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6个细节教你认清,身边的是君子?还是小人?(精辟)

人生在世最怕识人不清,错把损友当挚友!

在古代,朋友堪比手足,结交一位益友,不仅能够正己衣冠,辅助仁德,还能在你身陷囹圄时施以援手,雪中送炭。可以说,选择一个朋友,其实就是选择身边的风水,你过得好不好,看朋友圈子就知道了。

那么,如何判断身边的人值不值得你把他当朋友?

在《论语》中,孔子常把“君子”与“小人”相较而论,从道德修养、人格理想、义利观和行为观等方面来区分君子和小人,指出两者的根本区别,教导我们如何成为更好的人?如何结交良师益友?不过这里“君子”与“小人”并非是一种固定概念,而是孔子为了区分出两种不同层次的人,所做的一个比较。

本文从《论语》中选出最为经典的区分君子和小人的6句箴言,来教大家认清身边的是君子?还是小人?以此作为大家正确择友的一个参考。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孔子说“君子做事看重的是道义,而小人看重的却是利益”。

君子判断一件事能不能做或遇到问题,首先考虑的是大义、大局,衡量的标准是公利,最后才做出选择。而小人做事,判断的标准首先是自己能否获利。这是君子和小人思考问题、做选择时的最大区别。

需要强调的是,“君子喻于义”也并不是说君子只应该追求义,而不应该跟利发生一切的关系,即便是正人君子也是需要钱过日子的。如果为了义而完全放弃利,那么就太迂腐了。

所以,“义”和“利”并不相冲突,而是在面对利益时,首先要考虑眼前的“利”符不符合自己的“义”,如果是符合就尽管要好了。简单的说就是告诉我们做人做事要“见利思义”。

比如孔子就从来没有反对过富贵,恰恰相反,孔子曾说“如果可以得到很多钱,即使是让我做一个拿鞭子赶马车的车夫我也是愿意的。但如果不可求,我宁愿去做自己喜欢的事。”这也说明了孔子也希望自己很有钱,但是得到钱财却要付出突破底线的代价,比如受辱、扭曲自我,他就不会愿意。

现实中很多人明明知道眼前的利益是违背道义的,也会坦然接受,成为“喻于利”的小人,这种人尤其需慎交,以利相交的朋友,最终也会利尽则散。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孔子说:“君子有容人的雅量与坚持己见的操守,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而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就是当我们与他人的三观相悖时,如果你能坚持自己观点的同时,又能尊重彼此的见解、方法、手段、生活方式等等,并与他人融洽相处,做到这种和而不同的相交,那么就算得上是一个君子。但如果没有自己的独立观点,总是人云亦云,盲目附和他人,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甚至是只求表面一致,转过背来就互相攻击,这都属于小人之气。

北宋曾经有两个宰相,一个叫司马光,一个叫王安石。一个是保守派,一个是改革派。君子和而不同,司马光和王安石是政治上的死对头,彼此都认为对方的主张荒谬至极,却又是生活中的好友。

既然要改革,宰相司马光就被赶下台了。王安石上台大权在握,皇帝询问他对司马光的看法,王安石称司马光是“国之栋梁”。后来王安石又因改革失败被罢官,很多人向皇帝告他的黑状。皇帝又征求司马光的意见,司马光说:“王安石嫉恶如仇,胸怀坦荡忠心耿耿,有古君子之风。陛下万万不可听信谗言”。皇帝听完说了一句话:卿等皆君子也!

人与人之间交往,我敬重你的人品,但这不代表我就一定要同意你的三观。我反对你方法和手段,但并不意味着对你个人道德人品的否定。待人做事有原则有分寸,值得一交。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

孔子说:“君子要求的是自己,小人要求的是别人。”

每当出了问题、有了矛盾,君子首先是反省自己的做法,寻找自身不足,从而改正缺点不断进步。而小人则正好相反,从来不会检讨自己,总是一味地把错误和责任推给别人,撇清自己,认为都是别人的过错,从来不愿反思。

