妹。虽然如此,我的心里,仍抱有一丝期望:像傅先生这样慈父般的大师,他不会离我而去的!

然而,天妒英才!本应长寿百岁的慈师离我而去!自一月二十二日始,一连十余日,我在纽约租住的寓所里,没有出过门,也不想见任何人。彼时,纽约积雪近一米厚,房东知我痛失恩师悲伤,不仅上下楼的脚步声比往常轻了许多,而且,扫雪等公共事务均没有让我参加。虽然,我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但是,我依然觉得傅先生就在我身边。追随恩师十年,往事历历在目。泪眼模糊中,我清晰地看到他的音容笑貌……

十年前的秋日,我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师从傅先生读博士,幸运地成为傅先生指导的第一位博士生。然而,我敬仰傅先生、听闻他的威名,则始于十几年前。1987年夏,我在西安买到《唐代科举与文学》,虽然不完全理解书中内容,但我的感受是,傅先生学识竟是如此渊博!那时,我做梦也想不到,有一天我能成为傅先生的弟子。到西北大学读研时,硕士导师李浩先生指导我们阅读傅先生和李珍华先生合撰《〈河岳英灵集〉研究》,看到傅先生深厚的文献功底、渊博的学术史知识、宽广的文学史眼光、宏富的材料搜集、睿智的材料辨析、严谨的行文逻辑以及准确的语言表达等,倾佩之情益深——阅读中,我真切的感受到了名师大家的学术风范。

师从傅先生的日子,我渐渐走近傅先生,日益体会到一位学术大师的学术品格是何等崇高。有一次,我对傅先生说,唐初慧净编的那部集子叫《续诗苑英华》,不叫《续古今诗苑英华》,慧净不是卒于贞观十九年,享年不止六十七岁。他耐心听完后,颇为认真地说:“是吗?那我要思考思考。”慧净及其所编的诗歌总集,傅先生在《〈河岳英灵集〉研究》中做过深入研究。两天后,他打来电话说:“卢燕新同志,你的发现很有价值。据萧统《昭明太子集》卷四收《答湘东王求文集及〈诗苑英华〉书》、唐释道世《法苑珠林》等典籍,称慧净所编的叫《续诗苑英华》,应当更确切。另外,我那个时候对慧净卒年的研究,是有问题的。你能不能写一篇文章,对这部诗总集做一整体研究?”于是,在傅先生指导下,我查阅资料,撰写了《〈续诗苑英华〉考论》。后经恩师同意,我们师徒二人将该文合作发表在《文学遗产》上。

恩师极为严谨。他曾对我说,他是一个认真的人。事实上确实如此。有一次,一单位想托我请他作科举制度方面的学术报告。接到邀请后,我怯怯地给傅先生打了电话。他说,一个月以后可以。可是,邀请方希望报告的时间最好定在一周之内。他听了时间安排说,一周之内,他没时间备课。我一听,心里乐了,暗思,您是学术大家,又是科举制度研究的知名专家,还需要备课?于是,不假思索地说了一句:“傅先生,您不用备课的。”谁想,他生气地回了一句:“这怎么行?”就把电话挂了。若是平时,他每隔两三天就给我打一次电话,因这件事,一连好几天,我都没有接到他的电话。终于,我忍不住硬着头皮给他打电话:“傅先生,我错了。”只听他呵呵笑了:“以后不敢这样了啊。”我又听到了他开心的笑声!

傅先生勤奋著述、思常人所未思。钱钟书先生曾将力作《管锥篇》赠给他,在扉页上题“璇琮先生精思劬学,能发千古之覆”,简短的两句话,概括了傅先生的超凡学术造诣与贡献。回忆他的一生,傅先生成功之路并不平坦。他少时家境并不阔绰。1951年,他进入清华大学,次年转入北京大学。他受知于浦江清、王瑶、游国恩、林庚等古代文学名家。大学毕业后,他留校任教,为浦江清先生助手。然而,他遇到了一个特殊时代。即便如此,傅先生以其良好的学术基础、坚忍不拔的毅力,加上严谨、博学、精思的学术风格,研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我编《傅璇琮先生学术研究文集》时,收到大量稿件。黄霖先生称他“明道之要,学术之宗”,陶文鹏与张剑先生称他是“在中国当代的文学史学领域,如果我们要找一位既有精深的文史功力,又有开阔的学术视野和文化意识,并且怀着深挚的人文情怀,时时组织、领导和影响着文学史学研究,自觉地推进学科建设的人,恐怕傅璇琮先生是众望所归的人选之一”,葛兆光先生称傅先生的研究“勾勒出一个时代的风貌”……这样的赞誉,长期以来,见之于媒体报刊杂志者甚多。不难看出,傅先生卓著的学术成就留给人们的印象。

