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传奇女性曾志遗嘱:存款捐家乡,不进八宝山,骨灰撒在井冈山

中央电视台曾经的热播剧

《延安颂》

,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中有一个画面,是一位年轻有活力、性格泼辣的红军女同志,来到延安后,着急忙慌地来到了毛主席的住处。

毛主席正在院子里用炉子烧水,她轻巧地绕到毛主席身后,笑着踮着脚,猛地拍了一下毛主席,大喊一声:“老毛!”毛主席回头看见她,非常惊喜。

毛主席和曾志

这个与毛主席关系亲近的女同志,就是烽火岁月里的湖湘奇女子——

曾志。

曾志曾对毛主席说:

“为了革命,我可以奉献一切。我不仅是一个女人,更是一名战士。”

在她的一生中,一直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这句话。

1998年6月,曾志在北京去世,享年87岁。

曾志遗嘱手稿

曾志逝世后,她的女儿陶斯亮将其遗嘱公布于众:

“我逝世后,将6万元积蓄用于家乡建设;遗体捐给医院,帮助那些需要的人;死后不进八宝山,火化后骨灰撒在井冈山。”

听到这样的遗嘱,所有人为之泪目。在曾志87年的生命里,有72年都在投身革命。以她对革命的奉献和成就,她完全可以葬入八宝山公墓。

那么,她为何要立下这样一份遗嘱?又因何不愿葬入八宝山公墓?

“我要为我们女子争口气”

曾志,原名曾昭学,湖南宜章县人。作为湖南辣妹儿,曾志活泼开朗,豪爽豁达,用一个词形容:飒!

生在动荡不安的年代,曾志从小就立志要精忠报国,当巾帼女英雄。15岁那年,小小年纪的她,自作主张进入了衡阳农民运动讲习所。报名时,她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曾志”,有人问她为何要改名,她说:

“我就是要为我们女性争口气!”

曾志

投身革命后,她将自己一头乌黑靓丽的秀发剪短,父亲看着和男孩子一样的女儿,不禁感叹:“我们家要出个女将军了。”

知女莫若父,曾志成了讲习所里唯一的一位女兵。但她从不搞特殊,无论是扛枪还是行军,她从来不缺席,和所有男兵一样在操练场摸爬滚打。

随后,她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旗下郑重立下誓言:“从今天起,我生是党的人,死是党的鬼。立志为革命奋斗终身,永不叛党!”

1928年,湘南运动爆发。曾志头戴红头巾,身穿军装,背着红缨枪,依然加入了制止暴动的运动中。人们看着这个奋不顾身的革命女战士,都亲切称她为

“红姑娘”。

曾志一下讲习所里一位普通的女兵,成了全城皆知的风云人物。

同年4月,曾志跟着陈毅和朱德率领的湘南起义部队上了井冈山。在井冈山,她第一次见到了毛主席,并深受毛主席革命意识熏陶,更加坚定了为革命奉献一切的强大信念。

曾志在晚年所写的回忆录《一个革命的幸存者》中详细记载了与毛主席的第一次见面。

到达井冈山后,她和丈夫蔡协民正在房间里休息,忽闻一个洪亮的声音在门外喊道:“蔡协民,老蔡在吗?”

蔡协民答“在”,随即来人便进了屋。看到曾志,来人笑称:“嗬!老蔡,好福气啊!金屋藏娇嘛!”

说话的人就是毛主席。

曾志

曾有人用“纤柔秀丽,优雅脱俗”形容年轻时的曾志,她确实担得起“娇”这个字。曾志不说话的时候,确实是娇美秀气的小娇娘,但跟她接触时间长了,很多人都表示被她的外表骗了,她遇事有主见,做事不拖拉的耿直性格,让她与男子并无二致。毛主席就被她“说一不二”的个性所折服。

在井冈山的日子里,过得异常艰苦。红军战士们的伙食,最好的就是红米饭和南瓜汤,很多时候都要饿肚子。

一次,曾志听见有战士说,毛主席肯定比咱们吃得好,他应该有肉吃。为了验证这位战士所说的是否属实,曾志两次在吃饭时闯进毛主席家里,直奔厨房,掀开锅盖看毛主席到底吃的什么饭。结果,两次看到的伙食都和战士们一模一样。

毛主席得知缘由后,哈哈大笑,并说道:

“曾志,这个小丫头不得了,厉害得很呐!”