人与人交往,常会发生种种的纠纷和冲突,在一般情形下,“求诸己”是应该采取的基本态度。所以,孔子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意思是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应该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不要怕别人不了解自己,要使自己有可以让别人知道的才能本领;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无能。

后来,亚圣孟子也总结了一句“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当你对别人好,别人对你不好,那就要反思自己是否真的好?你管理别人,别人却不听从,那就要反思自己的管理方式是否合适、是否科学?待人以礼,却得不到别人同样的回报,就要反思自己是否真正做到了彬彬有礼?凡事得不到应有的回报,都要先从自己方面找原因。

孟子

而一个习惯于“求诸人”的人,是一个抛弃责任的人,缺少担当和责任感。通常我们和这类人接触的时候要存警惕之心,避免自己成为背锅侠。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卫灵公》

孔子说:“当君子走投无路时,仍然会坚持原则;换了是小人,就会胡作非为了。”

能否在逆境的时候仍然坚持原则和底线,不仅是君子和小人的区别,也是真君子和伪君子的区别。

孔子周游列国时,有一次,他们一行人从陈国出发到楚国去,中间要经过蔡国。而蔡国正处于吴国和楚国交战的中间地带。于是孔子一行人被乱兵包围了七天七夜,带的粮食全部吃光。弟子们又累又饿,好多人都病倒了,没有办法起床。子路带着怒气来见孔子,问道:“君子也有走投无路的时候吗?”孔子就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不怕穷困潦倒,小人则会不择手段地摆脱穷困之境。

一个人,任何时候,都应该坚守自己的底线,要树立一种底线思维,而不会因为穷途末路,就放弃自己的操守和德行,不顾自己的底线而胡作非为。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孔子说:“君子心胸开阔,能够包容别人,而小人爱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作为君子应当有宽广的胸怀,可以容纳各种事情,不计个人利害得失,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所以“坦荡荡”。小人心胸狭窄,患得患失,忙于算计,受各种利欲驱使,经常陷入忧惧之中,外貌气质显得局促不安,所以“长戚戚”。

孔子还告诉我们“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君子的胸襟宽广,对人宽容,没有仇怨。小人的心里时常有鬼,永远惴惴不安,易疑神疑鬼。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子路》

孔子说:“君子泰然自若而不骄傲,小人则容易骄傲自满,做不到泰然自若”。

君子胸有大志,心有定力,待人可以不卑不亢,即便自己的品德和才华高出对方许多,也不会表现出一种骄矜之气。而品质低下的人,外在表现往往会盛气凌人,从表面上看起来是一种嚣张、气势突出的状态,喜欢攻击打击别人以抬高自己,缺乏气定神闲的从容。

战国时期一个马夫的故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有一天晏子乘车外出,马车正好从车夫家门前经过,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偷偷地往外看,只见自己的丈夫坐在车上的大伞盖下,挥鞭赶着高头大马,趾高气昂,十分得意。 

晏子

车夫回到家里,妻子很不高兴。车夫忙问发生了什么事情。他妻子说:“晏子身为齐相,在诸侯各国中很有名望,可我看他坐在车上,仪容端庄深沉,态度谦逊。而你只不过是相国的车夫,却趾高气扬,表现一副很了不起的样子。像你这样的人还会有什么出息呢?”车夫听了妻子的这番话,既受教育又感惭愧,便向妻子认错。自此以后,处处收敛,谦卑很多。

我们要明白,人要有傲骨,但不可有傲气。

   结语   

古人云:“君子先择而后交,小人先交而后择,故君子寡尤,小人多怨,良以是夫?”

君子交朋友,是先所了解,然后再选择值得交往的人进行交往;而小人交朋友,则是对谁都一见如故,然后再去了解和选择。所以前者少烦恼,后者多怨仇。

可见,正确择友可以规避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因此,我们在择友之前可以通过以上6个细节来帮助自己进一步了解对方的品性,进而能结交到良师益友,实在是受益一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孔子经典名言解析
司马光《与王介甫书》原文|注释|赏析|译文
君子和而不同
做人能这样才叫君子:说君子之争
孔子眼中的小人
达人素材积累 | 《论语》中关于君子的句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