傅先生的研究成果到底有多少?去年春夏之交,我和同门师弟张骁飞、鞠岩、杨朗在医院陪护他时,他好几次说到,海内外有37家出版社出版过他170多种书。这个数字,仅仅是专著,尚不包括论文在内。然而,即便是专著数目,也是极难统计的。因为,傅先生的主编新书不断出版,他的专著等又不断再版。有的丛书,一套好上百乃至几百本,要全部记住书名以及出版社名称,实属不易。为学术事业,他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袁行霈先生在《光明日报》上发文说:“傅先生是一位以学术为生命、以治学为乐趣的人,他的勤奋,他的认真,他的洞察力,他的细心,都堪称我们这一代学者的模范。”罗时进先生在《中华读书报》撰文,赞誉傅先生为“一座永远的学术丰碑”。傅先生独撰专著,严谨认真自不必说。他主编或参编的书,只要他参与,他都要仔细审定稿件。傅先生曾说:“我是一个认真的人。”去年12月前,中国商业出版社陆续出版了《中国民俗传统文化丛书》,共八个系列,一百种。虽然此前负责该书的王俊做了详细周密的工作,但傅先生对我说:“我担任主编,我就要负责任。”审阅这套书时候,他的身体状况已经很不乐观。我多次提醒他注意休息,他说:“没关系,我的时间不多了。能做一点,我高兴。”

傅先生把生命交给了他喜欢的事业。因身体不适,2015年,他两度住院。每次住院,病情稍好一点,他就不断地告诉我:“去找医生,我要出院。”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我的时日不多了,不想浪费在医院里。”去看望他的每位同志,都会劝他安心住院。可是,他总是放心不下学术。住院期间,他让我打电话给复旦大学黄霖先生、西北大学李浩先生、东北大学出版社刘继才先生等,了解他们近况,关心书稿编纂工作。他甚至背着大夫让我到家里给他取来需要查阅的书籍资料。有一次,一位护士看见他在病床上工作,忍不住惊喊:“爷爷,您都这样了,还工作?”他笑了笑,无奈地收回正在审阅的稿件。可是,护士走了,他又开始他的工作。

傅先生是蜡烛,燃烧了自己,换得一部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辉煌成果。他把自己交给了学术,换得著述等身的惊人成就。从早年的《杨万里范成大研究资料汇编》到《唐代诗人丛考》、《李德裕年谱》、《唐代科举与文学》、《唐翰林学士传论》,从《俄罗斯文学史教学大纲·苏维埃文学》到《唐才子传校笺》、《唐人选唐诗新编》、《唐诗研究集成丛书》、《中国文学大辞典》、《中国古代小说珍秘本文库》、《全宋诗》、《唐五代文学编年史》、《中国藏书通史》、《续修四库全书》、《唐代文学研究论著集成》、《五代史书汇编》、《二十世纪中国人文学科学术研究史丛书·文学专辑》、《宋登科记考》、《中国古代诗文名著提要》、《宁波通史》、《中国古籍总目》、《宋才子传笺证》、《中国民俗传统文化丛书》,等等,著述之丰,世人震撼!这样的成就,纵观古今,可比肩者,有几?