从此之后,曾志就和毛主席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曾志发现,对毛主席了解越深,就越发现毛主席的勤俭节约和艰苦朴素。

有一次,曾志实在看不下去了,为毛主席买了一双黑线袜子,买的时候大概是1929年。结果,1932年4月,曾志在福建漳州见到毛主席时,看到他脚上仍然穿着那双黑线袜子。

从左至右依次是:陶铸、曾志、毛主席

毛主席见曾志一直看着他的袜子,索性把脚一伸,将袜子露出来:

“这就是你给我买的那双袜子,袜底已经被我穿破好几次了。”

“还好子珍手巧,她将袜底从中间剪开,用碎布片重新缝了袜底。你看,从外面看完全看不出来。不过,袜面越来越稀薄,经不起洗了。”

无疑,与毛主席的相处深深地影响了曾志,她在那个战火连天的年代,不畏艰险,不怕困难,参加统战工作、抗日战争;在武装游击战中顽强拼搏,又在地下斗争时勇猛斡旋;面对游记区、苏区、国统区、解放区的复杂局面,曾志每次都能力挽狂澜,营救革命于危难。

她在革命斗争中,很多次与死神擦身而过,幸免于难。对此,她说:

“不是我福大,也不是我命大,是毛主席思想的指导和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才让我次次化险为夷。”

但是,革命哪有不流血和牺牲的时候呢?

为了革命,放弃做母亲的权利

作为女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在任何时代都要面对比男人更多的困难,付出更大的牺牲。

在残酷的战争年代,曾志的婚姻生活更是充满曲折和磨难。

夏明震

曾志一共经历了三次婚姻,她的第一任丈夫叫夏明震。

当时,曾志刚从讲习所毕业,被组织任命为衡阳地委组织部部长。在这里,她认识了同样为革命奉献热情的夏明震。

在相处过程中,两个人发现他们对革命的思想认识,对生活的目标与追求都有着相似的看法。

因为志同道合,精神高度一致,两个人迅速坠入爱河,结为夫妻。

婚后,两人过了一段幸福又甜蜜的时光。没想到,幸福的生活却因为一场意外戛然而止。

由于当时的“左”倾思想,爆发了群众起义。夏明震为镇压混乱的场面,深受重伤,不治身亡。被丈夫藏在芦苇里的曾志,目睹了夏明震的惨死,悲痛不已。

然而,随着列强和军阀的渐渐逼近,曾志根本来不及悲伤,就再次投身到了革命的工作中。

曾志随红军第七师转移时,认识了

第二任丈夫蔡协民。

师长邓允庭看两个人对彼此都有意,只是曾志一直在为夏明震的死耿耿于怀,不愿过早谈论感情。

然而,在邓允庭一次次的极力撮合和蔡协民的强烈追求下,曾志终于放下心中芥蒂,与其结为夫妻。

蔡协民

婚后不久,曾志就怀孕了。1928年11月,曾志在井冈山生下了第一个孩子。生产时曾志遭遇难产,生了3天孩子终于平安降生,可曾志的身体却虚弱极了。

当时又因革命需要,她要离开井冈山去地方主持工作,万般无奈之下,曾志不得不将刚出生26天的孩子托付给了一个叫

石礼保的副连长。

为了宽慰曾志,他说:“我嫂子也刚生了个孩子,孩子喂养你不用担心。”

