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果全球停电2年,你和家人会怎样度过?

我希望每个人都变得很有钱、很出名,

得到他们曾梦想过的一切,

因为那时人们才会发现,

这些都不是人生的答案。

—— 金·凯瑞

如果有钱,出名都不是人生的答案,

那么答案是什么呢?

不如这样来想,

有什么是你不能失去的。

外卖和快递?

与大自然连接沟通?

书架上满满当当的书?

拿下项目获得的成就感?

与父母爱人孩子的亲密关系?

疫情、洪水...

今年以来,我们经历的突发事件比

过去20年都影响深远。

如果世界停电2年,

我也丝毫不会惊讶。

只是好奇,

有什么是我绝对不能失去的?

━━━━━━━━━━━

1

如果全球停电2年,

你和家人会怎么办?

近来四川大暴雨,

小地球经历了一次

超过24小时的停电。

依赖电力和互联网的我们,

生活工作不方便到了极致,

甚至想到启动车来充电。

这不禁让我想起前段时间看的一部

脑洞大开的电影——《生存家族》。

电影讲述了一觉醒来,

铃木一家4人发现全世界不仅停电,

而且所有和电有关的设备,

都无法运转的故事

由于城市的水源和食物运转

都需要电力支撑,

生活最为便捷的城市,

顿时变成了最不适合生存的地方。

一家人不得已只能骑行

前往一千公里以外,

外公家所在的鹿儿岛。

外公过着捕鱼和种植的生活,

就算没有电也照样可以怡然自得。

旅途初期的铃木一家,

总是互相抱怨,如同散沙,

积累已久的家庭矛盾无可避免地激化。

儿子带着无用的电子设备增加负担;

女儿心存幻想不忘打扮;

父亲固执要面子,只说不做;

在经历被偷,喝生水拉肚子,

下暴雨丢失仅剩的大米等,

一系列崩溃的野人生活后,

铃木一家遇到居!然!很享受

这种生活的另一家人。

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一边是铃木一家

正狼狈不堪地吃着猫罐头,

另一边是这家人有吃有喝打着扑克。

并称“难得有这种机会,

要好好享受一番”。

看着这家人轻松应对全球大停电,

不禁要感概:人与自然的相处

也可以这样融洽自如。

两家人分别后,

铃木一家人接着经历了

帮农场主抓猪换食宿;

暴雨渡河,父亲冲到下游;

野狗抢食,母亲扭伤脚踝;

最终被经过的火车解救并团聚,

如唐僧取经般历经磨难,

终于到达了鹿儿岛。

就这样,一家人在鹿儿岛生活了下来。

儿子、父亲与外公一起出海打渔,

女儿学会了织布,母亲学会种蔬菜,

全家人过起了原始却又满足的生活。

转眼间,2年多过去了,

就在他们习惯了没有电的生活后,

一个清晨随着闹钟响起,

街边的路灯一盏盏亮起,

全世界的居然又电力恢复正常了。

他们回到繁华又便捷的城市,

一切好像与停电前没两样。

难道这场突如其来的逃亡

只是一段小小的插曲?

然而父亲开始骑自行车上班,

儿子学起了大提琴,

女儿不再整天沉迷于手机的世界,

一家四口重拾了久违的亲情。

一场突如其来的逃亡,

以及渔村桃源般的生活

让这个家庭的每个人,

重新理解了“我与世界”的含义。

━━━━━━━━━━━

2

父母总想给孩子最好的,

但“最好”如何定义?

前段时间和高中朋友吃饭,

她本身有稳定工作,

但业余时间还在做微商,

出于母亲的本能,

她想多挣钱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

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我帮她算了一下:

孩子18岁成年去上大学,

那么他78%的人生路将是自己独自走过。

父母能做的仅仅是

尽早带他走进那些宏大无垠,

而又微妙绝伦的世界。

内心广阔,人生才丰盈。

电影里停电之前的家庭缩影

又何尝不是我们需要面对的处境?