傅先生仙逝这几天,各界发来的唁电,字数超过一万字。《光明日报》、《中华读书报》等媒体做了大量的报道。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唁电以及悼唁回忆文章中,常见的字眼是“悲”、“痛”、“哭”、“泣”。我的师弟告诉我,他们守灵期间,来祭奠的专家学者常常长跪不起,放声大哭。澎湃新闻网刊登了海外华人学者王瑞来文章《哭傅师:谦谦君子,巍巍学人》,形容自己听到傅先生辞世的噩耗时“泪如泉涌、欲抑不能”,并说:“对古人说的‘如丧考妣’,我已超出了对字面文义的理解,成为真真切切的个人体验。”我没有见过瑞来先生,但我很感谢他。因为,他说出了我的感受。有人惊诧,你导师去世了,你为何数日啼哭不止?我想说:“你不理解,那是因为你没有遇到傅璇琮先生!”

傅先生关心后学,奖掖学术新人,这是有口皆碑的。先生辞世的第二天,蒋寅先生撰文《傅璇琮印象:其学百代者,品量亦百代》说:“傅先生的学术造诣和学术境界,除了取决于他的学术才华与勤奋之外,与他过人的品量也是分不开的。我追随傅先生多年,对他的长者之风感受至深,也从他身上学到了许多东西,包括如何对待学术,如何对待批评,如何对待前辈、同侪与后学,如何应对学术环境的变化。”蒋先生回忆说,毕业后,他从前辈学者那里受到教益最多的就是傅先生。

赵昌平先生在《寒夜忆璇琮师》中也表达了近乎同样的感受。他说:“从1986年初始先生起,直至现今,对先生我一直执弟子礼,去信时,总以‘学生’、‘生’自署——我虽然从未师从过先生,然而早从踏上唐诗学研究之途的第一天起,我己自承为先生的私淑弟子。”

龚延明先生也曾回忆他的治学经历说,直到七十年代末,他也没有明确的学术方向,仍彷徨在科学殿堂之门外。正是得到傅先生指引,他确立了学术方向,撰写《宋史职官志补正》一书。后又得到傅先生的帮助,撰写《宋代官制辞典》,将他推向宋代官制研究的最前沿。1991年后,再次得到傅先生指导,撰写《宋登科记考》,开拓学术新境界、填补了该领域的学术空白。

我编撰《傅璇琮先生学术研究文集》时,赵逵夫、卢盛江、吴在庆、木斋、毕宝魁、程国赋等先生,在回忆学术之路时,无不谈到傅先生的帮助与影响。以学术地位而论,诸多学者,今已成为名家、大家,有的甚至是一派宗师。以年龄而言,有青年才俊,有中年学者,有的甚至到了耄耋之年。然而,他们皆尊称傅先生为师、执弟子礼。傅先生有这样的学术地位,绝不是“自封”能获取的。

帮助朋友或者是赏识同仁,对很多人来说,这并不稀罕。然而,帮助和自己观点相悖甚至是批评指责自己的人,恐怕一般人难以为之。2004年秋,陶敏先生到西北大学做学术报告,期间讲到傅先生——这是我第一次听知名学者在公众场合中评价同行。他说:傅先生的胸襟,常人难以想象。你认识他,他帮你修改文章、推荐发表;你不认识他,只要你的文章有价值,他肯定帮你;甚至是,你和他商榷的文章,他也帮你推荐。我清晰地记得,陶先生所讲傅先生的诸多事迹,听讲座的同学们无不感到意外。

恩师在病中时,我撰写了一篇补考唐代翰林学士的的文章。这一领域,傅先生曾有著名的专著《唐翰林学士传论》、《唐翰林学士传论·晚唐卷》,对唐代翰林学士做了全面的辑补考证。我每次到医院看望他时,他总是要问起我的工作近况。当他听说我撰写了有关翰林学士的文章时,顿时非常高兴,执意要我拿来给他看看。读了我的文章,他说:“你能从新材料中发现两位翰林学士,实在不容易。我因为材料缺失,没能发现。你应当在文章前面说清楚,傅璇琮先生的研究,并未发现这两位翰林学士,现予以辑补。”虽然这是傅先生一惯的作风,可这一次,看着他憔悴的面孔,看着说话困难的神情,看着他连稿件都几乎拿不稳的手,我眼泪夺眶而出,说:“傅先生,这……这……”恩师看懂我的心思,说:“没什么,这没什么啦,学术研究就是这样,一代人接着一代人,不断地前进。你指出我的缺失,实际上是帮了我啦。”至今,想起这件事,我不禁热泪盈眶。我钦佩我的恩师:他的学术胸襟竟是如此的宽阔!