曾志看着自己的亲生骨肉就这样离开,她泣不成声。但是,为了革命事业,她不得不强忍离别之苦。这个孩子被石副连长起名叫

石来发,

长大后一直生活在井冈山革命老区的一个农村。

1931年11月,曾志和革命战友陶铸以夫妻名义在福建福州地区开展地下工作,生活条件异常艰苦。彼时的她,正怀着孕,而丈夫蔡协民在厦门主持革命工作,并不在她身边。

随后,曾志的第二个孩子小铁牛出生了,小铁牛的降生,为艰苦的日子带来了一丝欢乐。

当时的生活异常艰难,刚出生的小铁牛却在此时患了“天花”。没过多久,小铁牛就因没钱医治而不幸夭折。

曾志痛不欲生,铁牛的死成了她一生的痛。然而,刚刚经历丧子之痛的曾志,再次受到了打击。

1934年,蔡协民因党内出现叛徒,被残害至死。

革命战友陶铸

看着曾志面对这么多苦难,依然不改对革命的坚定信念,瞬间对这位外表秀美内心坚定的女子充满儒慕之情。

他经常不自觉地去找曾志,与她一起讨论当下局势,或是谈论对于生活的想法。曾志温婉善良,做事果决,特别符合陶铸心目中对新时代女性的定义。

陶铸才华横溢,见多识广,经常在工作中给予曾志有效的建议。战友看他们情投意合,便开始撮合他们。

1938年,两人在众多战友的祝福下,正式结为革命伴侣。随后,两人有了属于他们的爱情结晶——

女儿陶斯亮。

女儿4岁的时候,两人因为革命需要,接到要去沦陷区开展敌后的安置工作。一家三口不得不再次面临分离。临走时,曾志将年幼的女儿托付给了伤残军人杨顺卿照顾。

就在出发之前,因为长期不按时吃饭,曾志患了阑尾炎,要进行紧急手术。做手术前,曾志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她向医生提出要同时做

绝育手术。

医生不敢妄自做出这个决定,向组织报告了此事。组织表示,最好征询一下陶铸的意见。陶铸拿到组织的意见书时,思索了好久,毅然在上面签下了“尊重曾志同志,同意!”几个字。

陶铸、曾志和女儿陶斯亮

事后,曾志对陶铸说:

“谢谢你的理解和尊重,我已经属于党,不会后悔这次决定。”

曾志一生为党,为革命,感情之路也因革命而极具坎坷。尽管如此,

磨难和不幸依然没有打倒这个“外柔内刚”的湖南妹子。

她在能爱的时候勇敢去爱,从不在意任何流言蜚语。在党和国家需要的时候毅然挺身而出,从不畏惧任何荆棘载途。

她的至真至纯,至情至性,让她无论走到哪里,都闪烁发光。

她的百折不挠,坚韧不拔亦让她在革命的道路上一路披荆斩棘,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精神不死,灵魂不灭

1949年,井冈山解放,随后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曾志在心里终于长舒了一口气,她终于等到了这一天。

曾志

彼时的她被任命为广州市委副书记,

虽然革命取得了胜利,但她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从不搞特殊。

一次,中央的慰问团来广州做慰问演出,当她得知慰问团下一站回去井冈山时,多年以来她埋藏在心底的母爱再也抑制不住了。她写了一张纸条,求一位同志寻找当年的战友石礼保,找寻失散多年的儿子。

皇天不负苦心人,当时的井冈山副区长柳辛林同志听说有人找石礼保,他说:

“石礼保我认得,不过多年前已经牺牲了。他的儿子石来发倒是还在,如今正在井冈山当农民种地呢!”

找到儿子石来发后,曾志将他接到自己身边。母子阔别24年,曾志对儿子心中充满亏欠,只要儿子想要的,曾志就尽自己努力满足他。

儿子石来发坐在母亲曾志在井冈山的墓碑前

就在大家都以为石来发认了当高官的母亲,不用再当农民时,曾志又将石来发送回了井冈山。对此,别说大家疑惑,石来发更是不解:母亲是叱咤风云的传奇女英雄,为自己在城市安排一份体面的工作,可谓是再简单不过了,为何又将他送回了井冈山的农村。

曾志看出了儿子的不满,她对石来发说:“送你回来有两个原因:

第一,你的养父母养育你这么多年,你不能忘本。如今他们都老了,你要尽做儿子的义务;第二,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都能以普通战士的身份上朝鲜战场,你为什么不能回到井冈山务农呢?”

