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代郁南的根雕作品《古木猫》

清代后期是郁南县文化艺术空前繁荣的时期,诗歌、音乐、绘画、雕刻,都涌现出一些本土人才。何其彬就是其中最出类拔萃的一位。

这里,我向大家介绍何其彬一座完成于咸丰末年(1860年)的根雕作品《古木猫》。

庚戌年(1850年),一位砍柴佬进入山中,在林子下面休息。突然,他看见有一棵树露出来的根生得像一只猫。于是挖回家。何其彬看见了这个创作素材,觉得可以创作出一件栩栩如生的艺术作品,于是把这树根要了过来。

现代根雕作品(来自网络)

何其彬把这一创作素材加工成作品后,取名为《古木猫》,摆放在自己的书桌上。好友曾省三来访,看见这根雕作品,觉得非常奇异。二人于是赋诗吟咏,但规定诗歌的第一个韵字是“猫”。何其彬于是写下了下面这首咏古木猫》(限“猫”字)诗:

是岁庚戌,□樵客登山,憩于林麓,有木一本,其根类猫焉。因斧而归。弄之案上。曾省三过而异之,命韵而赋。

瞻彼无知木,胡为产类猫?

形夸天地巧,像夺梓人雕。

干古如狼踞,根盘似虎跳。

豢成于草际,修到脱尘嚣。

露挹占畴昔,花眠想昨宵。

居然鱼欲嚼,俨若蝶能撩。

岂意惊群鼠,何心集众鸮?

此生欣有托,幸未与桐焦。

这首诗的大意是:

看那没有灵性的树木,为什么长得像猫一样?惟妙惟肖的外形让人赞美自然的巧妙。猫一样的形象比木工做的还生动。树干部分像饿狼那样蹲着,树根部分像老虎那样跳起来。它是在草丛中豢养、成长的,已经修炼到脱去了尘世的烦嚣。从前总是吸取雨露,现在还好像在回忆从前在花丛中睡眠的情况。那根雕猫生动到竟然要吃鱼似的,也好像在戏弄蝴蝶。我怎么会想到这根雕能惊吓众多的老鼠呢?根雕虽然无心,但招来了很多猫头鹰。这树根很高兴这一生能把自己的形体寄托在猫上,没有被人当作一般的桐木,做柴烧掉。

现代根雕作品(来自网络

171年前这座《古木猫》根雕作品创作过程,何其彬把它浓缩为1个字:“”!看似非常简单,其实并不简单。大自然造就了千姿百态的根,的确为根雕艺人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材料。但一块自然根不经加工就是一件根艺作品的情况几乎是没有的。因此,虽然砍柴佬把这棵树长得像猫的树根挖回来了,但如何加工,是何其彬必须充分考虑的。根雕贵在自然,巧藉天然要贯穿于创作的始终。在《古木猫》创作中,何其彬充分尊重根的自然形态,发掘它的自然美,在尽量不人为破坏它的自然形态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找到了最能体现这件根材自然美的立意。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但何其彬在诗中,只用了一个“弄”字,就轻轻带过了。

其实何其彬在诗中要表现的,不是他创作上的艰苦,而是表现他创作出来的作品的效果。

何其彬创作的这座《古木猫》根雕作品,艺术性是非常高的。它如狼踞,似虎跳,脱俗,沉思,想吃鱼,似戏蝶,惊群鼠,集众鸮,总之一句话,就是栩栩如生!

何其彬,字中山,西宁城内(今郁南县建城街)人,少习八股文,但连个秀才也考不上。民国二十六年《旧西宁县志·卷二十二·人物一》何其彬传载:

间或雕刻竹木玩品,描写石山、人物、鸟兽之类,工致绝伦。

何其彬《中山老人诗稿》

这是说何其彬有时会雕刻竹木等文玩,描画石山、人物、鸟兽之类,工巧精致,无与伦比。这充分说明无论是雕刻、绘画,何其彬都是很有艺术造诣的。

需要指出的是,何其彬这座《古木猫》根雕作品已不存于世,但他描写这座根雕作品的诗《咏古木猫》(限“猫”字)保存在他的《中山老人诗稿》中,为我们探究清代郁南根雕艺术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用希望嫁接的根雕,你见过嘛?
自然天成数根艺 ——精品根艺作品赏析
不会雕刻可以做根雕吗?
根艺人生
【根】不同的人类世界
时间能让树根腐朽,根雕确让艺术永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