傅先生关心后学,其宗师“品量”,还体现在他对古代文学研究的设计层面。他说:“我最大的心愿是为学术界办一些事实,我最大的快慰是得到学界友人的信知。”他像一位设计师,不仅根据不同学者的文化背景、学术兴趣,设计他们的近期与长远研究目标,更重要的是,他心中有着古代文学的大棋局。杨庆存先生曾评价傅先生的学术思想有“使命意识、国家意识、创新意识”。我读硕士时,西北大学阎琦老师对我们讲,他没有见过,还有谁像傅先生一样,除了个人的研究,心中总是勾画着整个古代文史研究的蓝图。恩师主编了《中国古典文学史料研究丛书》、《唐才子传校笺》、《全宋诗》、《唐五代文学编年史》、《中国藏书通史》、《续修四库全书》、《中国古籍总目》、《宋登科记考》、《中国古代诗文名著提要》等大型书籍,通过这些,我们不难看出,也只有傅先生这样的人,才能策划这些足以能影响中国古代文学现在与未来的研究成果。

因为工作等各方面原因,直到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聘傅先生为博士生导师,他才正式开始指导博士生。此后,他又被清华大学聘为全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在这两所高校,他先后指导了我与张骁飞、鞠岩、刘珺珺、徐珊珊、杨朗六位博士生。对待学生,他如慈父。

记得我刚到中国人民大学,傅先生担心我节日思乡,便带着师母到人民大学陪我过中秋节。事后,我才知道,师母晕车,已近很多年没有乘车远行过。开学后不久,恩师担心我刚到学校,手边研究唐人的诗文总集资料不够,便多方面帮我搜寻。一个和风煦煦的早上,我到公交车站接他,只见他两手提着两个大包,步履艰难地、笑呵呵的向我走来。除了带给我他的专著《〈河岳英灵集〉研究》以及他主编的《唐人选唐诗新编》等资料,他还带给我一只大烤鸭!

师从傅先生期间,每年开学,他要在人民大学西门外陕西餐馆给我接风。放假,要在这家陕西餐馆为我送行。三年,从未间断过!我到外地出差,他忘不了给我准备路上吃喝用品。他到外地出差,不仅给我带回必须的资料,还要带给我他认为好吃的东西。有一次,他到宁波开会,回来给我带了一盒甜糕。我是北方人,对甜食不是很喜欢。但,先生给我了,我立即高兴的收下。然而,晚上,他打电话问我:“小卢同志,那盒甜糕你吃了没?”我说:“傅先生,谢谢您,我马上吃。”放下电话,我立即拿出来,和室友一起吃了几块。过了一会儿,他又打来电话:“小卢同志,好吃不?”我说:“好吃!好吃!”我听到,电话那头,他笑了,笑得是那样开心。

师从傅先生,凡我所需,他都是尽力帮助。有一次,我无意中说,谢思炜教授曾指导一个博士生,研究过《才调集》,我想看看。一个礼拜后,他到人民大学找我,只见他笑呵呵的用颤抖的手从包里拿出一本厚厚的博士论文说:“我和谢教授联系,请他帮我找的。”师从傅先生的三年里,如果没有到外地出差,他每礼拜至少会约谈我一次。每次,他都是提着好多东西,要么是书,要么是美食,要么兼而有之!一次次,看着他艰难的步履,看着他提着大大的包,我感觉到慈师关爱的无比温暖。我写好的文章,只要他满意,他就会帮我推荐,我连信封邮票也不用我买。有一次,我觉得很愧疚,便偷偷的在给他的信中夹了100元钱,我说,这是他帮我寄文章的邮资。谁知道,他看完信很生气,居然两个多礼拜没有给我打电话! 

