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慌胸闷怀疑得了心脏病?先别吓自己,其实你可能只是焦虑和抑郁

有报道称,在心内科就诊的患者中,抑郁发生率达17%~27%;61%的冠状动脉造影病变不明显者诊断为焦虑症;58%的中年非典型心绞痛患者、43%的胸痛患者和9%接受心脏检查的患者可诊断为惊恐障碍。


一、抑郁或焦虑可加重胸痛,更具有迷惑性

目前,心血管疾病和精神心理问题已经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越来越多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合并有心理问题。

部分冠心病心肌梗死的患者,血管再通术后,出现焦虑抑郁,致使机体紧张性升高,血栓形成,发生支架内再狭窄,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仍然无法获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

部分心血管疾病患者尽管做了完美的支架植入或搭桥手术,但由于合并精神心理问题,尤其是抑郁和焦虑,患者很难恢复正常的生活工作,难以实现真正意义的康复。

也有不少患者因为胸痛到心内科就诊,自以为是心血管疾病,实际上并非器质性心脏病,而是抑郁和焦虑的躯体化症状。

由于缺乏对精神心理问题的识别,过度使用CT或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浪费了卫生资源,还加重了病情。


二、门诊常见的三类人群

第一类,本身没有心血管疾病,由于焦虑抑郁,常常担心自己的心脏出了问题,多次寻医问药没有结果,这类患者有心慌胸闷、头痛出汗等症状。

第二类,有轻度的心血管疾病,但是症状比检查结果严重得多,常常担心死亡的威胁。

第三类,心血管严重事件之后,如心肌梗死等,患者出现情绪低落,过度担忧,不愿意活动等焦虑抑郁状态。


三、精英性格,心脏更容易出现问题

大多数患者是以失眠为第一主诉来就诊的,而失眠只是冰山一角,其背后的原因有很多,而最为常见的,就是焦虑和抑郁。焦虑和抑郁不仅与自身疾病相关,也常常与个人性格相关。容易焦虑的人群有以下五大性格特征。

易焦虑人群的五大性格特征:

  • 做事认真,力求完美。

  • 有高度的责任心。

  • 自我道德定位高。

  • 比较在意他人的评价和自我评价。

  • 容易内疚自责,习惯从自身寻找问题归因。

这五大性格特征,可称之为“精英性格”,其实这些品质,都是能够推动社会进步的优秀品质。但是当个体出现衰老、精力减退,或是遇上罹患重病、亲人去世、感情破裂、工作变动等生活突发事件后,他的行动能力无法与其期望值相匹配,就会出现问题。


四、出现“精英性格”的原因

为什么会出现问题,会出现什么问题?要解释这些,就要牵涉到大脑的工作原理:大脑负责控制五脏六腑的所有工作。简单来说,它对器官的调控工作可以分为两个方向:兴奋或抑制。当大脑受到的压力过多,它就无法很好地工作,于是它所管辖的区域就会出现各种问题。

表现在心率上:兴奋,就会出现早搏,心动过速;抑制,就会出现心动过缓。

表现在血管方面:兴奋,可以出现血管痉挛,头痛,血压增高;抑制,可以出现血压偏低,患者乏力。

表现在消化系统上:兴奋,可以出现胃肠蠕动过多,大便次数增加;抑制,则可以出现胃轻瘫,饱胀不适,食欲不振,便秘。

表现在肌肉方面:兴奋,可以出现肌肉的持续收缩,继而患者会觉得疲劳、极度疲劳,并会常常体验到持续性的腰背部疼痛。

表现在兴趣方面:大多数患者会体验到兴趣低下,性欲减退。

表现在睡眠方面:患者可能出现入睡困难,早醒或多梦。

这其中,最明显的三个变化,就是出现睡眠障碍、消化系统受影响与兴趣减退。


五、心理因素会导致哪些躯体疾病

心理因素导致的疾病不只是在心血管系统,在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皮肤系统、肌肉骨骼系统、泌尿系统以及内分泌系统都会有,涉及的疾病诸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支气管哮喘、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神经性皮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过敏性膀胱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我们也把这一系列疾病统称为身心疾病。发现并探索这类疾病也是现代医学对探索心理因素和躯体疾病相互影响最好的进展之一。


六、呵护“双心”,才是真正的健康

“双心”的含义

在临床中,心血管病与心理疾病常常并存,医学上称之为“双心”问题,其中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人体内推动血液运行的器官,即心脏;二是指思想、情感、情绪等精神心理因素。

心理疾病会导致心脏病

随着医学的发展,医学专家发现,很多疾病的发生与精神、心理因素密不可分。心内科的医生发现,心理因素与心血管病的关系尤为密切。有些“心脏病”患者实际上并无心脏器质性病变,而是因精神或神经系统出现问题而表现出“心脏病”症状。

还有一些患者虽然心脏存在一些问题,但其实并不严重,只是由于心理负担过重,导致了躯体出现各种症状。另有一些患者的确存在严重的心脏疾病,经历了介入治疗或心脏搭桥治疗或心力衰竭多次住院,心理对于疾病的承受力很低,恐惧心理严重,导致病情加剧。

“双心”医学作为一个由心血管和精神科交叉的综合形式的平台,旨在研究和阐释医学实践的目的和价值,寻求对生命的科学理解和对个体的人文理解的综合,这不仅是对传统医疗观念的挑战,也必将为理解疾病带来新的思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俗称心理心脏病的“双心病”,这5类人群要警惕!
心脏神经官能症?
秋季心情易低落 常焦虑抑郁小心是心脏生病
心脏神经官能症是只有心脏不舒服吗?
双心(心脏心理)医学发展与探索
心脏难受为啥检查正常?你不知道的心血管神经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