被电子设备和虚拟包围的世界取代真实,

变成了时代经验

人们冷漠自私、内心狭隘,

遇到问题互相推诿,逃避。

与现代日本人不恋爱,不结婚

缩回自己的核中的情形一样一样。

那世界本来的纯真和辽阔

怎样才能触摸到?

它不在动画片和游戏里,

也不是靠强硬的价值观灌输,

或者无尽的补课竞赛能学来。

世界在生活经验之外,

与大自然接触之间。

我们在社交或生活中,

很自然地发现一个不适之物,

就会表达:“这不自然。” 为什么呢?

因为自然即美学,美学即伦理。

帕斯卡说:“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

孩子通过与自然打交道,

自我构建的健康价值观,

不比天天念叨而未经实践过的强?

不要把自己的焦虑传递给孩子,

或者未能实现的梦想强加于他,

把他当作工具人。

我建议不管有没有孩子,

一家人都可以抽时间

一起看这部电影,

我相信一定有所启发。

━━━━━━━━━━━

3

自然旅行是什么?

爱因斯坦说:

“深入自然,

那么你能更好地理解任何事”。

自然旅行作为一种既古老

又新潮的旅行方式,

引领着达尔文去了加拉帕戈斯,

华莱士去了婆罗洲。

而更多的动植物学家

怀着满满的好奇心,

跟随库克船长扬帆远航,

发现了澳洲动植物的奇妙世界。

他们带来的发现,都轰动了整个欧洲。

(如果想要获得关于自然旅行的更多思考

👉可以戳我查看)

小地球已经运营3年的

西双版纳自然研学营,

暑期已经全部招满或结束,

没来得及参加的别担心,

国庆还准备开2团,时间分别是:

10.1-10.7 / 10.2-10.8

以下是今年研学营的一些实拍,

让我们一起看看他们如何

自然地被自然带入,

做自然而然的自然人。

━━━━━━━━━━━

4

常上热搜的云南菌子

它们的故事,你可曾听过

近来又到了云南人,

因为吃菌子上热搜的季节,

我们的博物爱好者们也走进森林,

用相机记录了神奇美丽的菌菇世界,

与博物老师一起经历独特的雨林探险。

━━━━━━━━━━━

5

看不见的小生灵

它们的故事,你可曾听过

雨林里充满了神奇的昆虫世界,

比法布尔的《昆虫记》还要精彩许多。

比如你看过这么时尚鲜艳的雨林蜘蛛吗?

伪装大师竹节虫

犹如森林里的幽灵一般神出鬼没

不只是看,

研学旅行会让一切变得更加深刻。

它是谁,它从哪里来,

它们有什么有趣的行为?

关于这些美丽优雅的小生命的故事,

小地球的雨林博物老师们

会和孩子们一起互动提问讲解,

下次画册和书本再见,

它们已经是老朋友了。

━━━━━━━━━━━

6

热带雨林穿越考察

爬上十几米高的树冠

以鸟儿一样看世界

呼吸树顶的空气

只是这样

探索的天性就会释放

非浅尝则止或是动植物园走马观花,

而是真正的进行雨林徒步穿越,

对雨林生态进行系统的趣味学习,

收获满满的硬货知识回家。

━━━━━━━━━━━

7

儿时最期待的野炊

贝尔也曾经是个小孩子呀

想过一把贝尔的瘾吗?

在雨林里寻找合适的原生态食材

用竹筒烧饭,加入丰富的傣族配料,

用芭蕉叶包上食物烤制,

一起享受亲手烹饪的

丰富营养的雨林野炊大餐~

Y U N ' N A N

小地球云南 “林中自然笔记”之旅

进入真正的森林学校

打开对动植物知识兴趣

野外生存技能,小小贝尔养成记

进入童话般的深山村寨

探索两个少数民族的传奇和生活

面朝悠悠茶山泡澡

体验古老的制茶方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爸爸看见别家爸爸比他强,就变成了一只气蛤蟆
人有病,不自知
又来一部奇葩岛国片,脑洞绝对清奇
《生存家族》:人生巡礼中返璞归真的亲情
日本电影这设定,我坐在影院里,全程慌的一逼…
日本电影剧本—生存家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