此番话说得儿子哑口无言,从此再不提安排工作的事。他将母亲的谆谆教诲,牢记于心,一直在井冈山做普通的护林员工作。

而他通过这件事,也对母亲产生由衷的敬佩之情,所谓“巾帼不让须眉”,就是这样吧!

虽然革命已经胜利,但曾志一直恪守一个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本分,一生清贫廉洁,两袖清风,更教育自己的儿子和女儿,多想想那些为牺牲的烈士,就会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曾志

曾志参加党的最后一次会议是十五大的召开。会议上对那些入党70周年的党员做了表彰,轮到曾志发言时,她接过话筒,对着所有人深深鞠躬,然后说道:“大家如此抬高我,我实在惭愧。因为我为党的事业贡献得太少了,我很普通,没当过模范,也没当过前进标兵。就这样走过70年,我凭的是内心坚定的信念。

我对我选择的信仰始终如一,我对我走过的路无悔亦无怨。”

曾志弥留之际,嘱咐女儿陶斯亮梳理她的存款。陶斯亮找到80多个没用完的薪金文件袋,里面总有6万多元。

曾志对女儿说:

“薪金袋不要丢,保管好,这是我存款的最好证明。我死后,钱捐给家乡,用于家乡建设。”

曾志

1998年6月21日,曾志走完了她87年的生命历程,与世长辞。

她的女儿陶斯亮在整理她的遗物时,发现了一个旧的牛皮纸信封,上面的一行字是母亲的字迹:

我生命熄灭时的交代。

陶斯亮打开信封一看,原来是母亲的遗嘱:

我死后不设灵堂,不开追悼会,不举行遗体告别会,不要通知老家人来奔丧,也不要通知任何战友。我死后,遗体捐给医院解剖,有用的器官捐给需要的人,没用的火化;火化后骨灰一部分撒到井冈山的一棵树下,一部分埋在广州白云山有我手印的石头下。死后3个月再发讣告,不写生平简历。

6月26日,曾志儿女们按照遗属办理了她的丧事,为了让母亲成为一名真正的丧事改革者,他们没有通知任何人,但是,当天仍然有300多人来到火化现场。看着革命战友最后的仪容,很多老同志泪流满面,甚至忍不住哭出了声。

“曾志同志,再见了!”“曾妈妈,您一路走好!”

没有灵堂、没有花圈……整个遗体火化过程简单得不能再简单。

陶斯亮的女儿被现场的气氛深深感染,流着泪感触地说:

“妈妈,我现在才知道,什么叫精神不死。”

曾志亲笔书写

随后,陶斯亮还是用自己的工资为母亲买了一个小花圈,她在花圈的缎带上这样写道:

“您所奉献的远远超过一个女人,您所给予的远远超出一个母亲!”

1935年3月,鲁迅在上海的公寓里写下这样一句话:“晨光没有来,黑夜没有止息。死一般的,一切的人们,都沉沉的睡着了。”

那个年代的革命家,为了光明,为了美好的明天,为了国家不再遭受苦难,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历经艰辛上下求索。

他们凭着崇高的精神伟力,越过高山大河,草地雪山,万里驱驰,一路劈波斩浪,其坚定的意志力和对信仰的矢志不渝,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上是绝无仅有的。

曾志——作为一名在战争时期九死一生的铁血女战士,她之所以被成为传奇,正是因为她所达到的精神高度,不是随便一个人都能超越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曾志遗嘱《生命熄灭的交代》上这样写道:“我曾在写给中央的一份倡议
陶斯亮询问病榻上的母亲:妈,大哥的父亲究竟是谁,这很重要!
1952年,江西一农民找到广州市委书记:妈,我是您失散23年的儿子
井冈山上结下的友情,毛主席和曾志的合影,她双手插兜,笑容灿烂
纪实 | 陶斯亮:我的大哥几个姓
儿子刚出生就被送人,23年后副部级的母亲找到他:当个农民挺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