傅先生关爱学生,感人事例枚不胜举。2007年秋,我和张骁飞师弟到江苏听南怀瑾先生讲课,傅先生知道后,打电话让我两到他家一趟。我俩去后,才惊异地发现,傅先生给我两准备了路上吃的、喝的,满满两袋子,他就站在袋子旁边,乐呵呵的笑:他笑得似一朵花!有一次,他从外地带回来两个大金柚,用纸包好,并在纸盒上写了“哥俩分”三个字,让张骁飞带回学校,并叮咛师弟,要将其中一个分给我。

恩师爱护每一个学生,胜过关心他的亲生女儿。师妹刘珺珺回忆说,虽然老师很忙,但每周总有一两天到清华古文献中心听她汇报学业,有时她睡忘了,总会被老师的电话叫醒。20133月,北京下起大雪,她以为大雪会阻止傅先生前往学校,可是推开办公室的门,她惊诧的看到,傅先生就坐在桌子边,笑吟吟等着她。师弟杨朗回忆,傅先生曾希望他读《柳文指要》,说:“这部书,我认为问题很大,我哪天带些材料过来,你可以参考参考。”没过多久,老师就真的拿来一袋文稿。当他拿到资料时,他大吃一惊,没想到,傅先生对学生的情感,竟这么真挚。

傅先生对我们,犹如慈父,也是严师,他从不忽视学生们的学术缺失。指导我们,他经常采取方式是蜡烛自燃式,以此来指导我们进步。至今,我清楚的记得,我交给他我第一篇习作《翰林学士集题名职官考论》前后的情景。20061028日,我将我的习作论文交给他。过了三天,他就电话约我谈谈。见面后,他先给我一包他从南京带回来的小吃,然后,谈到他在南京开会情况,然后,又谈到他最近正在进行的工作。我很吃惊,他没有谈我的论文。临别前,他交给我一个纸包,说:“这是你的文章,我提了一些意见,你参考一下。”我很高兴,以为自己写的文章不错。回到宿舍一看,我惊诧了,我的稿件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傅先生的批校意见。习作中的观点等,凡有待思考者,傅先生逐一注明指导意见。令我感动且颇受教益的是,傅先生将我论文所涉及的文献,包括是否原典文献以及作者、版本、引述内容、文献表述等,一一核对,帮我校订错讹。就连我论述的文字、标点,傅先生也是精校细审,详细注明文中所出现的舛误。批阅一篇学生的习作,傅先生下了多大功夫,他人是难以想象的。他就是这样,耐心帮我们查阅资料、仔细批点校改,让我们从中悟出道理,悟出他的学术思想、学术方法。

张骁飞回忆说,2007年底,傅先生知道他硕士学的是中国古典文献学,便推荐他协助中华书局孙通海先生做《困学纪闻》的汇校集释工作,他也因此而撰写了《〈困学纪闻〉元刻本考索》,该文发表在《文史》2008年第3期。此后,又在傅先生指导下进行王应麟文集的校点,每成一卷,把它交给先生,先生第二天就反馈意见,他再行修改。那时,先生已经76周岁高龄!在傅先生的帮助下,该书于2010年5月由中华书局以《四明文献集(外二种)》之名出版。师妹徐珊珊回忆说:“傅先生为我是真的操碎了心。除了帮我一起想选题和角度,还反复帮我修改。第一篇小论文,写了整整两年,不晓得经历了多少次大大小小的修改才完成。不仅傅先生帮我修改,师母徐敏霞先生也帮我修改。”这样的事,在我们的记忆中,太多,太多。傅先生对待学生论文问题,他不是采用批评的方式,而是通过他自己辛勤的付出,牵着我们的手走进学术殿堂。

傅先生的指导,给了我们方向和方法。恩师的帮助,给了我们学术激情和动力。我们六位学生,读博期间,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学遗产》、《文史》、《中华文史论丛》、《北京大学学报》、《文史哲》等期刊上发表了约三十篇论文。其中,我的博士论文《唐人编选诗文总集研究》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张骁飞整理的《四明文献集(外二种)》获全国古籍整理二等奖,鞠岩的博士论文《唐代中书舍人与文学研究》获北京市优秀博士论文。不到十年时间,傅先生在教学上取得这样的成就,誉为慈父良师,应当是恰如其分的。 

本文及插图均由作者授权发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八百孤寒齐下泪——怀念傅璇琮先生
缓之专栏·老师们 | 斯人已逝,德音未远——傅璇琮先生印象
傅璇琮文集
怀念傅璇琮先生
傅璇琮:出版社是能出人才的,编辑是能成为专家学者的
悼傅璇琮先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