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盘点老行业之一百零八】忤作

在古代,仵作属36行之一,称“仵作行”。仵作既验伤,主要还是验非正常死亡的尸体,验致死因由,近似于后来的法医。但严格地说,仵作跟今天的法医有差别。仵作属于“吏”,一般是很卑贱的出身。在刑事案件出现以后,验尸官和仵作要一起去,验尸官其实是不动手的,靠仵作动手翻弄尸体,仵作看到什么,就跟验尸官报告,最后是由验尸官来写报告的,对验尸报告负责。今天的法医是两者的结合。仵作与现代法医最大的不同是古代不能解剖尸体。

在古代中国,战国后期设有“令史”一职,专门带领隶臣从事尸体检验和活体检验。汉代,法医学检验已相当盛行,一个县约设置仵作一至三名,每年可以得到三四两银钱的“工食银”。隋唐时期,“仵作”一词已出现,是负责殡葬业的人,后来逐渐发展成组织。五代王仁裕《玉堂闲话》载:这类殓尸殡葬民间行会的成员就叫作“仵作行人”。

宋代,这种吏役正式被称为“仵作”或“行人”,又称为“团头”,同行还有“坐婆”、“稳婆”等,遇到妇女下体的检验时,必须借由“坐婆”检验。南宋宋慈编撰《洗冤集录》颁行全国,成为宋朝以降历代刑狱官办案必备参考书籍。元明时,仵作成为正式检验鉴定吏役。

明清两代规定基层州县官必须亲自验尸,实际上是在现场指挥仵作检验。清代,仵作事业最上轨道,但官署仍多视仵作为贱役,吝于赏赐。清末的“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的关键点在于初审时仵作的疏忽大意,将骨头发霉视为中毒死亡事件,事后翻案的关键竟仍依赖于在刑部任职六十年的老仵作,案件才得以扭转。

尽管忤作长期从事人命关天的工作,但都是地位低下的贱民担任,大抵是殓尸送葬、鬻棺屠宰之家,其后代禁绝参加科举考试,故成为不少人奚落和嘲讽的对象。在官方正史中,极少有关仵作的言行记载,在古典小说里仵作更被描写成无赖形象,因此仵作的素质难以提升。

其实,仵作要懂许多专业知识,精通解剖学及药理病理,知道何处经络受伤便危及哪处脏腑,中何种毒便出现什么症状,判断越准确,对破案越有帮助。所以,仵作几乎都靠名师传授。认真负责的仵作,检验尸体极其详细,从毛发到指甲,决不放过任何细节,一具尸体总要翻来复去地勘查,寻找可疑之处。那些已腐烂的尸体,高明的仵作也有办法验证,甚至根据枯骨的颜色来判断当初中的何种毒药。

历史上最著名的仵作是南宋人宋慈,福建建阳人,于1247年写成了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专著《洗冤集录》,清同治六年,这本书传入西方,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对推动世界法医学的发展起到极为深远的影响,宋慈因此被西方人称作“法医学之父”。中国大陆CCTV电视台2005年播放过描写宋慈断案的电视剧《大宋提刑官》。

《洗冤集录》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仵作的职务行为,对仵作处理现场、进行尸检进行了约束和指导,是宋慈把仵作之职提升为科学。宋慈在这本书里总结出非常多的后人可以借鉴的法医方式。该书不仅是古代法医学的经典,还因为书中大量符合近代法医学原理的科学论述而成为从事现代刑侦法医学工作者的入门必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法医学鼻祖”的法医检验之道
真实存在还是纯属巧合?
为冤魂请命:什么是仵作?
从仵作到法医,从《洗冤集录》到现代法医学:还原真相,为死者代言
仵作行人,古代神秘的验尸人,法医的前世今生
兰台说史·法医对案件审理在古代影响有多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